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后期的实力那么大 曹操为什么始终没有称帝

曹操后期的实力那么大 曹操为什么始终没有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4 更新时间:2024/2/8 14:53:0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曹操后期的实力那么大,距离称帝之后一步之遥,曹操为什么始终没有称帝?

一、曹操的生平

(1)成名前的经历

曹操的身份放在现在可以说得上是一位富二代,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据史书记载,他是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的身份也不简单,虽然是一个宦官,但是却侍奉了四代帝王,地位可见一般。

年幼的曹操就十分聪明,十分擅长权衡利弊,出谋划策,又十分的仗义,放荡不羁,但是他当时却不在乎自己的品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注重学业,所以当时的人对曹操并不抱以厚望,觉得曹操以后肯定没有出息。但是,还是有慧眼识英雄的人,他们认为曹操有将相之才。

而曹操也确实自幼喜爱兵法,对于军事方面的书籍进行了大量的阅览,这一切都为之后的军事埋下了基础。

曹操剧照

(2)显露盛名

熹平年间,曹操受到了推荐,得以入朝为官。不久作为北部尉在洛阳任职,洛阳在古时一直都是繁华之地,多为皇亲国戚居住之地,都靠着家里有一点关系,蛮横不讲理,极难治理。曹操上任之后,马上明确规章制度,要求民众养成遵纪守法的精神,不服从的直接处理。无论官职多大,曹操毫不留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得罪了一些权贵,但是碍于曹操的身份与地位也不能说什么。

光和年间的时候,曹操的妹夫作案连累了曹操,曹操被夺去了官职,只得回到老家进行闲居。好在不久再次被征用,成为了议郎。作为议郎的曹操也没有浪费皇室对他的信任,之前的案件都拿出来谏言。

在他任议郎之前,大将军窦武曾由于谋害宦官罪被诛杀,曹操上书表示,这几位大臣都是忠心耿耿的,切不可为小人蒙蔽了双眼,句句在理,但是没有得到汉灵帝的采纳。之后,曹操还是努力谏言,虽有所用处,但是曹操了解,汉朝已经要没落了。

黄巾起义爆发之时,曹操首当其冲成为了领头人,与另一支大军配合打败了黄巾军,很快便升任为济南相。济南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风气十分不好,贪污腐败随处可见,曹操来临之后,彻底整改,釜底抽薪,贪官污吏连夜逃走。

当时正值东汉政权混乱不堪之时,甚至衍生出了买官制度,只要有钱,不管你有没有才华,都可以谋得一官半职,曹操不愿意苟合,便称病抱恙在家。后面又出现了多次叛乱,很多头领希望曹操加入自己,但是都被曹操婉拒了。

直到中平年间,曹操由于家世原因,再度受到汉灵帝的任命,成为了校尉。

二、曹操的战斗

(1)陈留起兵事件

汉灵帝驾崩之后,太子继位,但是何太后以太子年幼的原因,选择垂帘听政。大将军何进此时见汉灵帝去世,希望趁着宦官没有靠山之时将十常侍,但是这个计划没有得到何太后的支持,但是何进又想要做这件事情。便不顾曹操与陈琳的建议,听信了袁绍的计谋,率兵进京以此胁迫何太后。

此事的结果就是,董卓还未进京,何进已经先被杀害了。之后,董卓进京,废掉汉少帝,将自己的弟弟立为汉献帝,实则自己是唯一掌权人。董卓的肆意专行,曹操见不惯,不愿意和他共事,便改名换姓离开了京师。来到陈留的曹操开始起义,号召天下英雄好汉一起讨伐董卓。

初平年间,袁绍被推举为盟主,曹操作为武将军讨伐董卓。董卓被联军击败之后胁迫汉献帝进行迁都,并将所有的宫殿全部烧毁,连王陵都不放过,对百姓肆加掠夺,生灵涂炭。曹操觉得此时董卓已失民心,便决定趁胜追击,与董卓决一死战。但是曹操低估了对方的实力,他独自带兵进攻之时被董卓打败,士兵死伤大半,自己也四处逃跑,幸好被堂弟救下。回到酸枣的曹操建议大家分割要地,分兵进攻讨伐董卓,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表面上看,这些都是抗董联盟,实际上各怀鬼胎,希望暗地里扩充自己的势力。很快,联盟军就瓦解了。

之后锤锤战功显著,得到了袁绍的重用,在青州爆发黄巾军的时候,曹操智谋相当,打败了黄巾军,还将刘备等部队击退。曹操趁机养精蓄锐,收纳大量精兵进入麾下,号称“青州兵”。曹操带领军攻克了蜀地直至粮草将尽才撤军回国。

曹操饰演者

(2)逐鹿中原

兴平元年,曹操的父亲与弟弟来投奔曹操,未曾想到被陶谦派兵杀害。于是,曹操再度起兵去徐州,夺地数片,所过之处尸横遍野。东郡留守陈宫不满意曹操的作法,便号集一众人士谋反,将吕布迎进城作为茺州牧。而当时的曹操手里只剩下了两个县,情势相当严峻。曹操马上从徐州撤兵,听闻吕布进入了濮阳,便带兵进入与之作战,之后蝗灾出现方才停战。此时的曹操可以说快变成丧家之犬了,军粮尽失不说,领地也失去了,袁绍派人劝说曹操降服于他,还好曹操命不该此,听从了程昱的劝谏,方才作罢。

等曹操再度整军攻打吕布时,吕布三次被击败,只得投靠刘备。而此时的曹操要去迎接汉献帝回京了。

(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曹操在迎接汉献帝进攻之后,虽有一己之私,但也算得上是忠臣,每年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失地全部回归,将之前所有的劲敌都消灭殆尽,曹操的力量与声望也在随着他功勋的增长而变大,已经到了一呼百应的地步。尤其是他所创造的一些军事奇迹,简直让人猝不及防,还没有弄清楚是如何排兵布阵的,他已经搬师回府了。

建安十七年的时候,汉献帝赋予了曹操极大的荣耀,汉献帝直接下令表示,曹操可以不用参拜,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佩戴兵器来到大殿。过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而这一切,他仅仅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这十年间,曹操的南征北战,使自己的势力不断增强,控制范围已经到了黄河以北的地方。在曹操晚年的时候,就连东吴政权的领头人孙权,都已经派遣使臣向曹操俯首称臣了。鉴于曹操的卓越与才能,曹操的手下也多次谏言,希望曹操推翻汉献帝自己坐上皇帝的宝座,无论外界再怎么劝谏,曹操就是不为所动,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如此卓越,声望高,又有这么多人的拥护,他为什么不推翻汉献帝自己做皇帝呢?奋斗了一辈子都没有达到最高的高度,曹操的作法实在让人意外,说他没有抱负是不可能的,说他胆小那更是不可能,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

三、曹操不称帝的原因

(1)曹操永远只是一名臣子,名不正言不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原因,也就是当时的情况与条件完全不允许。曹操势力强大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汉献帝仍旧还在,汉献帝刘协当时看得出来是一位傀儡皇帝,所有的实权都在曹操手中,但是,刘协最大的底气就是,他属于东汉的正统血缘,与曹操这个外姓人不一样。曹操若是想要推翻他做皇帝,有了君臣的支持可还不够,天下百姓也不是摆设,百姓能够让你坐上皇帝之位,同样也可以让你从上面下来。要想让天下人信服你,得到万千百姓的拥护,曹操至少要来几轮类似汉献帝多次禅位的作法。

曹操

我们细看曹操的一生,里面还有一些不可抗的因素阻挡了他利用此方法继位的进程。曹操一生参与的重大战役就有几十次,还不算那些小战,所以,在曹操有权利,有拥护者之后开始计算,曹操平均每年都会有战争。用现在的话说,曹操不是在战斗,就是在战斗的路上。让汉献帝禅让不是不行,但是,禅让并非说让就让的,按照古代的风俗,禅让还需要挑选吉日,曹操自己也要为自己称帝做准备,而对于常年征战的曹操来说,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准备,但是事实上,曹操完全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仔细研究这件事情,所以,这也许是曹操直到死去都没有称帝的一个原因。

封建时期,大家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儒家的思想文化,这些文人墨客可谓是根深蒂固,儒家所宣扬的三纲五常已经深深地刻进了老百姓的骨子里,更何况从一开始我们就了解,曹操的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出兵都是打着匡扶正室的名义去进行的,也就是借用汉献帝的名号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做成的。若曹操平定天下之后,又将自己之前的初衷推翻,将汉献帝逼下位,这无论怎么看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而这一切都会被写进史书,曹操也会背负万古的骂名。更何况从多种角度与事例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曹操心里还是有着大汉的,对汉朝还是有一定的感情。

中国自古以来都讲究名流千古,一直想的是自己的好名声能够万古流传,所以总的来说,对于史书的编撰都十分看重,否则也不会流传下来“师出有名”之类的话语,尤其是在曹操身处的乱世,一不留神就会被史官记上一笔,像曹操这种干大事的人,辛苦奔波了大半辈子,也不想自己到头来还是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吧。

曹操剧照

(2)天下动荡不安,内部一统也还需要时间

与曹操一样,同时期的刘备也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进行起义,随着刘备的强大,加上他“刘皇叔”的称号,再加上他手下的军师,曹魏政权中的许多东汉旧臣认为,相比于曹操,刘备更有说话权,刘备才是那个将东汉拯救于水火之中的人物,连曹操统领的内部都在闹分裂,曹操的称帝道路上又多出了一个绊脚石。

尽管当时的曹操已经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战争对北方掌握了绝对的控制权。但是毕竟这不是汉朝的大一统时代,天下并没有回归一统。除了刘备的政权牵制他,还有更南方的孙权也在观望着他的态度,三个政权一直持三国鼎立的状态。曹操如果在这种场合下一意孤行,实现自己的野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推上皇帝的宝座,那么他也会获得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这样一来,本来受万众敬仰的曹操,非但不能享受君临天下的快感,除了背负来自天下的骂名不说,还要遭受群起而攻之的命运。而他的形象也会流传到民间,会伴随民间文人的笔墨而成为一个十恶不赦之人,这完全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机智的曹操自然不会去干。激烈的战争对他来说不算什么,道德的谴责对于要面子的曹操来说就是致命的了。

曹操剧照

(3)虽然不称帝,但是已经享有帝王的一切

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是我们从史书文献中可以看出,曹操手中的权利与正统皇帝的权利简直相差无几,表面上看曹操做事都要向汉献帝汇报,遵循汉献帝的允许,但是实际上,汉献帝哪里有说不的权利,曹操那一条命令不是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去颁布?汉献帝虽然享受曹操的参拜,但是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位傀儡皇帝罢了,他的存在,只是更加方便曹操去利用权利去做自己的事情,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的突兀。

曹操尽管没有称帝,但是他拥有的不比皇帝差,皇帝可以做的事情,曹操一件不少都可以做,对于曹操来说相比于汉献帝一样的虚名,他更加看中的是自身的实际利益。曹操之所以能够在这乱世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永远不只是那些人口中的抱负胸怀,更重要的是务实、脚踏实地的心态。对于这个时期称帝的曹操来说,虽然他得到了皇帝的名号,但是他失去的远远不止一个丞相的名号,对于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聪明的曹操怎么可能会去做?

(4)荀彧的死让曹操备受打击

荀彧很多人或许不了解,但是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王佐之才,曹操对于他极其的看重与信任,所以私底下关系也十分好。当年曹操遇到荀彧从袁绍阵营中逃出来的时候,对着荀彧说道,他就是他的张良啊。

但是荀彧是一个死脑筋,这一辈子只承认大汉王朝,不认曹操。当年之所以选择投奔曹操,为曹操卖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曹操手里有天子,名正言顺。荀彧的加盟为曹操日后对抗吕布、讨伐袁绍等战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操雕塑

两个人的关系按道理来说是十分好的,但是,曹操到底该不该进阶称帝,坐上魏王的椅子呢?荀彧首先对这件事强烈反对,曹操对此也无奈,表明他只认大汉的忠心。于是,曹操将荀彧派遣到前线作为督军,随后便派遣使臣为荀彧送去一盒糕点。古时有权势之人,要想杀害一个人,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送糕点、饭菜、酒。所以,荀彧拿到这盒糕点之后也马上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被逼无奈之下,荀彧只得服毒自尽。

有人会说,最大的障碍走了,曹操该称帝了吧,还是不行!老朋友的离世,曹操除了伤心还看到了更深层面的东西。他与荀彧的关系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但是荀彧都不支持自己的作法,那么在那些表面上对你服服帖帖,实际上各怀鬼胎的人的心里呢?现在曹操是有着汉献帝的名号,再加上权利过大,所以大家对他都毕恭毕敬,但是曹操一旦称帝,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尽管曹操内心十分想做皇帝,为了更深远的利益考虑,也只得作罢。

曹操

(5)前车之鉴

在荀彧之前,曹操其实就明白了称帝的不可行。因为在荀彧之前,曹操就从袁术身上得到了教训。袁术自称家境显贵,自己手中还持有玉玺这种权利的象征物,所以便越界称帝,结果是众叛亲离,得到的一切都付诸东流,四方诸侯都群起而攻之,最后袁术惨死与淮南地区。曹操心里明白,现在天下尚未一统,自己贸然称帝,只会和袁术一样,惨死某地。

所以,纵观历史长河,骁勇善战的人并不少,但是计入史册的却只有那么几位,为什么呢?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缺少曹操的务实精神,相比于务实,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名与利的较量,因此,被载入史册时也只得是一个骂名罢了。

不得不说,曹操是出色的,尽管至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好在,曹操没有做出很多有违常理的事情,所以,总的来说,曹操的功大于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晋灭吴之战时王浑有何贡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晋司马家被谁灭族的,勾践灭吴后做了什么,吴宫教战反映了孙子的什么军事思想

    公元280年正月,晋朝出兵;公元280年3月15日,晋军兵临吴都建业,孙皓投降,仅三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南北一统、结束三国时代。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王浑曾任大将

  • 曹操最小的儿子叫曹干 他为什么会叫曹丕做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睿是曹丕亲生的吗,曹丕儿子有几个,曹丕是谁的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和曹操的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的儿子为什么会管曹丕叫爹?两人不是兄弟关系吗?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存在?曹操儿子的基本情况曹操最早的配偶是刘夫人,不了解是妻还是妾,但她为曹操生下了长子曹昂。刘夫人死得早,曹昂就有曹操的原配丁夫人抚养长大,感情很深。惋惜的是,在宛

  • 曹丕上位之后 曹丕会念手足之情放过曹植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植为何没有继承,手足之情可以形容姐妹吗,曹丕和曹植的下场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植和曹丕,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曹丕和曹植有过王位之争,最后却是曹丕上位,曹植的后半生生活是什么样的?曹丕有没有放过他?权利斗争是残酷无情的,曹植在争夺储嗣的斗争中失败,虽然没有被曹丕杀掉,但曹丕和曹叡父子俩可将他折腾得不轻。曹操一生有二十五个儿子,但被曹操认为是储嗣候选

  • 在汉初三杰之中谁的功劳是最大的?又是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灭秦谁的功劳最大,汉初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韩信张良萧何谁厉害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由一介布衣到登上天子宝座用时间最短的一个,在他速成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对刘邦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就是:韩信、萧何与张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按照《史记》和《汉书》为这三人做“世家”和“列传”的顺序,确实是一萧二张三韩,但是我们看

  • 韩信这颗无与伦比的璀璨明珠是如何落幕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唐荣耀为什么珍珠最后要走,珍珠最后为什么要走,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国历史一直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传统,所以名将名臣得善终者不在多数,。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纵观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若说其打仗的本事,韩信无疑是可以跻身前列的,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要说结局,韩信的结局也无疑是令人唏嘘的。刘禹锡就曾经无不感慨地吟诵到“

  • 曹操手下能人那么多 最厉害的谋臣有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魏阵营名将排名,比诸葛亮还厉害的12个谋士,曹魏第一谋士

    还不了解:曹魏谋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手下人才那么多,其谋臣肯定也不少,曹操最厉害的几个谋臣是谁?他们有多厉害?三国时期,三分天下,北方中原曹魏,南方江东孙吴,西方川地西蜀,当时属曹魏国力兵力最为强大,但是曹操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靠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吗,

  • 诸葛亮和司马懿既是对手又是谋臣 司马懿为什么会是最后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比,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怕的人,为什么司马懿最后会成功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谋臣,后人给两人的印象确实一忠一奸,司马懿为什么会是最后的人生赢家?今天且不论忠奸,单就两人的智慧谋略来看,到底谁更聪明呢?有人说当然是诸葛亮了,诸葛孔明上通天下知地,能借东风、算后事,三国故

  • 被雍正宠了13年的李卫,在乾隆时期是何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卫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雍正为什么不考虑弘昼,历史上的李卫和乾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秋天,雍正皇帝接到一份奏折,他看后眉头紧皱,然后径直去了南书房。在南书房,雍正把手里的奏折递给了大学士鄂尔泰。鄂尔泰此时的地位等同于内阁首辅

  • 关羽实力和庞德实力相比 两人更的实力更厉害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庞德比关羽小多少岁,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庞德和关羽之战

    很多人都不知道关羽和庞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赏识。关羽作为三国时期有名的武将,关羽和庞德相比,两人谁更加厉害一些?在三国中,关羽的武力值排名,一直饱受争议,因为他毕竟被尊为武圣人,又曾温酒斩华雄,一刀秒杀袁绍账下四名将“河北四庭柱”中的前两名-颜良、文丑,这三人在三国中的武力值定位也极高,

  • 一个战略稳住东吴数十年,鲁肃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吴鼎盛时期的兵力,三国志战略版徐庶,庞统死是为了让刘备打益州吗

    没又周瑜、陆逊的赫赫战功怎么当都督?鲁肃是如何位居人臣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