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商鞅的才能有多厉害?有多出众?

历史上商鞅的才能有多厉害?有多出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05 更新时间:2023/12/14 13:24:32

商鞅,姬姓,卫国人,卫国国君后裔,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卫鞅也称为商鞅,他是战国时政治家,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卫鞅喜好法家的刑名之学。

战国初见卫国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魏国,为相国公叔的门客,公叔痤很赏他,推荐他为中庶子(掌管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每有军国大事必征求他的意见,后来又把他推荐给君王魏,让其接替相位,魏未能任用。

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遂西人秦国,通过嬖臣景监的引荐,数次向秦孝公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法改革,他因政绩突出,后被升为大良造。

秦国强盛后,他乘魏国马陵战败之际出兵攻伐,通其献出河西之地,迁都大梁,他因这次战功而被封商十五邑。前338年,秦孝公死后,他被政敌所诬陷,惠文王赢收其相印,令其归回封胸中有丘壑的大局观。

01

“伯者”与“帝王”之术

商鞅具有多种治国方略,他见秦孝公时,先曾以帝道、王道之方略献陈,孝公均不感兴趣,后以霸道方略进献,正中孝公之意。

商鞅不仅掌握这些治国方案,而且明了这些方案的实施方针,对于争伯称雄的方案,商鞅介绍“伯者”与“帝王”治世是完全不同的,伯者与帝王治理之术是互相违背的,伯者之术必然要违背大多数国民的利益。

能得出此类结论,可见,商鞅在施政前,心中有一套成熟的战略方案及其实施方针,他的政治行为从不是盲目施行,总是服务于一个大的战略目标,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政治战略的确定使他在施政过程中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曲折,迅速达到了强国的目的。

02

提出军事战略思想

军事斗争在战国时被提到了首要的政治地位,商鞅曾向孝公分析秦的军事形势说秦魏必由于一战,两国不能同存。

春秋以来晋国长期称霸,阻塞着秦国的东向通道,战国初期魏国强盛,势逼秦国,曾对秦形成严重威胁,商鞅的分析是以地理状况为出发点、依据历史与现状而对军事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

当时魏军十万精兵方被齐国孙膑击败于马陵,商鞅根据他对军事形势的如上分析,及时制定了秦国用兵争霸的总体战略,他向孝公分析了魏国与齐国交战后魏国国力衰弱的形势特点,认为秦国称霸诸侯的时机一到。

商鞅给秦孝公提供的军事战略包括了用兵的方向、目标、步骤及时机。秦国后来一段时间的军事行为,都受到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或影响。

秦国国势有所复苏后,商鞅及时将国都由雍(今陕西凤翔县南)东迁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秦国政治中心的东移,为后来的东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表明了秦国高层决策人志天下的战略雄心。

03

才能出众的谋略家

商鞅在魏国时,常替相国公叔痤筹谋军国大事,虑事无不正确,公叔痤临终前病榻荐卫鞅,建议魏箈对卫鞅不用即杀,青年卫鞅对魏箈的态度和自我处境的分析估计充分显示了他出众的才能。

商鞅在秦国制定的新政与民俗相去甚远,新法出台前,他怕民众不予相信,视为儿戏,于是将一根木头立于城之南门,使人看守,布告市民说谁能把这块木头移到北门就奖赏十金,许多人都来围观,觉得奇怪,不知其真实用意,竟没有人敢来扛走,商鞅一直将赏金增至五十金,众人更感疑惑,有一个人想道:“秦朝的法律一般不会有这么大的赏赐,今天突然有这样的律例,想必是有打算,就算得不到五十斤,也总有些微薄的赏赐,于是大胆出面,将木头扛至北门,许多人跟着观看。

商鞅召来木者,将五十金如数付与。人们将此事互相传说,都觉得左庶长出言必信,出令必行,商鞅遂在第二天颁布了新法。

商鞅初到秦国任职,民众对他陌生,他要颁布新法使民执行,首先需要民众对他有起码的信任,他通过设奖移木当场兑现的方式建立自己在民众中的信誉,把自己有令必行的施政风格从侧面告诉给了民众,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对新法的信任度。

04

巧破魏军

商鞅得知魏国新败于齐,遂乘机率兵伐魏,魏国大夫公子印率军迎战,于吴城,吴城是魏将吴起守西河时所筑,非常坚固,难于攻取,商鞅遂决定以计取之。

他当年在魏国时与公子印私交很深,遂写信给公子印说:“我与公子交情深厚,就如同亲手骨肉兄弟一样,不忍心兴兵自相残杀。”此后商鞅提出愿与他相会,乐饮而罢兵。公子印本为讲和而来,见信非常高兴,即约定时间在玉泉山相会。

商鞅假传军令,让秦军前营尽撤,却暗中吩咐他们以射猎为名,四散埋伏。玉泉山时为魏国之地,商鞅至期率少量随从先行到达,公子印见状,亦辞掉兵士来会,商鞅安排名叫鸟获、任鄙的两位秦国勇士为公子印敬酒,乘机拘拿了魏国一行人员,山后伏兵将逃散的魏人全部擒拿,不曾走漏一人。

之后,他让乌获假作公子印坐于车中,任鄙扮作护臣单车随后,又让捉获到的魏人带路,叫开吴城,放两位勇士入内,商鞅亲率大军赶来里应外合,占领了吴城。

在计破吴城的过程中,商鞅首先利用公子印的求和心理,以叙旧为由,诱其赴会,并用撤兵等手段麻痹对方,使其解除武装,他暗做准备,巧获魏军主将及其随行。这可算是一次早先的鸿门宴”。抓获公子印后,他又假扮人物,智取了吴城,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一座坚固的城堡。

商鞅在吴城得手后,率兵长驱直入,直逼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国被迫割河西之地以请和。这次用兵充分显示了商鞅的军事才能及其过人的谋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谁才是乾隆最喜欢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帝的儿子都叫什么,乾隆的第四个儿子,历史上乾隆有几个孩子

    乾隆一生共有多少儿子?他们结局如何?谁才是乾隆最喜欢的儿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因此他所生育的子女数量也非常可观,乾隆一生共有27名子女,其中儿子有17个,女儿有10个。虽然乾隆

  • 历史上宇文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荒唐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宇文家是哪个朝代,周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宇文赟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我国一直世袭制度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两个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将一些无能之人送上皇帝的宝座,最终给国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

  • 历史上的华妃到底是什么样的 华妃的儿子为何不是弘字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允礼和甄嬛历史真实,历史上真的有华妃这个人吗,华妃真名

    还不了解:华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华妃为何一直不孕,历史上华妃究竟怎样?她的儿子为何不是弘字辈?甄嬛传中的华妃是一位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心胸狭隘的人,她凭着哥哥年羹尧的功勋和雍正对她的宠爱在宫中目空一切,把皇后宜修都不放在眼里。可是在她怀的孩子被端妃给她的保

  • 周文王姬昌母亲太任:中国史上最早进行胎教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周文王是姬发还是姬昌,中国古代胎教的基本主张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她是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备圣智慈理的君王,这与太任从小就对姬昌进行的教育分不开。太任是殷商时期挚国(今河南平舆)国君任侯的二女儿,因生得美丽端庄,聪慧善良,性格温顺典雅,从小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芳名

  • 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政治野心膨胀 杀夫夺权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僖宗责怪女子们,韦氏名人,广西韦氏

    韦皇后,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于宫中。韦后之乱弘道

  •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稳定政权 垂帘听政二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垂帘听政兴社稷“文明太后”,是后人对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尊称。二十四岁便守寡的冯氏,如同东晋康帝的皇后褚蒜子一样,有胆有识。她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为北魏政权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位卑照样做皇后、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氏,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冯氏本人是死囚犯的女儿,年

  • 明末历史疑案:李自成之妻高氏最终死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死亡之谜终于,朱瞻基母亲的下场,李端棻的后人去哪里了

    姚雪垠同志在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塑造了李自成妻高氏的形象。这个形象是否有“高、大、全”之嫌?人们是有议论的。但是,透过小说描绘的战马嘶鸣、旗鼓征尘,面对高氏的斗争业绩,我们不禁要掩卷遐想:三百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是否真的活动着高氏其人?她的真实的历史面貌,又是怎样的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波澜壮阔

  • 东汉廉吏第五伦:做了三公高官却自己锄草养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错把冯京当马凉全诗,亭长何曾识帝王

    第五伦(生卒年不详),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大臣。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于新朝王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因不满自己仕途难进,便改姓名为王伯齐(袁宏《后汉纪》作“王伯春”),久居河东,号为道士。东汉建武(25年—56年)

  • 孙权66岁时仍亲临战争一线:不相信手下任何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以下何人不是黄巾军余党,袁绍让谁拦住孙坚,孙坚手下四员大将

    三国的时候最需要武将,但立功的是他们,不听话的也是他们,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么孙权是怎么样驾驭这些强悍员工的呢?上期假想孙权上了电视接受采访,在电视节目里一般旁边都坐着负责点评的专家。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姑且称这名专家为“黄教授”,下面听听“黄教授”是怎么点评孙权手腕的。孙权打仗大多亲临一线孙权在军队

  • 从史书看汉昭帝刘弗陵的身世:刘弗陵是谁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弗陵有没有儿子,汉昭帝刘弗陵简介,汉昭帝有儿子吗

    据史料记载,汉昭帝刘弗陵为汉武帝刘彻幼子,继位时年仅8岁,在位13年,至死时年不过22岁,无子。刘弗陵死后,众臣议决立武帝宠姬李夫人所生刘博之子昌邑王为嗣,后大司马霍光主持废昌邑王,寻找到流落民间的废太子之孙刘病已,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纵观武帝一生,在内政上,利用儒学强化皇权,更化改制,大大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