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宇文护当初连杀三位皇帝 宇文护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宇文护当初连杀三位皇帝 宇文护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80 更新时间:2024/2/8 9:39:21

宇文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宇文护身为北周的权臣,宇文护为什么连杀三位皇帝?宇文护到底是怎么想的?宇文护最后是怎么死的?

一、引子

宇文护死了。

他到死都都没看到凶手的样子,因为他被人从背后打碎了后脑骨而死。

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杀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是那个他看着长大,并辅佐他做了十二年皇帝的堂弟宇文邕

宇文邕随即宣布了这个堂哥的十大罪状,状状罪不容诛。

宇文邕也够狠,堂哥的妻儿老小一个也没放过

宇文护为什么被杀?他真的该死吗?那我们就打开尘封的历史,一起去探寻事情的真相。

二、 托孤

公元556年11月21日,宇文泰就要死了。

死前他紧紧攥住侄子宇文护的手,有气无力地说道:这次的病恐怕是挺不过去了,我那几个孩子都还小,一定要照顾好他们。天下处在战乱之中,我相信你一定能够秉承我的志向,完成我未竟的事业。

宇文护呜咽着发誓道:叔父的话,我记下了,肝脑涂地,绝不相负。

听完侄子的话语,宇文泰长舒一口气,因为他相信他这个侄儿一定能担当起托孤之重,他们曾一起走过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这位乱世枭雄终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宇文护父母死得早,十二岁就跟随宇文泰奔波于战阵行伍,在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里,二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按辈分说是叔侄,年龄上其实也只差六岁,这种感情或许更像兄弟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宇文护的军事才能凸显,屡立战功,成了叔父事业上的臂膀。后来二人各自成家立业之后,由于宇文泰身为西魏丞相,事务繁忙,无暇照顾几个年幼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是交给宇文护打理家务,管教孩子,宇文护各方面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宇文泰赞许。几个堂弟也比较畏惧堂哥宇文护。

就是长期在这种以兄之名行父之实的情况下,宇文护养成了对几个堂弟的家长作风。这为他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三、 废立

北魏灭亡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皇帝其实是个傀儡,实际掌权人是丞相宇文泰。就如东汉末年的曹操。离取得帝位只差一层窗户纸了,还没来得及捅破,宇文泰就病逝了。

宇文泰死后,宇文护代叔父捅破了这层纸,逼迫魏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宇文泰的第三个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大周政权,宇文觉就是后来的周闵帝,他当时只有十五岁。宇文护因拥立之功,被封为晋公。魏帝也于禅让后不久被宇文护杀死。

由于宇文觉年龄小,政权也尚处在过渡期,根本无法把握政局。宇文护只能代行执政之权。这时候有两个人,一个是李植,一个是军司马孙恒,他们二人在宇文泰活着的时候,被得到重用,曾经因为某些事和宇文护有过矛盾。见宇文护大权在握之后,他们就怕宇文护翻旧账,决定先下手为强。私下里蛊惑宇文觉杀掉宇文护,理由是宇文护权利过大,将来可能会造反。

宇文觉年龄小,经历的事情少,缺少政治分辨能力,哪里经得起这两个政治老油子的话语蛊惑呢,三言两语被说服了,宇文觉决定除掉宇文护。就像康熙除鳌拜一样,挑选了几名身强力壮的人,在后花园天天演练擒拿术。

宇文护听到些风声,谨慎起见,就把李植和孙恒调离了。然后声泪俱下地对宇文觉说:天下至亲,不过兄弟,如果兄弟之间互相猜忌,这世间还有什么感情可以信得过。先帝托孤于我,若使陛下亲览万机,威加四海,臣死之日,犹生之年。但恐除臣之后,奸恶之徒便会放肆,不但陛下有性命之忧,社稷也将颠覆’’。

我觉宇文护这话说得真是发自肺腑,句句在理,一点毛病没有。但是宇文觉脑子被那两个老家伙洗得非常彻底,对宇文护的话表面上应承,心里却盘算着再次杀宇文护的计划。

在第二次刺杀计划实施前夕,有个叫光洛的人感觉跟着李植和孙恒混没前途,于是就把他们二人的详细刺杀计划全部告诉了宇文护,宇文护大怒,杀掉了李植和孙恒以及他们的党羽。宇文觉也被囚禁了起来。

随即宇文护召集骨干大臣开了一个会议,议题是要不要废掉现在的皇帝宇文觉。大臣都是墙头草,风往哪吹,就往哪倒,这时候这些人摸清了宇文护的意图,都表示坚决拥护宇文护的决定。

宇文觉被废后,不久就死掉了。史书交代为宇文护派人暗中杀害。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历史上,被逼迫退位的皇帝基本难以善终,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断了旧皇帝党羽的念想,否则随时都会有人以拥护旧皇帝复辟的名义起事。为了江山稳固,不得不这样做。

四 、鸠杀

国不可一日无君,宇文护经过反复权衡,又立了宇文泰的庶生长子宇文毓为继任皇帝,即周明帝。

经过废立事件,宇文护也清楚地意识到,再不归政,可能还会出现第二个宇文觉,于是就把政务交给了宇文毓处理,自己不再过问。但是军事政权还在自己手里牢牢把握着。好像历朝历代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掌握了军事权利,就掌握了主动权。历史证明,也确实是这样。

宇文护的意图很明显,不是想要权利嘛,好吧,给你行政权自己耍去吧,玩好了,证明你小子有能耐。玩不好,我有主动权来收拾残局。

宇文毓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这是《周书》中对它的评价。可是这样一位好皇帝,登基后第二年的五月就死了,史书上给出的死因是“因食遇毒”,就是食物中毒死的。

那谁是下毒的人呢?史书也给出了答案,宇文护。

那宇文护为什么要杀他?因为他自主性太强,宇文护难以驾驭。

杀宇文毓的理由很牵强。但对于过去的事情,即使持怀疑态度,也无从考证,我们只能相信史书。

宇文毓在死后,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即位,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武帝。宇文邕的即位是宇文毓死前指定的,并非宇文护的选择。

五、 战败

宇文邕登基后,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就像他小时候,宇文护代管家务那会,对堂哥宇文护言听计从,就像儿子对父亲。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家和万事兴嘛,在兄弟二人的齐心协力下,北周国力渐渐强盛。一举灭掉了南梁。随后又对北齐发动了军事行动。

北齐连连败退,眼看就要亡国了。这时候北齐使出了一招杀手锏---人质要挟。而这个人质是谁呢?就是宇文护的母亲阎姬。由于早年战乱,阎姬携子颠沛流离的过程中,与宇文护走散,后来世事演变,阎姬就寓留在了北齐。

北齐方面让阎姬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托人带给了宇文护。母子一别三十年,宇文护又至孝,见信后,痛哭流涕,立即停止了军事进攻。展开了与北齐的谈判。最终以北周退兵为条件,齐国把阎姬送回了北周。

灭掉北齐就可以实现领土的一统,这是国家战略,朝望所在,宇文护再有权利,也不敢因私废公,但他内心又感念于北齐的送母归国之恩。所以当宇文邕要求他再次出征的时候,内心是极其矛盾的,这正是:世间安得双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宇文护最终还是被迫选择了出征,由于思想上的负担,作战部署不周全,最后被北齐打败,损失惨重。回国后,宇文邕虽然没有责备宇文护,但他在朝廷中的威望却远不如前,归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六、之死

宇文邕和宇文护以兄弟之情相处了十二年,所谓的和睦只是表面的。宇文邕其实隐忍了十二年。自己明明是一国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却受到了钳制,得不到完全的自由,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冲破这种束缚。

加之宇文护居功自傲,权力欲极度地膨胀,朝政人事任免基本都是由他说了算,宇文护的几个儿子也仗着父亲的权势为非作歹,蠹政害民。宇文邕终于动了杀机。

公元572年4月12日,宇文护从外地出差回来,宇文邕还像往常一样,十分亲昵于这个大表哥,在文安殿认真听取了宇文护出差期间的见闻,交谈期间,宇文邕向宇文护说到一件头疼的事情,他说最近太后经常饮酒,年龄大了,这样非常危险。自己劝过,但是劝不住,希望宇文护能出面去劝说。并从怀里拿出一份事先写好的《酒诰》交给宇文护。酒诰是周朝周公旦做的一篇禁酒令。宇文护欣然应允,于是兄弟二人一同前往见太后。

见面之后,太后赐座于宇文护,就这样宇文护坐着面对太后读《酒诰》,宇文邕站在宇文护一侧。

就在宇文护聚精会神读到紧要处,突然,宇文护用手中的玉笏狠狠地砸向他的后脑勺。一击之下,力量千钧,后脑骨顿时碎裂。

就这样,一代权臣宇文护不明不白地终结了一生。

七、后记

宇文护并非十恶不赦之徒,相反,他对北周政权的稳定付出了毕生心血,是有功于社稷的,也对得起当初宇文泰的托孤之重。

只是他本人的家长作风和皇权产生了严重冲突,作为一个皇帝,谁愿意威权在人呢,所以三个皇帝都想除他而后快。有人说,宇文护为什么不交出权力呢?其实一个人长期身处权利中心,形成了一种惯性,根本放不下。所以宇文护的死有其必然性。

史书对宇文护多持否定的态度,因为史官是站在皇权不容侵犯的角度上看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是和珅的真相靠山吗 他若不死,嘉庆就不会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和珅故事,欢迎关注哦。和珅真正的靠山是谁?是乾隆还是另有其人?这个人的实力有多大?他为什么能保和珅?皇帝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手上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对于皇帝身边的妃子和官员而言,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喜爱,就无异于得到了权力。所以要想做英主其实很难,人都

  • 乾隆生病太医称同皇后同住百日即可 乾隆到底得了什么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乾隆生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当初生病,太医看完之后只说和皇后同住百日就可以治好,甚至是不吃药,乾隆得了什么病?乾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气的皇帝,尤其是乾隆一生的风流史更是被拍成了清宫剧,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言情小说故事,而在乾隆一生众多女人当中,最

  • 乾隆与和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为什么不杀这个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既然了解和珅是一个大贪官,乾隆为什么没有对和珅下手?乾隆与和珅到底是什么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给你们讲个非常可怕的事情,非常可怕。纪晓岚是君子,和珅是小人,但是为什么乾隆要重用和珅,为什么纪晓岚只能去修一下四库全书。有哪一次皇上把纪晓岚叫过来了吗皇

  • 雍正上后残酷打压众兄弟甚至圈禁 乾隆上位后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雍正圈禁兄弟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当初上位后圈禁自己的兄弟,乾隆上位之后,乾隆是怎么对待他的叔伯们的?在历史上的几百个皇帝中,只有2个人让乾隆皇帝感到由衷地敬佩,一个是唐太宗,另一个就是他爷爷康熙皇帝。至于传位给自己的父亲雍正皇帝,乾隆对他的感情

  • 乾隆生前叮嘱过嘉庆 嘉庆为什么公然违抗遗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了解读者都很感兴趣嘉庆和乾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乾隆死后叮嘱嘉庆要善待和珅,嘉庆掌权后为什么公然违背乾隆的遗愿?嘉庆是怎么想的?说到和珅,想必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吧,作为乾隆时期有名的贪官,民间的百姓对和珅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但在朝中,和珅却深受乾隆帝的喜爱,是

  • 雍正为什么会判蔡珽三次斩监候 蔡珽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蔡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蔡珽扳倒年羹尧有功,雍正为什么判他三次斩监候,蔡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众所周知,酷刑在古代往往是惩罚犯人的一种极端刑罚,而到了清代,更是有十大酷刑的说法,相传在雍正十一年,一个名叫俞鸿图的河南学政,因为指使小妾和家仆兜售

  • 雍正一晚临幸丽嫔3次 雍正之后为何没有翻过她的牌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雍正和丽嫔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当初一个晚上宠爱丽嫔3次,雍正后来和她发生了什么事情?雍正为什么没有她牌子了?相信大家都看过《甄嬛传》了,刚上映的时候就火遍大江南北,后宫的女人们玩尽了花招,出了什么事都是皇后向其他妃子们求情,虽然看上去很好心,却

  • 北宋僧人仲殊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仲殊,本名张挥,字师利,是一位来自北宋的和尚,仲殊是他的发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仲殊,可能是他的原名寓意不是很好吧,似柳絮般始终存不住,挥去无痕迹,于是上天带走了他的前半生,后半生欲火重塑的正是我们后人为之欢喜的仲殊。有关仲殊的记载实在太少,少的我几乎看不见他的一生便止了

  • 曹操集团地位最高的将领夏侯惇,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惇眼睛被曹性射中后,拔矢啖睛,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相信这是大家想起夏侯惇的第一反应。但是看了三国正史以后会对夏侯惇产生一种错觉,不但没有什么战功被人绑架劫持却能成为曹操集团中地位最高的将领。战绩与其政治地位形成了强烈反差,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靠亲戚关系攀上高位的无能货色。

  • 刘禹锡有着怎样的经历?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唐朝文学家,被誉为“诗豪”,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十分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刘禹锡的故事吧。唐元和十年,长安街上的玄都观,人头攒动,风尘拂面,网红桃花引来首都群众竞相打卡。热闹之际,一个中年人清了清嗓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