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从谥号看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们的真实实力

揭秘:从谥号看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们的真实实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50 更新时间:2024/2/18 13:45:10

在说到蜀国的谥法之前,先说说谥法的来历。周公旦和姜子牙有殊功于周室,死后获谥,此为谥法之源。《逸周书》:“谥者,行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总结,所谓的盖棺论定就是指这个。周制有封爵者即有谥号,秦汉之后,等级渐多,爵位泛滥,无法一一封谥,故关内侯以下不得谥。蜀汉立国,礼制阙失,将谥法作为一种恩宠,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制度,斯失礼之甚也。先主之时,唯法正见谥,后主时陈祗以恩宠见谥,后来诸葛亮、蒋琬、费玮、夏侯霸陆续都得谥,在这种背景下,追谥功臣就成为蜀国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才有五位开国武将得谥。

关羽所得壮缪,实在不能说是个好谥号,有人说是武而不遂曰壮,这是一个讹误,武而不遂曰庄才是正确的谥法。也有人说壮通庄,是为了避汉明帝刘庄之讳而改用此字,汉明帝是东汉的第二个皇帝,但在西汉初年,就有壮这个谥号,击杀项羽的五位将官死后都谥为壮,此说是有点站不住脚的,壮字当有另解,下面慢慢分析。魏国有很多大将被谥为壮,查三国志共有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桓阶、邓艾、曹休8人,由于只是在我所认为可能是武将的传中查找,可能会有错漏。现在就这几个人的情况来分析一下壮字会是什么含义。首先这几人都是当时镇守一方的大员,都有着或者说曾有着不错的领兵作战的战绩,在三国时都有很高的声望;其次这几人都亲历战阵,作战勇敢,用游戏里的话说叫做武力值很高;再有就是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死于任上。他们的相同点就是这些,当然还有一点是他们的爵位都比较高,但这是得谥的前提,就不算在内了。

再来看看他们的结局:死于军事的有张郃、庞德、桓阶,曹休兵败之后惭愤痈发而死,邓艾虽然是在晋朝的时候才得谥,但晋延魏制,也可以把他统计进来,从现在的资料看得善终的有徐晃、文聘、许褚。再看魏国大将,死于军事的除了夏侯渊外,就是上面这几位被谥为壮的将军了。夏侯渊被谥为愍,在国逢难曰愍,这个谥号在谥法里只能算作是平谥,考虑到夏侯渊和曹操的渊源还有他以往的功劳,一旦兵败身死,也不过得了一个平谥,那这几位也都是兵败身死,评价应该是不会高过夏侯渊的,最多也是平谥。这样就又牵扯出来一个问题,徐晃、文聘、许褚都是善终,他们的谥号又该作何解释呢?还是先看一下庞德的谥文:“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从这里看谥文对三位善终的将军并不是非常贴切,那么壮字至少当有两个解释,牺牲于战场的人主要就是取这个“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的含义,魏承汉制,蜀汉也以汉朝正统自居,两方的谥法都应当是依据汉代的谥法得出联系到关羽也是死于军事,其含义当和庞德相差不多。当关羽斩杀庞德的时候,也许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庞德得到一样的谥号吧。这样看来壮字的含义有一种应该是壮烈,也就像现在我们民政部门所说的非正常死亡,悼词里说的牺牲,关羽的谥号应该是这个意思,再加上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有武力但是没干成什么大事反而功败身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原先人们认为,蜀之名将唯羽,关羽的声望是很高的,但是他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领兵打仗就一般了,好容易带领几万人马将魏国几千守军打得喘不过气来,后路却被东吴给抄了,不但落得功败身死,还丢掉了蜀国一大块重要的地盘,给他这样的谥号也就不奇怪了。还有的专家考证说谬通穆,是布德执义的意思,是个很好的谥号,这也是站在维护武圣的立场上用后世的名声来反推当时的评价了,蜀国刘备的吴皇后就被谥为穆,在同一时期两个谥号是并存的,谥法一字千金,说成互通有点勉强。张飞所得谥号为桓,辟屠服远曰桓,辟土兼国曰桓,不但说他攻城略地有功,还暗示他性情凶暴,从张飞的结局上看,这个谥号也是恰如其分的。一般认为谥法只取一个意思,但从赵云的谥号解释来看,蜀国并不是完全执行这个规则,所以把这几个意思都列举一下。马超得谥威,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黄忠得谥刚,强毅果敢曰刚。这两个无论用哪一个解释都是不错的谥号。

问题比较大的是赵云的谥号,大家都知道原先追谥时是没有赵云的,但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追谥,这里面就说明在姜维等大臣心目中赵云是不配得谥的,但后来不知道是由于赵云后人的争取还是后主感念赵云在长坂坡没有将他丢给曹兵,总之赵云被照顾了一个谥号,叫做“顺平”,姜维还对后主解释说:“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好像是个不错的谥号,这完全是在欺负后主不读书。按照谥法:慈和便服曰顺,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什么威仪的老好人,这对一个文官可能还算不错,但一个武将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讽刺;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眚是过失的意思,从这里看这几个解释虽然都只是说赵云没有什么过失,还不算太坏的谥号,但关键是还有一条:惠无内德为平,这条可就很严厉了,总之一句话,赵云就是不配得谥,可是又拗不过领导,于是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在这里“克定祸乱曰平”是在糊弄人,“克定祸乱曰武”才是谥法。

至于诸葛亮的谥号“忠武”,忠是没的说的,危身奉上曰忠,诸葛亮也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武就有点问题了,除了克定祸乱曰武,还有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联想到诸葛亮死后,后主的诏书中“无岁不争”之语,对于诸葛亮来说,这只是个毁誉参半的谥号,既夸奖了他平定南蛮,又讥讽他伐魏无功,徒耗国力,还有一点埋怨他峻法严刑,执政过厉。这也和曹操一心想做周文王,但偏偏却被谥为魏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身材最奇丽的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上的美女排名,历史揭秘纪录片3,中国古代漂亮的女人

    手垂过膝,是史料中常见的一个词,多用来描述帝王身材奇异,如蜀国昭烈皇帝刘备“垂手下膝,顾自见出耳”(《三国志》),晋武帝司马炎“立发委地,手垂过膝”(《资治通鉴》),北周文帝宇文泰“发长委地,垂手过膝”(《周书》),后燕皇帝慕容垂“手垂过膝”(《晋书》)。古人认为,凡是帝王,身材总有些异相,“手垂过

  • 诸葛亮为什么要与曹操为敌?叔父诸葛玄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叔父,诸葛亮劝说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的叔父是谁

    诸葛亮从江西南昌到湖北襄阳隆中后,逐步建立起一个文化圈,著名的有徐庶、石韬、崔州平、孟公威。这几个后来都去了曹操帐下,唯有诸葛亮投奔几乎已成丧家之犬的刘备,并极力支持刘备与曹操抗衡,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需要考察诸葛亮叔父诸葛玄死因。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早年父母双亡,叔父诸葛玄被袁术

  • 解密三国:刘备最不相信曹操 ,为什么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演义刘备投靠过谁,刘备投靠过孙坚吗,刘备和孙权联手抗曹的故事

    敌人有时候也是救星,这是什么意思?公元197年,刘备第二次投靠吕布,驻军于小沛。听闻袁术指派大将纪灵率军三万来攻,赶紧向吕布求救,以策安全。吕布平时就想杀掉刘备,为什么不假借袁术的手,来完成自己的愿望呢?因为他心中有数,一旦袁术打败刘备,两军联合在一起,自己就被包围。所以才提出“营门射戟”的建议,吓

  • 解密:三国第一武将吕布败亡竟是因为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怕老婆的男人叫什么,老公怕老婆是什么原因,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

    历代以来的所谓和亲,真正能够取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对和亲的那个对象,无论是公主也好,是普通女子也好,只不过是一时的需要。一旦势力强大,矛盾必然突出,而和亲者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当然,具体在袁术和吕布之间,还是多少有些用处。当吕布听说袁术前来提亲,心中迟疑。妻子严氏说,听说袁术兵多将广,早晚必然会做皇帝

  • 中国古代宦官史上的奇迹,五个“第一”的童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宦官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虽然历朝对宦官的称呼不尽相同,宦官群体的影响力也千差万别,但是宦官彻头彻尾的奴才身份始终是改变不了的。不过由于经年累月的与皇帝打成一片,较之廷臣宦官更容易取得皇帝的信任,难免被赋予行政或军事权力。在北宋末年徽宗赵佶统治的二十年中,中国历史上最为声名狼藉的奸臣们沉渣泛起,诸

  • 袁术的失败:我从小有个敌人 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袁术,袁氏家族的唯一继承人,却始终被袁绍的名声所累,为了证明自己,袁术第一个称帝为王,却众叛亲离,最后因为一口蜂蜜,吐血身亡,成为这个时代的悲剧。袁术童年,标准的富二代袁术,字公路,河南周口市人,袁术和袁绍同一个父亲,叫袁逢,官拜司空,部长级。袁术的童年很幸福,当袁绍还在为了提高家中的地位而奋发图强

  • 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为何要杀忠诚如狗的鳌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史书上说:鳌拜这厮,忒不像话,他欺君罔上,横行霸道,广结党羽,剪除异己,此前小顺治留下来的经营班子,除鳌拜之外,另有正黄旗的索尼。他是负责内务府的,主要是统领秘密警察,朝中的政治斗争轻易插不上手,所以成了四朝不倒翁。领导班子中第二位,是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他以前曾犯过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是多尔衮的心腹

  • 古代名人中的吝啬鬼奇葩:侄子结婚送单衣还心疼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现根据古籍记载对其进行盘点,择出十大最吝啬的古代官员供各位看官观瞻。提前声明:雷死人可不偿命啊!呵呵。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曹丕称帝

  • 揭秘:三国历史上那些“战神”级名将的死法大全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一.被其他武将斩掉:夏侯渊、魏延、典韦1、夏侯渊(第七十一回):定军山之战。蜀魏对阵汉中,定

  • 盘点:三国历史上武功最高的武将到底是何许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老百姓谈论三国,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即是三国中到底谁的武功最高?严格地说,比较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三国演义》中谁的武功最高?因为历史上的三国和罗贯中笔下的三国还是有些距离的,故不能想当然地等同视之。鉴于我们老百姓争论这个问题的依据基本上来自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文本,而且也只能来自于罗贯中《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