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如何一步步在乱世立足而得天下

刘邦:如何一步步在乱世立足而得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82 更新时间:2024/1/26 23:54:46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攻占陈(现在河南淮阳)后,建立了“张楚”政权。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这一年刘邦已经四十八岁。

秦的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县)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

楚汉传奇刘邦剧照

在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号义帝。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后来在和章邯的秦军激战时,项梁兵败被杀。楚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就做天下之王。项羽为了给叔叔报仇,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但遭到大家尤其是范曾的一致反对,大家觉得项羽做事比刘邦要残忍得多,而且又年轻没有经验,处事太过鲁莽,恐有被秦军颠覆之祸。由于这个时候,刘邦还是项羽的附属将领,但刘邦军队已经小有规模,所以,最后决定只让刘邦领兵西进关中冒这个险,却大有借刀杀人之意。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咸阳东边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向刘邦献城投降,秦王朝至此被刘邦灭亡。

立足关中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刘邦开始颇为留恋豪华的宫殿,准备住下享受。樊哙劝他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才不动秦宫分毫,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刘邦到达灞上之后,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律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秦地百姓的大力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领兵到了函谷关,见刘邦平定关中,把守函谷关,不由大怒,攻下函谷关后直奔咸阳,驻扎在了戏下(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的戏水西岸)。刘邦的属下曹无伤对刘邦很不满,暗地里派人向项羽挑拨说:“刘邦想在关中做王,将秦的财物都纳入私囊。”

鸿门宴项羽剧照

项羽听了火冒三丈,其手下谋士范增也劝他趁机除掉已经成为威胁刘邦。项羽准备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项羽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项羽则有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找到张良,让他快走。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背弃主公,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

于是,刘邦设盛宴招待项伯,还和他约定为亲家,请他向项羽解释,消除误会。项伯回去后对项羽说:“沛公先进关中,为我们扫除障碍,我们才能顺利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以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但项羽的谋士范曾却执意杀掉刘邦以除后患,项羽也含糊不清。

第二天,刘邦来到项羽的军营,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在酒宴上,双方你来我往,项羽明里暗里杀机不断。项庄在席间借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因为项伯阻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逃回了大营。

鸿门宴后,项羽在咸阳城大肆屠杀,阿房宫被项羽放火焚烧。此后,项羽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共封了十九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楚王被尊为义帝。

鸿门宴刘邦剧照

分封完后,项羽让大家到各自的诸侯国去,刘邦也只好到偏远地荒的南郑。项羽只给了刘邦三万军队,后来又有一些人追随他到了南郑,但总兵力不足十万,根本无法和项羽抗衡,只能坐待时机。但等待换来的只是军心涣散,人人离去,刘邦向张良讨教对策,为了消除项羽对他的猜疑,也为了断绝其他王侯从汉中袭击,张良建议刘邦将通向汉中的栈道烧毁了。

楚汉战争

最初,刘邦并没有东进和项羽争雄的打算,但他到了南郑之后,恶劣的形势变化促使他下决心东进,和项羽争夺天下。可以说,人都是逼出来的,项羽把刘邦封到那样一个不毛之地,不饿死早晚也得荒死在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士们不服南郑地方的水土,日夜思念家乡,士气大幅低落,使得本来士兵就少的汉军更加涣散;其次是项羽封在齐国的田荣嫌项羽分封不公,起兵反叛,项羽亲率大军征讨,暂时没有时间理会刘邦,这给刘邦创造了进兵的绝好机会。正巧此时刘邦也得到了大将韩信,萧何对刘邦说,如果要争霸天下,非重用韩信不可。韩信被封为大将后,提议立即出兵东进。

公元前206年,刘邦让萧何任丞相,负责管理后方巴蜀地区,他亲自和韩信领兵从陈仓(现在中国中西部陕西宝鸡东)偷渡,迅速占领了关中全部,至此,著名的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楚汉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刘邦处于下风,屡次被项羽杀得大败而归。后来,刘邦用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得项羽唯一的谋士范曾也背弃了项羽。这使得项羽军中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跟汉军群英交锋,因此汉军逐渐占据上风,最后十面埋伏将项羽彻底打败。

刘邦东进之后,曾经趁项羽和齐、赵交战之机拿下了河南,攻克洛阳,然后挥师东进,攻下了彭城。原先项羽打算在平定齐和赵后再和刘邦决战,现在见刘邦攻下了彭城,便领精兵三万急行军赶回,趁刘邦设酒宴庆功之机,在清晨发动袭击,一天之内便将汉军打败,在汉军撤退时,又被项羽追杀消灭了十几万人。到了灵壁(现在安徽宿县西北)东边的濉水又被项羽追上,又丧失十几万军队,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后被项羽抓获。原来跟随刘邦的其他路诸侯王见刘邦大败,先后舍他而去。

刘邦退到荥阳之后,得到了萧何的增援部队,韩信也收拢被打散的军队会合。汉军又重振旗鼓,在荥阳的南边打败了项羽的军队,两军在荥阳一带开始对峙。后来,刘邦策反了项羽的大将英布,分化了项羽的势力,也使项羽因为要分兵镇压而消弱了兵力。但项羽毕竟不是一般人物,他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无奈,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项羽原本想答应刘邦,但范增却不同意,说现在正是消灭汉军的好时机,错过这个机会,放虎归山,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刘邦见范增从中作梗,就采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项羽逼走了范增。

范增走后,项羽加紧进攻荥阳,刘邦也设法从荥阳突围。大将纪信自告奋勇,替刘邦向项羽假投降,让刘邦趁机逃脱。纪信乘坐着刘邦的车出东门诈降,刘邦则从西门出城突围。纪信果然将项羽的大部分军队吸引住,结果项羽没有抓住刘邦,一气之下将纪信烧死了。

楚汉双方对阵了十个多月,因为有关中和蜀地的支援,刘邦逐渐占了上风,而项羽则因为兵源、粮草不足和刘邦讲和,以鸿沟(现在河南荥阳、中牟和开封一线)为界,东西分治。然后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送还。

决战垓下

项羽领兵东返,刘邦也打算领兵回关中。张良和陈平则极力劝说刘邦趁机灭掉项羽,因为这时项羽兵不精粮不足。刘邦采纳后命令大军返回追击,同时派人命韩信和彭越火速集结,合击项羽。

在公元前202年的十月,刘邦追上了项羽,但到了固陵(现在河南太康西)时,韩信和彭越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项羽向汉军猛烈反击,将汉军击溃。刘邦只得坚守不出,张良说如果承诺能给韩信、彭越封地,他们定会火速进兵。刘邦马上派人许诺韩信和彭越击败项羽后封他们为齐王和梁王。韩信和彭越答应立即进兵,汉军会合各路援军共三十万,和项羽决战垓下。夜里,围困项羽的汉军唱起了楚国苍凉的歌,使项羽以为汉军已占有全部楚地,项羽的士兵思乡落泪个个离去。项羽突围后被汉军追击,落入十面埋伏的项羽最后自刎而死,楚汉战争由此正式结束。

建立汉朝 史称高帝 迁都长安

公元前202年,天下经历了10年混战割据后重归一统,刘邦在众人的推举下正式称帝,建立汉朝。开始刘邦欲将都城定在洛阳。刘邦在洛阳的庆功会上,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高起和王陵说,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刘邦能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而项羽却自私自利。刘邦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很准确,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一个叫娄敬的士卒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的意见遭到很多人反对,张良则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于是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炀帝与唐太宗很相似 开拓疆土竟还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学家那里,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被贴上亡国暴君的标签、遗臭万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位顶着千古明君的盛名、为历代歌功颂德的皇帝。两人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隋炀帝曾经离成为唐太宗那样的盛世贤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炀帝的能力也并不逊于唐太宗。一样英姿飒爽的青年英主隋炀帝年少时就展露出过人的

  • 三国做局高手:司马懿是如何装病骗曹操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厉害吗无论是读历史书,还是读小说,在三国这段岁月里,诸葛亮、曹操、刘备等等这些人都金光闪闪,因为他们太有名了,有的都被神化了。历史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地方,比如司马懿就是。《三国演义》司马懿剧照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比司马懿厉害,从某些方面看是的,有些行军打仗方面。不过诸葛亮不是每一个方面

  • 历史上的周文王是谁 周文王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是谁周文王是周朝历史上的明君,一直致力于周国的强盛,他广招贤才,礼贤下士,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情。他的功绩为世人传颂,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周文王,姓姬,名昌是周太王的孙子,“周西伯”季历的儿子。由于父亲季历的骁勇善战,招致商王的猜忌,父亲季历被商王

  • 姜维一共北伐多少次 姜维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简介姜维,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岁。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少时和母亲同住,父亲姜冏战死之后,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后期为蜀国名将,官拜大将军,在蜀国位高权重。姜维剧照姜维本是魏国将领,但是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姜维在诸葛亮的离间计之中,被魏国怀疑有异心,不得

  • 解析姜维哪里人 姜维诈降避祸是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姜维是谁姜维是谁?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汉族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军工官衔达到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开明王。”关于姜维的背景会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既是谋士、文官。也是武将,善战。姜维像姜维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徒弟,他的一生对蜀国可谓功不

  • 揭秘姜维和赵云谁更厉害 发展路线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姜维三国时期,姜维是蜀国后期的大将,并且是军师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可谓是有勇有谋,是蜀国的第四代政权掌控人。姜维形象姜维本是魏国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其父亲是战死,所以姜维之后继任了父亲的官位,在魏国也算是比较重要的将领。诸葛亮看重了姜维的才华,当时蜀国文臣武将中后继无人,诸葛亮有心培

  • 揭秘三国历史上的真正的姜维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姜维到底是谁姜维是谁?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汉族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军工官衔达到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开明王。”关于姜维的背景会让很多人感到纠结,既是谋士、文官。也是武将,善战。姜维像姜维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徒弟,他的一生对

  • 揭秘黄忠与严颜的关系 都为刘备而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严颜严颜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在历史上,严颜是蜀汉的大将,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严颜也算得上一员大将。三国严颜出名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和黄忠在三国中是有名的老将。严颜虽然年龄大,但是却有本事。三国严颜画像严颜最早是益州刘璋手下的大将,刘璋的益州遭到曹操和张鲁的侵略,为了保卫自己的益州,他派人迎接荆州

  • 东魏皇帝元善见被迫禅位后的结局如何?令人唏嘘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魏(534年~550年),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550年),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

  • 汉武帝临死前都赐死了钩弋夫人 李治临死前为何不对武则天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治和武则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武帝临死前都赐死钩弋夫人,李治驾崩之前,李治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李治到底到顾虑什么?汉武帝驾崩前,钩弋夫人才20岁出头,考虑到“主少母壮,祸乱国家”的可能性,汉武帝赐死了钩弋夫人。但李治与武则天夫妻伉俪情深30年,对武则天十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