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闽国大将留从效:乱世中保有了泉州安宁十七年

闽国大将留从效:乱世中保有了泉州安宁十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93 更新时间:2024/2/5 12:27:09

留从效,宋鄂国公晋江王,字元笵(906~962)。原籍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县),但从小定居枫亭留宅。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据有泉漳十七年,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又能顺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拥护后周和北宋中央政权。

留从效,字元范,福建泉州桃林(今永春县城关留安村)人。生于唐天祐三年(906年)。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少年时,到泉州当衙兵,后升为散指挥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传至王延曦,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年)为部将朱文进所杀。朱文进自立为闽主,派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留从效对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和亲信苏光海说:朱文进杀灭王氏,遣心腹分据诸州,吾等皆受王氏恩遇,而交臂事贼,一旦富沙王克福州,吾属死有余愧。3人均以为是,便密约亲信,夜间到留从效家饮宴,得壮士陈洪进等共52人,连夜越城墙而入,擒杀黄绍颇,请王延政之侄王继勋出面主持军府事,留从效与王忠顺、董思安3人自署为平贼统军使。接着,又派陈洪进送黄绍颇首级至建州,献给富沙王王延政。王延政大喜,即以王继勋为侍中、泉州刺史,留从效、王忠顺、董思安均任都指挥使。

朱文进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留从效率部设埋伏,出奇兵,打败朱文进的部队。

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南唐国主李璟遣将攻打建州,王延政降,王继勋也以泉州降。李璟委李宏义为威武军节度使。翌年,王继勋以平辈身份致书修好于李宏义,李宏义以泉州一向隶属威武军,不满王继勋抗礼,派其弟李宏通带兵万人攻泉州。留从效以王继勋平日赏罚不当、士卒不肯用命为由,废黜王继勋,自领军府事,称泉、漳二州留后。然后领兵击败王宏通,并上表向李璟报告。李璟即把王继勋召往金陵,以留从效为泉州刺史;改漳州为南州,以董思安为刺史。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留从效之兄、南州副使留从愿用毒酒杀害董思安而代之,自此留从效兼有泉、南二州。李璟即升泉州为清源军,任命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后又累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柴荣发兵攻南唐,李璟以十万大军保紫金山,留从效连续上表言:“顿兵老师,形势非便”。李璟不听,结果大败,江北之地尽归后周所有。留从效为保境安民,便以帛写表,密藏革带之中,派衙将蔡仲赟等扮作商人,取道湖北,向周世宗表示归附诚意。显德六年(959年),又派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周世宗赐诏嘉纳。留从效为表示诚意,还要求在京师建置官邸,周世宗因其一向依附南唐,有所顾虑而未允。

宋太祖即位后,留从效立即上表向宋称藩,贡奉不绝,同时继续与南唐周旋。宋太祖遣使厚赐留从效,并加慰勉。由于留从效灵活周旋,泉、漳二州得以保持相对安宁。宋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疽发背病卒,南唐后主李煜诏赠太尉、灵州大都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南唐大将边镐:灭福建王氏 湖南马氏的灭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初露锋芒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削官为民此时,南唐诸将皆争功,唯边镐不发一言,得到南唐皇帝信任,此后以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又为何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

  •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北魏皇帝大都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

  • 大明袁崇焕死亡之迷:哪些人该为袁督师的死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代被杀的边关守将中,袁崇焕的死大约是最冤屈的。他没有兵败失地之过,却生生被诬陷为叛敌,是引清兵破边墙进犯京都的罪魁祸首。袁崇焕当然不该死,袁崇焕本来也不会死。虽说他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杀害,但细细检点,这个结果与袁崇焕的为人性格不无关系。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之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

  • 手握三十万大军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何不夺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扶苏的每一次出镜,都是站在他爹的对立面。只要是他爹要杀人放火,他都会站出来,“以数直谏上”。这为他赢得了,仁德、贤明的光圈,也让他那个靠着杀伐打下一片江山的爹很光火。扶苏为什么处处跟他爹唱反调?是他生来就性格仁慈?显然不是。《史记.赵高列传》中,赵高说: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作为最了解

  • 李鸿章赴日遇刺不反击 签订屈辱条约遭国人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背景甲午战争以中国彻底失败、签订近代史上最屈辱的《马关条约》而告终。日本凭借发动侵略战争的胜利,获得了超过全国六年的全部财政收入!这是日本暴富的起点,也是中国跌入苦难深渊的起点。本期阵眼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在日本谈判过程中经受的屈辱,特别是遇刺的经过,是每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不能淡忘的。在遇刺之后,李

  • 三代老臣高行周:靠着战绩历经三个朝代最终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幽州人,五代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后唐名将,著名的骑兵将领。 后唐建立前,高行周一直在李嗣源帐下效力,开始只是裨将,后来担任幽州节度使的赵德钧对李嗣源说:“高行周相貌敦厚,做事小心谨慎,以后一定有大出息,应当给予优厚待遇。”后来,高行周随李嗣源与后梁作战。一次

  • 树国威!历史上第一位开国将军打得日本军官敬礼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军人,任何时候都要有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如此,我们的军队才能无愧于祖国的钢铁长城的称号... 人物档案:张秀龙,湖北沔阳(今仙桃)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

  • 咸阳人杨良瑶:先于郑和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传统学术界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因而郑和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但是,根据泾阳县近年新出土《唐故杨府君(良瑶)神道之碑》(现藏泾阳县文庙)的记载,我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应是唐代中后叶的杨良瑶。杨良瑶,字良瑶,原籍弘农郡人,后落籍唐京兆府云阳县龙云乡,即今陕西

  • 战国时代北击匈奴第一名将:战略影响两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代四大名将,战国八大名将,打败匈奴的汉朝名将

    李牧,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李牧的军事生涯主要可以分为2个阶段,长平之战前,李牧一直是赵国北方边境的守护神。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幅度下降,南方强秦的威胁日益突出,而北方匈奴的威胁却基本已被李牧消除,所以李牧被召回到了邯郸政治中心,顶替了出走的廉颇,开始统帅赵军主力对抗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