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康之难中唯一幸免的传奇皇后:宋哲宗孟氏皇后

靖康之难中唯一幸免的传奇皇后:宋哲宗孟氏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77 更新时间:2024/1/19 16:28:41

导读:靖康二年(1127)春,金人的铁骑踏破汴京,北宋灭亡。四月,中原汉人历史上最屈辱的一幕发生,“金人以帝(按: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畜积,为之一空”(《宋史》)。可以说,北宋所有值钱的人和物,几乎被金人一网打尽。在这场被后人称作“靖康之难”的文化浩劫和资源掠夺中,仅有两位皇室成员得以幸免,一个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一个是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孟氏。

孟氏(1073—1131),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出身世家,眉州防御使马军都侯孟元的孙女,被选入宫后,高太后和向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元祐七年(1092),孟氏因“能执妇礼”,被册立为皇后。宋哲宗从小就是个色鬼,看到孟氏姿色平平,且比自己大三岁,心里非常不满。高太后看出其中端倪,便对宋哲宗说:“得贤内助,非细事也”,能娶到这么好的贤内助,不容易啊,要好好珍惜,教导宋哲宗以国家社稷为重。想到宋哲宗一贯的脾气秉性,高太后还是对孟氏放心不下,忍不住哀叹“斯人贤淑,惜福薄耳!异日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意思是说,皇后虽然贤淑,可惜没有福气啊,将来国家一旦发生大的变故,她恐怕要担当其祸了。正如高太后所预料,孟氏的命运接下来一波三折,相当坎坷。

因为不喜欢孟氏,宋哲宗除了偶尔应付一下皇后,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御侍刘氏身上。刘氏比宋哲宗小三岁,年轻貌美,能诗善文,“艳冠后庭,且多才艺”,比孟氏更具女人魅力。同时,刘氏还是一个恃宠成娇,泼性十足的女人,整天想着将孟氏整倒,自己好取而代之。孟氏生有一女,即福庆公主。绍圣三年(1096)九月,福庆公主染病,百医无效,孟氏的姐姐便“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由于“符水”之事一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连忙命人将“符水”藏了起来。宋哲宗来看望女儿时,孟氏主动坦白,说明原委,并当着宋哲宗的面将符子烧掉。宋哲宗认为此乃“人之常情”,并没有怪罪孟氏。不久,福庆公主夭折,丧女之痛让孟氏哀伤不已。然而,孟氏还没有从悲痛中挣脱出来,一场横祸便从天而降。

女人的妒忌之心最可怕,一旦发作,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何况是对皇后宝座觊觎已久的刘氏了。果然,刘氏却抓住这个把柄,先是四处造谣,指责孟氏偷偷搞“厌魅之端”;接着又将孟氏的“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法端与供奉官王坚为后祷祠”一事,添油加醋地报告了宋哲宗,诬陷孟氏居心险恶,用道符做佛事,意在诅咒皇帝。宋哲宗本来就不喜欢孟氏,一听孟氏居心叵测,不禁大怒,立即派专人调查此事。刘氏趁机指使专案组“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在严刑逼供和恶言威胁下,造成了冤案。当时,北宋正处于新旧党争之际,孟氏是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和向太后所立,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极力排斥旧党,打击高太后党羽。笔者认为,这也是孟氏轻松遭馅的一个重要原因。

旋即,宋哲宗下令将孟氏废黜,“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一代皇后因为宋哲宗的政治私心和刘氏的苦苦相逼,成为一名带发修行的尼姑。瑶华宫的名字带着几分华丽,不过是坐落在汴京街坊内只有几间破屋子的小院落。地位和待遇一落千丈,且日常生活受到严密监视,孟氏的处境可想而知。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病逝,宋徽宗即位,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被接回皇宫,恢复皇后名号。因刘氏已被封为元符皇后,为了加以区别,孟氏被称作元祐皇后。不料,次年向太后病逝,继而又发生了元祐党人事件,宋徽宗任用新党,贬谪旧党,失去了向太后这座靠山的孟氏再受牵连。崇宁元年(1102)十月,孟氏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名号改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之后的二十五年,孟氏一直在瑶华宫过着清苦的日子,虽然惨淡,倒也平静。然而,靖康元年(1126)的一场大火,却将瑶华宫化为灰烬,孟氏只好迁居延宁宫。不久,延宁宫又发生火灾,孟氏不得不搬到位于大相国寺附近的弟弟家中居住。靖康二年(1127),宋钦宗闻悉孟氏的遭遇,便和近臣商量,想再次把孟氏接回皇宫,重新尊为元祐皇后。然而,诏令还没有发出去,金兵就攻陷了汴京。金兵在金太宗的授意下,决定对大宋采取最恶毒的手段,即将整个大宋皇室全部掳往金国,企图彻底灭亡大宋。为此,金兵在汉奸的指认下,将京城内外所有皇室成员统统抓捕。孟氏被废为庶人,甚至被人们遗忘多年,因此幸运地逃过此劫,不仅避免了被金人俘虏北去、客死他乡的灾难,而且在以后的岁月里享受了至高无上的荣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孟氏在“靖康之难”中得以幸免,就是很好的诠释。

金人撤回北方后,张邦昌建立伪楚政权。由于人心思宋,且孟氏在内,赵构拥兵在外,宋王朝的大旗并未完全倒下。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张邦昌一面将孟氏接入皇宫,尊为宋太后,“政事当取后旨”,一面派人将传国玉玺送到赵构手中。不久,张邦昌又尊孟氏为元祐皇后,让她垂帘听政。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南宋,孟氏于当天撤帘还政,赵构尊她为元祐太后,后又改为隆祐太后。建炎三年(1129)三月,在杭州刚站稳脚跟的赵构遭遇了一次兵变,被迫退位。乱军头目要求赵构“禅位元子(按:赵构之子赵旉),太后垂帘听政”。孟氏不谙政治,不知所措,但迫于形势,只能硬着头皮对叛军曲意抚慰。不久,在韩世忠等人的支援下,叛军溃败,孟氏久悬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赵构重登皇位后,孟氏再次撤帘,赵构尊孟氏为皇太后。不久,金兵大举南侵,赵构逃往东南滨海,孟氏逃往西南洪州(今南昌)。孟氏好不容易熬过惊心动魄的兵变,又踏上了颠簸流离的路程。金人退兵后,赵构想念孟氏,派人四处探访,最后将她接到越州(今绍兴)。从此,孟氏算是安定下来。从靖康之难到赵构即位,孟皇后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从北宋到南宋过渡时期的政治动荡。没有孟氏,赵构不可能当上皇帝;没有孟氏,赵构也不容易再度掌权。鉴于孟氏在国家两度危难之时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赵构对孟氏非常孝顺,“虽帷帐皆亲视;或得时果,必先献太后,然后敢尝”。长期沦为庶人的遭遇,使孟氏养成了生活节俭的习惯,以她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随意支取钱帛,但她每月只肯领一千生活费,能够度日即可。孟氏喜欢喝越酒,赵构认为越酒酸苦不好喝,可以让外地进贡好酒,而孟氏却自己派人拿钱去买,孟氏的品行大抵如此。

绍兴元年(1131)春,孟氏患风疾,赵构悉心伺候不离左右,接连数日衣不解带,“帝旦暮不离左右,衣弗解带者连夕”。四月,孟氏病死,享年五十九岁,她的灵牌不仅放在宋哲宗祀室,还位列刘皇后之上,“附神主于哲宗室,位在昭怀皇后上”。后来,赵构将孟氏改谥昭慈圣献皇后。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孟氏经历之离奇,之曲折,之大起大落,之悲喜交织,在中国后妃史上实属罕见。往事越千年,每当读到这段沉重历史,笔者都要对这位曾历经离奇曲折沉浮、遭遇人生大起大落,并在南宋建国之初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传奇女子感慨一番。祸,福之所倚;失,得之所在。道学哲学中的这个辩证法真谛,如果用来形容孟氏命运多舛而又因祸得福的传奇一生,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那些好色皇后的下场:北魏灵太后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她是一位在中国历史资料中有很多记载的女人,也是一个被某些历史名人否定了的女人。多才多艺、箭射针眼的她,被莫名其妙地选入皇宫。进宫后无故被羁押,又突然得到“恩遇”并怀龙子,却面临着被处死的危难。艰难中,小儿子当了皇帝。她被推为太后,又被尊为“陛下”。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女皇,为中国历史添上了一个又

  •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时期赵太后垂帘听政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左帅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梅毒”的风流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死于迫害的有之,死于自杀的有之,死于政治斗争的有之,死于意外事故的有之,英年早逝的有之,寿终正寝的有之,但死于“梅毒”这种风流病的,明朝末年的大才子屠隆却是第一个。可以说,屠隆风流出格,放纵自我,肉欲横流,与桃花柳杏厮混,性生活过于糜烂,以致染上“梅毒”,最后不治,首开中国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封为“荣国公”的和尚?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提起“荣国公”,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联想到《红楼梦》,会联想到开创贾府百年基业的“荣国公”贾源。但《红楼梦》毕竟是小说,里面描写的那些人和事儿,包括“荣国公”的封号,多是作者的虚构和杜撰,所以不能等同于历史来看。历史上真实的荣国公为数不少,像唐朝的樊兴、高满政,明朝的梅殷、张玉,都因为战功被封赐为

  • 揭秘: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破巢之下几完卵?亡国之君多悲惨。在历史上,亡国皇帝被毒害、刺杀、砍头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有幸能够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其结局自然又是另一番境地。相比之下,汉献帝刘协不仅享受天伦,寿终正寝,死后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还广施仁政,悬壶济世,造福一方,为民传颂,堪称中国历史上结局最

  • 揭秘:中国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君权体制下,太子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身份尴尬,既是皇帝的宠儿,又是皇帝的忧患,如果摆不正位置,表现得太过锋芒,皇帝说你不讲政治,目中无君,甚至猜忌你图谋不轨,抢班夺权;那些觊觎储君之位的兄弟们也会伺机使坏水,下绊子,明争暗斗,趁火打劫,无不想取而代之。上有皇帝压着

  • 揭秘:中国历史上唯一逼孙子当太上皇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亲,但也有例外。如,隋代杨侑尊祖父隋炀帝为太上皇,唐代李显尊母亲武则天为太上皇,西辽屈出律尊岳丈辽末帝为太上皇,明代朱祁钰尊哥哥明英宗为太上皇。或祖孙,或母子,或翁婿,或兄弟,虽然不是传统的父子关系,但均是低辈尊高辈为太上皇,还能说得过去。西晋时,篡位称帝的司马伦竟然逼

  • 刘备生命中最爱的一个女人是谁?刘备有多少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八月刘备与甘皇后合葬于惠陵,至此,刘备心中的最爱昭然若揭,糜夫人也好,孙夫人也好,都没有享受这一特殊待遇。谁是刘备最爱的女人?刘备人生的一大特点就是丢东西,不仅丢的东西种类很多,而且一样东西可以重复丢很多次。作为枭雄,他丢过徐州、荆州等好几块地盘;作为兄长,他丢过关羽、张飞两个最好的兄弟;作为丈夫,

  • 历史上真有包拯吗?真实的包拯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

  • 曾国藩“王牌”水师惨败之谜:疲敌计取重大成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湘军水师惨败时的曾国藩,乃45岁盛壮,官场老经验,而予他致命打击的对手石达开,时年24,风华正茂,恰似周瑜重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石达开的转败为胜西征太平军节节败退之时,石达开指挥的湖口战役和九江战役,大胜克捷,一下子扭转了整个战局。取得湘潭和田家镇两次大胜,曾国藩大受鼓舞,萌发出一股“灭此朝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