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爱玩弄权术随意贬斥忠臣

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爱玩弄权术随意贬斥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1/15 20:39:20

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颇能给人好感的帝王,其一,他懂得与民休养生息,唐初一度出现过“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其二,他的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俭朴,其在位那些年,皇室的奢侈之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不过,如果我们因此认为唐太宗道德如何高尚,那实在是自作多情。

郭灿金的一本书讲了许多唐太宗玩弄权术的故事。徐懋功(李绩)曾是瓦岗军的重要谋士,为瓦岗军最初的发展壮大立下过汗马功劳,瓦岗军失败后归附唐朝。此人极具军事才华,曾作为主力平定突厥,使北方安定了十多年。李世民一方面对徐懋功的才能非常欣赏,先后任用他为并州都督、兵部尚书;另一方面又对徐懋功怀着警惕之心,一面施恩,一面打压。

某日,徐懋功突然患了重病,御医开出的药方中,有一味药是胡须灰。为了给徐懋功治病,李世民立即剪掉自己的胡须交给医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皇帝关心功臣到了这个程度,徐懋功想不感动都不行。病好后他入谢李世民,跪地叩首不止,叩得前额鲜血直流。李世民摆手说:别这样,我这样做也是为社稷着想,谁让你这么重要呢?接着,李世民又留徐懋功小酌,三杯酒下肚,便开始“酒后”托孤:“朕思属幼孤,无易公者。公昔不遗李密,岂负朕哉?”闻听此言,徐懋功更加感动,为了表达自己的激动,他居然“因啮指流血”。后来,徐懋功喝醉了酒,唐太宗脱下御服,亲自披在徐懋功身上。

然而,唐太宗对徐懋功并不总是这样好。身染沉疴后,唐太宗知道儿子李治生性懦弱,便将完全没有过错的徐懋功贬为叠州都督。唐太宗对李治这样解释:“彼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好在徐懋功久经官场,知道太宗的心思,接到命令,立即奔赴新的岗位,免了杀身之祸。

表面看来,唐太宗最初对徐懋功真的很够哥们,官让你当最来劲的,堂堂一国的国防部长啊,手里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一般人想都不要想;感情跟你来“最深切”的,为了治愈徐懋功的病,李世民把自己的胡须剪了,徐懋功醉酒,又亲自为之盖御服。然而,唐太宗对徐懋功无论好到什么程度,其实都是一种政治上的策略,与内心的真性情无关。为了皇家的利益,唐太宗可以对臣子大肆施恩、百般拉拢;同样,为了这种利益,他也可以不讲基本的游戏规则,随意将臣子贬职。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也是如此。魏征当年给唐太宗提了许多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言听计从,并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样的千古名言。然而,他内心其实并不喜欢魏征。有一次退朝之后,唐太宗就说过一句狠话:“魏征每次上朝都扫我的面子,我早晚要杀了他!”魏征死后,他曾下令放倒魏征的墓碑。

皇帝本无真性情,原因很简单:皇帝是天底下第一好的职业,它能够轻而易举地调动天下的人力物力为一家人服务,没有人不羡慕,因此,皇帝对自己的位子总是小心又小心,生怕一不留神被人夺了去。正因为如此,皇帝不可能真正信任自己骨血以外的任何人,他对臣子所谓的“真情流露”,不过是一种政治秀,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而已。

拓展阅读:贞观之治真相:李世民坐享隋朝的留下大量粮食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史上关羽为何不让自己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不让女儿嫁给没钱的,三国关羽有几个儿女,董卓女儿嫁孙权

    导读:关羽是蜀汉名将,和刘备情同手足。资料记载,关羽有女,孙权曾遣使为子前来求亲。关羽大怒,说:再休多言,立斩汝首,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断然拒绝了孙权的求婚。关羽这样做,毛主席说:“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其实,这话还值得商榷,因为孙权当年就曾

  • 唐朝史上一代女皇武媚娘登基的手段很很惊艳毒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武媚娘登上皇位一点都不励志,不仅有点毒辣,有时还很恐怖。既然想着更高一步的舞台,武媚娘从来都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她喜欢给自己喜欢的男人戴绿帽子,有人认为他喜欢李世民,可为了接近李治,她把自己漂亮的身躯献给了殿下。在尼姑庵里,武媚娘知道自己如果不玩点心跳,很可能走不出这个牢笼,于是一方面弄点表面文

  • 慈禧太后如何过年?亲自包饺子与后宫女眷吃太平饭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慈禧太后,宫女与太监结为对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慈禧吃饭只吃两口

    导读: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命众格格做针线活这天上午8时,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荆轲:荆轲不仅武艺差还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唐大将武艺排名,历史上的荆轲有妹妹吗,什么武艺

    但凡提起杀手,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大多是王家卫式那种有着忧伤、冷漠、凉寂、深澈的眼神,立在大漠风中高冷安静的美男子。或如古诗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般飘逸、离俗、莫测、不羁,微微一笑,折煞万千。 可遗憾的是,若是翻起古籍记载,里头的杀手模样,和我们相知的,却不尽相同。当然,

  • 被俘后竟依然贪恋女色:宋徽宗在金国生六子八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弱女子,宋徽宗在金国生儿育女,宋徽宗的妃子在金国

    导读: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其一,多才艺;其二,多子女。在艺术领域,不论是吟诗作赋,填词作曲,还是笔墨丹青,鞠场竞技,宋徽宗堪称一流;在生育方面,宋徽宗也以多子多女,在中国古代帝王生育史上独领风骚。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单凭这份官方的

  • 那些挺过美人关的真英雄:王安石不为美女所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英雄不过美人关,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下一句是什么,能过美人关的人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当年毛泽东就警告大家,有些男子汉在战场上不愧是英雄的称号,却会在糖衣炮弹面前吃败仗。糖衣炮弹的原材料其实只有两种:一是金钱,一是美女。对于很多大老爷们,美女比金钱更有杀伤力。很多人面对钱财可以高风亮节,毫不动心,然而面对娇滴滴的美女,却会心猿意马,坚硬的骨头随之酥软下来。

  • 揭秘:赵匡胤当皇帝后为何不杀后周皇帝柴氏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宋柴氏,赵匡胤为什么不杀柴荣后代,赵匡胤如何对待后周小皇帝

    赵匡胤嗜酒,没有当皇帝以前,他是后周世宗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想喝酒,周世宗的一位亲吏曹彬掌管御酒,曹彬跟赵匡胤关系也不错。但是,他说什么也不给赵匡胤酒喝。赵匡胤有点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那么矫情?咱俩这关系,你给我点好酒应该不是问题吧?曹彬说:这是官酒,我不能随便送人。赵匡胤说:你怎么这么死心眼儿?曹彬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于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傀儡皇帝有哪些,历史上傀儡皇帝有哪些

    导读:在皇帝——权力——大臣的政治格局中,权力就像是一台天平的指针。指针偏左,可能会出现独裁皇帝;指针偏右,多半要产生傀儡皇帝。因为有命无运、有名无实、有位无权,所以,傀儡皇帝大都被权臣搞得很郁闷,很狼狈。在历代傀儡皇帝中,被人挟持者有之,被人废黜者有之,被人幽禁者有之,被人砍头者有之;但是,被人当

  • 中国大汉朝历史上的外交双子星座:张骞和苏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武和张骞哪个在前,西汉张骞是哪里人,张骞苏武哪个早

    导读: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全新的外交诗篇。建元二年(前139),张

  •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杀人取权独揽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惠帝后贾南风杀人取权揽朝政西晋惠帝是有名的傻子,被称为“痴帝”。他“在位”十六年,活到四十八岁,先有皇太后杨氏家族掌权,后有丑陋皇后贾南风掌权。他自己别说管理朝政,就连太子也保不住。那么,贾南风是如何大权独揽的呢?招数只有一个:杀人!(1)恶毒震慑后宫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生于太平元年(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