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当皇帝就得靠抢: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

当皇帝就得靠抢: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067 更新时间:2024/1/20 7:11:18

导读: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爷爷李渊靠“抢”长安起家,爸爸李世民靠“抢”地盘建功,“抢”地盘之后还要“抢”皇位。自己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同样是“抢”字当头,李治自己的王位,其实也是长孙无忌等人帮忙“抢”下来的。李治终于明白了皇帝的实质,一个字:抢!想要王位,自己想办法“抢”;想要权力,也要自己“抢”。

那么,靠什么“抢”?李治继续回忆历史,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长远,不仅仅局限于唐朝。他发现历代帝王“抢”东西,靠的是以下五种人:一、文臣。李治自己就面临着这种情况,什么都不用做,看着长孙无忌等人忙乎,就能保证大唐帝国的稳定。二、武将。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隋炀帝那个昏庸的皇帝,想当年,隋炀帝将太原留守这个重要差事交给了你的爷爷,你的英雄爷爷趁机起事”。三、外戚。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周宣帝那个愚蠢的皇帝,想当年,周宣帝宇文赟把兵权给了杨坚,结果周宣帝刚死,杨坚就夺走了宇文家的王位”。四、太监。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东汉后期那些窝囊的皇帝,太监们今天废一个,明天立一个,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五、自己。李治从小就被教育,“你的父亲,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英雄,他手下良才无数,猛将如云,前赴后继,为国尽忠 他是个多么伟大的皇帝”!

这五种人,靠哪一种?靠文臣?自己快腻味死了;靠武将或者外戚?饭碗被抢走怎么办?靠太监?呸呸呸!还是要靠自己!可是,李治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自己和李世民的差距。再仔细想想,父亲厉害,是因为他手下的能臣猛将都听他的,那么,自己如果有一批亲信,总揽朝廷的内政外交,不就能和长孙无忌等人抗衡了?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天就试图尝试,可是,他一手提拔的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对他爱莫能助。于志宁是个吃皇粮的老臣,以前还有几根硬骨头,李承乾曾派人刺杀他,他被吓破了胆,从此对皇家事务能躲就躲,只想混到退休;自己信任的张行成,最近生了重病,不知何时痊愈;高季辅和张行成一样,年老体衰,没有精力;许敬宗这个人,在朝廷上人缘差,没什么号召力。

不行,要继续培养!一定要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这次李治不敢有太大动作,他把自己平日看好的黄门侍郎宇文节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又把自己信任的柳奭升为中书侍郎,两个人都成了三品官。这个柳奭为什么得到李治的信任?说来也简单,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在李治登基后被立为皇后,柳奭就是王皇后的舅舅。自己老婆的舅舅,总算是自己人吧?未必。李治以为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没想到柳奭首先被长孙无忌等人拉了过去。长孙无忌鼓励柳奭说:“当今皇后(您的外甥女)没有子嗣,不如收圣上的长子李忠为养子,立为太子,今后皇后和您都有了依靠。”这句话正打在柳奭的心坎上。

外甥女贵为皇后,自己当然高兴,但是,算算这位皇后成为李治的妻子已经七八年了,却没有任何子女。而且,听说皇帝最近宠爱后宫的萧淑妃,冷淡了皇后。这个萧淑妃,已经生了一个儿子李素节,李治很喜欢李素节,将他封为雍王总管长安。总管长安,可是皇太子才能享受的待遇。外甥女如果垮台,自己更没戏。想到这一点,柳奭立刻给外甥女出主意,劝她多为自己考虑,收李忠为养子,今后也好有个依靠。这些话通过王皇后的母亲柳氏传进宫中,王皇后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依言而行,前去恳求李治。

李治想了想,这皇后自己虽然不太喜欢,但也从没出过差错,而且,自己还要依靠皇后娘家的势力,现在皇后要收个养子,这个顺水人情总要做吧?李治答应得很爽快。中圈套啰!很快,李治愤怒地发现了这一点。王皇后刚收李忠为养子,长孙无忌等人就开始轮番上书,大谈立太子的问题,他们众口一词:“当立嫡长子李忠!”顾命大臣引经据典,满朝文武推波助澜。李治对李忠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李治重视亲情,李忠是自己的大儿子。李治愤怒的是皇后的态度,柳奭的态度,满朝大臣的态度!

李治愤怒的是整件事情,李治被牵着鼻子走,并且是立太子这样的大事儿。除了感到自身的窝囊之外,李治更感受到这帮权臣的可恶。长孙无忌拈须微笑,你只知道帝王生存之道,却不想想大臣们的保身之道:有点脑筋的大臣都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和权力大的人过不去,否则吃不了兜着走。王皇后为今后的生活考虑,柳奭也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棋子,真正得益的还是长孙无忌。李忠是后宫没有背景势力的嫔妃所生,王皇后、柳奭不过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望族后代,长孙无忌依然有能力控制年幼的李忠。前面说过,李治不是个任性的人,立嫡长子既然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满朝大臣又齐声赞同,他当然不会多生事端,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李忠为太子。即使这个时候,李治对李忠仍然没有厌恶感,他厌恶的是长孙无忌这群可恶的元老大臣,厌恶的是胳膊肘往外拐的王皇后和柳奭。

公元六五二年,李治立长子李忠为太子,贞观老臣得到另一次胜利。李治郁闷透了!郁闷归郁闷,李治依然想做好皇帝,在他有限的权力中,他做了这样两件事。一是修订律法。李治命人大规模地完善了唐初以来修订的各种律法,使其更加严密正规。二是更加重视科举。李治需要人才,他知道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盘根错节,出身平民的官员更易控制,对国家也有更多的热情。为了提高科举的地位,公元六五八年,他在大殿举行了殿试,当场考察进士们的能力和水平。从此,殿试成了高学历的标志,也成了科举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李治不像李世民,李世民天生就有领袖魅力,他也随时随地注意发挥这种魅力。而李治只能靠务实的作风积累自己的君主魅力,很明显,他做得不太成功,大臣们依然不买他的账。还好,有个女人在这个时候安慰着李治,鼓励着李治,她的温言软语让李治重新看到了希望。这个女人,就是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高祖刘邦得江山封功臣:如何让未受封者不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献帝还有收人在后头,皇帝打下江山把功臣全杀了,就让我万里江山去纵横

    导读: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功臣。接下去,其余的将领日夜争功不止,竟然封不下去了。有一天,汉高祖看见那些尚未得到封赏的将领成群结伙地坐在沙地上,神色诡秘,交头接耳。他不禁起了疑心,询问谋臣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张良说:“陛下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他们是在商量谋反啊。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前期一直失败的原因,反复无常的人的表现,刘备后期为什么这么狂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者说他没有信义,是互相矛盾的。其实,无论是古人或今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

  • 宋朝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什么被抓入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被陷害,苏轼因为什么入狱,苏轼乌台诗案事件

    北宋元非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庭命官皇甫遵来到湖州,将上任太守三月的苏轼如捉鸡鸭般抓走了,旁观众人无不震惊.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文者无心,小人有意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苏轼调往湖州时写了一篇《谢湖州上表》。其中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时值北宋政治斗争激烈,变法的王安石起用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与司马光等元老重

  • 宰相互相掐架:唐玄宗为何破例设了三位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玄宗抢了杨玉环后李瑁怎么办,唐玄宗重用的两个著名的宰相,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宰相

    导读:按照以往的惯例,唐玄宗通常只设置两个宰相,一主一辅,相互配合。可是当张说进入宰相班子的时候,他的前面已经有了张嘉贞和源乾曜两位宰相。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打破惯例,设立三位宰相呢?“三驾马车”能否同舟共济,各尽其能,辅佐唐玄宗呢?本文摘自:《蒙曼说唐:长恨歌》,作者:蒙曼,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

  • 被猜疑的慈善家李提摩太:鸦片战争的阴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提摩太的意思,鸦片战争原因,鸦片战争琦善

    光绪初年的山西旱灾,在中国荒政史上意义非同凡响,不仅因为其灾情空前严重,还由于在赈灾过程中涌现了前所未有的元素,即外来慈善家以一?大大出乎传统中国人意料的方式介入了救济事务,从而给中国注入了一种全新的慈善观念。参与山西赈灾并取得了重大成效的外来慈善家就是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李提摩太1870年来中国,

  • 揭秘:三国时期的《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射雕英雄传杨康的扮演者是谁,杨家将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历史上的杨家将真相

    导读:金庸笔下的杨康可以说是最无耻的小人,他虚伪、奸诈、认贼作父、不忠不义,所以不会有好下场。本以为杨康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角色,现实中未必就有其人,但是《三国志》中却有一位与杨康重名又有着杨康部分劣行的人,不过他早于《射雕英雄传》1000年,不知金庸笔下的杨康是否部分取材于此。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之

  • 史上真实的曹操:曹操竟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身长几尺,曹植闯司马门是真的吗,曹真真的那么无能吗

    导读: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历代评价各有不同,易中天说,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总之是个复杂型人物。罗贯中更是将曹操作为奸臣形象加以诋毁,而与曹操同时代的太尉桥玄则说

  • 春秋无义战:春秋仁义之君为何身败名裂国破人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无义战中的无义之战是,春秋无义战的实质,春秋无义战是谁提出的

    导读:公元前638年,春秋时期的宋国与楚国作战,宋襄公命令军队早早的做好准备严阵以待,而此时楚军正在抢渡泓水,司马子鱼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趁敌人未全部渡河,请你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渡过泓水,还未列队成阵时,子鱼又说,趁他们立足未稳赶快攻击。宋襄公还是不许。等到楚军完全渡过河作了充分的

  • 伴君如伴虎:中国历史上落下千古骂名的贤能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伴君如伴虎什么意思,伴君如伴虎的典故,历史上善终的宰相

    导读:赵盾是春秋时晋国名相,他“制事典,正法罪”,对维护晋国的稳定和保持霸主地位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可就是这样一位贤能的宰相在历史上却落下千古骂名。《左传》记载,赵盾扶持晋灵公登位后,晋灵公远君子亲小人,追求享乐,不思进取,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重税来满足自己荒淫奢侈的生活,宫殿装饰的富丽堂皇

  • 揭秘:南唐历史上后主李煜手下不为人知的忠臣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唐后主,李煜简介,南唐后主李煜是李渊后人吗

    导读:古往今来载入史册的忠臣名士数不胜数,他们都以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贞而名传万世永垂不朽,然而,在五代十国的南唐却有几个忠烈之士淹没在历史当中。一、冒死劝谏的汪焕后主李煜特别崇尚佛教,他自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宫中设有佛堂,京城寺庙众多,募集百姓钱财供奉僧道,常带领宫娥嫔妃诵经拜佛,聘请高僧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