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孟古青为何只做了三年皇后 ?顺治帝为何废她

历史上孟古青为何只做了三年皇后 ?顺治帝为何废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51 更新时间:2023/12/6 15:30:11

在清朝博尔济吉特是个名声显赫的少数民族姓氏,这个家族中还诞生了好几位清朝皇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封建思想中,女子一旦成家就已经和生养自己的家族脱离了关系,自然也不再受家族庇佑。但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些例外,比如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孟古青。她出身高贵,是蒙古实权亲的女儿,姑母是孝庄太后,进入京城的同年被立为皇后,前半生可谓十分顺遂。

然而高贵的出身没能让她一直顺风顺水,进入皇宫后的孟古青只当了3年皇后就被顺治帝废掉,成为清朝唯一一个废后。好在她的家族非常强大且宠爱她,将她接回了蒙古,甚至还在蒙古生下了顺治帝的儿子。

01

面对政治联姻顺治帝心有不满

孟古青和顺治帝之间的婚姻,是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主导的一场政治联姻。当时孝庄太后希望在自己的家族中选出一个身份尊贵的女孩嫁给顺治帝,借助这场政治联姻帮助顺治帝获得更多自己家族的助力,而多尔衮选定孟古青则是认为满蒙联姻有助于巩固政权。

从清朝建国开始,蒙古的实力就非常强悍,为了拉拢蒙古,避免他们倒明朝残余势力或者不服从自己的统治,清朝皇室采用满蒙联姻的方式将蒙古和自己绑在一条船上。多尔衮主张延续满蒙联姻,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可惜顺治帝与孟古青之间的联姻没能按照原定的方向推动满蒙关系更进一步,反而间接造成了满蒙关系恶化的结果。婚后不久,皇宫内外就开始盛传二人不和的言论。

事实上,顺治帝和孟古青之间的婚姻确实不幸福,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点非常多。其中的首要矛盾,就是二人的生活理念严重不合。

顺治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从小就被灌输节俭是种美德的思想,崇尚简朴生活。而自小千娇万宠长大的孟古青,早就过惯了奢靡的日子,尤其是成为皇后之后,她认为自己已经成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理应享受最好的一切。顺治帝也曾多次规劝孟古青,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

生活理念的不合让顺治帝对孟古青耐心渐失,自小被人追捧惯了的孟古青不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开始变本加厉干涉顺治帝的生活。

02

和群臣讨论期间皇帝态度坚决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三宫六院,妃嫔众多,不可能为一个人守身如玉。孟古青却觉得,顺治帝既然娶了自己,就不应该再和别的妃子亲近,为此她多次要求顺治帝不可以临幸其他妃子,让本就不满的顺治帝更加心烦。

对顺治帝而言,娶孟古青为皇后只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如今孟古青却妄想主宰自己的生活,这已经超出了他的忍受范围。更况他对多尔衮一直心怀芥蒂,而孟古青又刚好是多尔衮选出来的皇后,每每想到这层关系,顺治帝对孟古青就更加厌烦。

结婚三年后,忍无可忍的顺治帝向大臣透露出自己有废后的想法,很快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大清刚刚建立不久,清朝政府急于融入汉人社会,对汉人的很多传统非常重视,在汉人统治时期的封建社会中,不管皇后犯了什么错,只要皇帝废后,对皇帝的名声就会造成严重损害。

为了劝谏顺治帝不要因一时意气酿成恶果,群臣多次联名上书请求顺治帝放弃废后的想法。顺治帝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呵斥群臣,认为这些人只是利用这个机会在历史上留下忠臣的名声,根本不听臣子的劝说。

顺治帝列举了孟古青的“罪状”,认为她作为一个皇后却没有才能管理后宫,骄奢顽劣,自己和她自从结婚之后一直处于分居状态,根本无法继续名义上的婚姻。

03

废后回到娘家才发现自己怀孕

对于顺治帝提出的这些问题,群臣也略有耳闻,但多数人都认为顺治帝大可以分设东西两宫,再选一个实际上管理后宫的皇后出来。毕竟孟古青身份特殊,即使她本人行径恶劣,顺治帝也应该给蒙古部落一个面子,哪怕将她当作一个闲人养在后宫也好。

面对群臣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阻,顺治帝更加恼怒,但他也清楚同蒙古部落之间的关系还要维持,所以并没有直接把孟古青彻底贬为平民,而是将她降成了静妃。

在顺治帝看来,这种做法已经很给蒙古部落面子,可孟古青的“公主脾气”根本无法忍受顺治帝的这种羞辱。在得知自己被废后,孟古青很快离开了京城,逃回蒙古。

许多大臣都对顺治帝坚持废后的决定表示不解,且清楚蒙古部落对清朝政府的重要性,孟古青在蒙古部落内受宠的事实更是天下皆知,所以大多数臣子根本不敢阻拦她。直到孟古青回到蒙古后,她才发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她怀孕了。

此前顺治帝声称两个人已经分居,但这并不代表二人从未同房。在和娘家人商议后,孟古青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但她拒绝回到皇宫之中。

生长在大草原之上的孟古青根本不适应皇宫的生活,也不理解顺治帝的很多行为,更何况顺治帝已经废了她的后位,以孟古青的骄傲,绝不可能再回去同他讲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蜀汉内有粮草外有援兵 刘禅为什么还要开城门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禅为什么叫阿斗,刘协为什么不去投靠刘备,汉献帝为什么不去找刘备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禅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内有粮草外有援兵,刘禅并无危险,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开城投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韩信才能出众,本来可以自己占地为王,可是因没有足够的勇气,他想着只做一个诸侯就好。可是他归顺刘邦之后,不仅连诸侯都没有当上,而且最后还没有一个好

  • 春秋时期楚国诞生过哪几位霸主?分别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谁,晋国霸主,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霸主有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在春秋时期,楚国和齐国、秦国、晋国并称为“春秋四大强国”。彼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长期争霸,自然形成了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就春秋五霸来说,《史记索隐

  •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会崇拜一个木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宋八大家排名顺序,唐宋八大家几个是宋朝人,为什么唐宋八大家里面没有李白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生活处处有惊喜,倘若你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的时候,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中国历史上,柳宗元必然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人,此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

  • 杜正伦: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何会被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列表

    杜正伦,唐朝时期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是因为街亭丢失?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谡失街亭真实历史,诸葛亮为什么用马谡守街亭,历史上的街亭在哪里

    诸葛亮北伐是国时期蜀汉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开始第一次北伐,对外宣称由斜谷道进攻眉城,派赵云和邓芝率领一支偏师做疑兵,占据箕谷,牵制曹魏主力。而诸葛亮则亲率蜀汉大军主力进攻祁山,诸葛亮军纪严明,声势浩大

  • 后世如何评价李义府?他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搜神记中对后世有影响的作品,张怀瑾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品,用唯物史观评价李鸿章

    李义府,唐朝时期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义府早年以荐举入仕,历任门下典仪、监察御史、太子舍人、中书舍人。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因迎合高宗,建议废王立武,被拜为宰相,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并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后又进爵广平县侯。李义府任相期间,

  •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高适、杜甫三人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评价最高的一首诗,李白和杜甫都经历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的李白和杜甫

    安史之乱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发展得最为灿烂的士气,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了无数不同类型的文豪,他们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的不俗之作。高适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也是这些文豪

  •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界上真的有诸葛亮吗,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

    对蜀汉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论个人实力几无敌手的"卧龙",在刘备的再三邀请下出山,在敌军军队压境时临危不乱,在战事吃紧时创造木牛流马,在三国鼎立时稳住蜀汉阵脚……我们没办法

  • 蜀汉后期人才出现短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为什么觉得马谡不行,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刘备为什么觉得马谡不能重用

    对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缺人才,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掉马谡?胜败乃兵家常事,吃了败仗不一定非得死,但自己作死就怨不得别人了。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同时还安排了另外一个武将高翔(一说高详)镇守列柳城,结果两个人都没有守住。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

  • 马谡当初没有立下军令状的话 诸葛亮还会不会杀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怒斥马谡,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诸葛亮不该斩马谡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马谡军令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失街亭的马谡,如果没有立军令状,诸葛亮还会杀他吗?诸葛亮杀马谡不在于是否立了军令状,这只是他被杀的表面理由,被杀的根本原因需要放在当时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大背景之下,才能够讲得通。放眼整个三国历史,兵败被杀,或者丢掉城池被杀的将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