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的学生宓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的学生宓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32 更新时间:2024/1/22 20:12:21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宓子,宓子当时担任鲁国单父县宰一职。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时经过此地,他却下令让齐国军队抢走成熟的麦子,这到底是为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章介绍。

春秋末年的齐鲁两国经常发生摩擦,有一次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队伍需要从单父(现在山东省单县以南地区)经过。单父的百姓听说齐军要来都非常担心,他们县宰宓子请愿说:“敌人就要打过来了,我们种在城外的麦子也已经成熟,希望大人可以下令让全县百姓任意收割,这样粮食就不会落入敌手。”

宓子摇头说:“我不同意!”

没过多久又有百姓前来请愿,希望可以让大家去抢收麦子,宓子依然不批准。后来齐兵经过单父的时候,真的把他们城外的麦子给抢走了!

鲁国的国君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他责问宓子:“你已经可以预测到敌人到来,为什么不抢收粮食,现在白白便宜了齐国人,你必须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宓子说:“今年没收到麦子,我们明年还能再种。如果我下令让全县百姓去抢割麦子,那些没有付出劳动的人就不劳而获,他们经过这件事后就会认为,多亏了齐国人攻打我们,才让他们获得粮食,甚至以后还会盼着敌人来攻。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几代人都难以纠正啊!”

国君听完非常惭愧,低头说:“这地上要是有个缝我就钻进去,实在没脸见宓子啊。”

冯梦龙点评这则故事:于救世似迂,于持世甚远。意思是宓子的做法从拯救国来的角度看有些迂腐,但是从处世的角度来看,眼光非常远大!

宓子的做法是对是错暂且不提,我们看看宓子的老师孔子是如处理类似事件的:

春秋时期,鲁国人在国都背面的沼泽地开荒,他们点火烧杂草,没想到突然刮起了南风,火势一直往鲁国都城蔓延。

鲁哀公吓坏了,他鼓励全城百姓参与灭火,但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号令,大家都忙着驱赶因大火烧过来的野兽。

鲁哀公没办法,只能找孔子寻求良策,孔子说:“救火很辛苦,而且特别危险,所以大家不愿意去。他们情愿去驱赶野兽,这样既有趣,也不犯法,还不用受到惩罚。”

“那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参与灭火吗?我给灭火的人奖励如何?”

孔子笑着说:“奖励虽然可以激发他们救火的动力,但是以我们鲁国目前的财力,能奖励多少人呢?恐怕火还没灭完,国库就要空虚了。”

鲁哀公着急地问:“那你说咋办,俺都听你的!”

孔子说:“奖励不行,我们就用罚。你只需要颁布一条法令,规定不去救火的人按战败降敌罪处置;驱赶野兽的人按擅入封森的山林之罪处置!”

鲁哀公按照孔子的方法颁布法令,结果法令还没有完全推广开,大火就已经被扑灭了!

冯梦龙点评这则故事:贾似道当丞相的时候,临安失火,有人火速赶来向他汇报。当时他正在葛岭,离临安有二十多里路程,于是便不紧不慢地说:“等火烧到太庙再告诉我。”

没多久,又有兵来报:“火已烧至太庙!”贾似道马上坐上两抬小轿,派四名武士带着椎和剑保护他,每隔一里路就换轿夫,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太庙。此时临安府衙已经在招募灭火人员,并张贴了犒赏公告。

贾似道来到现场后当即下令:“如果烧到太庙,就把殿帅斩首!”命令下达后,殿帅马上带士兵投入救火行列,很快就把火扑灭了。

这两则故事出自冯梦龙的《智囊》,宓子是孔子的学生,而且还是得意门生,他面对敌军入侵的时候,情愿把粮食留给敌人也不让自己的百姓抢收,就是为了维持纯朴的民风,让百姓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相比之下,宓子的老师孔子,在面对火灾入侵的时候,他建议颁布严格的惩罚制度,让百姓加入到救火行列。

这就是学生与老师面对问题时不同的处置方法,宓子采用“无为而治”,孔子则是“有为而治”。宓子觉得自己不去做任何干涉,就可以让事态按预想的结果发展,但是如果齐国就此灭了鲁国,他又该怎么说?

古代打仗讲究粮草先行,宓子把整个单父的麦子都给了齐国,这是要给齐兵加油啊!我认为宓子此时的“无为而治”实际是惰政。

如果他担心全民抢收麦子会造成不劳而获的人受益,完全可以颁布法令,由官府监督全县百姓参与麦子抢收,收割回来后统一上缴。最后由官府抽取一部分作为税收,再分一部分发给参加收割的人作为劳动报酬,最后剩下的全部归还耕种者,这样处理既能收回百姓的粮食,又不会让耕种者寒心。

宓子一句“使不耕者获”就否定了耕者的辛勤付出,让一年的辛劳付之一空,明年这些人还会去种吗?不耕者不劳而获会盼望敌国攻打,那么耕者劳而不获以后同样会担心敌国再来攻打,关键是敌国攻不攻不是百姓可以决定的,他们极有可能会因为这个顾虑而放弃耕种。

孔子与宓子面临的问题有点相似,都是要鼓动百姓去做他们不太愿意做的事,当奖励无法兑现的时候,孔子就选择了惩罚。这种方法已经被现在的很多公司学会了,公司激励员工的东西大部分只是头衔、荣誉,但惩罚员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第二次发动的濡须之战最后是什么结果?孙权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至三国后期,曹操于东吴孙权之间前后发动了四次战争,主战场在濡须附近,濡须之战就此得名。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濡须山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东关镇境,临河设关谓东关;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龙乡境,临河设关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巢湖的出口。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东吴丢失濡

  • 为什么会说贾谊死于自己的玻璃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西汉第一政治天才,却因太过玻璃心而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前200年左右,洛阳城有一男孩,8岁便闻名县城,20岁就被推荐给汉文帝,任为博士,一年后又升为太中大夫,他叫贾谊。成名太早的后果就是,不够稳重,急于求成。由于他锋芒太露,再加上一些政治主张,得罪了不少权贵之人,

  • 汉宣帝一生最宠爱的许平君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宣帝为什么没和许平君合葬,汉宣帝有多爱许平君,汉文帝最宠爱的妃子

    18岁的皇后许平君临盆之际,竟被人毒死了。8年后,汉宣帝一举灭了霍家满门,逼着霍成君自杀,终于为自己的爱妻报仇雪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晚年昏庸,听信谗言杀了太子刘据一家,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的小男孩,也就是刘病己,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而刘病己一出生就被丢进了长安监狱,直

  • 历史上秦琼在擒获尉迟敬德之前,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要是说起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勇将,秦琼肯定不算是在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从贞观元年开始,唐朝第一猛将是尉迟敬德,从贞观十八年开始,这个位置上坐的是薛礼薛仁贵。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之变后,尉

  • 如此有实力的刘表为何会晚节不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表是被极度低估的三国枭雄,他仅凭一己之力拿下了荆州,实力丝毫不逊于曹操、袁绍。不过,如此有实力的刘表为何会晚节不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中的刘表可谓是个大草包,仿佛不值一提。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评价刘表:"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与曹操截然不同,在三国那个群雄逐

  • 大清第一位太子胤礽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随后第四子胤禛继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自雍正登基之日起,他“篡位”的流言一直不绝。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

  • 曹腾:宦官中的一股清流,权倾朝野却受人尊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封建社会下宦官乱政的示例比比皆是,明朝时期的魏忠贤专权跋扈,排除异己,为祸天下;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勾结内外官僚,鼓动明英宗亲征,土木堡事变的祸首;还有东汉十常侍,唐朝李辅国等。但在汉朝史上有一个宦官不仅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还非常受人尊敬,有着极为成功的一生。曹腾(100年—159年),字季兴,沛国谯县

  • 刘邦当上皇帝时刘太公还活着 这个太上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刘太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当上皇帝后,其父亲刘太公过得怎么样?刘太公过得怎么样?纵观历史,汉高祖刘邦算得上一位传奇的皇帝,还未发迹前,他好吃懒做却又喜欢赌博,完全一副地痞流氓的模样。可谁也不曾想过,就是这样的底层混混,居然能在乱世中

  • 康熙为什么不除掉老八势力留下好班底 康熙不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传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都已经看中老四了,康熙知道弊病在什么地方,康熙为什么不改革而是留给雍正?康熙为什么不除掉老八势力,给雍正留下好班底?结果雍正上来手下就老十三、李卫、张廷玉用的顺手,年羹尧奴大欺主,隆科多两面派,图里琛只是武人,田文镜过刚易折没心眼。最后雍

  • 乾隆接手雍正的位置后 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李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死后,乾隆上位,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乾隆继位后是怎么对待他的?李卫的下场又是什么样的?清军入关以来,满清势力统治了汉人,尽管汉人中不乏很有有志之士,但是满清害怕汉人的倒戈,所以对汉人采取了限制仕途比较审慎的态度。但是到了雍正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