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谋士法正,到底有多厉害?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谋士法正,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49 更新时间:2024/2/5 11:55:54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法正可谓一流的谋士。法正善于奇谋,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郭嘉。曹操曾表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而诸葛亮则表示: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那么,问题来了,作为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奇才,法正到底有多厉害呢?

首先,在东汉末年,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在奉命出使荆州后,法正得以和刘备相见。对此,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帮助刘备夺取益州。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庞统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法正的作用明显被低估了。作为刘备在益州的内应,法正帮助刘备迅速掌握了益州地区的情况,这是其可以战胜刘璋的重要原因。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刘备和刘璋反目后,刘备自葭萌关向南进攻成都。

经过数年的较量,刘备包围离成都不足百里的雒城后,法正给刘璋写了一封信,分析了利害关系,这对于瓦解刘璋部属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法正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策,显然间接促使了刘璋的举城投降,也即帮助刘备用最小的代价夺取了益州。刘备占据益州后,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因此群下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懿之妹吴氏。对此,刘备一开始是拒绝的态度,也即这一行为,显然和刘备的风格、观念相冲突的。但是,法正进谏道:“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遂纳吴氏为夫人。

在此基础上,因为和益州地区的士族吴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刘备不仅迅速在益州站稳了脚跟,也获得了吴懿、吴班等吴氏将领的支持。因此,在论功行赏时,法正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刘备和曹操爆发了汉中之战。此战发生时,庞统已经去世,但是,刘备并没有将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让法正跟随自己一起征战汉中。换而言之,在战场谋略上,刘备无疑更加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当然,法正也没有让刘备失望。在汉中之战中,法正帮助刘备袭取汉中、斩杀夏侯渊,并利用敛众拒险之策抵御曹操的征讨,令曹操无功而返。

最后,在汉中之战后,曹操获悉刘备之所以能夺取汉中,完全是法正的功劳后,不禁感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由此可见,连曹操都折服于法正的智谋。而且,曹操还表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对于求贤若渴的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法正的辅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在法正去世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遭遇了人生中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曾表示,如果法正在的话,应该可以劝谏刘备不去征讨东吴。对此,在笔者看来,即便法正没有劝住刘备,只要他跟随刘备一起出征的话,刘备显然不会遭受夷陵之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商鞅的才能有多厉害?有多出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才能出众的人叫什么,历史上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商鞅

    商鞅,姬姓,卫国人,卫国国君后裔,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卫鞅也称为商鞅,他是战国时政治家,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卫鞅喜好法家的刑名之学。战国初见卫国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魏国,为相国公叔的门客,公叔痤很赏他,推荐他为中庶子(掌管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每有军国大事

  • 乾隆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谁才是乾隆最喜欢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帝的儿子都叫什么,乾隆的第四个儿子,历史上乾隆有几个孩子

    乾隆一生共有多少儿子?他们结局如何?谁才是乾隆最喜欢的儿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因此他所生育的子女数量也非常可观,乾隆一生共有27名子女,其中儿子有17个,女儿有10个。虽然乾隆

  • 历史上宇文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荒唐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宇文家是哪个朝代,周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宇文赟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我国一直世袭制度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两个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将一些无能之人送上皇帝的宝座,最终给国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

  • 历史上的华妃到底是什么样的 华妃的儿子为何不是弘字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允礼和甄嬛历史真实,历史上真的有华妃这个人吗,华妃真名

    还不了解:华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华妃为何一直不孕,历史上华妃究竟怎样?她的儿子为何不是弘字辈?甄嬛传中的华妃是一位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心胸狭隘的人,她凭着哥哥年羹尧的功勋和雍正对她的宠爱在宫中目空一切,把皇后宜修都不放在眼里。可是在她怀的孩子被端妃给她的保

  • 周文王姬昌母亲太任:中国史上最早进行胎教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周文王是姬发还是姬昌,中国古代胎教的基本主张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她是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备圣智慈理的君王,这与太任从小就对姬昌进行的教育分不开。太任是殷商时期挚国(今河南平舆)国君任侯的二女儿,因生得美丽端庄,聪慧善良,性格温顺典雅,从小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芳名

  • 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政治野心膨胀 杀夫夺权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僖宗责怪女子们,韦氏名人,广西韦氏

    韦皇后,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于宫中。韦后之乱弘道

  •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稳定政权 垂帘听政二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垂帘听政兴社稷“文明太后”,是后人对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尊称。二十四岁便守寡的冯氏,如同东晋康帝的皇后褚蒜子一样,有胆有识。她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为北魏政权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位卑照样做皇后、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氏,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冯氏本人是死囚犯的女儿,年

  • 明末历史疑案:李自成之妻高氏最终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死亡之谜终于,朱瞻基母亲的下场,李端棻的后人去哪里了

    姚雪垠同志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塑造了李自成妻高氏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否有“高、大、全”之嫌?人们是有议论的。但是,透过小说描绘的战马嘶鸣、旗鼓征尘,面对高氏的斗争业绩,我们不禁要掩卷遐想:三百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是否真的活动着高氏其人?她的真实的历史面貌,又是怎样的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波澜壮阔

  • 东汉廉吏第五伦:做了三公高官却自己锄草养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错把冯京当马凉全诗,亭长何曾识帝王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大臣。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于新朝王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因不满自己仕途难进,便改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居河东,号为道士。东汉建武(25年—56年)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不相信手下任何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以下何人不是黄巾军余党,袁绍让谁拦住孙坚,孙坚手下四员大将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