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在封赏功臣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刘邦在封赏功臣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62 更新时间:2023/12/13 18:52:4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萧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为何坚持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发生了一段特别经典的历史故事,这段故事被后人称之为“萧曹争功”,当时刘邦主张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而跟随刘邦一起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那些武将,则是主张将曹参排在功臣第一,一时间大家争论不休。

不过最终刘邦还是坚持将萧何排在功臣第一,这就让很多人都比较疑惑了,刘邦为何要置大多数武官的利益于不顾,反而竭尽全力将萧何排在第一呢?实际上这件事情并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刘邦发表的两段经典言论

在对功臣进行论功行赏之际,刘邦迟迟没有给出具体方案,反而在大家争论该如何评功的时候,说出了“三杰论”,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在运筹帷幄方面不及张良,后勤管理方面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韩信

单纯从表面来看,感觉刘邦就是在凡尔赛,用谦虚的态度表达出自己管理人的能力所在,可是我们深入研究之后,又会发现刘邦这段话大有深意,他提到的三个人分别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功臣类型,其中张良是出谋划策的,萧何是管理后勤的,韩信是带兵打仗的,刘邦第一个就说张良,说明刘邦的潜意识里应该将张良排在功臣第一,出谋划策的功臣也应该排在功臣行列第一,其次才是诸如萧何之类的功臣,最后方才是诸如韩信一样的武将。

当时也许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刘邦的深层次意思,所以后来依旧在争论谁的功劳大,谁应该排在功臣第一,经过一番争论后,大概有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武将集团认为应该让曹参排在第一,以刘邦为核心的人则认为应该让萧何排在第一。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曹参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受伤最多、攻下的城池也很多,在武将当中,他绝对算得上功劳最大了,这一点大家都有目共睹,而萧何则是在刘邦最关键的时候多次挺身而出帮助刘邦走出困境,并且为刘邦推荐了很多有用之才,韩信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人功劳和曹参相比,明显毫不逊色。

在大家争执不休之际,刘邦站出来再次发表意见,他将曹参之类的武将比喻为功狗,萧何这样的人比喻为功人,刘邦说在打猎的过程中,功狗的用途至关重要,可是最终射箭射中猎物的,始终还是功人,不管怎么说,功狗是不能与功人相提并论的。

毫无疑问,刘邦这番言论不仅没有起到阻止大家继续争功的作用,反而惹怒了所有武将集团,差一点引起兵变,幸亏曹参本人对刘邦的为人十分熟悉,所以在此事中始终处于不发表意见的状态,这为后续发生的诸多事情起到推进作用。

刘邦为何要主张将萧何排在第一?

提起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更加疑惑了,既然武将集团都支持曹参当第一功臣,那么刘邦就成全他们不就好了,这样至少可以保证大家继续和谐相处,何乐而不为呢?要是按照这样的想法考虑这件事情的话,就太过于肤浅了。

研究这件事情,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当时刘邦刚刚建立汉朝不久,一切都还不够稳定,对于刘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维护自己皇权,而对于那些功臣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争功,因为功劳不同,待遇就是截然不同的。

刚好就是争功一事,将刘邦与功臣们的利益对立起来,一旦武将的地位提升,那么刘邦自己的实权将会减少,这是任何一个开国皇帝都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在战争期间,武将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可是到了和平年代,武将就会成为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皇帝必须引起重视。

像当年的秦朝就是因为秦二世无法控制武将以及实权,所以才会二世而亡,刘邦对这些历史教训深刻反思,坚决不愿意重蹈覆辙,所以他在处理武将以及文官功劳的问题上,才会如此谨慎,并且始终主张萧何排在功臣第一。

一旦萧何排在功臣第一,就代表着当时论功行赏的标准是以萧何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对那些武将的论功行赏就会更加简单一些,同时可以借助这种机会削弱一些武将手中的权力,达到稳定刘邦皇权的目的。

相反,要是让曹参成为功臣第一,则代表当时论功行赏的标准是以曹参为基础的,这样一来将会出现一个糟糕的问题,那就是其余武将都按照自己的战功来要功劳和恩赐,武将的战功是显而易见的,萧何他们的功劳却是隐形的,刘邦很明白该怎么选择。

用一种显而易见的标准来论功行赏,明显会促使自己处于被动状态,而用隐形的标准论功行赏,自己可以说了算,私下对武将的一些打压将会更加顺理成章,刘邦从一无所有到成为皇帝,靠的就是这种用认识人的特殊管理能力。

刘邦心中早就有了定论,至于说为何他不早些拍板呢?实际上这一切和当时刘邦的处境有关,同时还和刘邦内心的如意算盘有关。从他当时的处境来看,刘邦不太方便直接拍板,因为他这样做很容易引起武将集团的不满,到时候他们发动兵变就糟糕了。

从刘邦内心的如意算盘来看,他刚好可以借助曹参与萧何争功这件事情,来激化文官集团以及武将集团之间的矛盾,保证他们不会暗中勾结,这样一来刘邦的皇位就更加稳固了。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刘邦确实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的。

经过一番争功之后,不仅萧何以及曹参变得老死不相往来,就连其余文官以及武将之间的关系都恶化了很多,平时来往很少,而这刚好就是刘邦希望看到的,他们来往少一些,就可以防止文官与武官暗中结党营私影响自己皇权。

经过一段时间争论后,最终还是按照刘邦的标准对功臣论功行赏,也就是此举,保证了刘邦的皇位稳定,为后期发生的事情奠定基础,要不然以当时汉朝的局势来看,刘邦想要坐稳皇位还是很难的。

结语

萧何成为功臣第一之后,与曹参之间的关系变得似乎很不好,不过在萧何即将去世之际,刘盈询问他有没有合适的宰相人选,萧何还是推荐了曹参,足以见得萧何的心胸和气度不凡,曹参成为汉朝二代宰相之后,继续按照萧何制定的规则办事,史称萧规曹随,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汉朝才迅速发展起来,不得不说当时刘邦的决策太高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傅士仁简介:因投降间接导致关羽被俘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傅士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傅士仁,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受到关羽的重用,但被关羽轻慢。在吕蒙袭击荆州时,与麋芳一同不战而降,间接导致

  •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许靖简介:被刘备任命为司徒,位列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许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汉末至三国蜀汉时期重臣、名士、评论家。许

  • 诸葛亮病死之后 司马懿为什么再也没有攻打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懿和诸葛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诸葛亮病逝之后,司马懿并非不想攻打蜀国,而是错过了攻打蜀国的最佳时机。此后,司马懿认为川蜀地形险要,蜀汉已经有所防备,在时机成熟之前,不宜伐蜀。直到去世,他都没能再和蜀国直接交锋。魏明帝

  •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陈到简介: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到(?-247年左右),字叔至,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

  • 李承乾都已经是太子了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承乾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李承乾原本可以继承皇位,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造反?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从来没有停止过,历代皇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不知道有几个王子会因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这也可以说是因为他们无法抗拒庞大的利益。可是他现在是太子,居然还想要造反,这种行

  • 魏晋时期将领诸葛靓简介:因父仇而终身不仕西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靓(jì

  • 魏晋时期大臣王祥简介: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祥(184年

  •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当初跟随李世民造反的十个人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跟随李世民造反的十人下场如何?最后有善终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玄武门之变发生后,那十个冒死造反的功臣下场如何?是跟着李世民享受荣华富贵?还是被卸磨杀驴?上有唐高祖李渊,下有太子李建成,李世民不过区区一个潘王,

  • 汉晋时期大臣王览简介:“二十四悌”之“王览争鸩“典故主人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称之为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览(206―

  • 张飞为什么自称燕人张飞?这是属于燕人的自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张飞为什么自称燕人张飞?“燕人”二字,主要用来表明自己的出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志》中记述“张飞,字益德,涿(zhuo)郡人”。涿郡就是现在的河北涿州市,而河北在春秋战国时属于燕国,因此张飞要在名字前加上“燕人”二字。不过,正如现代人自我介绍时说:“我姓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