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把刘邦写的那么差 汉朝皇帝为什么还感激司马迁

司马迁把刘邦写的那么差 汉朝皇帝为什么还感激司马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57 更新时间:2024/1/22 22:55:2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朝皇帝和司马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迁把刘邦写的那么差,后世汉室皇帝为什么没有意见?他们对司马迁就没有一点意见吗?

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刘邦确实不是一个很光辉的形象。

一是无赖。在吕太公的酒席上,为了骗吃骗喝,他就开始耍赖。后来让他押运囚徒,他看守不力,竟然把囚徒全部给放了。

二是好色。不管是攻下秦朝的咸阳宫,还是攻下项羽的彭城,第一件事就是一头扎进人家的后宫中,死也不出来。

三是无情。他从彭城逃跑时候,曾数次把儿女从车上踹下去。老爹被项羽抓住了,项羽威胁他说要烹了他爹,他竟然说请分一杯羹给自己吃,

四是多疑。韩信打仗打得顺风顺水,他连续两次直接冲进韩信的军营里,把韩信的将军印给夺了。后来需要韩信了,又才还给他。

五是自私。项羽得到天下,大封功臣,所有跟着他干的兄弟,都能得到好处。刘邦得了天下以后,却对他的功臣们进行大肆杀戮,把皇权集中到自己手上。

(刘邦)

可以说,按照儒家伦理对人的评判,刘邦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没有一点可以值得肯定的东西。唯一值得肯定的,就是他成功了,夺得了天下。但是在儒家伦理里,向来不是用成功与否,而是用道德是否高尚来评价人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后世的史书,都是隔了一个朝代写的。比如明朝写元朝的史书,清朝写明朝的史书。由于隔了一个朝代,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多羁绊,该怎么写还怎么写,不会害怕得罪皇帝。

但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却是写了当朝皇帝的,而且是当朝的开国皇帝。把当朝的开国皇帝写得那么不堪,难道当朝皇帝没有意见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司马迁并没有给汉武帝看过《史记》中关于刘邦的内容。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中曾记载,当时汉武帝听说司马迁在写《史记》,于是让司马迁把写他爹汉景帝和他的部分取来看。汉武帝看了以后,很不高兴,把这一部分“削而投之”。就是说把这一部分竹简上的文字给削掉,然后扔了。

(汉武帝)

有人认为,应该是当时司马迁并没有给汉武帝看完整的内容,只是挑了一些温和的给他看。如果是看完整的内容,那么司马迁肯定不只是削文字,肯定要削掉司马迁的脑袋了。

不管这个说法对不对,但从这里也可以肯定,当时汉武帝是没有见过司马迁写刘邦的内容的,因此并没有提出异议。

不过,就算汉武帝没看过,汉武帝后面的汉朝皇帝是肯定看过的。看过以后,如果他们对司马迁的描写很不满,虽然当时司马迁已经去世,他们无法处理司马迁,但是可以禁毁这本书啊。可是为什么,整个汉朝皇帝,从来没有做过要禁毁这本书的事情呢?

这些皇帝们,无论在说话行事,还是在祭祀之中,都会对他们的高皇帝刘邦毕恭毕敬,都认为自己继承了高皇帝的基业,为什么竟然允许有书籍抹黑他们的祖爷爷呢?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史官在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君王一般都不敢随便动史官的作品。“崔杼弑君”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也被后世口诛笔伐。因此,就算是汉朝的皇帝不满《史记》,也对它无奈,不敢轻易动它。

(司马迁)

这个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汉朝皇帝想动《史记》,也并不是没有办法。毕竟司马迁曾经是一个“罪人”,受到了腐刑的处罚。后世的皇帝,完全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说司马迁是心存不满,是造谣。他们甚至还可以“找出”一些史料来佐证司马迁是造谣。由此把《史记》给焚毁,不让它流传下去。

然而,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连这样的动议也没有过,甚至于还都认为《史记》是一部不错的著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可能我们忽略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表达的一个东西。就是司马迁刘邦贴了一个“君权神授”的标签。这个“君权神授”的标签,就是刘邦斩白蛇的故事。

在秦末时期,除了刘邦,司马迁没有把这种标签,贴给过任何别人。陈胜吴广起义,司马迁直接就说,他们是人为造谣,装神弄鬼,目的是“先威众耳”。对项羽,对韩信等等,司马迁都没有贴过这样的标签。

司马迁给刘邦贴了标签,接着又写了刘邦身上的那么多弱点,因此就传递出一个信息:刘邦就算啥也不是,但他有天子名,所以该他得江山。

由此可见,司马迁这样的描写,完全是“高级红”!

既然是“高级红”,汉朝后世的皇帝,当然不会有意见,还得感谢司马迁。

(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将领汤和的晚年生活如何?朱元璋为何不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没杀哪个开国功臣,明朝谁得到善终,朱元璋开国功臣的下场

    汤和字鼎臣。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他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曾跟随朱元璋东征西站,战果赫赫。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看《明史·汤和传》开头,就知道汤和这个人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差。从取和州,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

  • 史上年龄最小黄后:上官皇后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历史上最小的太皇太后,寿命最长的太后

    众所周知,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自古就有三从四德的说法,夫死从父,夫死从子等等一系列的对女性不平等的条约,。就算是身份显赫的小姐公主,最后也会沦为政治的牺牲品。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就好比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后——上官皇后,虽然6岁时在家人的帮助下登上后位,日后独掌后宫权威,但是

  • 清朝大臣陈廷敬的谥号是什么?对清朝的贡献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的谥号,陈廷敬与张廷玉关系,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

    陈廷敬(1638年 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中道庄人。清代宰相、学者。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顺治帝下旨举行清军入关以来的第六次科举会试,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是清朝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因为当年

  • 曹参对汉朝有何贡献?为何没能成为三杰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汉三杰分别是谁,曹丕对刘协怎么样,汉朝存在的历史时期

    刘邦打天下时,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其中萧何、张良、韩信居功至伟,被史学家称为“汉初三杰”。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然而,群臣眼里的最大功臣者,并非这三人,而是曹参。刘邦在给功臣排位次时,群臣指出曹参南征北战,身负70余处战伤,攻城掠地战功无数,应该排在第一,萧何

  • 吕留良是什么人?他死后为何会被开棺戮尸、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府五代大父,老人去世开棺谁不能看,人死后还知道自己在哪嘛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然而,雍正在位期间,却曾将一个已经死了50多年的人开棺戮尸、满门抄斩,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此案乃是清朝文字狱的代表——“吕留良

  • 清河公主为何要构陷自己的丈夫?她到底有多狠毒?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公主为什么不杀李隆基,公主下嫁,贾珠之死的可怕隐情

    清河公主沛国谯县人,魏文帝曹丕的异母姐,同母兄弟为曹操长子曹昂,曹操长女(按其与曹操长子曹昂同出于刘夫人,而刘夫人又早死, 故其年龄应长于曹丕等其他曹操诸子女,又按长公主亦有年最长之意, 故应为曹操之长女)。她是曹操与早年妻妾刘夫人所生之女,她的生母刘氏本是羸弱之人,而当时曹操正在打拼天下,居无定所

  • 14岁成大清皇后,15岁被废,此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她14岁成大清皇后,15岁被废,最后结局成谜,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帝,他的第一位皇后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大清第一皇后,这位皇后来自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出身名门望族博尔济吉特氏。她是贵族,体内却流淌着草原儿女热情奔放的血液。她是福临的近亲表妹,却与他来自两

  • 曹操打仗带着几十万的大军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是被打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云长坂坡杀了10万曹军吗,刘备被陆逊打败是什么战争,刘备屡战屡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战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身为中国非常的混乱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出名人物,还有一些出名的谋士,发生了特别多的战争。曹操打仗领带这几十万大军,曹操是怎么输的?从最初来讲,这场战争的创造的人,应该可以说是曹操了,当时吕和袁的势力先后被曹操给消灭了以后,曹操就

  • 刘伯温早年为什么能断言朱元璋是一个皇帝 刘伯温是怎么看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打压刘伯温,朱元璋知道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重用刘伯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伯温和朱元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伯温早年遇到朱元璋的时候,刘伯温为什么预测出朱元璋会是一代皇帝?刘伯温是怎么看出来的?睡觉显现出天子二字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的故事。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元代末年刘伯温考取到了功名却不满元庭而选择四处游历,在游

  • 刘伯温死前为什么送刘伯温一筐鱼 朱元璋知道其含义也太晚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伯温给朱元璋的建议,朱元璋为什么不让刘伯温归养,刘伯温临死前留了一筐鱼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送鱼,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刘伯温这个鱼有什么含义?朱元璋有明白其中道理吗?但是像有的皇帝,他登上皇位之后,却从不掩盖自己的出身和来历,其中就有着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能够将明代建立起来,离不开当时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