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日英烈汉斯·希伯:左手拿笔右手持枪

抗日英烈汉斯·希伯:左手拿笔右手持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43 更新时间:2023/12/30 4:20:49

汉斯·希伯(1897-1941),记者、国际主义战士。

他是一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的记者,也是一名“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战士,他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穿上八路军的军装、拿起枪,同法西斯战斗而牺牲的欧洲人,他是第一个。

他就是汉斯·希伯(Hans·Shippe)。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而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抗日战争英烈名单中,汉斯·希伯的名字赫然在列。

曾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见 传播中国革命实情

汉斯·希伯1897年出生于奥地利克拉科夫。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因参加反战运动被捕入狱,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获释,并加入了刚成立的德国共产党。

1918年,为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希伯亲赴俄国采访,撰写了大量报道,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俄期间,他还受到了列宁斯大林的亲切接见。

希伯十分关注中国的革命运动。1926年,他闻悉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的消息后,深感“东方睡狮已醒”,毅然决然地来到广州,参加北伐军,被分在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任《中国通讯》编辑。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希伯愤然离开中国。回到欧洲后废寝忘食,潜心撰写《从广州到上海(1925-1927)》一书,详细介绍中国大革命的实情。

1932年9月,希伯偕同夫人秋迪又一次来到中国,暂居上海租界内。他经常与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协助安置秘密电台,输送情报。他在《中国周刊》上发表《论马克思对中国的评论》一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并以“亚细亚人”的笔名,为《太平事务》、《曼彻斯特卫报》撰文,评论远东时局和中国问题,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评击国民党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亚洲的野心。

1938年春,希伯到了延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会见。1939年,他以美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事务》月刊记者的身份,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皖南泾县云岭,会见了周恩来、叶挺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在苏北,他完成了一本8万字的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报道这一斗争的神圣事迹”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妄图打破僵局,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扫荡”。为了粉碎日军的“大扫荡”,我八路军115师领导决定从滨海区挺进沂蒙山区,与山东纵队的领导机关会合,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反“扫荡”领导机构。由于当时形势十分险恶,山东分局决定让希伯夫妇暂回上海躲避。而希伯坚决留下:“让秋迪(希伯妻子)回去我同意,但我决不离开山东。一个有作为的记者,是从来不畏惧枪炮子弹的!”他还说:“正因为这样,我才更应该去!那里从没有外国记者去过,更需要我!许多问题我到了那里才能找到答案。”“这正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把这一斗争的神圣事迹,报道给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他还坚决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留下,和八路军战士一道参加反“扫荡”。

一天深夜,希伯跟随115师师部和山东分局领导机关,在师特务营的掩护下,顶着寒冷的北风,涉过结了薄冰的沂河和沭河,静悄悄地穿过敌人严密封锁的沂沭平原。

激烈的反“扫荡”战斗开始了。八路军战士为了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往往要跋涉于高山峻岭、溪流河谷之间,有时白天打仗,晚上急行军,常常整日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希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和战士们一起生活和战斗。他很快适应了游击战争的流动生活,学会了射击,熟练地掌握了行军和夜间联络暗号,并利用战斗空隙现场采访,撰写新闻报道。他常说:“我的任务就是抗击侵略者,我要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同敌人作战时,子弹呼啸着从他身边掠过,他总是沉着机智,一面战斗,一面观察,并记录战斗的场面,为新闻报道积累资料。

每当到了宿营地,万籁俱寂,战士们已进入梦乡,他却忙于写作,“滴答”的打字机声不断响着,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人们常见他肩背装有地图、望远镜、搪瓷杯、毛巾的牛皮囊,活动在部队、村民中间。他不仅采访党政军领导人,采访战士和农民,采访日本战俘,参加各种集会,而且还参加夜袭战斗,实地观察战士们如何打击敌人。很快,他就写出了通讯《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八路军在山东》和《为收复山东而斗争》等长篇报道。在他厚厚的文稿中,又增添了《反“扫荡”日记》等大量详尽生动描写八路军反“扫荡”的通讯和特写。

《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一文中,希伯写道:“日本帝国主义宣布‘占领’了山东,但是,我──一个反法西斯的新闻记者,却在这个‘日本占领区’自由自在地旅行,却在这个地区遇到了千千万万武装的抗日战士和人民,却在这个地区到处瞥见日本‘皇军’的破盔烂甲和破裂的‘太阳旗’。我亲身经历的这些事情,很多外国人是难以相象的,如果有人不相信这些事实的话,到了中国人民在某一天全部光复了自己的土地的时候,那些人会感到惊讶。”

击毙数名敌人 年仅44岁血染中国战场

留田突围以后,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日寇,保卫抗日根据地,115师和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决定将部队、机关和抗大学员组成许多工作组,分赴各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希伯随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进入沂南县西梭庄。

1941年11月29日晚,雪骤风急。希伯随后方机关3000多人转移时,在大青山身陷日军重兵合围。敌人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将我部团团围困。当时我部只有一个特务连和一些抗大学员,敌众我寡,战斗异常激烈。为了掩护机关转移,部队首长决定将所有人员组成三个分队,分批向南突围。希伯谢绝随第一、第二两分队先走,毅然拔出手枪加入最后突围的第三分队。

敌人以密集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压过来,将突破口封锁了。希伯的战友——翻译和警卫员,为了掩护他而先后牺牲了。希伯拿过他们遗留下的武器,向敌人猛烈射击。一发子弹打中他的臀部,鲜血沿着大腿流淌下来,他继续向敌人继续射击。又一颗子弹打中了他,希伯胸前涌出了鲜血。又一发炮弹又落在了他的附近……全身五处受伤的希伯终于倒下了。

历史铭记这一刻:1941年11月29日夜,在大青山五道沟下的獾沟子附近一连击毙几名日军后,希伯血洒中华,捐躯沙场,时年44岁。牺牲时,他到山东仅仅两个月零18天。

徐向前聂荣臻元帅分别为希伯题词: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希伯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中国抗日英烈名录唯一日本人是谁?宫川英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家烈士英烈网,日本籍抗日英雄,江西英烈网烈士名单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 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名录中列有一名曾是侵华日军的日本人:宫川英男,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边区协议会副委员长兼冀鲁豫 边区参议

  • 西汉初年大臣审食其简介:以舍人身份照顾刘邦的妻子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独孤信是刘邦后人,西汉大臣职位表,西汉大臣出使匈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审食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审食其(shěn yì jī)(?-前177年),是刘邦的同

  • 郑襄公执政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楚庄公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我认为郑庄公是个什么人,楚庄村,楚庄王伍举

    郑襄公,姬姓郑氏,名坚,郑穆公之子,郑灵公弟(一作郑灵公兄),春秋时期郑国第13任国君(前604年 - 前587年),在位共18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郑襄公即位后依违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前597年,因与晋盟,楚庄王出兵攻郑,围郑三月。晋军未及救援,郑襄公献城降楚

  • 汉武帝心爱的三个女人,为何都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的四个女人是谁,汉武帝最爱的四个女人,汉武帝恨窦太后吗

    汉武帝心爱的三个女人,为何都没善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要说到这个王朝,就不得不说统治这个王朝的帝王,虽然名声没有后世帝王那么名声响亮,但是却都是兢兢业业,在执政这方面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瑕疵的,而且还诞生出了史上最受百姓欢迎的皇帝,即刘秀。在他死后百姓哀嚎不止,这样的情况在古

  • 西汉初期大臣周昌简介: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分封制卿大夫,周天子能不能直接管理卿大夫,清朝最大的官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

  • 李成器作为李旦的嫡长子 李成器为什么把太子之位让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妃,弘儿太子,嫡长子和长子的区别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成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嫡长子明明能登上皇位,为何甘心把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提到李成器可能很多人陌生,说到李隆基,普遍很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并不是其父亲李旦的长子,他排行第三,被称作三郎。而他的大哥就是李成器

  • 西汉中期名将霍去病简介: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开章将军,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卫青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霍去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

  • 李宪作为皇帝 李宪为什么会让出皇位给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隆基几岁登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李景隆父亲

    对李宪和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让皇上”李宪为何会心甘情愿把皇位让给李隆基?结局如何?唐代有很多有名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以及唐明皇李隆基,他们都对历史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其中有一位“让皇上”,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生前没有做过皇帝,死后

  • 司马光的社会关系怎么样?复杂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对司马光的评价,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司马光人品不好

    司马光的社会关系怎么样?复杂吗?历史上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所以人缘不错,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其实他的长辈、同辈、晚辈和亲戚朋友的关系网体现了宋朝最基本的社会状况。在司马光一生对待下层百姓亲切爱护,不歧视压迫人民,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在统治阶级中司马光也是令

  • 西汉时期军事家卫青简介:与霍去病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霍去病破匈奴,卫青和霍去病谁功劳大,谁提议删除历史书卫青霍去病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卫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青(?-前106年),本姓郑,冒用母姓卫,字仲卿,河东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