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唐英烈郭孝恪:都护安西的名将最终战死龟兹

大唐英烈郭孝恪:都护安西的名将最终战死龟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2 更新时间:2023/12/7 11:18:07

郭孝恪(?-649年),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初名将。

郭孝恪早年率众归附瓦岗,与徐世勣同守黎阳,后随其降唐,封宋州刺史、阳翟郡公。李世民东征洛阳时,采纳郭孝恪“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的建议,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因此迁任上柱国。后历任贝赵江泾四州刺史,又入朝为左骁卫将军。

贞观十六年(642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贞观十八年(644年),担任西州道行军总管,擒获叛归突厥的焉耆王。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担任昆丘道副大总管,进讨龟兹。在留守龟兹国都时,由于没有防备,遭到国相那利的袭击,中流矢而死。

早期事迹

郭孝恪年轻时便有不同寻常的志向,但因不事生产,被父兄视为无赖。隋朝末年,郭孝恪率领乡里数百人投靠瓦岗军李密。李密大喜,让他和徐世勣一同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归顺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瓦岗军溃败,徐世勣归降唐朝,并命郭孝恪奉表入朝。唐高祖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阳翟郡公,让他和李世勣(即徐世勣,被赐姓李)经营虎牢以东地区,所得州县,也委任他们选补官吏.

619年(武德二年),夏王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盖等人。李世勣被迫投降窦建德,但仍忠于唐朝,与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郭孝恪道:“我们应先取得他们的信任,再图脱身之计。”徐世勣赞同。

620年(武德三年),窦建德妻兄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夺骚扰,引起众多归附者不满。相州起义首领李文相与李世勣结为兄弟,欲杀死曹旦,投降唐朝。不料事机不成,李世勣便和郭孝恪率数十骑投唐,到达长安。

建功虎牢

621年(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担心唐朝灭掉王世充后危及自己,于是率军援救洛阳。这时,郭孝恪进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窦建德远来,粮运不便,这是天要亡他。大王应固守虎牢,屯军汜水,到时随机应变,歼灭他们就很容易了。”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

同年五月,窦建德、王世充相继被平定。李世民在洛阳宫设宴大会众将,并道:“郭孝恪曾献擒窦建德之计,功劳在众将之上。”因此迁升郭孝恪为上柱国。

此后,郭孝恪历任贝州(今河北清河)、赵州(河北赵县)、江州(今江西九江)、泾州(今甘肃泾川)四州刺史,在任颇有政绩。后来,郭孝恪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

都护安西

642年(贞观十六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西州是高昌国旧都,镇兵与流放的犯人杂居,与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讯隔绝。郭孝恪到任后,以诚心安抚百姓,尽得当地民心。

当时,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袭灭吐火罗,又扣押唐朝使者,侵扰西域地区,并派兵进犯伊州(今新疆哈密)。郭孝恪率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乙毗咄陆又遣处月、处密诸部围攻天山县(今新疆托克逊东北)。郭孝恪击退西突厥,乘胜进占处月俟斤(即部族首领)所居之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并一直追至遏索山(在今乌鲁木齐西南),收降处密兵众,然后凯旋而归。

644年(贞观十八年),焉耆王龙突骑支叛归西突厥,不再向唐朝进贡。郭孝恪上表朝廷,请求讨伐焉耆(今新疆焉耆),被任命为安西道(一作西州道)行军总管,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夜袭焉耆,生擒龙突骑支。

不久,郭孝恪返回西州,并留栗婆准代理国政。三日后,西突厥大臣屈利啜率援军赶至,囚禁栗婆准,命五千轻骑追赶郭孝恪。郭孝恪在银山(今新疆托克逊西)迎击,大败西突厥,又追击数十里,方才回军。

战死龟兹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契苾何力、郭孝恪为副大总管,征发铁勒、突厥等部十余万骑兵,进讨龟兹(今新疆库车)。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攻破龟兹都城,龟兹王布失毕率轻骑西逃。阿史那社尔率军追击布失毕,并让郭孝恪留守龟兹。不久,布失毕被俘,国相那利只身逃走,暗引西突厥和本国兵马万余人,回袭郭孝恪部。

当时,郭孝恪认为龟兹余部未平,便在城外扎营,但不听龟兹人的劝告,对那利没有加以防备。那利暗中与城内降兵勾结,潜入城中,并大声鼓噪。郭孝恪这才察觉,于是率所部千余人,进入城中,与敌军交战。

这时,城中降兵都响应那利,攻打郭孝恪,乱箭齐发。郭孝恪殊死战斗,又率军出城,不料在西门中流矢而死,儿子郭待诏一同战死。

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讯,责备郭孝恪不加警戒,以致丧命,剥夺其官职,后又怜愍其战死沙场,便为他举哀。唐高宗即位后,追赠郭孝恪为安西都护、阳翟郡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不可思议的“豪赌”: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约定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米的朱雀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拥堵得水泄不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集中到了大理寺司衙大门前,因为今天是一个谜底将要被揭开的日子,事情源起于9个月前唐太宗李世民同390名死刑犯定立的死亡之约,人们想知道,那些逃脱了牢笼的死囚们是否真的能

  • 被通俗小说丑化了数千年的张士贵:大唐骑兵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士贵(586~657),唐代名将。本名忽峍 ,新旧《唐书》皆有传,祖籍盂县上文村。史载说他自幼学武,“善骑射,臂力过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和“三箭定天山”的白袍薛仁贵一样的英勇善战,隋末聚众揭竿起义,后归顺李渊,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的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先后任右光禄大夫、右

  • 开元名将盖嘉远:屡立战功但骄傲自满最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盖嘉运,生卒年不详,唐玄宗时人。开元中,官至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奇台西北)。统辖西突厥十姓部落诸羁縻府州。玄宗先天元年,设北庭伊西节度使,由北庭都护兼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共两万人,用以防制突骑施(突厥部落之一,其地当在今新疆伊犁河以西,热海以东)、处木昆等部落。抗击突骑施由于两《唐书》均

  • 开元戍边名将张守珪:历经三朝戎马一生的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张守珪(公元684年-740年),字元宝,唐代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人,唐朝名将。他的一生是在战争中渡过的,长期戍边,戎马倥偬,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其主要事迹在唐中宗、睿宗和玄宗时期,由于战功卓越,累官至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赐南阳郡开国公。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他多次与突厥、

  • 开元名将张孝嵩:安定西域屡挫吐蕃的安西大都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张孝嵩 唐(约公元七二七年前后在世)字仲山,唐朝大将,南阳(今河南邓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中前后在世。官河东节度使,南阳郡公。孝嵩著有文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行于世。张孝嵩身长七尺,仪表非凡,后进士及第。张孝嵩虽是文人,但为人却慷慨好兵,经常想去边疆建功立业。开元三年(715年),张孝

  • 唐初大将李谨行:能够陪葬乾陵的唯一的异族藩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一个名叫末曷的民族正在悄然兴起,末曷族散居着大小七八个部落,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是黑水末曷和粟末末曷。黑水末曷的聚居地在今黑龙江流域,于武德五年遣使来唐。贞观二年(628)成为唐朝藩属,“自后或族长自来,或遣使朝贡,每岁不绝”——《唐会要 卷九十六》。粟末末曷的聚居地在今辽宁

  • 历史上不娶年轻貌美的女子只娶寡妇的传奇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熟悉三国,也都知道一代枭雄喜欢寡妇。无独有偶,在曹操之后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也是一位喜欢寡妇的皇帝。郭威算得上一个传奇人物,他从普通的士兵,最后成为了开国皇帝,是五代十国的佼佼者,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郭威的嫔妃也不少,受宠的有四位,柴氏、杨氏、张氏、董氏,柴氏是皇后。这四位有共同

  • 唐初名将高侃:唐高宗时期灭掉高句丽的头号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高侃,唐朝名将,高适的祖父。高侃是唐高宗时期一个重要的将领,为大唐边疆的安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一位“俭素自处,忠果有谋”的名将。高侃最早出现于史书是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此时他已官至右骁卫郎将,奉唐太宗之命出征东突厥的车鼻可汗。贞观四年(630年),唐军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后(参见唐灭东突厥之

  • 连战三十六员大将的牛人:古往今来的猛将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擅长枪、槊的猛将很多,但能使用铁枪的却寥寥可数,正史中记载的有五代的王敬荛、北宋的郭遵、金朝的张铁枪、元代的隋世昌,我们熟悉的民族英雄岳飞也有“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的事迹。但其中最出名的,却是五代时的这个猛人——后梁擎天柱,人送外号“王铁枪”王彦章。甚至可以说,王彦章是古

  • 岳飞帐下的第一猛将杨再兴:浑身是箭血战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义军首领曹成部下有一悍将杨再兴,骁勇无比,曾经在一次作战中,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翻。后来曹成大军被岳飞击溃,杨再兴被俘,岳飞并没有被杀弟之仇所束缚,而是亲自为杨再兴松绑,诚意地说:“我与尔是乡人,汝好汉也!吾不杀汝,汝当以忠义报国家。”感念岳飞之诚,杨再兴拜倒请降,后成为岳飞麾下得力干将,屡立战功。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