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目不识丁的李卫为何能一路青云直上?

目不识丁的李卫为何能一路青云直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29 更新时间:2024/1/2 17:00:18

目不识丁的李卫为何能一路青云直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官员们大都是由科举选拔产生。所以才有《旧唐书·张弘靖传》中“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的说法。可见官员少有目不识丁者,但是在以严格著称的雍正皇帝手下,有一位大字不识几个的官员,却一路青云直上,成了雍正的第一心腹重臣,他就是李卫。

虽然在晚清著名“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中,并没有出现“雍正”的名字。但是事实上,雍正在康熙乾隆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过渡作用。清朝可以在这一时期走鼎盛,雍正帝功不可没。

01

雍正继位时已年届四十四岁,在此之前的亲时期,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宫廷斗争,所以雍正对待各个宗室大臣都非常小心谨慎,戒备心很重。但凡事终有例外,被称为“雍正王朝第一宠臣”的李卫,就深得雍正的信任和重用。

李卫在雍正帝执政时期,可说是一朝平步青云,一直深得帝心。《清史稿》中描写李卫:“卫受上眷最厚,以敏集事。”那么雍正帝对这位心腹大臣到底给予了多大的权势呢?一向对权力甚为谨慎的雍正将李卫封为两江总督,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而当雍正过世之后,乾隆登基,对于李卫也十分尊重,不但重重赏赐,在李卫病重时也非常关照。

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他的老家在江南铜山,也就是现在江苏徐州丰县一带。李家家境颇丰,但李卫却从小不怎么喜欢读书,即便如此,靠着家庭的力量,李卫在29岁时通过捐官成为员外郎。没过多久,李卫进京后,渐渐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又当了两年担任兵部员外郎,随后被封为户部郎中。

02

李卫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他当官的业绩却非常不错。雍正帝还在当亲王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李卫。所以当雍正帝继位之后,便将李卫封为直隶驿传道,没过多久便改认为云南盐驿道。“盐驿道”这一职位主要管理盐运,李卫在这一职位上做得相当出色,很快便升任为布政使,职位为从二品。李卫在担任云南布政使期间,将全省的财政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这之后便被调到了浙江,担任巡抚,随后兼任两浙盐政使。

李卫的官可说是越做越大,一步步顺风顺水,全然没有任何阻碍。在担任巡抚兼任盐运使一年之后,李卫便被雍正帝“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官至于此,李卫已经掌管了浙江的全部经济事务和军政大权。此后李卫在浙江严厉打击私盐,避免了官府许多损失。在军事上,为了防御外部威胁,李卫还主持修筑了浙江海塘。

雍正六年(1728年),江浙一带盗贼分外猖獗,而当地官员缉盗不力,雍正便让李卫统领江南多个地区的剿匪事务。李卫为此费尽心机,采取各种办法,从各种渠道明察暗访,举报了一批卷入其中的两江官员,最终,剿灭了张云如及其党羽,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江南案”。可以说为江南百姓除去一害,此案一经告破,朝野上下震动,此后李卫在江浙一带深得民心。

03

据说多年后乾隆在南巡时,还在西湖附近见到过李卫及其妻子的塑像,这是由当地民众自发为李卫所立,但是乾隆仍然不悦,所以便下令将雕像拆除。此事真假存疑,但是当时李卫在江浙一带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

在江南案之后,李卫更是为雍正所器重,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李卫除了任总督之外,又被加封为兵部尚书,此时的李卫官居从一品,已经十分显赫了。然而就在此时,李卫的母亲过世了。李卫只得放弃进京面圣,留于任上守孝,雍正封他为太子少傅以示抚慰。三年后,李卫的守孝期结束,这一次雍正帝将他任命为直隶总督,直接管理天子脚下的这一块地,可见其受到的信任。

李卫在上任第二年,就举报步兵统领厄尔齐扰民,令雍正倍感欣慰。不过雍正帝在位的时间并不长,他登基的时候已经44岁,在位13年后便溘然而逝。乾隆继位后对李卫不像雍正一样信任,但是仍然给予高位。乾隆继位三年后,李卫在家中重病,乾隆非常关怀,还派遣御医对其进行救治,但是李卫依然在当年去世了。

结语

李卫一生为官,在云南、江浙以及直隶都曾任要职,在云南时他整顿政务,打击私盐;在江浙大力剿匪,政绩卓著;在直隶为官清正,不因为犯事者是贵族而加以维护。所以李卫在民间官声极好,可以说他最大的势力便来源于一直爱戴他的百姓。而雍正帝知人善用,对李卫给予的信任和重用也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真的为了一个女人食言于关羽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术为什么要呵斥关羽,关羽喜欢的女人是谁,喜欢关羽的原因

    杜夫人,三国时魏人,有异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秦宜禄是吕布的部将,秦宜禄的妻子非常漂亮,是个大美女,曹操在下邳攻打吕布,当时,关羽向曹操请赏,要求城破之后,将秦宜禄的妻子赏赐给自己,曹操答应了。临攻城时,关羽再次提醒曹操,不要忘了这事,此时的曹操心中纳闷了,怎么关羽老提这事?心

  • 西汉中期将领李广利简介:曾率军多次指挥与匈奴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汉时期名将,西汉有哪些名将,投降匈奴的汉朝名将是谁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广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广利(?-前89年),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

  • 刘盈作为刘邦的儿子 刘盈最后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盈后面是哪个皇帝,汉惠帝是刘邦的第几个儿子,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几个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惠帝刘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惠帝刘盈,是如何登上皇位的?汉惠帝刘盈是刘邦的儿子,也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够顺利接班,主要原因是他是刘邦钦定的太子,所以在刘邦死后,自然是要接班的。当然了,这期间刘邦也动过换太子的心思,可最终没有

  • 东汉末年将领王子服简介:因衣带诏事件被曹操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授衣带诏的是谁,关于东汉末年什么名将,曹丕羞辱于禁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子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子服,一作王服,字子由,东汉末年越骑校尉、偏将军。建安五年,服与董承、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受衣带诏共谋曹

  • 汉文帝刘恒上位后杀光吕后党羽 刘恒最后为什么放过张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恒怎么会登上帝位,汉文帝刘恒人怎么样,汉文帝是刘邦亲生的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文帝和张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文帝刘恒登基后,杀光吕后党羽,却为什么放过张嫣?汉文帝,因其平时低调,且无心皇位之争,被诸位大臣拥护为皇帝。汉文帝也因此,由藩王走上了皇位,从此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一个新篇章。虽无心争帝,但即位的他显示出了

  • 东汉末年外戚董承简介:被刘协拜为卫将军,受封列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专权,东汉末年宦官是什么意思,东汉末年为什么宦官当道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承(?~200年),字号不详,冀州河间人(今河北献县)人。东汉末年外戚大臣,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汉献帝嫔妃

  • 崇祯继位哥哥明熹宗的皇位后 崇祯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嫂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生平,恭亲王如果继承皇位,朱佑樘死后谁继承皇位

    还不了解:崇祯和皇嫂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是如何对待21岁,有“艳后”之称的皇嫂的?前言:张嫣是明熹宗在海选之后特意钦点的皇后,虽然这位皇帝每日沉醉于游玩之中,可对这位美貌且又自己钟意的皇后却是极为关心。即便是在临终之时,他都放心不下自己的

  •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讲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一讲,用自己的话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要兄友弟亲,要谦虚谨慎。如此多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孕育了许多的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有一个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说的是在宋朝时期,有个七岁的小孩

  • 东汉时期名臣蔡邕简介:曾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弘治时期的名臣,东汉著名学者叫蔡什么,唐玄宗时期的名臣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蔡邕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 )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

  • 荆轲其实是个武林“水货”:刺秦王显露六大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荆轲原名叫什么,荆轲人物评价,荆轲的剑为什么是断的

    荆轲刺秦的故事,我们人云亦云地传颂了两千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被我们拿来公认作英勇杀敌的千古壮歌。仔细推敲一下历史文字中的细节,你会恍然如梦似地发现,大义刺秦的荆轲,在高手如云的燕赵武林,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水货”,绝对不具备职业刺客的心理素质和武功技艺。燕太子丹,则显然属于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