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唐太宗与李治父子情深:肉麻书信古今少见

史上唐太宗与李治父子情深:肉麻书信古今少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11 更新时间:2024/1/21 18:45:00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所以李治的诞生,排场不可谓不大。等到贞观五年李治受封为的时候,李治的独特地位更是凸显了出来。因为唐太宗将这个小儿子册封为了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这是什么概念?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据说李治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抓着笔写下一个“敕”字,想来是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甚至兴致大发曾教过他这个字的原因,所以李治才能依葫芦画瓢地将之写出来。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长孙皇后崩于立政殿,刚刚过完八岁生日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曾经父慈母爱的和暖时光也就此一去不复返了。年幼的李治哀伤异常,唐太宗心疼自己的小儿子,索性将李治兄妹接到自己的寝殿一同居住,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不过相比唐太宗征高丽时那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肉麻事件,这些溺爱的事迹已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说到征高丽时的肉麻事,首当其冲的便数那封《两度帖》了。

《两度帖》原文: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在后方。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亲,请求上表问候起居,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这封信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几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都很难相信会是唐太宗这样的一国之君写的。尤其是那几句:看不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就“忌欲恒死”;看到了你的信后才放下心来,就像“死而更生”;最后再来一句爸爸想你想到“忆奴欲死”——读来真是令我们这些现代人都觉得肉麻得很。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依依不舍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所以后来唐太宗的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死活不肯答应。还是等到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后,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所以我们今人虽然只能透过冰冷的史料来回顾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依然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末历史上的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就有把管不住的舌头用大铁钉钉在柱子上,或者干脆割掉喂狗的传统,虽说有这些生动的例子,以及许多类似鲜活的警示,有些人依然管不住嘴巴。同时,古人也慢慢认识到舌头只是一个吐字器官,而喉是一个振动器官,在发音运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声源所在。因此,因言获罪所受到的惩处也升级换代了,不仅要小心舌头,还要小心

  • 丰臣秀吉死亡真相:竟是被明朝馈赠丹药所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日本文禄五年(公元1596年)九月初一,金秋时节的伏见城已是草木黄落,随着微风的吹动,满城一片赤黄。在那通往伏见城的道路两旁人群耸动,观者如堵。一排排日军士兵持枪配刀分列左右维持秩序。道路上明朝使节团打起了全副仪仗,一路上鼓乐喧天,端的是威风凛凛。朝鲜使节黄慎坐于轿中,见沿途日本人甚至有焚香祝祷的,

  • 汉元帝是怎样将大汉江山一步步推向灭亡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两帝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史家对元帝的定评是“柔仁好儒”。这个评语应是褒多于贬,至少是褒贬参半。现在看来,“柔”字用得恰切。元帝确实是一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人。

  • 大宋朝太祖赵匡胤: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其父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赵匡胤年少时就器宇轩昂,仪表非凡,《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赵匡胤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威震四海达数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国已经消失整整20年了,其时中华大地

  • 春秋贪官羊舌鲋:中国贪官的“开山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中国的贪官非要寻一个“开山鼻祖”来供奉的话,那么,羊舌鲋就是“当之无愧”的祖师爷了。羊舌鲋,字叔鱼,春秋时期晋国贵族,声卒年月不详,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他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也是第一个被以“墨”罪论处、杀头示众的人。他在任职期间,“渎货无餍”,“邀宠窃官

  • 揭秘:夺权没杀人的王莽为何会背负了千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

  • 三国历史上赵云为什么拒绝迎娶三国美寡妇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所以人称常山赵子龙。赵云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进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刘禅。刘备得到益州后,赵云出任翊军将军。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跟随诸葛亮攻打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第二年去世。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和洽简介:为官清贫俭约,以至卖田宅以自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和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西平(今河南舞阳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汉末被举为孝廉,初时投刘表。

  •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卫臻简介:因其父随曹操战死而受到器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卫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为黄门侍郎,转任丞相府户曹

  • 司马懿能够篡夺曹氏江山 司马懿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为何能夺取曹家江山?司马懿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众所周知,虽然混乱的三国是由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时代,但是结束三国时代的却是司马家族的人,而奠定司马家一统天下基础的人非司马懿莫属。司马懿的一生堪称一部经典戏剧,他先后辅佐了曹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