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43 更新时间:2024/1/21 20:14:14

导读:钱谦益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

袁崇焕或许是晚明唯一的救星。他半路起家,弃文从武,以一腔肝胆与热血苦撑晚明危局。如果得到明朝皇帝的信任,或许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也只有他才有可能让明朝起死回生。可是,他碰到了昏天黑地,天,硬是错勘贤愚枉为天;地,也硬是不分好歹不为地。袁崇焕忠心鉴日月,热血洒疆场,结果是,忠已做奸来奸已做忠,忠不得好死奸得好活。袁崇焕被皇太极略施反间计,自诩清明实为昏聩的明朝末世皇帝崇祯就将袁崇焕以叛逆之罪逮捕入狱,“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千刀万剐,一块肉一块肉地用钝刀子割死,而每割一块肉,“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之,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

如果说袁崇焕是大清的死硬对头,那么钱谦益就是大清的现世活宝。钱氏食明禄食了60多年,大清剑指南明首府南京城那会儿,钱谦益还当着南明政府的礼部尚书加宫保,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明朝对他是“皇恩似海”。可是清军兵尚未临城,钱氏却被大清统战了,一统就休战,不统也休战了。他以明清一代文坛领袖相号召,率领一班文臣投靠清政府,并到处写信,到各地劝降,再以投降劝降有功,求乞新主子,跑官要官去了。本来想弄个宰相当一当的,未能如愿,级别不比在明朝高,他当得没多少味道,当了三五年就不当了,反过来再去当晚明遗民,老死蒿莱。

袁崇焕与钱谦益并列,让义士十分羞耻,岂可并论?这是因为双脚站在晚明遗民立场上。而站在大清来看,袁钱并列,让大清同样不自在,也不可并举。谁是大清的敌人?谁是大清的朋友?这个问题真的是大清的首要问题。袁崇焕是大清的敌人,钱谦益是大清的朋友,最少在乾隆以前,大清是这么看的。到了乾隆,袁崇焕与钱谦益之事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忠骨奸骨,都已化成灰。敌人已不为敌,当年死也不与清政府合作的人,都死了;死不合作,活却要合作,他们活着的子孙都拼命在考大清的公务员了,去与满清政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了;朋友也无甚可朋,革命已经胜利那么久了,哪需要什么统战呢?按理来说,乾隆那会儿,统与战都不再是话题,打牌的打牌好了,卡拉OK的OK罢了,歌舞升平,熙熙然享受盛世得了。可是这个乾隆,不知道哪根神经受了刺激,他翻起陈年旧账来了。

有天,他坐在金銮殿里没事干,突然要给袁崇焕平反。那时好像没有档案保持50年之说,许多档案500年都不公开。乾隆却在150年后将袁崇焕的档案公开了,所谓袁崇焕“通敌资敌”,其实没那回事。真相是,袁崇焕是明朝第一忠臣!当时所谓通敌,是咱们大清祖宗搞的反间计。袁崇焕是忠臣啊!明朝不给他平反,我乾隆来给他拨乱反正。乾隆不但给袁崇焕正名,而且准备给他大奖励:“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尚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尚安同志奉命去查了,袁崇焕已斩草除根,没有后人了,有的只是远房玄孙辈,没做官;乾隆立即派人把袁崇焕这门亲属接上京城,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

乾隆对满清夙敌袁崇焕恩遇有加,他对曾经被统战成功而成其满清功臣的钱谦益,是怎么对待的呢?敌不是敌来,友不再是友,乾隆把袁崇焕请入神榜,却把钱谦益打入另册。他首先是把钱谦益的著作全部查封,并亲自起草了查封文件:“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在前明时身跻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洊陟列卿。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人类。”当年满清政府敲锣打鼓拍掌欢迎的识时务之俊杰,到了乾隆这里却是个禽兽不如的人了。及将“盛世修史”,乾隆始终不忘这个钱谦益,特地破了史记体例,增立《贰臣传》,将钱谦益与洪承畴同列贰臣,列为最末等,“钱谦益应列入乙编,俾斧钺凛然,合于《春秋》之义焉”。又特地作诗,把钱谦益斗垮批臭,“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嬉笑怒骂,极尽嘲讽,置钱谦益大不堪。

对满清而言,钱谦益怎么着也比袁崇焕要好、要有功劳,再怎么着,他也是起义人员嘛。袁崇焕不但让清兵死伤无数,使满清建国推迟了N年,而且把乾隆的老祖宗努尔哈赤一炮轰了个病残,因之而亡,可谓是国有恨家有仇。而钱谦益呢,他率南明文武百官投顺,别的不说,单是子弹就给满清节约了不少,让战争早一日平息,这份功劳不轻!可是乾隆把曾经的敌人抬上神龛,把曾经的朋友抛入十八层地狱,这种认敌为友、认友为敌之举,是乾隆脑子进水了?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兔死狗烹?或谓,这是乾隆的英雄史观?只要是英雄,哪怕是敌人,他们就充满敬意。而如果是狗熊,哪怕是朋友,他们也视为臭粪,恨不得打翻在地,再踏一只脚。

其实都不是,乾隆把袁崇焕倒过来,将钱谦益颠过去,不是他昏了脑壳,不是他乱了手脚,不是他政策变化无穷难以揣摩,不是他闲着无事,为翻案而翻案,他心里明镜似的,比谁都清白。他翻袁覆钱,有一套坚定不移的价值准则,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忠。袁崇焕忠,是好样的“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敌,但尚能忠于所事。深可悯恻。”钱谦益不忠,那是坏蛋“夫钱谦益果终为明朝,宁死不变,即以笔墨腾谤,尚在情理之中。”于统治者言,没有比忠更高的价值观的了,忠超越在亲之上,超越在祖之上,甚至超越在国家之上。他们需要的是奴才似的忠诚,走狗似的忠诚。

乾隆喜欢搞翻案,有段时期真个是翻案成风。清兵入关之处,抗清志士史可法孤身守扬州,被俘拒降,高呼口号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乾隆某年秋天,翻阅宗室王公功绩表,看到了史可法写给多尔衮劝降书的回信,读后神经触动,马上就给史可法平反,追谥号为“忠正”,且写诗大力歌颂:“像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并名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杨。”把曾经的清朝反革命史可法颂为光风霁月,千秋不朽!明末另有抗清志士黄道周与刘宗周,乾隆表彰道:“史可法之独撑危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

乾隆翻案,并不只是为个别人翻,他提出要给四种人翻:守城战死与被俘处死者;不甘国亡而在家自杀者;抛妻弃子为复明而四处流亡者;至死不入新朝做官者。“凡明朝尽节诸臣,即同为国抒忠,优将实同一视。”同时给他们出台了褒奖条例,主要有:根据抗清者原来官职大小与抗清事迹影响大小,给予专谥或通谥;可以列入忠良祀,并由翰林院撰写谥文,容许立碑写传据说,乾隆给这些人平反的,多达三千余人。

可是非常怪异的是,在大规模表彰明末抗清者同时进行的,是他大规模地打压与镇压当时怀明者。明朝已亡百多年,这些人仍然怀念,不是更体现忠心么?为什么用两重标准呢?纵观历史,罗织文字狱最多者,可能非乾隆莫属。他所办的文字狱的划线标准,一言之就是:不忠。不论是真的不忠于清,而是假的或者说他疑心不忠于清,他都是杀无赦!比如,他翻湖南山野秀才曾静策动岳钟琪一案。他爹雍正把曾静的思想改造过来后,被判不死的,乾隆一上台,却是格杀勿论。这里头乾隆有甚指导思想呢?其实翻曾静案与翻袁崇焕案、翻钱谦益案、翻史可法案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忠字为翻案标准。他对袁崇焕等以不忠为忠,对钱谦益者以不忠为不忠,都是以忠字划线。乾隆如此强调这个忠字,是很有深意的,既欲以之服务为当朝盛世,更有为末世早做打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清朝灭亡也是有时的,到那时候,谁将反清呢?清朝末世是需要钱谦益还是需要袁崇焕?乾隆当然得为子孙谋,为筵席散时预留空间焉,可以多一晌苟延残喘嘛。现在把这种忠奴观念树立起来,深入人心,成为大清子民的思想基因,那当然好。

与钱谦益的“进退无据”相比,乾隆是特别进退有据。当时招降纳叛,他意志坚定;现在尊敌杀盟,他目的如一。钱谦益反反复复,说明他有心理斗争,可恨之处有可怜。一切都在乾隆的掌控中,猫戏猴,虎逗羊。满清把钱谦益、曾静戏来逗去,如此之进退有据,比钱谦益们之进退无据,更是可怕十二分,这叫:平生谈节义,百死事君王,进退都有据,政治哪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不足8岁的康熙继位真相揭秘 因其对天花免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着顺治的死去,康熙皇帝登上了大清江山这一块舞台当中,成为了我们这本书的主角。1.顺治皇帝的遗嘱我们的揭秘《康熙王朝》也正式拉开序幕了 。但是,在 这个顺治、康熙交替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交接仪式 。在 这个交接仪式我们就要说到写遗嘱这一段,记遗嘱这一段在电视剧里面是临死的顺治皇帝让 爱新觉罗·

  • 汉朝历史上完全没有根基的刘恒为何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此时诸吕做大。那吕后因为刘邦曾经重视其他妃子,便变本加厉的迫害刘邦以前受宠的女人,尤其是戚夫人。大概是恨屋及乌,连同她们的孩子都不得好死。就这样,吕后当政八年后,朱虚侯刘章振臂一呼,大臣们便跟着闹革命,姓吕的彻底玩完。不过胜利果实却让而代王刘恒分享,不久众大臣迎接刘恒

  • 揭秘:唐朝历史上的好德胜和好色的两将和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喜欢美色是人之天性,对女色尤然,不近女色者世所罕有,连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不例外。孔子曾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告子亦云:“食、色,性也。”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拜倒在石榴裙下,沉迷女色,败国亡身。笔者读史时,每读到这类女色祸国的悲剧,都忍不住要为之痛心疾首一番。好在泱泱中华的历史

  • 麦克阿瑟的政客情节:从小就希望当上总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当麦克阿瑟在菲律宾受到日本人的四面夹击被迫撤往澳大利亚时,并无多少人愿意死心塌地跟随麦克阿瑟,但内德·阿尔蒙德是个例外,他是麦克阿瑟在日本时的参谋长,一直是麦克阿瑟最亲密的幕僚之一。到朝鲜战争爆发时,麦克阿瑟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从30年代起就追随着他的下属,而他的高级幕僚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个群

  • 麦克阿瑟的东京生涯:将日本变成和平国家是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945年8月30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乘坐的“巴丹号”降落在神奈川县厚木海军飞机场,那时候日本并没有解除武装,他心里没有底,而且在太平洋战争中见识过喊着“天皇陛下万岁”,冒着枪林弹雨不知道“死”是什么往上冲的日本兵,虽然美国胜利了,但日本军队那种疯狂对麦克阿瑟来讲是恐怖的。所以于麦克阿瑟而言

  • 真实的麦克阿瑟:能力毋庸置疑 脾气饱受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停靠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终结。为了使日本记起它对盟军俘虏的暴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让两名骨瘦如柴的战俘营幸存者站在了日本代表团的正对面。这两位幸存者是美国将领乔纳森·温赖特(他率领的部队熬过了史上著名的惨剧“巴丹死亡行军”)

  • 宋朝皇帝竟爱上卖唱女:娶为皇后险成武则天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实,这样的历史在后来的北宋也差点上演过,她叫刘娥,即《狸猫换太子》里的刘后。刘娥出身不算低微,她父亲刘通也当过刺史,跟赵匡胤征战太原时牺牲。宋朝政府也没做好抚恤工作,刘娥作为大宋烈士的后裔居然沦落到唱花鼓为生。在进宫前,她已有过一段婚姻,嫁给一个叫龚美

  • 雍正如何追查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穷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狗很善于寻找自己逃跑的道路,一有空子就钻进去了,关起门来就可以让它无空可钻,无路可逃。雍正是一个“打狗高手”,他治理贪官的时候,采用关门打狗手段,先让贪官无路可退,然后再算账,最后让贪官陷入死亡之地。满清到了他的手中,有了一句响当当的口号“雍正一朝无官不清”。雍正的父皇康熙,缔造了一个太平盛世

  • 唐宣宗李忱: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来时糊涂去时迷那一年,在丹阳街头,一个郑姓少女和一个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从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寻常的命运:郑氏将来会成为一位帝王的母亲。虽然说这位郑姓少女就是后来唐宣宗李忱的母亲,但预言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都是荒诞剧。有人听了摇摇头一笑而过,有人听了心理却起了化学反应。镇海节度使李就属于后者,他

  • 土木堡之变:50万军溃败英宗被俘促使大明重修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三日一大早,河北境内,一大队人马正由宣府(今河北宣化)向明京师北京方向进发。这是一支明朝的军队,人数众多,将近五十万,旌旗蔽日,刀戈耀眼,声势极大。然而,这些明朝士兵看起来相当疲惫沮丧,似乎不但饱经风雨,更还有几分逃难的模样儿。宣府镇占冀州地,秦汉为上谷郡;辽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