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历史上开国皇帝朱元璋祭奠黄帝陵有何用意?

明朝历史上开国皇帝朱元璋祭奠黄帝陵有何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13 更新时间:2024/2/5 12:01:16

导读:在轩辕庙的碑亭里保存着一篇明太祖朱元璋祭奠黄帝陵的“御制祝文”,全文如下:“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涿裰鳎,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这篇祭文写得非常诚恳,在今天读起来,仍很感人。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当年要写这样一篇祭文呢?他祭奠黄帝陵的用意何在?

朱元璋自幼非常贫苦,父母兄长都是被饿死的。孤苦无依的他为了活命只好到皇觉寺当了僧人,在庙里充任杂役。后来因为大饥荒,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出了寺院只得以乞讨为生。他25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由于在军事和政治上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干,他在郭子兴死后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公元1356年,朱元璋军队攻占了集庆,改名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并在那里建立政权。他采纳了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的建议,发展农业生产,扩充军队,经过几年战斗,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明太祖,年号洪武。

由于出身贫寒,没有多少文化知识,朱元璋对于历代帝王无不祭祀黄帝有所不知,但是作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朱元璋对于祭祀黄帝的意义却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朱元璋登基四年后,当他听到身边谋臣谈论起历代帝王祭祖先一事时,便提出要祭拜始祖——轩辕黄帝。这引起了朝廷内一些人背地里的悄悄议论:“朱重八(朱元璋小名)还懂得轩辕黄帝!”议论是议论,却没有一个人敢公开讲。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遣派中书管勾甘,前往陕西中部祭黄帝陵。大臣们事先替他拟写了一份“御制祝文”(即祭文),朱元璋看后很不满意。他觉得称帝四年才想起祭扫黄帝祖先,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的事情,深恐后人因此耻笑他无知,所以,要求“御制祝文”一定要写清他的功绩,并把他称帝四年没有祭黄帝陵的主要原因说清楚。在按照他的意思改写的祭文中,他非常诚恳地说:作为一个起于草莽,却主宰天下的幸运儿,自己对于祖先的功德一直是感恩铭记,十分仰慕的,但是由于年深日久,一时找不到黄帝陵的地址,后来通过考据经典著作才发现了轩辕黄帝的陵地。耽误了四年,没有能够及时祭奠,但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先祖。希望先祖能够接受自己的一片挚诚之心。

当然,朱元璋这样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要通过祭祀黄帝表现他的“正统”身份,但这件事也同样证明了黄帝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崇高地位。在明太祖之前和之后,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祭祀黄帝陵。到今天,这项活动的规模更是大大超过从前。祭祀黄帝陵,其实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仪式。现在,这个庄严的活动已经不仅仅属于帝王所有,散布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华夏子孙都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大家用这种方式追溯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让中华大地在人文初祖的光辉照耀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折奸侯燕广:靠着诬告揭发而封侯的汉代奸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第二任皇帝明帝在位时,一个叫燕广的布衣被封为折奸侯。“折奸”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因为里面有个“奸”字,幸好,前面还有个“折”字,大概意思是,燕广这个“侯”是通过揭发别人的奸情而受封的。但事实上,燕广是通过诬告才得到的这个侯。此事说来话长。东汉建立后,在诸侯王的问题上,仍旧执行西汉所定下的基

  • 大明朝的终结:闯王李自成和崇祯帝互断龙脉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祯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农民起义军就在吴三桂和满清军队的联合夹击下败亡,李自成也死于非命。有人说李自成和崇祯的两败俱伤是因为互断了对方的龙脉,才使满清的多尔衮捡了一个大便宜,这是怎么一回事?关于明皇族

  •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李隆基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李旦有六个儿子,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隆范、李隆业、李隆悌,最有出息的,就是老三李隆基,老大李成器,名虽成器,实则不怎么成器。李隆基,打小就很聪明,七岁封楚王,当时武氏专横,武则天的亲戚武懿宗把守宫门,见李隆基年纪小,便很不敬,不许李隆基的车队进入宫门,未料年方七岁的李隆基张口即骂:“我李家朝堂

  • 戚继光斩子疑云:是否斩子又是斩哪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

  • 乾隆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深得乾隆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王朝立有3位皇后,一位被废,妃嫔有定额,5位皇贵妃,5位贵妃,后宫共约40人。第一位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十分钟情的皇后。雍正五年十六岁的时候,与当时还是皇子的弘历成婚,是他的嫡妃。富察氏温情脉脉,很得丈夫宠爱。她为人恭谨俭朴,不尚奢华。平时,只是采摘一些通草绒花戴在头上作妆饰,从来不戴什

  • 楚汉相争的尾声:到底刘邦项羽最后决战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战争进行到公元前203年,楚强汉弱的形势已经彻底改变了。刘邦后方稳固,兵强马壮;而项羽却三面受敌,粮草不继,战略形势明显处于劣势。项羽没有办法,只能与汉王讲和,约定以鸿沟为界,双方相安共处。但是,刘邦在张良、陈平等人的劝说下,很快背弃和约,向楚军进军,双方在垓下进行了惨烈的决战,这次战役汉军大获

  • 诸葛亮并非智者贤相:蜀国衰亡他才是罪魁祸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小说《三国演义》使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了不起的人才,然而,细看史料,不难发现,诸葛亮亦有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年少的后主,“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四年多以后,率大军进驻汉中,对朝廷遥控指挥。直到去世,几乎全在军旅之中,细到连军士违法罚二十鞭者

  • 周厉王:亲手促成了中国史上首次人民暴动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商朝末年,天资聪颖的商纣王精神失常,他不但在宫廷中大力提倡浪费光荣的消费观念,搞起了酒池肉林,还特别喜欢把人剜心掏肝,剁成肉酱什么的。没多久,纣王的行为便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和民怨的沸腾,西岐境内的周武王姬发趁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伐纣大革命运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姬发神采飞扬的建立了大周王朝,定都于

  • 清朝贪官和珅的官场权术:儿子娶公主女儿嫁皇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和珅官运亨通的另一个手段,即他官职稳稳擢升的重要保证,是他与皇室结亲。当然这反映了乾隆对和珅的宠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赐和珅长子名丰绅殷德,并把自己最心爱的年仅六岁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许配给他,“待年行婚礼”。从此乾隆与和珅两人结下了“娃娃亲”家,是年乾隆已年届古稀,而和珅刚刚三

  • 历史解密:到底是李渊还是李世民策划了晋阳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晋阳起兵,是李渊集团开始脱离隋朝夺取最高权力的历史亮相。从此以后,李渊集团开始了平定天下、建立李唐政权的过程。晋阳起兵,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漂亮而成功的阴谋,从时机的选择,到起兵方式,到旗帜口号,到内外联系,凡是重大问题都没有任何漏洞。唐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晋阳起兵。晋阳起兵谁是首功,历史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