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管鲍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不是兄弟的生死之交

管鲍之交:中国历史上第一对不是兄弟的生死之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17 更新时间:2024/1/4 5:29:11

在我中华民族的所有族群里,兄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关系。

在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古代,生产力还极为低下,人们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上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春秋的那个时代,奴隶社会正在朝着封建社会转变,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就是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一个家族兄弟的多寡,将对这一家族的兴旺与衰竭,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内,由于兄弟的相互协作与共同努力,将是对家族收益的极大回报;对外,兄弟同心力可断金,面对野兽的入侵,自然灾害的侵蚀,以及其他家族的欺辱,都是坚不可摧的有生力量。

兄弟,在我中华民族的传承中,一直都产生着不灭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生活资料的大量增加与不断交易,人与社会的接触,也在不可逆转地增大增多。同时,有着同样性情、爱好,或者互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也在不可扼制地产生。人们会在不经意间产生感情,会用眼神的流转表达情感的真挚,不知不觉中,牵挂与思念会从心灵底处陡然闪出。于是,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人间真情,也在我中华社会中不断流转。

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人,影响着我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热血男儿。

管鲍之交,就是这一事例的典型。

桃园三结义,更是将这样的事例推至巅峰。

他们真的不是兄弟,但的的确确胜似兄弟。

管,就是管仲;鲍,则是鲍叔牙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我就一直不大以为这是真理。很多时候,爱你没商量,恨你,也没道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爱另一个人,还真是爱得哭天抢地,如果要问他一个为什么,还真是无踪可寻;但是,不说恨一个人,至少,无缘无故地讨厌一个人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真要问一个为什么,回答多半会是:不为什么,就是看他不顺眼呗。

这不顺眼的事例,恐怕,我们所有的朋友,都碰到过吧?

我查过很多资料,发现鲍叔牙对管仲的爱……或曰好吧,就真的有那么一滴滴儿——爱你没商量。

管仲和鲍叔牙很小的时候,就是朋友。这样的朋友,恐怕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小无猜的朋友。也许这就如同今天的两位同村的孩子,年龄相当,性情相投,常常在一起玩耍,做一些孩子们常做的调皮捣蛋的事情,比如去小溪里捕鱼虾,爬老树上掏鸟窝……如此种种。

也许,在那个时候,还是孩子的鲍叔牙对管仲就是疼爱有加。当两人逐渐长大,应该做一些正事的时候,鲍叔牙又主动提供帮助。从已知的资料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管仲少时家贫,鲍叔牙为了帮助他,就提出合伙做生意。

管仲当然高兴,合伙做生意是可以的,但是管仲家贫,没有投资的资金。

鲍叔牙真的是那种帮人帮到底的好同志,所有的投资,全由鲍叔牙一人承担。这哪里是合伙做生意,分明就是独资经营嘛。不对,我们的理解都有误,赚钱之后,管仲拿大头。

这让鲍叔牙的手下非常不爽:分文不出,竟然还拿大头,当仁不让不说,一句客气话都没有,这管先生不仅生性贪婪,而且人品也不敢恭维。

鲍叔牙却批评手下:你们知道啥?管仲家贫,而且还要养母亲,多拿一点算什么,都是我自愿的。

呵呵,说得好,还真是自愿。

随后,管仲和鲍叔牙又同时从军,冲锋的时候,管仲总跑在最后,撤退的时候,他却跑得最快。管同志可能个头较小,腿短,冲锋的时候,自然就跑在后面;撤退的时候呢,他本就在最后,一个转身,当然就跑到了最前面。

鲍叔牙疼爱他,其他的士兵可就没有那么好的涵养,当然就破口大骂:管仲,你小子贪生怕死!

鲍叔牙则即刻维护:管仲不是怕死,是他家有老母,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老母。

这话其实没有一滴滴儿的说服力,管仲家有老母,难道其他士兵家里就没有?

他有责任义务侍奉老母,其他的士兵也有嘛。

后来,有文人就说了,鲍叔牙如此维护管仲,并为他掩盖缺点,是鲍叔牙看重和爱惜管仲这个人才。我倒不这么认为,这样的事情,就是我前面说的,爱他没商量。

说不准,这世界还真有无缘无故的爱。

所以,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矣。

不过,我倒是认为,把“知我者”改成“爱我者”,恐怕更为贴切。

后来,这俩哥们儿运气好,竟然同时混进了齐国的中央领导层。唉,也不知古代的中央队伍,是一个什么样的选拔制度?俩小子一不留神,居然就混了进去。而且,好像那个时候的工作还可挑可选,想干什么或愿干什么,任由自己挑选……甚至不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和质疑。

当时的齐国,老国君死矣,公子诸继位,就是齐襄公。这位公子诸,估计与普天之下的公子“猪”,没有太大的区别,吃喝嫖赌样样都会,而且还流连忘返兴趣盎然。只有一样他不会,政事不会,并且毫无兴趣,从来就不端端正正瞧上一眼。

公子诸没有儿子,但有两个异母弟弟,一个是公子纠,另一个就是公子小白。于是,管仲就对鲍叔牙说了:我看这齐襄公正事不做豆花蘸醋,要不了多久,齐国内乱不可避免。齐襄公没有儿子,今后继位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不如咱俩一人辅佐一个,今后无论谁当国君,咱哥们儿挤进领导层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咦,这主意好。目标明确而远大,高瞻远瞩。鲍叔牙双手赞成。

于是,管仲就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就去为公子小白任教。

这哥儿俩的运气,还真让广大劳苦大众羡慕!

随后,这俩哥们儿看清了国内形势,就瞅准一个机会,各自带着自己的学生奔逃外国。一个去了鲁国,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个去了莒国。

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不到一个月,雍林人杀公孙无知。

呵呵,这位无知,还真是无知。以为那君位好坐?一个没有留神,便什么也无知矣。脑袋都没有了,又如何“知”嘛?

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一个非常明确的道理:国不可一日无君。

一时间,齐国上下,一片混乱。

这个时候,可望登上君位的,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为避难于鲁的公子纠,一为避难于莒的公子小白。纠的母亲是鲁国女,鲁自然成为纠的强大外援,又有管仲、召忽的辅佐,因而纠具有争夺君位的最为优势条件。小白与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齐国的大贵族高氏、国氏自然就成为小白的得力内应,加上鲍叔牙的帮助,因而足以与纠抗衡。

呵呵,这位管同志的眼光还真的准确,有资格争夺齐国老大的还真是那俩哥们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可是亲哥们儿呢。

高傒一听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就和国氏秘密商议,急召公子小白从莒国赶回来。

自然,鲁庄公也得到齐国无君的消息,同时也非常清楚,公子小白是公子纠的最为致命的竞争对手。于是,他决定亲自率领300兵车,以曹沫为大将,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急派管仲带一部分兵马抄近路去阻截公子小白。

管仲带了30辆兵车,星夜兼程,终于堵住了正由莒国大军护送的公子小白。

见公子小白正风尘仆仆迎面赶来,管仲拱手施礼:公子何往?

公子小白可不正眼瞧他:回国奔丧,也顺带主持丧事。

言下之意,本人是奔那正主儿滴。

管仲当然知道他意欲何为,于是阻止:公子纠是你哥呢,他已经回来了。有他主持丧事,何须他人插手,你还是回去吧。

鲍叔牙站了出来。

连管仲自己都说,知我者,鲍叔牙也。他当然就知道管仲用意,于是呵斥:管小弟,你让开,公子有正事处理,你在此啰唆干甚?

管仲聪明,他知道自己这30兵车,肯定不是人家莒国大军的对手,于是假意后退,却突然转身搭箭,弯弓急射,箭出弦。

几乎同时,即听到“哎呀”大叫,公子小白应声倒在乘坐的车上,口吐鲜血,大群护卫即刻涌去救护,跟着就听到多人哭泣:不好,公子死翘翘!

管同志大功告成,率车队回转,邀功去矣。

呵呵,这管同志狠吧?

这管同志的确狠,而且绝。先下手为强,干掉再说……小白已死,谁与争锋?

竞争对手被消灭,齐国国君,自然,非公子纠莫属。

愿望是好的,就是离现实太远。

因为,小白同志并非等闲。

他装死。

管仲那一箭,不过射在他的衣袋上。

这位管先生啊,打仗的时候,总是偷奸耍滑,没有练好本事,关键时刻,手潮矣。

囧哟。

这鲁庄公听说小白已死,心头之患已去,即刻宴会庆功,整装待发大摆排场,随后才雄赳赳气昂昂,且慢腾腾晃悠悠地奔齐国而来。

他哪里知道,公子小白已经星夜兼程,先一步回到齐国都城临淄。

其实,就算在齐国内部,还是有领导看好公子纠的。这个时候,鲍叔牙就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诚如管仲所说,他已经挤身领导层矣,而且,俨然就是最高统帅的代言人。

所以,他演讲:现今齐国连遭内乱,非得有一位强有力的人物来当这中央老大,才可能安内而攘外。小白,就是这样的贤明的同志。现在,小白已先公子纠回国。要知道,如果公子纠在鲁国的扶持下当了中央老大,那个鲁庄公可不是吃素滴,拥立有功嘛。他一定会索取大量的财物……当然,还要加上绝色的美女。我们齐国连遭重创,还要把财物美女拱手相送,那么,齐国不是更加困难吗?

举手表决的结果是,大家一致欢迎公子小白继任齐国老大。

这位公子小白,就是我中华民族鼎鼎大名的春秋首霸:齐桓公

这个时候,鲁庄公护送着公子纠才大摇大摆地来到齐国边界,一听说公子小白不仅未死,而且还当上了国君,那个气啊,肯定就不打一处来。

于是,下令进攻——开打!

毕竟,带来300兵车的军队嘛。

实事求是地说,鲁国的军队真的有如银样蜡枪头,好看,不经打。300兵车的军队竟然被刚刚继位而且是被迫应战的齐桓公,打了一个稀里哗啦,满地找牙,鲁庄公自己还差丁点儿一命呜呼,全靠脚杆儿跑得快——弃车奔逃。结果是鲁国的汶阳之地竟被齐军占领。

囧吧?

偷鸡不成,还蚀把米。

更囧的事情还在后面。鲁庄公前脚刚刚进入国门,还没有来得及喘一口气,齐国大军后脚就跟了上来。

跑吧,看你能跑到哪里去?

这个时候,鲍叔牙再一次走了出来,发信给鲁庄公:把公子纠杀死,把管同志交给我家主公。这管老儿居然还敢射我家主公一箭,我家主公要亲手宰他。

这鲁庄公还真的听话:杀公子纠,把管老儿抓起来交与齐国。

呵呵,不听话咋办?

这世界,本就是实力的天下。

鲁庄公要不听话,就离灭国不远……关键时刻,也顾不了亲情矣。

这管先生的囚车刚到齐国地界,鲍叔牙就迎了上去,欣喜之色溢于言表,亲自打开囚车:你不是说,咱哥们儿有挤进领导层的机会吗?兄弟,机会来矣。

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拜管仲为相。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是真正的亲兄弟,可惜,利益面前,这亲兄弟还真不如那两位不是兄弟的兄弟。

他俩,胜似兄弟。

这世界,有很多时候,的的确确让人难以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的一代雄主汉武帝为何坚决不给李广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多年之后,汉武帝即位。此时的李广已是举国公认的名将之花。新皇帝,新气象,李广终于从地方来到了中央,被汉武帝调任未央宫的禁卫军长官。只是多年的边地生涯之后,李广已告别了中年。李广有个参照,那就是堂弟李蔡。谁都知道,李蔡才干远在李广之下,可是人家李蔡到汉景帝时,已是年俸二千石的高官,汉武帝时,李蔡更是一

  • 姜太公钓鱼被周文王重用:世界上最早的职位自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为我们解读《三字经》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历史进入商纣王时代的时候,一樵夫看见渭水之滨的磻溪有一老翁在垂钓,感到非常奇怪。其实,垂钓者比比皆是,不过就是一老者背一斗笠伸一钓竿,盯着水面,静等鱼儿上钩,这有什么奇怪?呵呵,这老翁还真与普通的钓者极为不同,他的钓钩离水面至少三尺

  • 揭秘:康乾皇帝盛世为何不用清官反而重用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一十年。这一时期,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以及其它诸多方面,都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社会经济的繁荣,无疑

  • 妇好:是第一个女将军同时第一个招募死囚从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20多年前,曾经有一部美国电视剧风靡全国,这就是《加里森敢死队》。说的是二战时期,美国的同志在监狱里招聘了一帮死囚,深入敌后打击纳粹,天上地下,打得天花乱坠。每周两集,把观众的胃口,钓得那是垂涎欲滴。一到放映的时间,人人都早早地谢绝一切应酬,眼巴巴地守着电视机,望穿秋水。其实,招聘死囚的活儿,我国N

  • 千古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主却不受妒嫉的大唐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是,日渐式微的唐王朝国运却因为一位旷古绝今、力挽狂澜的英雄之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形势急转直下的大唐得以继续颤颤巍巍的曲折前行。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犹如夜空中一轮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乱”浩劫而变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颓局中晦暗不明

  • 史上最大度的皇帝是谁?被摔趴被扇耳光竟有重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材高大、力大无穷、骁勇善战、生猛无比。庄宗喜欢自由搏击,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他有个侍卫王门关在这个圈里小有名气,庄宗就总想和小王较量较量。小王哪敢啊,输了说明水平差要丢饭碗,赢了弄不好就得丢脑袋。可庄宗相当墨迹,还总冷嘲热讽,后来又郑重承诺:你小子赢了就封你节度使,输了也绝不究。小王

  • 中兴大唐一代名臣李光弼:穷奢极欲难掩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

  • 刘秀的昆阳奇迹:以一敌十击败了王莽的42万主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更始帝刘玄高调称帝,新朝王莽的目光被吸引过来了。原本,王莽是要一门心思先消灭赤眉军的,但既然绿林军要喧宾夺主,那他也不能不镇压。改革改不下去,起码镇压要镇压下去吧。王莽任命王邑、王寻为统帅,集结四十万重兵杀气腾腾直扑昆阳。此时的昆阳只有差不多一万的汉军,刘秀领导了其中的几千人,也算是主力干将了。当

  • 南宋抗金大将刘琦:一位数次击败金兵的南宋支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锜(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将领。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刘锜去世。刘锜死后,朝廷赐谥号“武穆”(一说谥号“武忠”)。宋孝宗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死后被尊为

  • 死得太憋屈了:揭秘那些被小药丸害死的大明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吃药很重要,吃错药能要人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上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明朝的光宗皇帝就因为一个小小的药丸被害死了,一时间事件扑朔迷离,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据说事情大致是这样的:明朝的光宗皇帝叫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他的母亲是当时地位极低的宫女王氏,王氏出身于中下级军官家庭,父亲王朝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