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高煦造反失败后是什么下场?有多惨?

历史上朱高煦造反失败后是什么下场?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63 更新时间:2024/1/17 13:25:02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他性格凶悍,言行轻佻,洪武年间,朱高煦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到京城学习,但朱高煦却不肯学,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为此,他爷爷朱元璋很不喜欢他。

朱元璋病死后,朱高煦与大哥朱高炽一同到京师南京,他的舅舅徐辉祖见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事,暗中告诫过他几句,可能话语比较严肃,朱高煦便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偷走了他舅舅的宝马,骑马就跑回了北京,途中还杀了很多人,引起众怒。

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和其父朱棣一起出征,朱高煦不学无术,但打仗很厉害,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又多次救过老爹朱棣的命,因此,后来经常居功自傲,多行不法之事,始终觊觎太子之位,时刻想把太子朱高炽搞下去,由他上位。

好在太子朱高炽性格沉静,比较内敛,多次帮弟弟朱高煦求情,朱棣因而放了朱高煦好几马,但是,朱高煦死不悔改,并不领情。

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到云南就藩,朱高煦心里不高兴,不去。朱高煦不但不去藩国,还经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意图是什么?仔细品品,李世民不就是杀死太子后夺位的吗?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他还是不肯就藩。朱棣催他就藩,朱高煦死活不去,并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到处抢掠,兵马指挥徐野驴秉公执法,惹怒了朱高煦,朱高煦当即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众人没人敢说话。朱高煦僭用御用车马器物,为非作歹,无法无天。

《明史·朱高煦传》: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然高煦迁延自如。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僣用乘舆器物。

不过,徐野驴这破名字也不好,叫什么不好,居然叫野驴,因为公正执法,最终白死了,也够讽刺了。

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月,朱棣得知朱高煦违法的事太多了,几箩筐也装不下,非常生气,狠狠地痛斥了一番,剥夺了他的冠服,将他囚禁在西华门内,还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关键时刻,太子朱高炽心软了,出面为朱高煦求情。朱棣下令削去朱高煦的两护卫,并将他的亲信诛杀,以作警示。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棣将朱高煦徙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并命他即日起程。朱高煦到达封地后,心怀怨恨,准备谋反。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病死,太子朱高炽继位,就是明仁宗。当时,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在北京,窥视朝廷举动,心怀不轨,朱高煦也暗中派心腹人到京城,伺机叛乱。明仁宗朱高炽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财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以此安抚,给足了面子。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死,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设伏,杀掉朱瞻基,但由于他准备的太仓促,错过时机,等准备好了,朱瞻基早已经到了北京。

朱瞻基继位之后,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对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个叔叔还算不错,赏赐全部多于其他王府。

就这样,朱高煦还不知足,他想学他老爹朱棣造反夺皇帝之位。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他的举动被张辅告发。

《明史·朱高煦传》:宣德元年八月,遂反。遣其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师,约旧功臣为内应。英国公张辅执之以闻。时高煦已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又散弓刀旂帜于卫所,尽夺傍郡县畜马。

朱瞻基得知朱高煦造反,决定亲自率军平叛,朱高煦得知皇帝亲征,害怕了,这时,朱瞻基还是给了朱高煦机会,他写信说,只要你交出怂恿你造反的人,我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官位和恩遇和以前一样,如果你不听,一旦开战,抓住你,或者你的部下把你擒住献出来,那时,你后悔就晚了。

《明史·朱高煦传》:高煦初闻禄等将兵,攘臂大喜,以为易与。及闻亲征,始惧。仍遗书高煦曰:“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

但是,朱高煦不听,等到征讨大军前锋到达乐安,朱高煦居然下战书,约定明晨开战。朱瞻基命令大军快速行军,驻军在乐安城北,包围四门,并发射神机铳箭,用来震慑叛军,诸将请求攻城,朱瞻基不允,又不顾众将请求,再次给了朱高煦一次机会,派人把劝降书信射入城内,朱高煦看到书信,仍然不理会,执迷不悟。

《明史·朱高煦传》:前锋至乐安,高煦约诘旦出战。帝令大军蓐食兼行,驻跸乐安城北,壁其四门。贼乘城守,王师发神机铳箭,声震如雷。诸将请即攻城。帝不许。再敕谕高煦,皆不答。

这时,城内叛军看到皇帝亲自来了,兵力强大,这还了得,都不想给朱高煦卖命了,甚至都想抓住朱高煦献给皇帝将功赎罪。朱高煦一看军队要哗变,大惊失色,便暗中派人去见皇帝朱瞻基,打算明日投降,朱瞻基准许了。当天夜里,朱高煦把兵器与通谋书信全部烧毁,次日,朱瞻基移驻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人劝阻了,朱高煦无奈,只得假意回到王府,暗中从小路出城投降。

《明史·朱高煦传》:城中人多欲执献高煦者,高煦大惧。乃密遣人诣行幄,愿假今夕诀妻子,即出归罪。帝许之。是夜,高煦尽焚兵器及通逆谋书。明日,帝移跸乐安城南。高煦将出城,王斌等力止曰:“宁一战死,无为人擒。”高煦绐斌等复入宫,遂潜从间道出见帝。

朱瞻基班师回到北京后,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可能是顾及到亲情,朱瞻基后来去监狱探视朱高煦,这时,朱高煦居然还不服气,趁皇帝不注意,故意伸腿将朱瞻基绊倒,摔了一跤。将皇帝绊倒,这还了得?朱瞻基随即大怒,下令让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谁知朱高煦勇武过人,天生神力,竟然一下将三百斤的大缸硬生生地顶了起来。朱瞻基一看,压不住这家伙了,接着又下令让人在铜缸周围点上炭火,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内。这还不算完,朱瞻基下令将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部杀死。

《国朝献征录·汉庶人传》:一日上欲往视,左右止之,不听。及至,熟视久之。庶人出不意,伸一足,勾上仆地。左右亟扶起。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诸子并死。

就这样,朱高煦想学李世民,杀兄夺嫡,没成功,想学他爹起兵造反,夺侄子的帝位,也没成功,最后,把自己给作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齐皇后李祖娥的一生有多坎坷?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传奇的美人有很多,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这首诗讲述西汉的王昭君,当初进宫长时间见不到君王,因为不愿意长时间待在宫廷,选择来到匈奴和亲。第一任丈夫死后,依据匈奴风俗,先后嫁给好几位单于。自从出嫁之后,张声没有回归中途,死在异国他乡。而在当今这个社会

  • 陈亨:明朝开国元老,竟跟着朱棣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陈亨:明朝开国元老,竟跟着朱棣造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亨,在濠州起事时就跟随朱元璋,绝对的开国元老,明朝建国时已经35岁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当年,已经66岁的陈亨突然反叛朝廷,带领号称10万兵马的大宁军投靠了朱棣。陈亨的加入,使得朱棣的实力大大暴涨,增加了和朝廷死磕到底

  • 张郃一生纵横沙场四十多年,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张郃一生纵横沙场四十多年,最后怎么死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次说的悲催的智将是魏国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在三国没有建立的时候,就成了袁绍的手底下的将军,但是却受到贼子的诬告,随后投奔了曹操的手底下!他一生纵横沙场四十多年,不仅仅是他的资质受到人们的尊重,更是他的战功和领导人力让

  • 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军费祎是怎么死的?是被谁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即季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人,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

  • 司马炎皇后杨芷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悼皇后杨芷是西晋晋武帝的皇后,命运最为凄惨的皇后之一。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咸熙二年(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当了皇帝,建立西晋,也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司马衷,司马衷智力有些问题,司马炎死后,司马衷还是继位当了皇

  • 汉武帝重用李夫人哥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重用李夫人哥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刘彻作为汉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能与秦始皇嬴政并列,可见他功绩之高,一生杀伐果断,一直把匈奴打的远迁大漠,雄风不再,之后开创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威震天下,称得上是汉朝的第一雄主。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用人是不拘一格的,尤其

  •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为何对关羽那么上心?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为何对关羽那么上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的曹操,作为奠定了曹魏根基的大枭雄,在早年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凭借自己的本事拉扯起了一支强大的部队,在击败袁绍后,更是一举奠定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一举成为中原最强的诸侯!当时,曹操的手下有着诸多的大将,这些人要么是

  • 历史上朱元璋死后,被免去殉葬的妃嫔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死,终年七十一岁,朱元璋遗诏让皇太孙朱允炆继皇帝之位,也就是建文帝。朱元璋死后,按照明朝当时的规定,后宫的妃嫔都要殉葬,除了两个死在朱元璋之前的,其余全部殉葬,当然,有的帝王是要求未生育的妃嫔殉葬,总之,殉葬就是将活人杀死或者逼死陪葬,要活人殉葬是非

  • 历史上吴皇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帝制时代,皇后看似是最有权势的女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然而,很多时候规矩只是规矩,具体的执行往往因人而异。很多皇后表面上是三宫六院之主,但事实上却往往被宠妃打败,甚至有的还被害死。例如在明代,就有这么一位吴皇后,她以年轻貌美被封为皇后,但是

  • 刘伯温斩龙脉到底斩了多少条 最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奉命斩天下龙脉,到底斩断了多少条?又造成了什么后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元代作为中国倒数第三个大统一王朝,也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更迭的皇帝挺多,但在位时间都不久,政权维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