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简介

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880 更新时间:2024/1/14 7:44:20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早年经历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

劝降辅臣

康熙十三年(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战场,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手段,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

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征讨大军。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有点怕他,不敢轻易进兵,他也没把清兵放在眼里,对10万清军围困毫无惧色,目空一切。

图海一到平凉,诸将勇气顿增,纷纷请命攻城。周培公向图海上取平凉策,被召为幕僚,他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陕西关中地区是天下脊梁,吴三桂这次造反不及时从云南取道四川进取陕西,而盘踞在湘鄂之间与荆襄官兵对峙,实在太不会算计。现在,王辅臣起来造反,举足轻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势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禄,这好比白内障患者渴望重见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个能说会道的人前去劝诫,王辅臣必然会悬崖勒马,投降朝廷。这样也就用不着兴师动众与他们硬碰硬了。图海闻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怀,可是眼前并无合适的人可派。

王辅臣手下参将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周培公奶娘龚嬷嬷的儿子)与周培公均是同乡,曾屡劝王辅臣归降,王举棋不定。他们设法将内部情况写成文字,用蜡丸封闭,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愿冒死进城劝降,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

周培公剧照

图海闻听此事后十分高兴,星夜赶写奏本送至京城。康熙皇帝当即传谕周昌进京,并亲自在乾清宫召见。听完周培公的设想后,康熙帝嘉封周培公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

图海命周培公携带康熙帝赦诏,再次进城抚慰。王辅臣派龚荣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图海献平凉名册,其子王吉贞及总兵等上缴吴三桂投递的函札及“平远大将军印”、“陕西东路总管将军印”各一颗,接受清廷招抚。

委以重任

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赏,使他们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图海奏请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莱道,并对周培公母亲孙氏予以嘉封。

康熙十五年(1676年),朝廷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其父封赠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康熙皇帝还亲自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了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到荆门家乡。

死于任上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西北蒙古族首领噶尔丹率众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时关注朝廷政事,希望复起,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纳,任命周培公为盛京(今沈阳)提督,负责戍边。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于任上。

周培公一生写过不少诗,曾在当时广泛流传。在其陕西军旅时写有:“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晚年,他写有一首诗寄朋友、兵部左侍郎张可前,诗云:“青山作障水环洲,遥念名园花事稠。别后孤舟对明月,归来卧病又新秋。门无剥啄皆因懒,邑有流亡徒抱愁。何会与君重会面,晚风同上仲宣楼。”周培公的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文学作品

周培公的文学形象主要出现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中。小说中的康熙帝少年时代之良师益友——虚构角色伍次友向纳兰明珠推荐其进京寻求功名。然周耿直,不屑曲于权贵而望殿试入朝参政。终因试中未避讳康熙之名“玄”字而被赶出考场,却在流落街头时得康熙偶然发现并举任,成为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臣,立下诸多功勋。最终康熙因满臣不满将其调往盛京,多年后因病身故。

影视形象

2001年《康熙王朝》:李明饰周培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震惊:为战国时代画上句号的竟然是位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说女人祸国,婆媳的战国时代评价,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长平之战,不啻为战国历史的拐点,亦使得一代名将白起的身后名稍稍蒙尘。在这之前,他运筹伊阙会战,击溃韩、魏联军,歼敌24万,又成功将楚国势力驱逐至徐、淮。长平之战后直至嬴政称帝,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再未出现过。从纯军事角度而言,白起无疑是战国的终结者。但是,用枪杆子逻辑推导出的结果,往往不靠谱;论及政治与

  • 揭秘:战国时期名人宋玉和九冢华严寺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古玉环特征,楚国宋玉相关历史,姬昌桥的故事

    宋玉,又名子渊,湖北钟祥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才比宋玉,貌若潘安”,或者说是“貌若宋玉赛潘安”,宋玉的才华品貌,可见一斑。作为古代美男子,据史料所说,宋玉活了七十多岁,一生宦场,欢场

  • 都说一见杨过误终身,岂知一见郭襄竟能误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见郭襄误百年的上句,郭襄遇杨过误终身,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

    郭襄如果当年没有遇到杨过,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峨眉。若没有那次风陵夜话,也就没有后来的万兽山初见,没有万兽山的初见,也就没有后来的雪夜捉灵狐;没有雪夜灵狐,也就没有英雄大会的那一夜烟花,没有那一夜烟花,也就没有后来绝情谷一跃,没有绝情谷的一跃,也就没有华山之巅的诀别,诚然也没有天涯思君终身不忘。郭襄骑着

  • 解密:谁才是宋朝历史上最配称明君仁君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解密建国后重大历史,历史的真相,宋朝皇帝哪个是明君

    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如宋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42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他对下人很仁慈。一个暮春时节,宋仁宗在御苑散步,一段时间后,身边的人发现他频频回头张望,却又什么也

  •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五绝之一:细说东邪黄药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射雕英雄传西毒是谁,黄药师的武功绝学,射雕英雄传武功第一是谁

    台湾已故作家三毛曾说:“最爱黄药师什么都爱。”可见,即便是著名作家,谈到黄药师也会语无伦次的。其实黄药师这么受欢迎,倒不是因为三毛爱他,或者这么多粉丝爱他,关键是金庸爱他。智慧、知识、财富、容貌、地位......这些普通人终其一生未必能求得一种的东西,毫不吝啬地给了黄药师。金庸那时候,写小说不像现在

  • 中国古代史上最无耻的官场“不倒翁”是何许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代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最昏暗的一个时期。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这个时代是“中国古代最无耻的时代”。也就是这个“无耻时代”出了一位官场“不倒翁”。这位“仙家”在频繁的政权更迭中总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位厉害的角色叫冯道。在五代十国,改朝换代比老百姓换衣服还勤快,短短五六十年的光景里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

  • 盘点:那些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墙头草”们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最有名的历史是什么,历史上的四大美男,盘点历史上最著名的八大饭局

    先说冯道,在唐末先投刘守光作参军,刘败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后经张承业推荐为晋王所用,任河东节度掌书记。此后,又唐庄宗的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明宗时出任宰相。后晋高祖、出帝时均连任宰相,契丹灭晋后,被任为太傅,后汉代晋后任太师,后周代汉后依然任太师。周世宗征北汉前,冯道极力劝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

  • 39岁殉国将军张成义:宁死不屈最终被日军烧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宁死不屈下一句是什么,抗战期间死在中国的日本将军,武昌的黑老大是谁

    提起抗战初期的丰镇保卫战,如今已经鲜有人知。对于丰镇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绥远国民兵绥东区防司令张成义将军更是近乎被人遗忘了,偶有史志资料提及也不过寥寥数笔,语焉不详。张成义将军是抗战中绥远地区牺牲的第一个将军,也是牺牲衔级最高的将领。他以装备和训练皆不足一个团的国民兵部队和县保安队,奋勇抗击日寇近3个

  • 二战历史解密:抗日期间被冤杀的国民军军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死于内战的抗日名将,抗日之铁血远征军,苏德二战档案解密

    如果有人问,抗日期间英勇殉国的第一中华名将是谁?毫无疑问是佟麟阁。如果再有人问,抗日期间最早因为逃跑被枪毙的将领是谁?十有八九都会往韩复榘身上想。但事实上,最早被杀的却是李服膺。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揭开后的半年里,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以“放弃阵地,擅自撤逃”罪名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先有晋绥军系统

  • 史上历经四朝八姓十一帝的超级宰相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朝的最后一位王是谁,历史千古一帝有几人,第五十四章历史十大帝王第三位

    辅佐了4朝8姓11位皇帝的官场不倒翁冯道,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大的宰相,他被司马光称为奸臣之尤,也被欧阳修骂作没有廉耻,当代文史大家范文澜对其亦颇有微词。但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的冯道,也从不乏力挺者,如苏东坡、南怀瑾、葛剑雄等。古人有云,一臣不事二主,而这个被称为“乱世不倒翁”的冯道,却在河南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