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中国古代被封王的宦官:并非只有童贯一个

盘点中国古代被封王的宦官:并非只有童贯一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32 更新时间:2024/1/15 14:55:14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中国早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自唐高宗时期,宦官又称作“太监”。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宦官原本只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尤以秦、东汉、唐及明四个朝代宦官专权最盛,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单超、唐衡、管霸、苏康、曹节曹腾(曹操的爷爷,曹丕代汉即位后追封他为高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唐朝的高力士、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以及明朝的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清朝著名历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唐代宦官之祸道:“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唐僖宗时期的宦官田令孜号称“皇帝之父”,而明熹宗时期的宦官魏忠贤也自称“九千岁”,其嚣张只是可见不一般。而古代皇帝封王一般局限于皇族之内,而异姓王则必须对朝廷有非常特别功劳之人才可能受封,但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3位宦官被册封为王(“异姓王”)了,下面就由乐奀分别做一介绍。

冯翊王宗爱

宗爱(401-45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宦官,虽然不如明朝魏忠贤权倾朝野,财大势大,也是北魏太武帝正平时期权势很大的宦官。

宗爱来路不明,史书上未曾记载他的出身和籍贯情况。他因“罪”而遭到残忍的阉割,后又被人送进北朝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在皇宫中,宗爱干过一些杂务,由于本人的勤劳机敏,他后来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南朝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北魏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亲信的宗爱被封为秦郡公,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后来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但宗爱对太子多加干预,又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闲隙,宗爱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想不到拓跋焘竟相信了他,下令整肃太子府,诛杀太子近臣--侍郎任平城和给事仇尼道盛等。太子拓跋晃也因积忧成疾,一病而死,时年才24岁。后来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追谥拓拔晃为“景穆太子”,又封太子之拓跋濬为高阳王。但宗爱一见到此,担心太武帝会清算当初在他面前陷害太子之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于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弑太武帝拓跋焘于熟睡中。北魏历史上一位少有的雄略君主就这样惨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宗爱也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主谋杀害皇帝的宦官。

拓跋焘死后,朝廷欲立第三太子拓跋翰东平王为帝,但宗爱与拓跋翰关系不好,因此假立皇后之命,又将拓跋翰杀掉;并假借皇后之命,把拥立东平王的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薜提杀死,然后立南安王(吴王)拓跋余为帝。拓拔余自知自己既非长子又非太子,能够登基称帝完全在于宗爱的拥立。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拓拔余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爵提升为王爵——冯翊王。由此,宗爱成了国家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头号权臣,他“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坐召公卿,权恣日甚”。由于宗爱的擅权专政引起了朝中公卿的担忧与不满,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遭宗爱所弑。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

宗爱弑杀拓跋余而秘不发丧,振威将军、羽林中郎刘尼获知此事后,旋即与太子少傅游雅、殿中尚书源贺、尚书陆丽、尚书长孙渴侯五人密谋,由游雅、贺源、长孙渴侯率禁军守卫宫廷,陆丽与刘尼一起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刘尼率禁军驰往东庙,抓住宗爱及其党羽贾周等。为报宗爱陷父、弑祖、杀叔之仇,新皇帝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将宗爱及其党羽“皆具五刑,夷三族”,以示痛恨。这位被誉为“中国史上最疯狂的宦官”就此结束一生。

博陆王李辅国:

李辅国(704-762年),本名静忠,后赐名护国,又改为辅国,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后自以功高僭主,为唐代宗差人所刺杀。

少时为宦官高力士的仆役,相貌奇丑无比,粗通文字,四十岁以后开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侍太子李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李静忠随太子李亨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谏太子杀杨国忠,又谏麾兵北至朔方,以谋复兴。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后即位,是为肃宗,遥尊行在天子为太上皇。李静忠因功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改名“辅国”,开始掌握军政大权。

李辅国后随肃宗回到长安,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京兆府、县地方官和法司审判案件,皆由他决定。颁发诏书亦由他签署后施行,属臣无敢非议。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宰相李揆对他执子弟之礼,呼为“五父”。太上皇玄宗返回京师后,辅国疑太上皇左右有复辟的阴谋,上元元年(760年)迫太上皇迁居西内太极宫,而玄宗亲信高力士等人则被贬谪或罢官。

宝应元年(762年),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张皇后欲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发宦官数百人,控制宫闱。李辅国获知此事,命宦官程元振先取太子同行,并发动禁军攻入宫内,捕杀张皇后、越王,肃宗因受惊吓而当天驾崩,遂立太子李豫为帝(即唐代宗)。

唐代宗继位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成为唐朝第一位宦官宰相,拉开了唐朝宦官当政专权序幕。自此辅国日益骄横,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曾对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实际上是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闻此僭君之言,代宗不快,决意将辅国翦灭,于是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却私下通联宦官程元振,以药子昂代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禁军,夺兵权。罢辅国官职,进封为博陆王。不久,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遂刻木代其首级以葬,赠太傅,谥丑。

广阳郡王童贯:

童贯(1054-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20岁净身入宫,北宋徽宗时期的“六贼”之一。据《宋史》载,童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神宗时期,童贯进宫后,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打下军事根基,但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哲宗后,徽宗即位,年近50的童贯以其办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荐,方才得到徽宗赵佶的重用。徽宗曾令童贯监军西击夏国,合军十万取青唐。军至湟川,因宫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贯回师。童贯因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不奉诏,继续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不久,因功迁武康军节度使,又因收复积石军、洮州,再加检校司空。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晋升为校检太尉(当时的武官最高职位),领枢密院(仅次于皇帝的军事首长),开了宦官主持枢密院之先河。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遣童贯以宣抚制置使率兵15万,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军,作战450余日,杀起义军7万多人。童贯因功封太师。就此,童贯位极人臣,辉煌灿烂。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ǎo)相”。

宣和七年(1125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那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亦非童贯所创。童贯握兵20年,在与夏、辽,金战斗中,有胜有负,但还算尽力,并无投敌误国。北宋之亡,根本在于徽宗的不作为而招致朝廷腐败,经济崩毁。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宦官,朝廷里的官员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1126年)被一连三贬。7月贬吉阳军(今海南崖县)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九月初七日,张澄押回童贯的人头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观者如堵,京城轰动。中国史上握兵时间最长、掌控军权最大、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就此了结一生。一年之后,中国史上巨型悲剧—“靖康之难”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历史上的李世民时代:凌烟阁开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由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已更新至60集,太宗李世民驾崩,大唐即将迎来新篇章,新一轮宫斗即将上演,且看范爷如何华丽转身,登顶皇位。80集长片,60集写太宗时期,对于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描述甚少。小编略觉遗憾,就趁这个时候,来凑个热闹。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

  • 盘点历史上的奇葩校长:国子监祭酒跳舞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为升官丑态百出的祝钦明唐中宗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即校长)祝钦明为了快速晋升,不把精力放在公务教学上,而总是打歪主意。《新唐书·祝钦明传》记载,韦后觊觎皇权,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天子将去南郊祭天之际,韦后非常想参与这一仪式,借此可进一步夺权。祝钦明揣摩到她的意图,上疏引经据典,论证韦后

  • 功盖一代入凌烟阁:权倾天下得善终的传奇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781年,汾阳王郭子仪逝世。他是唐代的传奇人物。“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功高盖主却得善终的人物。郭子仪,华州郑县人,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担任朔方(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安史之乱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唐玄宗实在是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派郭子仪率兵东讨叛军

  • 北宋太监童贯因何被封王?北宋六贼之童贯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

  • 震惊:明朝第一贪污犯刘瑾可以成为当时世界首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究竟谁是明朝第一贪污犯、第一反贪案,学界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是郭桓,有人认为是胡惟庸,等等;而我个人还是认为是刘瑾,毕竟他贪的钱财是最多的,他也是个人遭到处罚最严酷的(凌迟)。刘瑾(1451—1510年),陕西兴平人,明代宦官,大贪污犯。本姓谈,6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

  • 在水浒传中有虐尸癖的心理病人是哪位梁山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水浒传中被自己人陷害上梁山的有,水浒传中被杀的落第秀才是谁,水浒传中滥杀无辜的好汉

    虐尸癖,是一种很恶心很变态的心理疾病,得了这种心理疾病的病人,都喜欢虐待死者的尸体,很不人道。虐尸癖除了现实生活中存在之外,大部分的普通人了解到虐尸癖都是从一些恐怖电影上了解到的,因为有的恐怖电影专门讲变态人士,通过虐尸的场景,来刺激大家的感官,来达到一种恐怖的气氛。但是,专门讲英雄好汉,正气凛然的

  • 谁创下中国史上最牛的战绩:十三骑兵破敌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上最牛的游戏3,史上最牛外交官,王猛不死能否统一天下

    唐朝开国名将王君廓是并州人,少小孤贫。在《隋唐演义》中,他是瓦岗寨的先锋,留着一把威风凛凛的大胡子,手提一把关刀,外号叫做“赛关公”。在历史上,王君廓也是一员虎将,王君廓曾率军劫掠邯郸。邯郸人王君愕劝谏道:“当今英雄并起,您应等待各方势力角逐出胜利者,然后投靠,如此则富贵可图。现在你没有尺土之地,也

  • 隋唐英雄18好汉排序,李元霸VS宇文成都谁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宇文成都为什么打不过李元霸,李元霸和宇文成都什么关系,宇文成都和裴元庆谁厉害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 宦官也疯狂!创造“五大记录”冠绝历史的胡须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宦官小说,郑和是太监吗,宦官是什么意思

    宦官,在中国历史上是浓重的一笔。宋朝、明朝等朝代都有一些权利熏天的宦官,他们把持朝政,无恶不作。宋钦宗时,权利巨大的宦官一茬接一茬,不断的涌现出来。本文要说的这位宦官叫:童贯。历经宋微宗和宋钦宗。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童贯的形象跟我们平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宦官形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史书

  • 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隋朝鲜为人知的大隋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罗士信为什么没有在隋唐英雄排名,隋朝四贵,隋朝第一大将

    导读:隋朝自581年杨坚取代北周,自立为帝开始,至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李渊废隋建唐结束,隋朝仅仅存在存在38年。历史上通称隋唐并称,但昙花一现的隋朝往往被289年国祚的唐朝所掩盖。隋唐之际风云际会,人们往往熟知秦琼、尉迟恭、李靖、李勣等唐初名将,而对隋朝的名将却知之甚少,应读者朋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