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时期外戚庾亮简介: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东晋时期外戚庾亮简介: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12 更新时间:2024/1/18 18:37:32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庾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时期外戚、名士,丞相军谘祭酒庾琛之子、明穆皇后庾文君之兄。

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举止严肃遵礼。早年被琅邪王司马睿召为西曹掾,先后任丞相参军、中书郎等职,颇受器重。司马绍驾崩后,庾太后临朝,与王导等共同辅政,但政事实际都由庾亮决断。他执政后一反王导的宽和,依法断事,又杀南顿王司马宗等人,因而大失人心。后执意征苏峻入京,造成了苏峻之乱。京师陷落后,逃奔寻阳,与江州刺史温峤共推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平定了动乱。苏峻之乱平定后,庾亮出镇豫州。陶侃死后,又代其为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都督七州诸军事。咸康五年(339年),部署诸将,意图北伐,但遭朝臣反对。不久,邾城失陷,致使北伐遇挫,忧闷成疾。

庾亮善书法,有文集二十一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

咸康六年(340年)逝世,年五十二。获赠太尉,谥号“文康”。

人物生平

风格峻整

庾亮是明穆皇后庾文君的兄长,是庾琛的儿子。庾亮的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遵礼而行,即使在闺阁之中,也并不需要严教就能自守礼法。时人把他与夏侯玄陈群相提并论。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辟他为掾属,但庾亮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他俨然自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正严峻,不敢随便接近他。

永嘉元年(307年),晋元帝司马睿任镇东大将军时,听闻庾亮的名声,征辟他为西曹掾。二人相见时,元帝看到庾亮的仪表风姿,大喜过望,非常器重他,还要聘庾亮的妹妹为世子(司马绍)妃,庾亮反复推辞,元帝不许。后来又转任丞相参军,参预讨伐华轶有功,受封都亭侯,再转任参丞相军事、负责文书抄写整理的工作。东晋建立之初,庾亮被拜为中书郎,领著作事务,在东宫侍讲。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大多都被人们称许。他与温峤同为太子司马绍的布衣之交。当时元帝正以法家思想治理乱世,把《韩非子》赐给司马绍,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该多留心这些东西,司马绍对此也很赞同。后来又迁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助平王敦

太宁元年(323年),晋明帝司马绍即位,任命庾亮为中书监,庾亮上表坚决推辞,明帝听从了庾亮所请。当时王敦萌生叛逆之心,心中忌恨庾亮,而表面上却很敬重他。庾亮感到忧虑,因病而离职。不久又接替王导出任中书监。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起兵后,朝廷拜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七月二十七日,沈充败走吴兴郡时,明帝又授任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命他督察苏峻等人追击沈充。王敦之乱平定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但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又转任护军将军。

参闻顾命

太宁三年(325年),明帝病重,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入殿内。庾亮怀疑是左卫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与西阳王司马羕另有图谋,于是径直进入寝宫见到明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述说司马羕和司马宗等人谋议废黜大臣,自己请求辅佐朝廷,要求废黜他们,明帝未采纳。几天后,命庾亮与王导等受遗诏辅佐太子司马衍,轮番入殿领兵当值宿卫,又加庾亮为给事中,中书令。不久,明帝驾崩,由晋成帝司马衍继位。九月,庾太后临朝摄政,命庾亮与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共同辅佐朝政,但实际上一切政事都由庾亮决策定夺。

出镇芜湖

咸和四年(329年)二月,苏峻之乱平息,成帝来到温峤的船上,庾亮得以进见成帝,哽咽悲泣。成帝下诏群臣与庾亮一起登上御座。次日,庾亮又来跪拜谢罪,请求将自己免职,准备带全家远投山林。成帝下诏让有关部门挡住舟船。庾亮请求在外镇效命,于是出任为持节、都督豫州、扬州之江西宣城诸军事、平西将军、假节、豫州刺史、领宣城内史。庾亮接受任命,出镇芜湖。十二月,后将军郭默杀害江州刺史刘胤,占据湓口反叛,庾亮上表请求亲自征讨,朝廷于是命庾亮以本职再加任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赵胤、匡术、刘仕等步骑二万人,与太尉陶侃会合。

咸和五年(330年)三月,庾亮到达湓口,与陶侃包围郭默。五月十九日,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将其处决,首级传至建康。庾亮于是返回芜湖,拒绝朝廷的封赏。朝廷进庾亮为镇西将军,他又推辞。当初,因为讨伐王敦的功劳,封庾亮为永昌县公。庾亮一次次的辞让,数十次上疏,最后朝廷才允许。

上疏北伐

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逝世。朝廷任庾亮为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假节。庾亮推辞开府之职,移镇武昌。

咸康五年(339年),当时石勒刚死,庾亮有收复中原故土的想法,于是将豫州刺史之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与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又任命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率部曲五千人进入沔中。正值后赵大军进犯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九月,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水而死。当时庾亮还在上疏想移镇石城,听说邾城失陷,这才作罢。庾亮向成帝谢罪,请求自贬三级,降为安西将军。朝廷下诏让他恢复原职。不久,又拜他为司空,其余官职依旧,庾亮推辞不受。

忧慨而卒

庾亮自从邾城失陷后,忧闷成疾。当时王导、郗鉴相继去世,朝廷于是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又推辞,成帝准许。

咸康六年(340年)正月初一(2月18日),庾亮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康。吊丧时,成帝亲临。等到下葬时,又追赠永昌公的印绶。其弟庾冰力表庾亮先志而推辞,成帝准许。

个人作品

庾亮有文集二十一卷,今已佚。《全晋文》收录有其作品:《让中书监表》《让封永昌县公表》《荐翟阳郭翻表》《上疏乞骸骨》《请放黜陶夏疏》《请留庾怿监秦州疏》《谋开复中原疏》《斩陶称上疏》《皇子出後告庙议》《武昌开置学官教》《与郗鉴笺》《报温峤书》《与周邵书》《追报孔坦书》《书》《答郭预书》《答王群谘为从父姊反服》《翟徵君赞》《立行庙于白石告元帝先后》《释奠祭孔子文》。

庾亮善书法,《淳化阁帖》收录有其墨迹《书箱帖》五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晋时期外戚庾琛简介:女儿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庾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庾琛,字子美,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东晋

  • 东晋时期名将陶侃简介:曾不费一兵一卒擒获郭默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陶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

  • 朱祁镇被俘回京后为何没有被朱祁钰杀掉?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带二十多万大军,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攻打蒙古瓦剌部,结果,被太监王振给坑了,明军大败,明英宗被也先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大明王朝的皇帝被人抓住了,怎么

  • 康熙是背信弃义行家里手? 毁承诺斩杀降清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靠不住的康熙十多年前,我的朋友张宏杰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吴三桂的长散文《无处收留》,我十分喜欢这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宏杰将康熙与吴三桂的冲突归结为二者道德原则的冲突,他说:“一条噬咬旧主来取悦新人的狗,能让人放心吗?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原则的人,可以为功,更可以为祸。”相比之下,“康熙皇帝基本上是在和平环

  • 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为何会这么快被击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该舰早在1930年代开始设计,原本计划在英德海军协定的限制内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但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认为35,000吨级的军舰无法满足德国的需要,因此开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战列舰。当法国新一代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开始建造后,德国为了同法国海军抗衡,决定建造排水量40,000吨以上的

  • 以房事论国事:揭秘史上最雷人的风流秦宣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策·韩策》中,记载了秦国宣太后在与韩国特使议论国事时的一段话,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黄的黄段子。有关史料上说,这位秦宣太后,乃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也就是说,这位宣太后是是秦惠文王的妻子,本是楚国贵族之女,姓芈氏,人称“芈八子”。有的电视剧中说,宣太后是秦始皇的祖母,其

  • 揭秘:明宣宗朱瞻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女人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明朝第五个皇帝,年号“宣德”。1426年,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 宣宗像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时值壮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且可以不用 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可谓恰得其时。当年成祖曾经预言他是 个“太平天子”,此语果然没错。虽然宣宗在位仅有

  • 北宋最成功的皇帝是谁?去世时连辽国皇帝都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消息从大

  • 斯大林三大忠实走狗下场:亚戈达、叶若夫和贝利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斯大林豢养了三条走狗,他们凶狠无情,血债累累,但是最后都被杀掉,也间接证明了害人如害己,上帝是张眼睛的,报应是迟早必然发生的。 斯大林最忠实的看门狗亚戈达,长得很墩实,领导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伯前身)长达十五年。亚戈达临死前说了一句话:“看来,上帝毕竟是存在的!”1932年-

  • 慈安太后的手段不亚于慈禧?揭秘真实的慈安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长久以来,慈安被慈禧的光环所遮掩,总是被误解成一个可有可无、老实无用的窝囊太后。其实啊,历史上真实的慈安太后,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她的政治才华绝不逊于慈禧,倘若不是英年早逝,她也许会改写晚清的历史。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她16岁入宫就被咸丰皇帝封为贞嫔,之后一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