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臣朱升能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朝大臣朱升能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82 更新时间:2023/12/8 5:21:47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家乡濠州募集到24大员,此后,他带领募兵先后击败了占据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苏州的张士诚以及浙东的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史称明太祖,建都应天(南京),建元洪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提起大明开国功臣,大家肯定会想到朱元璋麾下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此外还有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冯胜、傅友德、廖永忠等忠勇悍将,正是这些人把游方僧人朱重八辅佐成了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但是在朱元璋的眼里,大明肇基,第一功臣不是李善长刘伯温,也不是徐达常遇春,而是一位老学究,他为朱元璋的制定的长远发展策略,六百年都不会过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比刘基李善长目光还长远的大明第一功臣,既没有封侯拜相,也没有在朱元璋屠戮功臣时被杀——这就是真正的智者,其智慧远超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被诛的李善长,也远超莫名其妙死掉的刘基刘伯温。

现在想来,当年那个长远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九字方针,那九字方针意韵深远,只要触类旁通,就能当做官场保命符——如果李善长刘伯温在这九个字中读出另外一层含义,可能就不会落得那般凄凉下场了。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眼前肯定会出现一个比较搞笑的场面——一个山羊胡子的老学究,摇头晃脑地对长着鞋拔子脸的朱元璋念出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位为朱元璋制定长远发展战略的老学究,就是在明史中只有二三百字记载的元朝池州学正、明朝讲学士、知制诰(皇帝顾问)、翰林学士(当年还没有内阁大学士之职)朱升,册封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的诏书,都是他写的。

朱升生于元大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299年,当时的皇帝是元成宗铁穆耳,朱元璋生于元泰定五年(同年改元致和),也就是公元1328年,这一年元朝好像出了好几个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天顺帝阿速吉八、元文宗图帖睦尔。那一年元朝还有没有其他人称帝,跟本文无关,且不去管他。咱们要说的,是朱升比朱元璋大了二十九岁,是货真价实的两代人。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至正元年(1341年)朱升进士及第的时候,朱元璋还在给地主刘德放牛呢(至正四年入皇觉寺),按照现在是说法,朱升考中进士之后,在明朝的官职是池州教育局局长,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处级干部,在军队中相当于正团级。

元朝正团级教育局长朱升原本是不想给朱元璋打工的,但是朱升不想出来,他的安徽老乡邓愈(朱升是安徽休宁县人,邓愈是安徽省泗县人))却不让他闲着。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久攻婺源不下,邓愈站了出来:“咱们的老乡(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朱升,那可是当世诸葛亮,只要请他出山,别说拿下婺源,就是夺取天下,也如反掌观纹、探囊取物。”

朱元璋也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安徽老乡大名鼎鼎,就学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轻车简从去拜访朱升,没想到朱升比诸葛亮架子还大,留下锦囊妙计避而不见。朱元璋依计而行,一举获胜——朱升的锦囊里装的是怎样的妙计,《明史》和《明太祖实录》都没有记载,笔者也无从知晓,反正朱元璋是靠着朱升的锦囊妙计打赢了。

一战成功,朱元璋对朱升佩服得五体投地,就下决心二请朱升。

朱元璋比刘备心眼多,刘备是贸然前往连吃闭门羹,朱元璋则是谋定而后动:他调查得知朱升在石门(不是赵子龙的故乡石家庄,似乎应该是安徽省歙县的石门)隐居,就带着自己的亲军侍卫化妆成商队,把正在开办私塾的朱升堵了个正着。

面对朱元璋那张鞋拔子脸,朱升一开始是洋洋不睬(刘伯温一开始也对老朱同志不感冒),但架不住朱元璋一通软磨硬泡:“念天下之乱,生灵涂炭,君子学当救国,还望老宗长不弃!”

朱升的推脱,可能只是对朱元璋的一种考验,眼见朱元璋诚心诚意,朱升也就借坡下驴,手捋胡须,不慌不忙地道出了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一听,心中豁然开朗,当即拜朱升为中顺大夫——读者诸君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并没有从刘备那里换来一官半职,直捣赤壁之战后,诸葛亮才跟庞统一起受封军师中郎将,此前诸葛亮就是刘备的一个门客。

朱升不但是个战略家,在战术上也有一套,在鄱阳大战中,朱升这个老学究居然还亲自指导朱元璋咋打仗:“以先发火器、次发弓弩、再短兵击之。”

朱元璋依计行事,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此战中朱升还救过朱元璋一命:“推(朱元璋)进船舱,而贼发流矢,已中胡床板矣”

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对朱升更加信赖,并给予了朱升远超李善长刘伯温的最高评价:“国朝谋略无双士,翰林文章第一家。”

当时人们都知道李善长和刘伯温到所有文官,没有人比朱升更受朱元璋信重:“其信任眷顾之隆,自韩国(韩国公李善长)、诚意(诚意伯刘伯温)以下,一时文臣莫及也”

朱升年近花甲(五十九岁)才出山辅佐朱元璋,在大明开国之后,年已古稀的朱升选择了急流勇退:“吴元年,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以年老,特免朝谒。洪武元年进翰林学士,定宗庙时享斋戒之礼。寻命与诸儒修《女诫》,采古贤后妃事可法者编上之。大封功臣,制词多升撰,时称典核。逾年,请老归,卒年七十二。”

朱升帮朱元璋完成了册封功臣的任务之后,自己却啥爵位(李善长公爵,刘伯温伯爵,明朝基本无子爵男爵,伯爵最低)都不要,一身布衣飘然而去,当然也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比朱升小十一岁的宋濂、比朱升小十二岁的刘伯温,晚年过得好像都挺惊险的。

朱升没有封侯拜相,却赢得了朱元璋发自内心的尊敬:当年朱元璋铁腕反贪,群臣战战兢兢,朱升却毫不在意地在南龙港大兴土木盖房子,朱元璋不但不生气,还亲自手书“梅花初月”,让朱升制成匾额挂在府门,有皇帝御笔在上,地方官去朱升家拜访,没进大门就得先磕头。

布衣卿相朱升善始善终,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在六百年后,又被一位伟人稍加改动,成了影响一个时代的基本国策,而朱升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其中奥妙也很值得深思、借鉴:不争权,不夺利,以天下苍生为念,功成身退毫不留恋,即使刻薄寡恩如朱元璋,也不忍心对淡泊名利的老学究下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大明肇基之本,这九个字也可以当做官场保命符——总结朱升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似乎也能用九个字概括:少说话,多干活,不恋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邦病重吕雉请医生给他看病 刘邦为什么宁死都不同意医生看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后为什么不杀刘长,刘邦为什么不救戚夫人,刘邦拒绝治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看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病重时,吕雉请名医给刘邦看病,刘邦为什么宁死都不接受,刘邦心里为什么会抗拒大夫?这一段记载看来的确是很怪异的。刘邦攻打黥布时中了箭伤,这个伤越来越重。因为中的是流矢,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毒箭,所以刘邦很可能是

  • 朱元璋一生中最对不起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的女人就几十个,朱元璋一生有多少个老婆,朱元璋的女人是谁

    朱元璋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是马皇后,夫妻俩同甘共苦、伉俪情深,感情十分深厚。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无论两人感情多么深厚,朱元璋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在当时普通人都是三妻四妾,何况是一国之君的朱元璋。朱元璋在不是帝王的时候曾得到一绝色女子,可在一夜之后这位女子却香消玉殒,这究竟为何

  • 大唐一代名相房玄龄,竟然也是个“妻管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房玄龄满门抄斩,魏征和房玄龄,房玄龄的妻子

    惧内是一句文雅古话,意思是男人惧怕老婆。在当今社会上这种现象不足为奇,而在男权社会的过去也存在着这种情况。“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朝贤相房玄龄更是被称为“醋坛子里走出来的宰相”,他助李世民打下了半壁江山,却连个小妾都不敢娶,甚至李世民赏赐给他的美女都敢拒

  • 作为朱元璋的贤内助,马黄后到底奇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对朱棣的态度,朱元璋到底多爱马皇后,马皇后有多惨

    她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一生最爱的女人,马皇后的一生,前半生飘摇不定,生死未卜,后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初年,朱元璋让宋濂的长孙宋慎入朝为官,宋慎性格顽劣,朱元璋屡次训诫他,有一次,朱元璋对宋濂说:“卿为朕教

  • 清朝时期的吏部尚书权力真的很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吏部尚书为什么叫天官,比六部尚书大的官职,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也对后面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秦朝一直到后来的清朝时期,这期间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之中,皇帝一直是最高统治者。不过这期间发生的变化也是很多的,在明朝时期非常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其次还

  • 揭秘:清朝最有艳福的皇帝是哪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隋皇帝,清朝最出色的皇帝,清朝最舒服的皇帝

    古代皇帝作为九五之尊,后宫三千佳丽,从全国选拔美丽女子,今天咱们来说说清朝最有艳福的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熙是清朝历任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执政六十一年,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年仅八岁的情况下继位,从此以后他一直稳坐皇位,没有像历史上的有些年幼皇帝被作为傀儡,也

  • 吕雉对戚夫人狠毒,对薄姬为何宽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后为什么不杀薄姬,薄姬和吕雉,吕雉为什么那么对薄姬好

    大汉王朝的创立者,汉高祖刘邦的一生可谓十分传奇。今天咱们不说刘邦,来说说他的夫人们,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48岁时,还眼见秦始皇的车队,望而兴叹“大丈夫当如是”,一介小小亭长。却不成想,7年之后,他已经翦灭了大秦王朝,更是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逼得乌江自刎,这不是诗人杜牧

  • 官渡之战袁绍没有用持久战的方式拖垮曹操,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官渡之战袁绍损失多少人,官渡之战谁背叛了袁绍,袁绍是个怎样的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当时袁绍手下谋士沮授建议袁绍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当时沮授认为袁绍应该分派精锐骑兵攻打曹操占据的城池,让曹操不安,如此一来,三年后可使得曹

  • 司马迁把刘邦写的那么差 汉朝皇帝为什么还感激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后面是哪个皇帝,汉朝第一个皇帝是谁,大汉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皇帝和司马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迁把刘邦写的那么差,后世汉室皇帝为什么没有意见?他们对司马迁就没有一点意见吗?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刘邦确实不是一个很光辉的形象。一是无赖。在吕太公的酒席上,为了骗吃骗喝,他就开始耍赖。后来让他押运囚徒,他看守不力,竟然把囚徒

  • 明朝开国将领汤和的晚年生活如何?朱元璋为何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没杀哪个开国功臣,明朝谁得到善终,朱元璋开国功臣的下场

    汤和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他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曾跟随朱元璋东征西站,战果赫赫。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看《明史·汤和传》开头,就知道汤和这个人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差。从取和州,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