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宰相当初只写了两个字 武则天为什么就将人杀了

宰相当初只写了两个字 武则天为什么就将人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82 更新时间:2023/12/11 14:09:2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代宰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唐宰相裴炎写了只有“青鹅”俩字的书信为何就被武则天诛杀了?

唐代武则天时期宰相裴炎只写了一封带有“青鹅”的两个字的书信,被武则天发现之后下场就老惨了,不仅自己被武则天杀了,还连累全家被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裴炎最初是武则天的政治盟友

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裴氏家族算上裴炎在唐代总共出现过多达十七位宰相,是唐代历史上出名的盛产宰相家族。

裴炎自幼就勤奋好学,后来又凭借家族的关系进入到唐代干部培训学校弘文馆读书学习,在唐代能进入弘文馆的多是士族子弟,家族都是显贵且富有,条件是非常的优越,因此弘文馆的学生一有空闲就会成群结伙游山玩水,吟诗作赋。

当同学们都在游山玩水期间,裴炎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闭门苦学。弘文馆中的学生都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只要接受朝廷征召即可入仕为官,裴炎在弘文馆读了很多年书,朝廷也多次征召他入仕为官,但是裴炎总是以学业未精为由推辞。

裴炎在弘文馆中一学就是苦学十年,同期的同学早就已经步入仕途为官,唯独他还继续留下来学习,而且一直到最后裴炎也没有通过弘文馆的推荐和朝廷征召步入仕途,而是他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参加了一次科举,以优异成绩考中科举才步入仕途。

裴炎勤奋学习的态度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认可,因此裴炎的仕途很顺利,调露二年(680年)唐高宗拜裴炎为黄门侍郎并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拜裴炎为宰相。

裴炎能够封相除了他自身才能之外,还有就是他非常善于讨好武则天,当时正处于唐高中晚年,唐高宗由于身体不好,已经让武则天开始参与政治决策,当时武则天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武则天的权力很大,裴炎则与武则天结成了政治联盟,也通过扳倒太子李贤的事,裴炎才得以拜相。

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和武则天都非常宠信术士明崇俨被刺杀,武则天怀疑是自己的儿子太子李贤所指使,因此武则天派裴炎去调查李贤。

太子李贤比较贤能,曾经三次监国,深得朝臣拥护,而且为人英明果断,因此他妨碍了亲生母亲武则天揽权,并让武则天十分猜忌,所以他就成为了武则天打击的目标,武则天正好想借着明崇俨被刺杀事件扳倒李贤。

而裴炎十分会揣摩武则天的意图,因此他为了迎合武则天,在李贤的东宫搜出数百具铠甲之后,就给李贤扣了一个谋反罪名,武则天则趁机认为李贤想提前谋朝篡位,有谋逆的想法,可是唐高宗非常喜爱李贤,他不相信李贤会谋反,于是就想赦免李贤,但是武则天坚持将李贤废除了太子身份,唐高宗当时也已经被武则天掌控,因此不得已废掉了李贤,改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

这就是太子李贤谋逆一案,裴炎正是通过帮助武则天扳倒李贤,所以才会在第二年被拜为宰相,因此在这期间裴炎与武则天算是政治同盟,裴炎通过武则天获得了更大的权力,武则天则通过裴炎把自己英明果断的亲儿子太子李贤扳倒了。

李贤被废之后不久唐高宗就去世了,唐高宗临终前命裴炎、郭正、刘齐贤三人辅政,裴炎是首辅大臣,国家大事三人决定之后再报由武则天批准才能生效。

唐高宗其实想法很不错,是为了他的宝贝儿子“六位帝皇丸”唐中宗李显铺路,裴炎三人的辅政大臣势力正好可以和武则天的后党势力互相制约,不过唐高宗没想到他去世第三天,裴炎就主动上表以李显尚未听政,没有政治经验为理由,奏请武则天临朝称制,以太后身份下懿旨宣达政令。

裴炎这个建议让武则天十分高兴,他可是首辅啊,武则天正想大权独揽没有由头,人家首辅都这么说了,其他大臣还能怎么说。所以裴炎的提议几乎是主动给武则天送上了揽权的理由,武则天谦逊了一下就同意了,可以说是裴炎让武则天进一步掌控了朝政大权,架空了皇帝。

其实裴炎如此迎合武则天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要了解毕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显继位时已经二十七岁了,他是成年人,他有自己的政治主见,虽然裴炎是顾命大臣,但是谁能保证将来李显翅膀硬了不会把裴炎换下去。

而武则天毕竟是一介女流之辈,在裴炎的眼里女流之辈易于掌控,所以让武则天临朝称制她就能对自己有所依赖,也能确保自己的宰相之位牢靠,而且通过扳倒李贤的事情,裴炎与武则天也算是政治盟友关系,因此只有武则天继续掌权,才能确保裴炎的宰相地位继续稳固。

可是裴炎不会想到自己低估了武则天,而且高估了自己,他以为自己能掌控武则天,却反而成全了武则天,把大唐推向了武则天的怀抱。唐中宗继位之后被裴炎和武则天压制得很彻底,但是他也不想自己只做傀儡皇帝,于是他就试图重用妻子韦皇后娘家势力,以此来抗衡武则天和裴炎。因此唐中宗后来就想提拔岳父韦玄贞为侍中从而进入权力决策层,裴炎当然了解唐中宗想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韦玄贞如果进入中央的话,那自己就要大权旁落了,因此裴炎坚决拒绝唐中宗提拔韦玄贞为侍中的提议。

裴炎以首辅大臣身份严厉拒绝,这让唐中宗十分生气,因此唐中宗就赌气说了一句:“天下都是我的,我就是把国家让给韦玄贞又如何?何况区区一个侍中。”

唐中宗这番话让裴炎看出他铁了心想提拔岳父韦玄贞,于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裴炎决定联合武则天把唐中宗废掉,他就赶紧把这番话转告给了武则天。

而武则天当时对于唐中宗想脱离掌控,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十分不满,于是和裴炎一拍即合,废掉唐中宗吧。

于是武则天下懿旨,命宰相裴炎率同羽林将军程务挺带禁卫军入宫,以太后懿旨宣布废除唐中宗的皇帝之位,将其降为庐陵王,就这样刚刚继位不到俩月的唐中宗就被废了,武则天又让自己第四子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裴炎最后终于发现武则天想篡唐,悔之晚矣,最终自己也被武则天所杀

唐睿宗继位之后,由于对母亲武则天十分害怕且忌惮,因此主动甘愿做傀儡皇帝,武则天彻底掌握了大权,也因此武则天对裴炎非常满意,还赐予裴炎男爵爵位,由此武则天开了逐渐篡唐的计划。

武则天掌权之后,开始重用武氏家族族人,独揽大权,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更是上书请求追封武则天的先祖为王。

也是到了这时候,裴炎才发现原来武则天野心极大,大有篡唐自代的局势,他认为武则天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吕后,于是裴炎秉着对李唐皇室的忠诚,站出来严厉阻止武则天追谥武氏先祖为王。

最初裴炎还只是规劝武则天,委婉地劝她要以吕后为戒,不可追封先祖为王,这件事之后让武则天十分不高兴,她也看出来了,裴炎与自己根本就不是一条心上的人。

后来武承嗣又奏请武则天杀掉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和第十九子鲁王李灵夔,这也代表着武则天已经把屠刀挥向了李唐皇室,这是裴炎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当武则天询问众臣是否杀韩王和鲁王时,这些朝臣们都惧怕武则天,了解她的意思就是想杀,大家都默不作声,表示默许,唯独裴炎站出来反对,武则天因此越发讨厌裴炎,最终李元嘉和李灵夔还是被武则天逼迫自尽。

当裴炎发现武则天野心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听自己劝的时候,裴炎决定用武力控制住武则天,逼她还政给唐睿宗。

于是裴炎暗中联络大将军程务挺,准备趁武则天出游之际将她控制住,然后逼她还政唐睿宗之后再将她幽禁起来。裴炎的谋划确实不错,但是很惋惜老天都帮着武则天,那几天连续下雨,武则天只得取消了出游计划,使得裴炎的谋划全部落空。

后来唐代开国名将英国公李勣的孙子李敬业不满武则天专权和杀戮李唐皇室,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他打出恢复李唐皇权的口号十分有号召力,一时间聚集了十万人马。

李敬业反叛后,武则天褫夺了他世袭的英国公爵位,并将他的家族赐姓一并剥夺,李敬业于是恢复了本来姓氏徐敬业

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声势浩大,武则天就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最先问的就是裴炎,而裴炎则趁机劝武则天还政唐睿宗,毕竟唐睿宗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政治主见,不需要武则天替他做决定,正是武则天迟迟不肯还政,才给了像徐敬业这样人的反叛借口,如果武则天还政唐睿宗了,那说不定叛军就自行瓦解,或者名不正言不顺很快就能平定他们。

裴炎其实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武则天绝对不可能还政唐睿宗,因此她十分恼怒裴炎所说的建议,可裴炎句句在理,她又不好直接批评裴炎,这时候想讨好巴结武则天的大臣崔詧就站出来斥责裴炎,崔詧认为裴炎作为顾命大臣不思平叛,反而催促太后还政,这其中必定有猫腻。

武则天正愁找不到收拾裴炎的借口,这个崔詧正好给了她理由,于是武则天当即赞许崔詧说得对,将裴炎抓进监狱调查,另一位顾命大臣刘齐贤和大将军程务挺站出来替裴炎求情,也被武则天视为是裴炎同党,后来二人也都受到政治清算。

裴炎被抓入狱后,武则天截获了裴炎写给徐敬业的书信,信中只有两个字“青鹅”,当时朝臣们都不知这俩字有何用意,武则天当即以拆字法告诉众人,“青”字可拆为十二月,“鹅”字可拆为我自与,裴炎给徐敬业回信的意思就是十二月份他将在城中为内应来帮助徐敬业攻城。

正是因为“青鹅”两个字,武则天断定裴炎与徐敬业勾结,裴炎入狱后也自知在劫难逃,他对到狱中探望自己的友人说:“宰相入狱,再无生理!”

果然武则天不久之后就以裴炎勾结徐敬业反叛为罪名,在洛阳将其斩杀,裴炎全家也都被害,家产被抄没。替裴炎求情的刘齐贤被贬官赐死,大将军程务挺本是唐初开国名将程名振之子,父子俩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结果程务挺却因为替裴炎求情,被武则天下旨在军中斩杀。

之后武则天更是借着裴炎一案牵扯进了很多忠于李唐皇室的朝臣,这些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基本被武则天打包一起收拾了。

其实回看一下裴炎被杀,“青鹅”两个字的书信很可能是武则天编排出来,就是为了杀裴炎找理由,故意把裴炎与徐敬业反叛扯上关系,武则天早就瞅裴炎不爽,所以“青鹅”不过是杀裴炎借口而已。

借着裴炎牵扯出一大批忠于李唐皇室的大臣,也是为了武则天将来篡唐称帝铺平了道路,而杀掉裴炎也代表着武则天的野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武则天也是想借此告诉众朝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写在最后

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在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扶持下重新复位为帝,再次成为皇帝之后,此时武则天也已去世,武氏集团也基本覆灭,唐睿宗就想起了当年为了让自己获取政权而被母亲冤杀的宰相裴炎,于是下诏给裴炎平反,并追谥裴炎为“忠”。

其实裴炎算是忠臣,但他是一个有私心的忠臣,在忠诚面前他要先保证自己的权力地位,所以他才会与武则天结成政治联盟,甘愿被武则天利用,但是后来又不忍看武则天篡唐,又站出来阻止,结果他轻视的女流之辈武则天却把他弄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韦待价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冯谖客孟尝君有何启示,提香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韦待价,唐朝时期宰相,象州刺史韦挺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待价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历任左千牛备身、卢龙府果毅都尉、兰州刺史、凉州司马、萧州刺史、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封扶阳侯。武后摄政时拜相,授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升任文昌右相,期间曾出任燕然道行军

  • 韦待价:唐朝时期宰相,他立下了哪些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时期宰相,清朝有宰相吗,唐朝姓韦的宰相

    韦待价,唐朝时期将领、宰相,象州刺史韦挺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待价出身于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历任左千牛备身、卢龙府果毅都尉、兰州刺史、凉州司马、萧州刺史、右武卫将军、凉州都督,封扶阳侯。武后摄政时拜相,授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升任文昌右相,期间曾出任燕然

  • 张光辅:唐朝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太宗重用了哪些人才,宰相是几品,唐太宗时著名的宰相是谁和谁

    张光辅,唐朝时期官员、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光辅在687年被擢升为宰相,次年为诸军节度,参与征讨越王李贞的叛乱。期间,张光辅纵容将士趁机暴敛,杀降冒功,受到新任豫州刺史狄仁杰的抵制和谴责。张光辅因此怀恨并弹劾了狄仁杰,使其贬官。公元689年,罪臣徐敬真、张嗣

  • 刘贺在位27天就被废黜了 刘贺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贺真的昏庸无道吗,刘贺被废后过得怎么样,废刘贺的大臣

    还不了解:汉朝刘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的刘贺,真是荒淫无道、昏聩无能吗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皇权成为中国古代至高无上的存在,因此,废黜皇帝不仅难度极大,而且一旦有人施行,就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被人痛斥。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不仅成功完

  • 历史上孝庄死后37年都没有下葬,康熙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孝庄死后多久下葬,孝庄下葬之谜,孝庄为什么一直没下葬

    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孝庄秘史》这部影视剧,同时也在其他的一些清朝的宫廷剧中了解到孝庄太后这个人物,不得不承认,她可谓是清王朝一位传奇人物,先后辅佐了两位帝王管理清朝的江山基业,别看在表面上感觉孝庄太后什么都没有做,

  • 朱高煦有突出的军事才能,朱棣没料到他会造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怎么这么爱朱瞻基,朱高炽,朱高煦投降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朱棣通过靖难之役,起兵造反,推翻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最终夺取了帝位,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庙号明成祖。朱棣当皇帝后,也算很有一番作为的帝王,但是,朱棣也有一个问题,被他忽视了,那就是未来

  • 苏良嗣有哪些成就?又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鲁班造木鸢故事简介50字,薛怀义下场,季札的故事

    苏良嗣,字良嗣,唐朝时期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武功苏氏,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李显)府司马、洛荆雍三州长史、冀州刺史,迁工部尚书。武后摄政时,担任纳言,成为宰相,封温国公,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载初元年(690年),拜特进、参知政

  • 苏良嗣:唐朝时期宰相,被韦方质攀诬后惊惧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宰相是几品,唐太宗对东突厥的政策,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苏良嗣,字良嗣,唐朝时期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武功苏氏,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李显)府司马、洛荆雍三州长史、冀州刺史,迁工部尚书。武后摄政时,担任纳言,成为宰相,封温国公,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载初元年(690年),拜特进、参知政

  • 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李隆基喜欢太平吗,李隆基为什么是唐明皇,唐玄宗一天杀死三个儿子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长安十二时辰》是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对于反映唐朝历史文化的《长安十二时

  • 史书是如何评价韦思谦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对名人轶事,历史故事过度解读,如何看待以史为鉴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