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止一个白求恩: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印度大夫柯棣华

不止一个白求恩: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印度大夫柯棣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19 更新时间:2024/1/17 17:20:07

在抗日战争中,由五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受印度国大党的派遣和印度人民的委托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他们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救治八路军伤员,被任命为白求恩和平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成为继白求恩后又一位为中国抗战事业献身的国际友人。他的名字叫——柯棣华。

参加援华医疗队

柯棣华,原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绍拉普迩村。1936年毕业于印度著名的医学院——格兰特医学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沉睡的中国觉醒了。中国军民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一决定,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

1938年6月29日,这一天被孟买的居民命名为“中国日”。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加入医疗队,并想方设法求见了印度援华医疗队筹备会主席麦太大夫。事后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他(指麦太大夫)我指出了前景黑暗的一面——要冒生命危险,失去深造的机会和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等等。我并不认为这些事情是那样阴暗,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提出了申请,并尽可能地宣传我的特长,急切地盼望入选。”在绍拉普迩市政府供职的父亲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赞成个人有事业心的,同时我也了解你的决心。…我当然不会表示任反对。我高兴地告诉你,你母亲也不会扯你的后腿。”

柯棣华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参加赴华医疗队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印度。柯棣华的家乡,绍拉普迩医疗协会举行招待会为他饯行。在招待会上,人们赞扬他的自我牺牲精神,向他表示祝愿,并赠给他一些医药,以表示对这一事业的同情和支持。

初到中国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中国广州,在广州码头,他们受到了中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9月29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

在重庆,医疗队员们为了表达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特意请中印化协会主席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于是,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柯棣华的名字就是这时从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早在来中国之前,医疗队就听说八路军与国民党不同。因此,他们渴望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去。刚到中国时,他们就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宋庆龄提出到华北前线工作的请求。到武汉后,他们又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重庆,他们又第3次向董必武提出了去延安的请求。

1939年1月16日,就在医疗队获得批准,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他强忍悲痛说:“我的家庭确实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这里千千万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在我没有实现我向印度国大党所做的保证——至少在中国工作满一年之前,我决不回印度。”

柯棣华强忍住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同援华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登上一辆标有印度国大党徽标志的救护车,离开大后方重庆向延安进发。

在延安和前线的日子

延安,大雪初晴,空气清新。在凛冽的寒风中,2000多人组成的欢迎队伍翘首以待。经过长途跋涉、辗转千里的印度援华医疗队来了,当印度“五华”从救护车上走下一来的时候,迎接队伍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欢迎会后,柯棣华和爱德华、巴苏华一起被分配到一所离城几十里的八路军医院给伤员治病。他们一致要求到前线工作。柯棣华说:“我来中国的目的是直接为抗日的军民服务,我是外科医生,也要学白求恩那样,到前方为受伤的战士做手术。”

在等待去前线的日子里,柯棣华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把全部热忱献给延安边区的卫生工作。他去“抗大”、“女大”、“陕公”检查饮用水;他外出巡诊,不管多远的路也不拒绝。开始,他不善骑马,常常被马鞍磨破胯骨的皮肉,可他不声不响,后来竟骑得很熟练。

这年10月,医疗队的爱克斯光机由香港运到延安,那天赶上敌机空袭,整整轰炸了一天,柯棣华却毫无怯色,依然兴致勃勃地给领导、医生、护士们讲解。

终于在一天清晨,医疗队的3位医生——柯棣华、爱德华和巴苏华,在8名警卫和两名军官的护送下,乘卡车离开延安,冒着风雪和严寒,昼夜兼程,奔赴晋东南前线。

1939年11月4日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的同伴们,出入枪林弹雨之中,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在战争环境中,他们和抗日军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沿途施行了50余次手术,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

当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进行涞水战役时,柯棣华奉军区司令部之命,出发去军区的南线,负责阵地救护工作。在13天的战斗中,他接受了800余名伤病员,其中施行手术的达558人。由于不断地战斗,伤员也就不分昼夜陆续的后送,他3天3夜未曾睡觉,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坚守岗位。

白求恩的继承者

百团大战后,巴苏华大夫奉命返回延安,留在了延安,并于1943年3月取道回国。柯棣华则继续留在白求恩学校和医院工作。

1941年1月,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仍然兼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此时,正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

柯棣华曾说过:“这里是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你们的学校也以白求恩的光荣的名字命名。我一定要向他一样,献身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这是他的心声,也是此后一切行动的最好的概括。

1942年7月,柯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再一次发作,医护人员虽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他没有给他热爱的战友们留下一句话,没有给他爱妻娇儿留下一句话;但他全部工作,他的热情,他的献身精神,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前进。

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柯棣华——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国际友人。

新中国成立后,柯棣华的墓被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7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了柯棣华纪念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哪个皇帝最昏庸,宋朝的皇帝为什么那么窝囊,清朝皇帝能力排名

    导读:宋仁宗是宋代获评价最高的皇帝,一来是他性情宽厚,仁恕爱民,二是他襟怀宽广,能够接受大臣的直言规谏,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行为约束,被誉为是有宋第一仁主。宋人朱弁的《曲洧旧闻》里载有一个宋仁宗拒吹枕头风的故事。某日退朝后,仁宗回到寝宫,脱下帽子直嚷头痒,让内侍赶紧把专门给他梳头的女官叫来。女官在

  • 三国历史上那些令人熟识的十大军事统帅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上十大军事统帅,三国最能打的十位猛将,三国志正史武将排名最全分析

    导读:三国十大统帅大盘点。主要以以下几点来评价1、主要以军功为依据,毕竟军事指挥才能的直接反映结果就是军功。2、以爵位官职为参考,你们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是曹操刘备孙权看人比我们都准。不过这条要排查掉一些亲信官居高位而能力平平者。3、充分研究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对各战役的描述以及结合当代军事

  • 细数朝鲜历史上7位第一夫人:个个绝代风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朝鲜历年第一夫人表,朝鲜历史上的三大妖女,朝鲜烟阿里郎细支

    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有两人妻子,金正日有四任妻子,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现任妻子是李雪主。这些朝鲜第一夫人们,虽有的斯人已去,但却容颜仍在。从她们的旧照片当中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的她们,算得上风华绝代,貌美如花。下面7张图带大家见识一番。1、金日成原配——金正淑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1994年7

  • 揭秘:靠脱了上衣痛哭获得皇位的五代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崇祯皇帝为什么要砍长平公主,中国最后一名皇帝还活着吗

    导读:李从珂原来姓王,出生于平山(今河北平山),小名阿三。李嗣源在跟随李存勖出兵征讨时路过平山,遇到李从珂的母亲魏氏,就将她母子一起掠走了。后将李从珂收为义子。李从珂长大之后,才貌雄伟,骁勇善战,李嗣源更加喜爱。跟从李嗣源出征打仗时,他勇猛善战,名震三军。连李存勖也说:“阿三像我一样敢于死战啊。”有

  • 助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是谁?功臣姚广孝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朱棣功绩,朱棣敢反朱标吗

    姚广孝是谁?姚广孝怎么死的?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与高启、杨基等人结为好友,后被明太祖挑选,随侍燕王朱

  • 三国十大经典单骑救主 单骑救主的都有哪些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名著三国演义中单骑救主的蜀国名将,三国演义中单骑救主的蜀国名将是谁,单骑救主主人公

    三国演义之中,有很多人物在最最危险的时候,会有部下挺身而出,拼死相救,保护主公脱险。看着这一例例可歌可泣的故事,心中不免感慨万分,特选十例,以表敬仰之情。10——赵云飞骑救公孙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

  • 三国时期的西川四将是哪些人?西川四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西凉名将,三国时西川有几个州,三国名将有没有四川人

    西川四将,是三国时期益州刘璋军部下四位将领的合称,分别是张任、刘璝、泠苞、邓贤。张任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张任率军迎战刘备,战败被杀。张任是益州蜀郡人,出生于贫寒家庭,但张任自

  • “美人心计”之慈禧:辅政咸丰皇帝时自学成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年近七旬的慈禧事实上已经掌控帝国大政近40年了,1835年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的慈禧小名叫做杏贞。她早年生涯因无史籍记载而有种种传奇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她随父到过江南,家贫,出入市井,会唱江浙俚曲,却不识满文,“国语”(即满语)也讲得很差。咸丰元年(1961年),她17岁,入京选“秀女”,被选中,

  • 揭秘:大清朝康熙皇帝为什么会起名叫作“玄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康熙是谁的儿子,康熙为什么可以当上皇帝,康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导读:康熙帝名玄烨,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可是康熙为什么叫玄烨,或者“玄烨”二字有什么含义,似乎鲜有人问及。读高中时,历史老师提到康熙皇帝名玄烨,当时就感觉这名字起得玄,多少年来一直都这么觉得。最近读汤若望的传记,眼前陡然一亮,答案似乎有了。400多年前的紫禁城里,有一个深目高鼻的西洋人,在此自由出入

  • 多尔衮为何未能称帝:只因从小不受努尔哈赤待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关系怎么样,多尔衮为什么不自立为帝,多尔衮没有做皇帝的原因

    导读:多尔衮是自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可他却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始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