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母立子!汉武帝为何制定如此残忍的立储制度?

杀母立子!汉武帝为何制定如此残忍的立储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4 更新时间:2023/12/22 17:47:48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起兵反抗失败,被迫自杀,此后汉武帝一直没有确定新的皇位继承人。汉武帝一生共有6子,分别为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早逝)、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少子刘弗陵。但岁月不饶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步入晚年,他必须做出选择。

公元前88年,汉武帝依照旧例到甘泉宫避暑。他召集画工,让他们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图》赐给霍光,随侍的群臣马上明白,汉武帝想要立少子刘弗陵。刘弗陵的母亲是赵氏,是汉武帝外出巡游时邂逅的。据说赵氏天生双手握成拳状,虽然已经十多岁了,但依然不能伸开。后来汉武帝将她的手掰开,在手掌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此后赵氏入宫,深得汉武帝的宠爱,公元前94年,怀胎十四月的赵氏为汉武帝产一子,取名为刘弗陵,而赵氏也被人们称为钩弋夫人。

汉武帝入住甘泉宫几天后,无故斥责刘弗陵的母亲赵氏。赵氏马上摘下发簪、耳环,向汉武帝叩头请罪。但汉武帝置之不理,命人将赵氏拉走,送到宫廷监狱中。赵氏不住的回头看着汉武帝,但汉武帝心一横,说道:“快走,你活不成了!”不久后赵氏死于云阳宫。当天暴风扬尘,老百姓都感叹哀伤。宫中使者连夜抬着棺材出去埋葬,并在坟墓上作下标记。

公元前87年2月14日汉武帝刘彻病死于五柞宫,享年70岁。第二天,8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那么问题来了?雄才大略汉武帝为何会以“杀母立子”的残忍方式确定皇位继承人呢?

其实在赵氏死后,就曾有人向汉武帝进行过询问。汉武帝给出了他的答案:“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从古至今国家之所以内乱,就是因为人主年小而母亲年壮。女主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没有人能阻止她。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吕后的事吗?”可见汉武帝之所以采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来确定皇位继承,正是因为他“以史为鉴”,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认为西汉初年的历史对汉武帝影响颇深。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死,其妻吕雉专政,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吕后大肆迫害刘邦的子孙,一度威胁到刘氏的皇位。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将吕氏一网打尽。周勃等人认为齐王刘襄虽然在平定吕氏中立有大功,但他的母族较为强势,害怕将来出现另一个“吕后”,于是他们迎立了代王刘恒,因为她的母亲薄太后为人宽和,性格柔善。

同时汉武帝本人也深受后宫专政的掣肘。在汉武帝幼年时,他的祖母窦太后对朝政多方干预,甚至一度胁迫汉景帝立梁王刘武(窦太后的幼子)为继承人。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死,刘彻即位,已经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氏依然主导着朝政。汉武帝即位之初,任用儒生,力图推行新政。而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双方的执政观念发生冲突。

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上书汉武帝,要求以后勿将政事禀奏给太皇太后。窦太后闻讯大怒,暗中找到赵绾等人的过错,将二人逮捕,不久二人自杀于狱中。同时窦太后将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职,将汉武帝推行的新政全部废除。而汉武帝对此也无可奈何。直到公元前135年5月,窦太后病死,汉武帝亲政,此后他才得以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汉武帝对女主专政之害,深恶痛绝,所以他不愿自己的子孙重蹈覆辙。因此他只能斩断自己的情思,痛下杀手,将平素最最为钟爱的女人杀死,因为他是为了整个大汉王朝。历史就是这样有趣,虽然汉武帝确立了这一残忍的制度,但西汉王朝覆灭还是和女人有关。后来汉元帝刘奭的妻子王政君专权,扶持亲党,他的侄子王莽于公元8年篡汉称帝。

在此后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的现象虽然很多,但杀母立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一度流行于北魏初期。据史书记载,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拓跋珪对儿子言道,“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此后,杀母立子,成为一项国家制度,“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到了北魏中期,515年宣武帝元恪的妻子胡充华所生之子元诩被立为太子,由于宣武帝信阳佛教,同时对胡充华颇有感情,于是断然废止了这一野蛮家法,但历史证明,他这个选择是错误的。516年宣武帝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胡充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实际掌握了北魏最高政治权力。

但胡太后穷奢极侈,胡作非为,他与内宠结党营私,与其小叔子清河王元怿等人淫乱宫帏,最终竟与情人合谋,鸩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明帝元诩。这给了尔朱荣以口实,他进兵洛阳,将胡太后等人杀死,制造了“河阴之变”,北魏王朝也彻底走向没落。

到了近代,杀母立子的现象差一点再度上演。1861年7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重,当时他的独子载淳年幼,辅政大臣肃顺等人担心载淳的生母那拉氏一旦成为太后,会恃势专权,劝咸丰效法汉武以绝后患。但咸丰帝犹豫未决,最终没能痛下决心。此后27岁的那拉氏开始执掌朝廷大权,长达47年之久,将中国彻底拖入深渊。虽然有些残酷,但历史仿佛一遍又一遍的证明着汉武帝的先见之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第一铮臣魏征:魏征究竟向唐太宗提了哪些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是一个明君,但不是一个完人,因此,他就会犯错误,但他大度,能真正地听取不同意见,于是,他成就了一代名臣魏征;魏征珍惜自己的国士身份,以事天下高于事一人,凡利国之事,则知无不为,于是,他成就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完美了李世民的明君形像。一个敢说,一个能听,当我们徜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时,不得不为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有为君主却被自己的老婆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多了,死法也就五花八门。有饿死的,有吃错药死的,也有被老婆用被子闷死的,更倒霉的还有本文这位被老婆气死的皇帝。说起来这位皇帝还是一代少年有成的明君,他就是那位把鲜卑族改造为汉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老婆气死的皇帝拓跋宏拓跋宏一辈子注定和姓冯的女人有说不完的过节儿。第一个姓冯的女人是他的奶奶冯太后

  • 史书中的“玩笑”:明武宗朱厚照曾封自己为总兵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对玩的创意超出历代明君、暴君、昏君,他先为自己取了一个“朱寿”的新名字,再用皇帝的名义,加封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这简直是与群臣开的国际玩笑,给自己封为总兵的皇帝,古往今来唯独他这一份。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

  • 周世宗柴荣:战乱的五代十国最伟大的贤明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论英伟,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汉武帝;论名气,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圣祖;论功绩,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论谋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则天;论刚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论生平无懈可击,要论身后无一微词,只要他一出场,包括上述十大杰出帝王在内的所有皇帝统统靠边站。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

  • 三国八卦揭秘:丑妻黄月英为何不怕诸葛亮出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的诸葛亮是个大帅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史书上说: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这样的大帅哥居然娶了黄家丑女为妻。不过丑女黄月英为何不怕诸葛亮出轨。其一,足够自信。据说黄月英年轻的时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是一个了不起的大才女。有这样的才女,才能和大才子诸葛亮

  • 吴起为什么当不上丞相,看他是怎样败下阵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在讲吴起没有当上丞相之前需要说明一下,他最后到了楚国当上了丞相,本文所讲的是在魏国效力时的事情。吴起是卫国人,因为喜欢兵法,有曾经跟着曾子上过学,后来在鲁国做事。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由于齐国来犯,自己的妻子是齐国人,因此得不到鲁君的信任,为了这次出人头地的好时机

  • 奸臣严嵩的争议:严嵩执政前期颇有值得称道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们的印象中,严嵩是一个典型的白脸奸臣,《明史》将他列于《奸臣传》,为后世文人所不齿。在严嵩当政期间,明王朝内忧外患,形势急转直下,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其贪污受贿也是历史上所罕见的。不过也有人认为,严嵩最多只能称为权臣,其败落是当时明王朝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严

  • 翼王石达开的三大谜团:解密最后时刻的石达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翼王石达开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后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遭猜忌被迫分兵出走,被困大渡河,英勇就义,成为历史悲剧。然而,石达开也在大渡河畔留下了让人至今未解的众多的谜。翼王石达开(1831-1868),可谓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满清无道,腐败滋生;祸国殃

  • 陈名夏死因之谜:是党争还是满汉矛盾的牺牲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陈名夏的死因,史家有种种解释,但大体不出“党争致祸”或者“满汉矛盾牺牲品”诸说。实际上,围绕着陈名夏的死丛集了很多矛盾,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皇权与议政王大臣会议间的冲突。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清廷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兼署吏部尚书事陈名夏,因议政大臣宁完我所劾“结党怀奸,情事叵测”十二大罪

  • 阿巴亥殉葬之谜:因其得知太多秘密对诸贝勒不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太祖努尔哈赤特别宠爱大妃阿巴亥,把她当成掌上明珠,但在死后却要她陪葬,这在满族历史上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有人说大妃与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代善关系不同寻常,两人之间眉来眼去,她的殉葬是这个原因吗?抑或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后妃14位,最宠爱的有二位。一位是皇后,她是叶赫部酋长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