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当初胆敢顶撞董卓 董卓为什么没有杀他

袁绍当初胆敢顶撞董卓 董卓为什么没有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55 更新时间:2024/2/1 3:16:13

董卓极度残暴,袁绍当场顶撞,为何董卓并没有杀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汉宫大乱,董卓入主洛阳,结束了士族与宦官长期斗争。

董卓掌权,也引发大量士族的不满,比如曾经支持何进曹操与袁绍,他们俩人就坚决反对董卓干政,可是反对归反对,毕竟俩人实力太弱,没办法与董卓抗衡,自然也干涉不了董卓废立皇帝的事情。

就在董卓迎皇帝回宫不久,原本的皇帝被废掉,汉献帝被扶持上位,这件事彻底触怒了袁绍,他公然在堂上与董卓对喷,董卓甚至都威胁要杀他,可袁绍丝毫不怵他,在堂上与董卓闹翻之后立即离开了洛阳。

袁绍出走是董卓的一大败笔,给自己培养了大患,袁绍随后组织起军队讨伐董卓,这也标志着汉末群雄纷争正式开始。

董卓这个人不是个善茬,他与手下的西凉军异常悍勇,但也非常残暴,他们在洛阳等地胡作非为,董卓更是随后就杀掉了所有在洛阳的袁氏族人,他们俩人算是结下了世仇。

董卓这么残暴的性格,居然一开始没有杀掉袁绍,即便是袁绍离开洛阳,他也打消了要通缉袁绍的念头,反而给袁绍加官进爵,给他外放了一个美差。

这么做实在是有些奇怪。在董卓刚刚入主洛阳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让他不敢动袁绍一根汗毛?

袁氏的力量

袁绍成为汉末最强大的军阀,他还真不是光靠着自己的能力,他背后的袁氏家族,可以说是汉末的第一望族,这点董卓当初想抓袁绍的时候,就有人给他提出来了,《三国志》就记载:

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於天下。

汝南袁氏是东汉时期崛起的望族,所谓的士族,是以儒经易学为主,研习这些东西代代相传。汉朝以察举制为主选官,更是确定了儒家的地位,春秋战国所残留下来的旧贵族渐渐消亡,而新贵族就是这些以易经传家的士族。

天下做官的人,大部分都是儒学门人,袁氏家族在东汉时期人才辈出,代代都有人能做到高位。

到了汉末,他们家族中像袁隗、袁逢兄弟俩人同为三公。

在士族的党群中,袁氏无疑是领袖,袁家最厉害的还是门生故吏遍天下,两汉是非常注重人情关系的,察举制中那个负责推荐你的官员,地位可能比父母还要高,袁氏在朝中有着极大的政治能量,他们可以推荐大小官员在各地任职。

汉末朝廷控制力越来越弱,各地官员基本就把自己的长官当做是主公。

袁氏在海内的威望很高,袁绍因为家族的缘故,所结交的人都是当世的人杰。等袁绍起兵之后,他们家族的影响就开始显露出来,韩馥这些地方高官,都是他们家的旧员,几乎都选择了支持投奔袁绍,他的势力就能快速发展起来。

董卓是边陲地区出身的人,他虽然是靠着军功起家,但他对这些士族是非常忌惮的,不敢随意与袁氏翻脸。

他对袁绍的处理明显是在拉拢袁氏,袁绍出去就被任命为渤海太守,还顺利封侯,渤海郡可是冀州的好地方,在这里做太守实在很舒服,渤海一郡人口就超过100万。

袁绍后来也是靠着这里起家的,他原本并非是家族的嫡子,虽然被过继给了叔父,还受到袁隗等家主的喜爱,但他还不能得到家族的全力支持,弟弟袁术号召力同样很大。

可袁绍还有一个大的优势,那就是他诛灭宦官,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他公开与董卓决裂,维护了汉室正统,这些都让袁绍获得大量威望,从他离京这一刻开始,他就已经是袁氏家族实际的领袖了。

董卓的野心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董卓都有着一个巨大的误解,董卓确实是残暴不仁的家伙,但他一开始还真不是这样的人。

董卓残杀了袁氏家族,也是在袁绍等人起兵之后,一开始董卓入主洛阳,他的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大,可他见到何进被杀,自己就有了别的想法。

董卓兼并了何进、丁原等人的部队,基本掌握了洛阳的军力,然而董卓在朝中没有威望,他更不是关东士族出身的人,反而是深受士族鄙夷的西凉蛮子。

他并不是一个傻子,明白自己入京之后,要想掌权就必须要得到士族的支持,所以董卓最初是积极讨好,甚至到了跪舔士族的地步。

比如他率先为党锢之祸受害的士族平反,随他入京的这些手下一个都没有被他提拔,反而是朝中各个士族官员获得提拔,像袁绍这种外放到地方担任美差的人也有不少。

更有甚者,董卓废立皇帝都是得到朝中士族认可的,袁隗就与他合作,还是袁隗亲自把皇帝给扶下去的。

董卓试图掌握朝中大权,他不断结好士族,这样才能让他赢得更大的权势。后来董卓残杀士族,是因为他实在不能忍受这些人一面接受他的封官,一面又起兵来讨伐他,他与士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可袁绍与他闹翻的时候,正好是董卓需要得到士族支持的时期,此时的董卓不可能对袁氏下手,那可是他重点巴结的对象,关东士族的领袖。

而且杀掉袁绍,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当时袁氏的老大是袁隗,此人都已经同意他废立的举动,等于袁氏已经站在自己这边,一个袁绍站出来反对也代表不了什么,他对董卓已经不构成威胁了。

名望为重

董卓非常清楚,自己外藩入京,已经引发天下人的猜忌,现在天下人都看着董卓的举动,看看他是不是那个能安定汉室的人。董卓肯定要考虑自己的名望,他试图打造一个好的形象,这样才能继续拉拢人心。

董卓起家是靠着在西部的战争,他在朝中德行不够,而汉末关东关西两个地区对立严重,西部士人经常受到歧视,董卓也希望能改变这个形象。

他杀掉袁绍,比他放走袁绍损失要更大。而且袁绍这么做,也是与董卓之间演了一出戏,袁绍肯定是不满董卓干政,但袁绍是留有余地的演戏。

演义里面袁绍表现得更刚,直接就抽出刀威胁董卓,还放言“我剑未尝不利。”要真是这样,袁绍肯定就会被董卓杀掉了,实际上袁绍只是站出来反对董卓废立,他公开顶撞董卓,《后汉书》写道:

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袁绍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微妙,他虽然顶撞董卓,但他离开的时候还作揖。因此他并没有与董卓闹得太僵,只是自己与董卓不和离开洛阳。

袁绍这么做明显就是投机,董卓入京他有极大的责任,他诛杀了全部宦官,希望能借机掌握大权,代替何进的位置。

可他没想到,董卓突然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其实袁绍最初还是有机会夺权的,董卓进来带的兵马并不多,京师还有可用的兵马。

袁绍就展现出他性格缺陷的一面,他太过犹豫,拒绝了鲍信的提议,放弃了整军反击的机会,等他再想反击,董卓已经掌握京师兵马。

袁绍见自己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心里当然不平衡,他与董卓的对立,就是利益分赃不均。

袁绍当堂表态与董卓划清界限,他却是自己离开,没有劝其他袁氏族人离开,可见袁绍就是为了演戏,为自己赢得声望,他难道不了解这么做的结果吗?

后来他更是不顾袁家的安危起兵,袁绍是有野心的人,只是他一开始没有表露出来,也没有掌军与董卓交战,董卓就低估了袁绍的野心。

实际上袁绍公然出走,为自己赢得名望,董卓却认为袁绍再怎么无礼,他的家人很多都在自己的手上,袁绍出去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谁能想到袁绍居然敢主动起兵,他坑死了自己一族,却为自己赢得了打天下的资本,他之前的表演赢得天下人的称赞,他们家族大部分都死在董卓手里,更是为袁绍赚足了同情分。《后汉书》写道:

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

董卓希望展现自己笼络士族的一面,袁绍却需要展现他不畏强权的一面,他们俩在堂上虽然没有提前商量,但却都通过默契的表演,为自己赢得了名望。

小结:董卓与西凉军并不能真正掌握朝政,因此他们需要向士族示好,拉拢袁氏就是一个重要手段。董卓此人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头脑,但他缺乏识人之术,没有看出来袁绍,曹操这些人的野心。

当然,董卓的问题不是杀一个袁绍就能解决的,他废立皇帝后,几乎所有自己任命的官员都开始反对自己的做法,提起底西凉地区的人来负责朝政,是无法得到士族的认可。

董卓一直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为此他放出了不少祸害,也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伏笔,可地域歧视在那个年代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便他杀了一个袁绍,也会有千千万万与袁绍一样的人出来反对他。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 早年时期的刘邦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推翻的是哪个朝代,刘邦和项羽谁的年龄大,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还不了解:秦始皇和刘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的汉高祖刘邦,早年都在做什么?公元前256年(另一说出生于前247年,这里采用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说法),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中阳里。他的父亲是刘惴,母亲是刘媪。《史记·高祖本纪》载,刘

  •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兵马俑里面是不是活人做成的,说你是兵马俑是啥意思,为什么说兵马俑是真人烧制的

    还不了解:古代兵马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马俑是否用真人烧制?一具兵俑裂开后,千古谜题终于真相大白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兵马俑》坐落在陕西,距离西安三十七公里的临潼区东,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范仲淹都已经在朝中做官了 范仲淹为什么会娶雏妓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仲淹娶了几个老婆,范仲淹老婆,范仲淹是哪朝的

    北宋文人范仲淹,为何会娶雏妓为妻?这里面有何隐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祖曾是唐代的宰相,由于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因此他青少年时使用的是朱说这个名字。他在二十六岁时,以朱说的名字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在朝中做官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丁奉简介: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鼎立吴国怎么被灭的,三国时期东吴皇帝列表,三国东吴大将朱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丁奉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丁奉年少时以

  • 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严畯简介:著有《孝经传》、《潮水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仲淹范文正公,三国时期的东吴是哪里,三国时期的东吴首都在哪里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严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严畯(生卒年不详),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

  • 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理简介: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时期蜀国国都在哪里,明朝宗室庶人,诸葛亮三国时期什么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

  • 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璿简介: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世系,三国时期有诸葛亮吗,汉朝齐王刘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

  •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秦宓简介:与张温舌战时,让其无言以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孟贲是什么人,三国时期有诸葛亮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大臣、学者。秦宓善舌辩。早年仕于

  • 在北宋皇帝中 除了宋徽宗还有谁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的昏君有哪些,宋徽宗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吗,北宋昏君有几个

    还不了解:北宋皇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的九个皇帝,除了宋徽宗还有哪些是昏君,大多数是庸君北宋,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这个王朝虽然没有完全进行大一统,但在局部地区也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乱,虽然无法和秦朝、隋朝相比,但在一统方面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不过这个王朝灭

  •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董和简介:一生清贫俭约,治理郡县有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时期会稽郡包括哪些地方,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期刘备手下官员。 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