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将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大将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80 更新时间:2024/1/30 9:47:43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尽忠者可言“忠臣不事二主”,跳槽者则云“良禽择木而栖”。乐毅早年的频繁跳槽,正是后者。事实上,作为中山人的乐毅,在亡国后已无了家国之念,所以无论是齐,或燕,或楚,或秦,于他而言,不过浮云。重要的是有一个平台,让他发挥。

拜将伐齐成就功名

燕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地处燕国以南的齐国很强大,先趁燕国内乱打败了燕,又败楚于重丘,败魏、赵于观津,助赵灭中山、破宋,将领地拓宽了千余里。燕虽偏小,燕昭王的仇怨却不可遏止。

燕赵多壮士,但燕人似乎特别记仇。昭王如此,后来的太子丹亦如此。于是乎,乐毅献上了“举天下而伐之”的方略,即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组成“五国联军”,共同伐齐。

战争的兴起往往与个体的私怨极为相似。这就好像几个经常受欺负的孩子联合起来,将那个欺负他们的人教训一番。

而正是此次征伐,奠定了乐毅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赵惠王也以相印相授,于是,乐大将军率领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奔齐国。

自春秋以来,齐国占据着山东的富庶,一直是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出现。无论是“五霸”,还是“七雄”,以齐之强,进可问鼎中原,退可雄据一方,可谓得天独厚。而这场战争,却将齐国打得毫无脾气。

在乐毅的率领下,五国联军先是败齐于济水之西,随后长驱直入,攻陷齐都临淄,半年之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使燕国声望一时无二。

这是乐毅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功绩,若无此役,乐毅可能终其一生,为一上卿,于朝堂上清谈而已。甚至有人认为,乐毅志不在灭齐,而在于匡扶天下,一统中原。三国时夏侯玄在《乐毅论》中就评论说:“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

乐毅之所以为乐毅,不独以其武功而名,在文治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在拔下七十余座城池后,齐国只剩下聊城、莒城、即墨负隅顽抗。此时乐毅改变策略,不再一味强攻,而是一方面守而不攻,消磨意志;一方面施仁政以安百姓。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一旦心服,则齐国不攻自破。

审时度势全身而退

在乐毅伐齐的第五年里,燕昭王死,其子燕惠王即位。此时仍坚持抵抗的齐国城市就只有莒城和即墨了。

中国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极为微妙。臣子功大,则忧其功高盖主;臣子无功,又厌其诸事无能,遇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能臣干吏都有修齐治平的愿望,可惜君王之心莫测,君王之术也不能一以贯之。中庸一道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与此有莫大干系。

在燕惠王执政后不久,乐毅就被齐人使离间计夺去兵权,此后燕齐交战,燕军被驱逐出境,齐国还于旧都,伐齐大计,至此功亏一篑。

乐毅毕竟是聪明人,知道燕惠王容他不下,遂辞燕去赵,受到赵国的礼遇。在乐毅的跳槽生涯中,这是他最后一次的辗转。不过他的辉煌也随着这最后的一跳而归于沉寂,自此之后,除了一篇《报燕惠王书》外,无论文治武功,他再无建树。然而,由于善于审时度势,他却藉此颐养天年,在赵国得以善终。

历史上不乏乐毅这样的帅才,但能像他一样奔走于诸侯之间,立下旷世奇功,而后又能得以善终的人却屈指可数。春秋战国时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在名相大臣纷纷如过江之鲫的几百年里,奇才狂狷之士绵绵不绝,而独独“管乐”以文、以武成了这个时代的代表,却并非偶然。

乐毅自负雄才,胸中有万马奔腾,故能在纷纷烟云中看清事情真相,可见,有才华之人也需保持清醒;遇胜不骄,遇厄不怨,当断则断,自求保全,要想在逆境中全身而退,亦需要一份果敢和魄力。乐毅在《报燕惠王书》里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所言即此。

历史上怀有此心的人很多,但做到此事的人很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连诸葛武侯亦以乐毅自况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两个皇帝合葬一墓在一起的是哪两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我国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在一起的是唐高宗跟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政女皇,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同时又是对唐文化发展极有贡献的诗文兼长的文学家,堪称女才子。武则天被唐太宗选召入宫时年仅14岁。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高宗接位。高宗母亲长孙氏是北鲜卑族拓跋氏之女。鲜卑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富豪都是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蒙古国开国君主、原名铁木真的成吉思汗(1162-1227),是我们都熟悉的。他的部队野蛮残酷,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不言而喻。成吉思汗的财富主要是战利品——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现在的中国、伊朗、伊拉克、缅甸、越南和俄罗斯、朝鲜等国,这大概是成吉思汗入选历史上最富有的人的原

  • 细数那些中国历史上隐蔽良好的伪君子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首先说明评选十大伪君子的标准:第一,他们是伪君子,不是大恶人,所以凶狠好杀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第二,他们都是隐蔽得很好的伪君子,到现在还受到称赞,至少还存在争议,象王莽那种生前就被揭穿的,虽然也是伪君子,但属于不高明的伪君子,所以也没有列入。这十大伪君子按照时间为序,分别是:舜:舜本来

  • 历史上哪位皇帝竟然拿着女人的内衣当旗帜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他是一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不是因为他的政绩,而是因为他的风流。他的一生,除了留下了与一位风流寡妇偷情的丑闻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可说的。他本来有狐臭却爱闻体香,为了随时能闻到夏姬的“体香”,经常随身携带夏姬的一件内衣。那么这位拿着女人内衣当旗帜的皇帝是谁呢?这个荒淫的皇帝就是春秋时期的陈国国君陈

  • 三国演义残忍一幕:刘备饱食人肉宴折价金百两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史诗英雄辈出也冤案多多。发生在号称仁慈之主刘备身上的一桩饱食“人肉宴”的大案可说是千古奇冤,令人惊叹的是,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夫子以平铺直叙的笔法描写了这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号称仁慈之主的刘备与其谋士孙乾饱食“人肉宴”后,得知真情,不但不对死者之死抱以丝毫同情态度,惩罚凶手,反而禀明丞相曹操,

  • 商鞅是卫国贵族为什么最终选择为秦国效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要了解中国古代,如果不把商鞅变法搞清楚了,基本上就是说来说去,你找不到根本。所以商鞅变法,一方面打造了一个,最适合那个时代的一种国家体制,那么随着这个国家主宰了天下以后,他又把他这个体制推向全国,所以两千年的很多间题,长处、短处、缺陷、优点都从这儿开始。所以商鞅变法我们就要从头说起。秦穆公是明智

  • 南宋少年英雄辛弃疾:曾突袭金人大营活捉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词坛飞将”。他也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但辛弃疾的青少年时期,却是在金国占领区度过的,在青少年时期他从未到过南宋,那么,他究竟是受到了谁的影响,年纪轻轻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很早就立下了将来要回归南宋,恢复中原的志向呢?而根据《宋史》记载,辛弃疾还有

  • 谁是影响中国最深的战术大师?一生坎坷名震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孙膑,这又是一个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家喻户晓的人物,标准的小说人物情节。一幕英雄落难,而又奋起复仇,成就传奇的故事,他与伍子胥可谓是战国2大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谋略家。伍子胥更多的是战略方面的谋略,而孙膑是最早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实战,而且加以完美演绎的战术家。根据对先秦文献的反复研究,现在可以确定的是

  • 历史上最能“装”的四大天才:骗过千千万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4.孙膑装疯孙膑和庞涓本来是同学,据说,庞涓先下山,魏惠王重用庞涓。庞涓训练甲士,使得魏国成为中原霸主。后来,孙膑下山,也想在魏国效力。庞涓一开始很高兴,可后来看到魏王对孙膑极好,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就污蔑孙膑和齐国勾结,意图不轨。魏王大怒,下令将孙膑的膝盖骨削掉,关在监狱。庞涓想趁机斩草除根,杀

  • 战国兵家代表人物:没有留下真名的军事家孙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少军事典故的军事家,如“围魏救赵”,如“添兵减灶”等等;他是一位刑余之后的残疾人,之所以受刑,是因为同行的忌妒。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大名鼎鼎,但其实是有姓无名。司马迁称之为“孙膑”,而这个膑字,《辞源》的解释是:一、胫骨,膝盖骨;二、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一种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