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上真的有魏延“脑后生反骨”这一说法吗?

正史上真的有魏延“脑后生反骨”这一说法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22 更新时间:2024/1/19 21:58:21

《三国演义》虽然很多桥段是小说家创作的,但基本上还是符合史实,因此有七分真实三分创作的说法。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演义在描写魏延时,却堪称“七分假、三分真”,以至魏延留下了个“脑后生反骨”的恶名。实际上,魏延跟随刘备时间虽然较晚,但对蜀汉却始终忠心耿耿,而且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虽说其最终被杀有自身性格问题,但也不乏杨仪心胸狭隘的原因。

魏延“脑后生反骨”,乃《三国演义》说法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登场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当时,曹操率军南下,刘备被迫率百姓撤至襄阳,刘琮却听从蔡瑁之言不许刘备入城,魏延于是挺身而出,打开城门请刘备入城,刘备为免惊扰百姓,最终选择离襄阳而往江陵。

就出场形象而言,魏延给人的印象可谓极度正面。而就在魏延开城门之时,城内文聘率军杀出与之交战,魏延力战之下因兵卒损失殆尽,没办法只好拨马而逃,因寻不见刘备,只得投了长沙太守韩玄。

后来,关羽率兵攻打长沙,与大将黄忠交战,黄忠马失前蹄而关羽并未趁人之危,次日再战黄忠为报不杀之恩,以箭射关羽也是只射盔缨而不射人,却不想因此引发韩玄猜忌,一怒便命人将黄忠拿下,令刀斧手将其推下城门外斩之。

就在黄忠被推出门外,即将被杀之际,本就因韩玄不重用自己,因不得志而积怨而魏延,出于义愤挺身而出救下黄忠,又率吏民杀掉韩玄,转投了刘备。然而,魏延刚入刘备营中,诸葛亮便“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刘备问其为何如此,诸葛亮便言,“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幸有刘备庇护才免得一死。

刘备率军入蜀,魏延随军前往,久经沙场也算是劳苦功高,后又随刘备参加“汉中之战”,并无视曹操的招降而对曹操放箭,射中曹操人中,却又被庞德杀退。刘备获取汉中之后,魏延获封汉中太守。

刘备去世之后,魏延先随诸葛亮平定孟获叛乱,后随诸葛亮北伐而献“子午谷奇谋”,却因未被诸葛亮采纳,便在奉命进攻箕谷时无视诸葛亮军令而险些败北。后来,诸葛亮向天祈祷延命时,魏延进帐禀报军情,却不慎碰倒主灯,导致诸葛亮祈祷失败。(话说小时候看电视剧时,看到这一幕差点没被气死,总认为是魏延害死了诸葛亮)

诸葛亮临终之际,遗命杨仪统兵,魏延对此极为不满,便在诸葛亮病逝后率军反攻杨仪,而杨仪则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挑衅魏延,就在魏延大喝“谁敢杀我”之际,最终被潜伏在一旁的马岱所斩杀。

正史中魏延并非转投刘备,不仅能力出色且忠心耿耿

《三国志·魏延传》开篇便讲,“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只说魏延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蜀作战。虽未介绍何时跟随的刘备,但也未提到魏延此前有效忠他人的经历,因此一般认为魏延是直接投入刘备麾下的,而并非《三国演义》中从韩玄处转投刘备。

史料虽未提及魏延投效刘备的时间,但由于其出身义阳(今河南省南部一带),而义阳在东汉时属荆州部南阳郡平氏县,因此个人推测,魏延应该是在刘备投奔刘表、驻军新野期间投入刘备麾下的。

从有限的记载来看,魏延在入蜀之前应该还只是个默默无闻之辈,后因在争夺益州期间屡立战功,才得以在“益州之战”后被任命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乃刘备所创,蜀汉中只有魏延和赵云曾任此职,虽然《通典》将其列为杂号将军,但在蜀汉却是常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并代为统领亲兵的重要职位,任职者不仅要求勇武过人、能力出色,而且必须忠心耿耿。由此可见,刘备不仅对魏延的能力极为看重,而且对其极为宠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取胜后,自称汉中王,而在任命汉中太守之时,虽然大家纷纷建议由张飞担任,但刘备却出人意料的将魏延任命为了汉中都督、太守,并将其擢升为镇远将军。由此可见,对于自始至终跟随自己的魏延,刘备是给予了最大的信任和重用。

事实上,魏延也并未辜负刘备的信任,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魏延都忠实的履行着镇守汉中的职责,将汉中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未给曹魏留下半点可趁之机。章武元年(221年),刘备正式称帝,魏延又被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后,太子刘婵登基,魏延被加封为都亭侯。

此后,从建兴五年(227年)至建兴九年(231年),魏延曾先后四次跟随诸葛亮北伐,不仅屡立战功,甚至还在第一次北伐时,便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但并未被诸葛亮采纳。北伐之余,魏延则依旧担负着守卫汉中的任务,而魏延在此期间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被杀与其性格因素,但与杨仪心胸狭隘同样有关

魏延虽然忠心耿耿、勇猛过人,但其性格方面却同样有着极大缺陷,不仅有些恃才傲物,而且自诩跟随刘备较早,根本不将那些后起之秀看在眼里,这导致他先后与刘琰、杨仪等人交恶,甚至数次要拿刀杀掉杨仪,幸有诸葛亮、费祎等人力劝,才没有酿成大祸。

杨仪此人,诸葛亮曾评价其“性狷狭”,也就是说杨仪的性情急躁、胸襟狭窄。以杨仪的性格,魏延既然与其结怨,杨仪心中必定对其极为怨恨,只是刘备在位之时,魏延极受宠信,而杨仪地位又较低,无法对其展开报复罢了。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兵北伐,魏延担任先锋官,同年秋诸葛亮病重,临终之际诸葛亮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议身后之事,定下了自己去世之后便撤军,并以魏延断后的决定,而且表明,如果魏延拒不奉令,那便随他去留。

诸葛亮去世后,为保证大军顺利撤回,杨仪等人秘不发丧,依照诸葛亮遗计,令费祎向魏延传达撤军,并令其断后的命令。谁知魏延听说后,却不满的说道,“丞相虽然死了,但我还在。亲属官员就可以将其安葬,我来率领军队北伐,怎么能因为他的死荒废了天下大事?况且我魏延何许人也,怎么能听从杨仪的安排,甘作断后之将。”(《三国志·魏延传》)

眼见魏延如此态度,杨仪果断按照诸葛亮的安排,不再例会魏延去留,直接率领大军徐徐撤退。魏延得知后大怒,认为杨仪这是有意怠慢自己,于是日夜兼程赶到杨仪大军之前,并将所过之处的道路全部破坏,想要赶在杨仪之前率先返回成都。

与此同时,魏延和杨仪皆上书刘禅指责对方谋反,刘禅一时间无法决断,便向朝中大臣进行询问。要知道,魏延虽是刘备时期重臣,但由于长期在外统兵,与朝中大臣少有往来,而且此时的国君已经换成了刘禅,结果便是董允、蒋琬等人都表示信任杨仪、怀疑魏延。

在朝中局势不利的情况下,魏延率军先行抵达并占据了南谷口,并对随后赶来的杨仪大军发动了进攻,杨仪则命王平抵抗魏延。王平来到两军阵前,大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结果魏延“军皆散”,魏延与其子数人见此只得逃亡,杨仪则派马岱追上魏延并将其斩杀。

杀死魏延之后,杨仪将马岱献上的魏延头颅踩在脚下,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并随之诛灭魏延三族,可见杨仪对魏延的恨意。

《三国志》明确指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而元代的郝经也认为魏延被杀乃是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可见魏延之死乃是因与杨仪争权,再加上两人长久以来的矛盾所导致,与魏延“脑后生反骨”并无半毛钱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恶名昭著的奸臣蔡京,他的一生有多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左丘明身残志坚开创中国史学,历史上不得善终的功臣,恶名意思

    今天来说说北宋恶臭名昭著的奸臣蔡京,他的一生有多令人不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不可否认的是,蔡京在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奸臣,他本性贪婪,而且随着职位提升,其贪婪愈发变本加厉,在已经领了仆射俸禄的时候,还发明了“司空寄禄钱”补贴自己,比如豆、柴草、粟米以及侍从们的口粮都照旧赏赐给自

  • 揭秘:古代最爱“打报告”的大臣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最爱老婆的名人,历史上唯一承认的偏爱,历史偏爱的女人

    古代皇帝九五之尊,立于万人之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也不得不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该网友就在论坛上贴文表示,“皇上是万人之上的存在,文武百官听你指挥,后宫要多少有多少”,除此之外如果前人已经奠定良好基础,“自己这一代就可以耍废”,让他好奇发问:“当皇上有多爽

  • 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的威望最高 最后为什么是皇太极继承汗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努尔哈赤想把汗位传给谁,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关系,代善是努尔哈赤的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努尔哈赤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努尔哈赤死后,代善的威望最高,最后继承汗位的人为什么是皇太极?代善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疽发于背,病死沈阳,他的十六个后妃、十五个儿子和八个女儿哭作一团。分值四大贝勒本来同心协力,勤理国政,

  • 诸葛亮一死,刘禅为什么就调查他的家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最后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刘备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试探吗,诸葛亮死后刘禅的态度

    蜀汉宰相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可惜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托孤,因此除了祭祀以外的事情,他一个人全包,不过这却引起嫉妒他的大臣不满,认为诸葛亮这样做有占便宜,直到他死后,刘禅下令调查诸葛亮的遗产,当刘禅看到调查结果后,愤怒的对这些大臣

  • 庞统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 庞统为什么能和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主要历史贡献,诸葛亮政治方面的贡献,诸葛亮对蜀国的贡献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庞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庞统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早早逝世?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庞统为什么和诸葛亮齐名?东汉末年,天下未分之时,天下大多数人都想功成名就,挣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功名禄利,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但有的却不这样想,有着天大的本事,却只想种种田,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

  • 周瑜因病死后小乔不知去向 历史上的小乔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大小乔结局,周瑜死了之后小乔哪里去了,周瑜死后小乔去了哪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小乔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周瑜死后小乔去向不知,历史上的小乔到底是什么样的?小乔的结局又是什么?大乔小乔是三国时期除了貂蝉之外的两位绝世美女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也算是美女配英雄,但是两位英雄却都英年早逝,孙策被人暗害,临终前将江东基业交给了弟弟

  • 张颌也是一个有谋略的将士 张颌为什么敢轻敌追击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谋略的意思,张郃与张飞交手,横扫千军张郃主输出

    还不了解:张颌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颌做作为一个聪明之人,张颌为什么会轻敌?张颌追击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张颌为什么会身亡?谁人都知蜀汉有五虎上将,个个都是悍勇之士,威名赫赫同时也打出了,蜀汉的威名,是蜀汉的招牌之一。那么,作为蜀汉的老对手,曹魏,因此也需

  • 彭城之战项羽都能以少胜多 垓下之战项羽为什么会兵败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垓下之战为什么会输,阪泉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和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项羽当初以少胜多3万人战胜刘邦56万大军,垓下之战项羽最后为什么输了?秦朝末路,天下群雄并起,其中项羽本就生于名门之后,其有勇有谋,无人可挡。成为了反秦大军中的中流砥柱。灭秦后称西楚霸王,将抗秦有功之臣各封为王。可为何意气风发,

  • 范增作为项羽集团的首席谋士 范增为什么连传记的资格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如果听范增的话,谁挑拨项羽和范增,如何评价范增这个谋士

    还不了解:范增无传记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增作为项羽的智囊人物,范增为什么没有传记?难道说是范增的实力不配吗?楚汉相争四年,以刘邦垓下之战战胜项羽,项羽乌江自刎而结束,事后刘邦说其战胜项羽主要是其用了张良、韩信、萧何三个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

  • 李渊当初苦苦哀求李渊不要对侄子下手 李世民为何杀十个侄儿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渊不阻止李世民屠侄,李世民为什么不怕李渊,李世民命谁带兵杀李渊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杀侄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哀求李世民不要杀10个侄子,李世民为什么还要动手?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李世民作为唐代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君主,在我们后代很多电视剧中都将他描写的风流倜傥、英明神武,但是实际上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呢,在历史背后隐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