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伍冰枝:从“小难民”到加拿大第一位华裔总督

伍冰枝:从“小难民”到加拿大第一位华裔总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80 更新时间:2024/1/22 6:40:21

导读:“你想要得到什么,必须要自己努力工作。”伍冰枝父亲对她的这番教导,止适用于伍冰枝?

1999年10月7日,时年60岁的加籍华人伍冰枝女士宣誓就任加拿大第26任总督,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总督。

在加拿大,伍冰枝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其公众影响力曾一度达到几乎无人能及的程度。她不仅是加拿大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对写小说、拍电影和化评论影片也同样擅长,还曾担任加拿大文明博物馆馆长等社会职务。1999年10月至2005年9月,伍冰枝担任第26届加拿大总督,她是该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非白人和第一位没有政治或军事背景的总督。

发奋苦读,难民之女志存高远

伍冰枝1939年2月10日生于香港,祖籍中国广东台山。伍冰枝的祖父伍耀培出生于台山四九镇,是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华人。伍冰枝的父亲伍英才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第一代华人。伍冰枝的母亲林美娥则是广东客家人。

上世纪30年代,因为澳大利亚的经济状况不好,且种族歧视极为严重,伍英才不得不返回中国寻找工作。但当时中国同样经济情况不佳,在内陆住了数年后伍英才便到了香港。因为他熟识英语,被加拿大商务局聘任为驻中国大连代表,负责商品推广工作,之后返回香港。1941年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局势动荡,居民惊恐不安。次年,年仅3岁的伍冰枝与哥哥伍卫权,跟随父母亲,以难民的身份撤离香港。经几个月的颠沛流离,由莫桑比克抵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市,成为加拿大的早期华人移民。

作为一个从童年时代就开始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移民,伍冰枝对该国的移民历史及生存状况变迁有着深刻的了解。当年伍家以难民身份移民加拿大,入境时差点因华人身份而被拒。童年时,加拿大仍施行排华政策,华人受到很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伍冰枝从小就立志通过自己的发奋努力,在主流社会中为华人争得一席之地。据伍冰枝的父亲伍英才回忆,女儿从小时候起,就是一个很有自信心的女孩,不甘人后,事事争先。当然,孩子的成就和雄心与父亲的教育引导也是分不开的。伍英才经常对儿女们说:“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想要得到什么,必须要自己努力工作。”他还常常鼓励女儿去攀登更高的目标,对她说:“设法摘星星,否则你连寸土都得不到。”而伍英才也以自己的行动为子女作出了表率。初到加拿大时,伍英才除了白天工作挣钱养家外,晚上还在大学就读,并取得了两个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伍冰枝一次次打破传统的束缚,不断取得成功与进步。

在渥太华,伍冰枝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其大学之前的教育则都是在渥太华的公立学校完成的。由于勤奋、刻苦,伍冰枝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从小学到中学,她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伍冰枝不是一个只会埋头读书的学生。很小的时候,她就喜爱音乐和舞蹈,显露了出色的艺术天赋。中学阶段就读于公立利士卡学院期间,她又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表现出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曾被评为最佳女生,代表加拿大参加在纽约举行的模拟联合国大会。

1956年,17岁的伍冰枝获得多伦多大学的奖学金,进入该大学专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成为那时移居加拿大的华人子弟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

多伦多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是加拿大规模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因为加拿大的人口组成以英国和法国移民后裔为主体,所以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受此因素影响,使得多伦多大学用两种语言,即英语和法语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在多伦多大学学习的学生,必须通晓两种语言,这对于身为华人后裔的伍冰枝来说,难度显然是不小的。当时,伍冰枝的哥哥正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读医科,家人希望她也去那儿学医,但她却坚持要在多伦多独自闯荡。

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伍冰枝很快就迈过了语言关,她的英语和法语都讲得很流利。入校不到一年时间,其学习成绩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进入大二的时候,伍冰枝各门功课都是“A”,还开始学用英文、法文写小说。除了完成学业之外,伍冰枝在人际交往及社会活动方面也表现十分出色,18岁时就当上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1960年,她以优等生的成绩获得多伦多大学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得了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大学期间她还曾获得当时的加拿大总督颁发的英文文学奖。

大学毕业之后,伍冰枝跟随其父母到东南亚旅游了一段时间。随后,她于1962年远赴法国,在巴黎苏邦大学进行硕士后学术研究,研究方是梅瑞狄斯的诗。在巴黎生活的几年时间里,伍冰枝在学术研究及写作方面都收获颇丰,她不仅获得了在海外教授法语的文凭,还在加拿大的各大报刊上发表她的学术论文、问题小说和社会随笔,还开始给著名报刊撰写政治评论文章,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展示才华,传媒领域声名远播

早在出任总督之前,伍冰枝就已是加拿大家喻户晓的名人了。她的名气,源于她在传媒领域长达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以及她在传播艺术、文化等众多方面所作出的广泛、深入的贡献。

伍冰枝的传媒生涯始于1965年。当年她从法国完成学业归来,立即被加拿大电视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加拿大广播电视公司(CBC)聘请为节目主持人。这家公司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播放电视和广播节目,借助卫星,98%的加拿大人可收看(听)到该公司的节目。伍冰枝曾回忆说:“从第一天进入演播室,我就喜爱上了这项工作,我爱镜头、爱灯光、爱与别人交流、爱采访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她一干就是30多年,采访、撰稿、策划和主持,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尽管时光流逝,那个时候的许多节目如今已不存在,但许多当年迷恋她节目的人依然耳熟能详。如60年代的《阿德里安娜察》、70年代的《30分钟报道》等,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克拉克森直播》。这档以伍冰枝英文名命名的节目创办后不久,即成为CBC的拳头节目,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拥有一大批忠实的观众。

由于其优美的仪态、动听的声音、纯熟的英文与法文,以及渊博的知识和极高的文化知名度,作为加拿大电视台首位华人主持的伍冰枝很快成为人们的偶像和家喻户晓的人物,连续多年被评为著名节目主持人。到1990年,她成为加拿大唯一能集摄制、制作、出像、配音等工序于一身的文化专题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和制作人,节目也有着很高的收视率,其主持风格亲切、风趣,深受观众的喜爱。她制作的电视节目《他眼中的渴望》在加、美获得过12项电视奖。

除了以数十年间加拿大最叫座的金牌主持赢得国民的尊敬和喜爱之外,伍冰枝还以其他各种领域的杰出才华而闻名遐迩。写小说、拍电影和文化评论影片是她的另外两项特长。早在1968年,她就出版了处女作《更伤心的情人》。两年后,她又出版了第二部小说《饥饿的足迹》。伍冰枝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生活底蕴在这两部小说中得到展露,读者好评如潮。1972年,她又出版了第三部作品——散文集《真实面对》,展示了她对情感世界的看法。后来,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电影和电视片的导演和制作中。1994年,伍冰枝拍摄了电影《我和伯塔斯》,这部电影使人们看到了她在电影艺术方面日趋成熟的才华。1995年,她拍摄的另一部电影《他眼里的诱惑》,被戛纳艺术电影节选为开幕式播放的电影之一。一年后,她又拍摄了文化评论《关于〈英国病人〉的制作》,对当年这部风靡世界电影的色彩运用艺术作了非常精辟独到的论述。在这段时间内,伍冰枝在获得了数不清的文化成就奖章的同时,还先后获得了加拿大数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投身政坛,华裔女杰改写历史

传媒事业上的成功给伍冰枝带来了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也让她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注目。于是,涉足政界就成为伍冰枝事业发展的又一新方向。

1982年,伍冰枝暂时离开了CBC,她被任命为加拿大安大略省首任驻法国总代办,全权处理有关该省与法国交流、合作等各项事宜。在这个岗位上,伍冰枝一干就是6年。事实证明,其表现确实不负政府和民众所望,是公认的优秀外交官。1987年,伍冰枝从法国返回加拿大,除继续主持CBC的文化节目外,还先后兼任一系列社会职务。

起初,伍冰枝在母校多伦多大学麦西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之后又担任了总部设在维也纳的国际音乐、舞蹈、文化节目视听中心执行董事会主席。这一职位多年来一直由欧洲人担任,伍冰枝是打破这一惯例的第一位华人。此外,她还曾担任加拿大国家文明博物馆馆长、董事会主席、出版公司总裁等要职。在担任这些职务期间,伍冰枝以敏锐干练的作风、严谨务实的态度以及卓越的工作成绩,向人们展现出一名政治女强人的形象。比如,在处理建造纪念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问题上,就充分展示了伍冰枝的领导艺术。该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颇具争议的敏感话题,在1995至1996年间曾经引起人们一段较长时间的辩论。伍冰枝在担任加拿大文明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后,出色地发挥了她的领导才能与智慧,因势利导,调解斡旋,最后灵活妥善地处理好了此事。

在担任社会职务的同时,伍冰枝还经常参加涉外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伍冰枝多次作为加拿大的民间代表,远赴世界各国。1990年,她应当时刚当选的智利总统艾尔温的特别邀请参加他的就职仪式。随后,她作为加拿大的代表应邀前往瑞典诺贝尔基金会访问。1998年,她又首次作为总督官方代表团成员访问印度、巴基斯坦和阿联酋等国。在各种场合,与她交往过的人都被她所表现出的优雅、智慧和少有的亲和力而感染,这也让她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提升。

在当代西方社会,一个人有了某种知名度后,就一定会有人劝他去政坛试试运气,但作为加拿大文化名人的伍冰枝,在她已经获得超凡的公众影响力时,她本人却没有主动去寻求政坛的“一官半职”。然而,“桃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为伍冰枝这种超脱加拿大政坛之争的形象,反而使她成为担任公职的最合适的人选。

早在1985年,加拿大一位政治专栏作家就曾预言:伍冰枝迟早将入住渥太华的埃塞克斯路(加拿大的总督府和总理府都在这条街上),问题是她将住进哪间房子?时隔14年后,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1999年9月8日,是加拿大华人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时任加拿大总理的克雷蒂安宣布:根据他的推荐,英国女伊丽莎白二世已批准任命华裔女性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AdrienneClrkson,伍冰枝的英文名)为加拿大新总督,接替当时担任总督的罗米欧·勒布兰科(勒布兰科因健康原因,提前一年退休)。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华人总督和移民总督,而且是第二位女性总督,伍冰枝的任职在加拿大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根据加拿大宪法,总督由政府总理提名,英联邦女王任命,任期一般为5年。1952年以前,加拿大总督均为英国人,此后,则由加拿大人担任。而加拿大总督,又是英国国王在加拿大的代表,是加拿大的国家元首,代表国家出席国内外的各种重大活动,并且象征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而作为新任总督的伍冰枝不仅是一个外来民族,而且还是一个由难民出身的女性,她的“横空出世”,无疑具有开历史先河的意义。

亲民敬业,履行承诺赢得好评

伍冰枝被任命为总督的消息一经披露,马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加各种文字的媒介都做了大篇幅的报道,《渥太华公民报》以“从难民到总督”为题报道此事。加反对党和妇女团体一致表示赞同。华人社区反映尤为热烈,认为从长远来看,任命华裔总督对促进中加关系全面发展,对华人社区和多元文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然,各种声音不可能是同一种调门。任命宣布之初,伍冰枝也曾受到过种族主义者的恶意中伤。然而,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真诚,她最终还是获得了大多数加拿大人的支持,就连一向与邦联政府唱反调的魁北克政团都称“此任命可圈可点”。

伍冰枝93岁的父亲伍英才在听说女儿当了总督后,幽默地表示:“我家能出一位加拿大总督,总好过出一名选美皇后!”伍英才的儿媳伍利德蕙1998年刚被克雷蒂安总理任命为加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参议员,其后儿子伍卫权因为在医学领域卓有建树,荣获象征加拿大最高荣誉的加拿大勋章,现在女儿又当上加拿大总督,一年之内三喜临门,让伍家成为加拿大华裔第一望族,令伍英才大喜过望。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伍冰枝成为总督,她本人的私生活也变成了热点话题。据有关媒体报道,伍冰枝女士先后结过两次婚,她的两任丈夫均是加拿大知识界的名人。第一位丈夫是多伦多大学教授斯蒂芬·克拉克森,他也是加拿大著名的政治学家。两人于1963年结婚,生有两个女儿,于70年代离婚。第二位丈夫是加拿大著名的哲学家与社会学家约翰·拉斯腾·沙尔。他与伍冰枝女士相识相恋整整15年,直到1999年夏天才正式结为夫妇。但是,伍冰枝女士为了保留她早已为人所熟知的知名度,在与第二位丈夫结婚后,仍然沿用前夫的姓。

在伍冰枝之前30年,由于前几任总理在选择总督时颇有些草率,要么是选一些政坛上的老好人,要么选自己党的支持者,要么让反对派的失意政客发挥一些热,以致加国国民对总督越来越淡漠。而理想的总督,应该与现实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超越党派之争,在道义上对老百姓有感召力,在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起到团结人民的作用。伍冰枝以独树一帜的形象以及身世背景,改变了民众心目中昔日总督印象,从而给加拿大政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1999年10月7日,时年60岁的伍冰枝在加拿大参院议事厅正式宣誓就任加拿大第26任总督。在宣誓就职典礼上,伍冰枝致词承诺在任内将走遍全国各地,了解民情,并尽可能会晤更多国民,调解英裔与法裔族权的关系;提升妇女地位,并设法让所有的人更容易接近艺术。

就任总督后,伍冰枝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她和她的先生经常前往各地探访民情,仅在就职的第一年,她就在丈夫的陪同下,访问了81个社区,行程11万公里。作为加拿大的总督,她是加拿大三军的最高指挥官。起初,反对者怀疑她是否有能力胜任加拿大军队的总指挥。然而,当她在节假日探访驻外的军队的行动形成了惯例之后,反而赢得了一些反对者的支持。

不过,自伍冰枝上任后,总督府的支出增加了200%,遭到了公众的质疑。但出现这一局面也并非是由她造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以前由政府机构支付的费用,例如安全保卫人员经费等,现在变成了总督府的支出。2003年,在外交及国际贸易部的策划和资金支持下,伍冰枝和50个加拿大名人访问了芬兰、俄罗斯和冰岛。有人批评她的访问是浪费金钱。但总督办公室反驳说这是很成功的访问,尤其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非常具有建设性,更何况这个访问是由外交及国际贸易部策划和支出费用的。

虽然伍总督承受了很多批评,但她比其他总督都更积极地、不停地到加拿大每个角落会见加拿大的各阶层的人士。她曾去科索沃看望部队,也曾与波斯湾加拿大驱逐舰上的士兵一起过圣诞节,跟驻扎在喀布尔的军队一起迎新年。正是对军队的格外重视,使她成为备受加拿大军队尊敬的人物。在她卸任时,加拿大军队还专门举行告别仪式向她致敬。

2005年9月,伍冰枝卸任之际,加拿大时任总理马丁在欢送会上将总督旗授予伍冰枝,并高度赞扬了伍冰枝在任职期间的努力。马丁在声明中表示:“她的贡献、她的风范,深深地感动了加拿大人。自1999年任职以来,她不辞辛苦地巡视加拿大各地,接见加拿大各族裔人民,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共享我们的团结和多元化。”而时任参议院议长海斯更赞扬伍冰枝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华裔的伍冰枝,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为自己的中国根感到自豪。1979年,她曾回中国“寻根”,到过祖父的出生地台山,到过北京,还登上了万里长城。她喜欢中国的字画,尤其喜欢中国饭菜,还经常亲自烹调中国菜。据说,当年伍冰枝初任总督时,她入住总督府的第一顿中餐包括:卤水牛肉、水果明虾沙拉、唐兰鸡柳、四川凉面和米饭。就这样,她把中国菜带进了加拿大总督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京师保卫战:明朝第一次面对亡国的直接威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京师保卫战是明朝以于谦为首的军民抵抗蒙古瓦剌军侵犯的正义战争。瓦剌是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三部之一。明朝初年,脱欢统治瓦剌。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子也先继父即太师位,自称淮王。他东征西讨,势力大盛,梦求再现大元一统天下的局面,其锋芒直指中原的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也先遣使200

  • 百大武将排名: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神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百大武将排名、文治大于武功者滚粗冷兵器时代优先,对外作战优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众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在排名上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在这里揭晓答案。好男儿谁没英雄梦呢?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保家戍土!一起来看看,那些叱咤疆场的历代英雄吧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状元?南宋状元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状元不计其数,其中也不乏文武双全、英名盖世的天下奇才,然而,最为后世钦敬的却是南宋(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被后人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我却说,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状元。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号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据我所知,文天祥之所以得到后

  • 斯大林晚年为何性情大变 私人医生日记透露隐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一名私人医生的日记21日首次在俄罗斯报章上刊登,揭露斯大林可能因吸烟过量而患上脑动脉硬化,严重损害他晚年时的决策和行动能力,甚至无法分辨敌友和好坏,使他喜怒无常的性格变本加厉。斯大林1953年临终前,米亚斯尼科夫是其中一名在其病榻前照料的医生之一。俄国《莫斯科共青团报》前(21)

  • 王政君如何间接将西汉王朝推向灭亡?真实王政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王政君的命运实在波折:还没等到出嫁先夫就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做了太子妃生下了儿子得以“母以子贵”,逐渐成为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将西汉王朝推向灭亡的就是她的侄子王莽。政君,西汉元帝的皇后,汉元帝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后经成帝、哀帝、平帝三朝,贵为天下国母,先后以皇太后

  • “圣人可汗”隋文帝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被称为圣人可汗的他,被儿子杨广给毒死了,在位23年,终年64岁,葬于泰陵。一代圣君,就此消逝,而他留下的遗产——五个儿子却是没能如他所料那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最初,杨坚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跟独孤皇后就是情深意重的模范夫妻,杨坚对独孤皇后发誓,绝不许孩子们有

  • 邓禹是怎么死的:东汉开国第一功臣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邓禹是汉光武帝刘秀身边的谋士,汉明帝刘庄时期,评选东汉帮助刘秀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云台二十八将》中NO.1。宋代军事理论家何去非曾将邓禹视为刘秀能够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比之为西汉的萧何。邓禹是谁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和刘秀老婆阴丽华是同乡。邓禹从小的学习成绩很好,十三岁就到京城长安最有名的大学学习新

  •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汉献帝刘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汉献帝刘协不仅享受天伦,寿终正寝,死后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还广施仁政,悬壶济世,造福一方,为民传颂,堪称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破巢之下几完卵?亡国之君多悲惨。在历史上,亡国皇帝被毒害、刺杀、砍头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有幸能够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其结局自然又是另一番境

  • 末代太子朱慈烺的悲哀:国破家亡后下落无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老八临死前给雍正的信,任伯安下场,与国破家亡有关的成语

    朱慈烺:末代太子的悲哀仁者可急中生智,奸诈之流也有临危之小聪明。多尔衮很快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好主意,那就是——让人指出太子是假的,以“冒充太子”之罪将太子杀掉。恐怕没有一个末代太子比朱慈烺更惨的了。首先,在明末的历史舞台上,由于他父亲崇祯风风火火地想把国家治理妥当,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 盘点:世界历史上活活把自己撑死了的八大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活得生不如死的名人,历史上被烧死的名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1、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亚历山大大帝,生于马其顿王国首都派拉城,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欧洲历史上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富盛名的征服者。他雄才伟略,勇于善战,领军驰聘欧亚非大陆,使得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