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最爱的皇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揭秘康熙最爱的皇后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08 更新时间:2023/12/6 13:20:16

康熙最喜欢哪一位皇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皇帝的元配,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跟康熙大婚,崩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嫁给康熙的时候只有11岁,跟康熙相处的时间有10年。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孝庄选定四辅臣之一索尼之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行纳聘礼。同年九月初八日,玄烨遵照祖母慈命,与赫舍里氏举行了大婚典礼。新郎的实际年龄是十一岁又六个月,新娘十一岁又九个月,两人是清代帝后大婚时年龄最轻者。除去册立皇后外,此次并未册封妃嫔,但从玄烨早期子女出生情况看,这一时期除去皇后赫舍里氏,他身边还另有一些女孩子相伴,只是暂未进封主位、得享名号罢了。

玄烨早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孝庄考虑到朝政的需要。当时,辅臣们辅政四载,政局大体安定,但弊端与问题也逐渐暴露,鳌拜专权倾向明显,构成对皇权的潜在威胁。皇帝亲政,是遏制鳌拜势力进一步发展的良策,但因玄烨过于年幼儿无法实现。于是,孝庄采取过渡性步骤,让爱孙尽早举行大婚,以此显示他已长大成人,不再是没有发言权的幼童。

玄烨在大婚当月,首次谒太皇太后、皇太后宫问安,同年十月初,又首次“幸南苑行围”。这两项几乎持续他一生的活动,在大婚前即已开始,但其身分及行为的意义,前后皆有不同。如果说以往玄烨是以幼孙、子辈之礼向祖母、嫡母请安,以儿童戏耍、习武的形式前去南苑,此时他则是一位已经完婚,不可再因年小而予轻视的青年皇帝了。所以,《清圣祖实录》中首次记录玄烨向两宫请安,以及去南苑围猎之事,都是在他大婚之后。

孝庄果断做出让孙儿大婚的决定,为鳌拜等人的揽权设下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使玄烨得以较早处理政务,在治国实践中学习提高。如果玄烨的大婚向后推迟,没有其后整四年的精心准备与积蓄力量,康熙八年铲除鳌拜集团就会十分困难。而鳌拜集团存在时间愈长,对清朝危害愈大,铲除的难度也愈大,必将后患无穷。

这对少年帝后感情如何?尽管缺乏直接的史料记载,下述情况也颇能说明问题:

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玄烨亲制册文痛悼,可看出赫舍里氏具有以下特点:

她入宫后一直与太皇太后、皇太后相处融洽,博得两人的好感与欢心,即册文中说她“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诚诚孝,”(明月按:这句大概是杨珍奶奶抄录错了,一般行文是“克诚克孝”,参见玄烨给礼部的上谕)“勤两宫之孝养,娴以承颜,”“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一个年幼的女孩子,能够在清宫十分复杂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处处得体,很不简单。玄烨与祖母感情至深,祖母的好恶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孝庄始终对赫舍里氏印象良好,这对于玄烨与皇后之间建立并加深感情,是一必不可少的促进因素,而皇帝、皇后情投意合,也使孝庄深感欣慰,对孙媳更为满意,喜爱。看来赫舍里氏年纪虽小,却颇有心计,在人情世故上练达而聪慧。

顺治帝执意废黜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主要理由之一,是认为她“处心弗端,且嫉刻甚,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一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赫舍里氏则与之相反,她“遇九御以宽和,恩能逮下,”“勤以率下,亲执事于内宫;慈以明恩,协欢心于诸御。”她比较大度,能够坦然地对待玄烨与其她女性的接触,未曾因此流露不快,而且和那些实际上是玄烨妃嫔的女孩子,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玄烨称赞赫舍里氏“佐朕治理,惟敬惟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仪型允备,淑德著闻。”“樛葛之庇,弥见其幽闲,簪珥之言,尝发于恳挚,毗予不逮,得尔为多。” 表明赫舍里氏虽然是中宫皇后,但较有自知之明,不务矜夸,谦逊、节俭,而后一点,既为当时清朝不是很充裕的经济状况所要求,也正是孝庄及玄烨本人大力提倡,躬亲实践的。赫舍里氏不仅很合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心意,是玄烨的贤内助,看来还颇有人缘,赢得举朝上下一致好评。能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温柔贤淑,具有大家闺秀风范的少女作为自己的皇后,玄烨是很满意的。他深深地感激祖母为自己的选择,钦佩祖母的眼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年龄的增长,他与皇后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步加深。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生下一个男孩,这是玄烨的嫡长子。玄烨为新生的婴儿取名承祜,顾名思义,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承受上苍护佑,健康地长大成人。嫡长子的诞生,巩固了赫舍里氏的中宫地位,她为大清王朝后继有人、延续世系做出贡献,并由此进一步得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欢心,与夫君的关系也更为亲密。

小承祜聪颖乖巧,活泼可爱,被玄烨视做掌上明珠。可是,这位娇儿却未能像其皇父所企盼的那样,得到神明的眷佑,仅两岁半就病亡了。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正在赤城汤泉陪伴祖母的玄烨惊闻这一噩耗,多日郁闷难解,随扈大臣看到他情绪低沉,反复劝请他节哀。玄烨是一比较理智,自控能力较强的人。在承祜之前,已有几个皇子公主先后患病幼殇,但他都不曾受到这样大的震动。这除去因承祜是他唯一嫡子,表明他头脑中封建正统思想浓厚外,其中还有赫舍里氏的因素。玄烨与皇后感情笃深,对这一稚子的离去也就倍感痛惜。

承祜之死对赫舍里氏的打击更为沉重,因为这是她唯一的亲生骨肉。很可能从这时起,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变得孱弱、多病。

康熙十一年(1672年)秋末冬初,正使季节转换、旧症易发之际。玄烨陪同祖母自遵化汤泉返京途中,突然接到中宫有恙的奏报。十月初二日,听过从京城赶来的太医院官武超众讲述皇后病情,他立即详细询问治疗方案;同时又叮嘱武超众,因太皇太后的病刚刚痊愈,“尔等勿得妄行奏闻,恐致太皇太后忧虑。”然而,武超众看到皇上极为不安的神情,又虑及太皇太后一向疼爱皇后,深怕万一皇后出事,事前未得奏报,罪不敢当,所以没有从命,随后就奏告了太皇太后。玄烨得知,并没有责怪武超众,反以“不解朕意”为之开脱,表现出他既不愿让祖母担忧,又觉得皇后之病事大,祖母理应得闻的矛盾心态。这一点在下述事实中显得更为突出。

果然,孝庄听说皇后生病,立即催促玄烨说:“我已痊愈,中宫有恙,可速往视之。”玄烨没有遵命,对祖母解释道:“中宫虽病,自有定数,臣去亦无益。况臣特奉太皇太后来此,必须同往。”两天后,京城传来皇后病剧的消息,孝庄以命令的口吻告诉爱孙:“尔欲奉我同行固是,但中宫病剧,可速往省视,若病势痊可,不妨再来相迎。”她很理解玄烨不愿因此偏离孝道的苦衷,又和缓地补充道:“况尔奉我同行,固为孝思,遵命前往,亦孝道也。”玄烨这才以“不敢违太皇太后慈旨”为由,决定遵旨前去,并对随扈学士傅达礼交待道:“朕……即刻起行,一省皇后,仍即来迎。” 十月初四下午申时,天色已经转暗,玄烨起驾速行,归心似箭,初五日凌晨寅时,终于迈进皇后的寝宫。玄烨的突然到来,带给赫舍里氏莫大喜悦,这是世间医治疾病最宝贵的灵丹妙药。

与夫君分别月余后重逢的欢欣,驱除了赫舍里氏缠身的病魔,同玄烨聚首之始,她的身体即开始好转,这表明她对玄烨十分眷恋,在精神、情感上都非常需要玄烨的慰藉;同时也说明玄烨很善于体贴皇后,只要在她身边,就尽可能地给予充分的爱抚。玄烨陪伴赫舍里氏度过整整一天,当他见到皇后的身体、精神都大有起色,便于初六日寅时起程往迎祖母。几个时辰后,祖孙在京畿东部三河县相遇,玄烨“奏皇后病痊,”孝庄也为之感到欣慰。两天后,他们平安返抵京城。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底,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反叛的消息传至。未几,“朱三太子”杨起隆于京城放火举事,一时人心惶惶,有些京城百姓欲往西山逃避。十三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据福建反。四月,清廷处死在京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恰在此时,赫舍里氏再次临产。心境平稳与否,对产妇来讲至关重要,在接生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形下,更是这样。赫舍里氏尚不满21周岁,正值生育的最佳年龄,数年前又曾顺利地分娩过一次,此次竟出现意外,与她因当时局势而产生紧张担忧的情绪,不能没有关系。

五月初三日上午巳时,赫舍里氏如愿以偿,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但也为之耗尽全部力量,于下午申时逝于坤宁宫。她是清代皇后中去世时年纪最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难产而早卒的。

再得嫡子与痛失皇后接踵发生,仅仅相隔两个时辰,玄烨从大喜转入大悲,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玄烨对亡后的怀念,充分表现在下述一系列悼念活动中。

1,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赫舍里氏去世后第三天,玄烨“迁送大行皇后梓宫于紫禁城西”。从这一日起直到二十七日,除个别时候外,他几乎每天都去梓宫前举哀。二十七日上午,他亲自将梓宫送往京师北郊沙河地区的巩华城。在梓宫安放处,玄烨又默哀许久,直到晚上戌时才返宫。独自留在巩华城的赫舍里氏不应感到孤寂,因为她依然在牵着玄烨的心。果然,仅相隔一天,五月二十九日一早,玄烨又来到这里,举哀如旧。

据《康熙起居注》统计,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玄烨去巩华城34次,平均每月4.85次。十四年去24次,平均每月2次,其中赫舍里氏去世周年的前一天,康熙十四年五月初二日一早,玄烨提前赶至巩华城,当晚留宿一夜,翌日亲行致祭后返回。十五年去15次,平均每月1.25次。

2,他为此“辍朝五日;”给赫舍里氏上谥号“仁孝皇后”;不久又将岳父噶布喇封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3,赫舍里氏死后,三年之内玄烨没有再立皇后,直至十六年八月,他才遵照祖母之命册立第二位皇后。然而十六年正月至七月,他仍旧去巩华城7次,平均每月1次。十三年至十六年,玄烨共去80次。这四年内,每逢除夕的前一日,玄烨都无例外地去巩华城陪伴亡灵,日暮方归。特别是十六年除夕前一日,这时他已有了第二位皇后,却一如既往,冒着严寒前去。更让人瞩目的是,十六年九月十日,距第二次立后刚过十几天,玄烨竟不顾大喜之期应有避讳,“驾往阅仁孝皇后山陵”,亲自检视将要葬入赫舍里氏的陵寝。

有关史料记载中,并无玄烨如何痛悼亡后的详尽描述,但上述事实足以表明,他念记旧情,不改初衷,对亡后的怀念至深至切。这一切发生在一位正当盛年,妃嫔众多的封建皇帝身上,几乎令人难以置信。这时恰值平叛战争的最初几年,三藩气焰嚣张,占据了广大地区,清军出师不利,王朝处于危急之中。如此窘迫的局势下,玄烨日理万机,紧张、忙碌的程度可想而之。他一向重视自己的令名,以求为民表率,流芳百世,而上述种种痛悼亡后的举措,却似乎有些感情压倒理智。玄烨不管臣工有否非议,尽情地表达对亡妻的怀思,表明他对于自己与赫舍里氏之间自小建立的和谐情感,怀有深深的留恋。

玄烨这些不同寻常的做法,连出使清廷的朝鲜使者也有所闻,可见朝野上下颇有议论。康熙十五年十二月,自清廷返回的朝鲜使臣向国王报告说:“清皇(玄烨)不恤国事,……每往哭沙河宫殡后之所。”“不恤国事”言过其辞,但最后一句所言,显然是真实的。

作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与玄烨共同生活十载。她本人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事实上对玄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其所有后妃中,是最重要的一位。玄烨大婚后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十年中玄烨的所作所为,应当说与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后者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行动,给予玄烨有力的支持。由于皇后的得力辅佐与勤理内治,玄烨能够在祖母的指导下,顺利渡过他继位后的早期阶段,为其后近半个世纪的出色统治,开了一个好头。这其中有赫舍里氏一份功劳,她对于康熙朝早期的历史进程,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初三日,是赫舍里氏去世三周年祭日。初二日上午,玄烨来到巩华城,当晚留宿彼处,翌日亲行三期致祭礼后返宫。从初二日巳时至初三日巳时,玄烨在巩华城停留了一整天。此次他的心情不同以往,因为即将册立第二为皇后。玄烨将二次册后,一直拖至赫舍里氏3年丧期已满之时,而且是在当年五月十一日,即三周年祭日过去整七天后,他才正式向礼部颁发谕旨,反映出他缅怀亡后,尽责尽礼的深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真实的皇后哲哲:哲哲和皇太极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皇太极为什么恨大玉儿,皇太极为什么那么爱海兰珠,皇太极和哲哲的关系

    导读: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后一向的贤良淑德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历史上的哲哲皇后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位女性呢?历史上的哲哲皇后与皇太极感情究竟如何呢?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后在《孝庄秘史》以贤良淑德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近期要上映的《美人无泪》由蔡少芬饰演,这角色也令人期待,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描述:哲哲作为维

  • 史上因贪一己之私利而枉顾相国之重责的秦相李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贪利,谭晓丽,不贪小利的人

    导读:秦相李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乃至大秦帝国建国伊始的整章建制中可谓立下了大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可是李斯却死于一个“贪”字。正是李斯之贪,酿成了激荡史书的沙丘之变;正是沙丘之变,致使秦帝国一统中华之伟业二世而终。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是法家学说

  • 羊舌鲋简介: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落入法网的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历史长河上游的波光里,一条不太起眼的“小鱼”连同他翻起的浊浪,最终引起了史家的注意:他就是春秋时代晋国贵族羊舌鲋——史籍中第一条落入法网的“贪鱼”。羊舌鲋的鲋,音fù,古书上指鲫鱼。按名与字相通的规则,羊舌鲋字叔鱼。他出身名门,父兄都是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本人并无什么特别的才干。据《左传》

  • 不一样的西太后:日本记者将慈禧太后作为偶像崇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太后什么档次,慈禧太后,西太后是什么价位

    慈禧,在清末执掌国政数十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昏庸妇人。与大清很多朝臣相比,她表现出难得的开明。在甚至还有慈禧太后的忠实粉丝对她颇为崇拜,比如日本国际记者的先驱田原祯次郎就是。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自己对慈禧的看法和当时的逸事。慈禧,在清末执掌国政数十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昏庸妇人。永和号火轮船,便是

  • 三国史上诸葛亮与曹操的军事实力对比为何落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和曹丕谁更厉害,真实的三国历史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

    导读: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对诸葛亮有这样的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

  • 历史上王安石家中不为人知的四位美女作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明朝不为人知的历史,王安石与妻子的故事

    导读:王安石的妻子被皇帝封为吴国夫人,她也是一位风韵犹存的美女作家,十分擅长写作,她曾经写过一首小词约请诸亲去游览风景,词中有“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哪知无雨又无风”的句子,当时的一个老作家读了之后,欣喜地赞颂说,吴国夫人创作的语言洒脱可喜,清丽婉约,情感真诚,真是才情不俗。王安石不仅本人文采出众,

  • 李白的悲剧婚姻:整天被老婆骂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二婚是真的吗,一个婚姻失败女人的独白,如何评价李白

    导读:无论是大V李白,还是小号杜甫,各有各的难处。说起李白的不幸也会让你掉泪。这样一位才子,哪里会受人管束,可是他在山东成家,遇到一位很现实的女人,不得不让李白“摧眉折腰”。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是这样写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

  • 美称中国军力增强令美不安 美军用10大技术保优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过去10多年来,美国深感自身受到威胁。其中的缘由,不但有各类针对美国和美国利益的恐怖事件增多的因素,也有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反舰、制空、电子战以及进入太空能力的增强,更使这个一贯自诩的世界老大坐卧不宁。与此同时,限于预算紧缩,美军再也不能毫无顾忌地花钱去采

  • 古代哪位残暴皇帝每天杀一个男人取其胆下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代皇帝列表,清朝皇帝能力排名,历史最烂的皇帝

    导读:耶律璟在睡梦中被人拥立做了辽国第四任皇帝,因此“睡王”之称当之无愧。这位嗜睡的皇帝还喜欢饮酒、打猎,当了近二十年皇帝,几乎天天都沉迷于这两件事。为了饮酒,他常常微服出宫,不仅到大臣们家中饮酒,还到市井百姓家中去饮。如果这位老兄活在今天,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品酒大师和活广告。饮酒饮得有名,打猎也打得

  • 揭秘:贞观八年后唐太宗或因病已丧失生育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慈禧怎么才活到73岁,李世民为什么短寿

    导读:平心而论,在唐太宗的宫廷里争宠,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并非因为他的英明神武,而是制度、身体条件使然。唐代皇帝仍旧是一夫一妻制,唯有皇后是正妻,其余妃嫔不过妾室而已,即: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以上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以上正二品)。二十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