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庞煖简介:战国末年赵国将领,擒杀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庞煖简介:战国末年赵国将领,擒杀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4/1/28 19:13:17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庞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庞煖(生卒年不详),一作庞焕、庞子、庞援(“煖”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煖误作庞涓的),《史记索隐·廉颇蔺相如列传》误作为冯煖。战国末年赵国将领、纵横家,曾擒杀燕将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庞煖的家族出身不甚明确,但是在战国时代庞氏知名的仅有三人,即庞涓、庞葱、庞煖。

家庭背景

庞涓知名度最高,在魏惠王时效力,庞氏曾经在魏国成为显族。但是庞涓败桂陵,死马陵,此后魏国也一蹶不振,庞氏在魏国就失了势。后来,魏王派庞葱陪伴太子到赵国当人质,庞葱担心此去之后魏王不再亲近自己,便说了个“三人成虎”的寓言,然而后来他还是失去了魏王的信任。也有可能庞葱因此就跑到赵国谋求发展,庞煖大约是庞葱的后人,和庞涓能够拉上点关系(说不定是庞涓的曾孙)。

人物生平

虽然说庞煖是战国时代最后的合纵家,但是他的年纪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小。早在赵武灵王时,庞煖就曾经与武灵王论兵,为武灵王阐释了“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义。武灵王于前299年让位于惠文王,前295年死于沙丘之乱。

庞煖复出

正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想起了已经年近八十的“老不死” 庞煖,于是向悼襄王举荐这位可以算是四代元老的人物。悼襄王立刻接见了老庞煖,并向他讨教了治国之道,庞煖年虽老迈,但思维敏捷,顺畅的回答了悼襄王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两人一拍即合,悼襄王随即任命庞煖为统帅。

初次带兵

这正是庞煖第一次带兵实战的机会,也可以让世人看看他究竟是孙武型的奇才,还是赵括型的纸上谈兵之人。双方的交战状况不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剧辛对庞煖错误的估计断送了燕军二万将士的生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他忘了人是会进步的,五十多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改变会是惊人的。也许剧辛临死前正在懊悔,如果自己提前几年死去多好,这样他就是一位将以盛名流传后世的人物,然而现在却落入笑柄。

沙丘之乱

赵国公子成、李兑当道,不久公子成老终,赵国为李兑把持。像庞煖那样一大批曾经受到器重的人都被排挤,此后五十多年间不再见到这位年轻人了。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已经是一位垂垂老人。这五十多年间,庞煖的行迹无法把握,只知道他可能是跟随了鹖冠子继续钻研学问去了。鹖冠子是楚国人,曾经也是武灵王帐下红人,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沙丘之乱后,鹖冠子、庞煖师徒俩就回到楚国,隐居深山,潜心修学。鹖冠子主张道家言,《汉书·艺文志》中有道家《鹖冠子》一篇,同时鹖冠子也比较关心政治、军事、人生等问题,在继承道家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观点有所发展,这与战国后期出现了很多兼收并蓄大家的趋势也是符合的。庞煖跟随鹖冠子修行,当然经常论对,所以后来鹖冠子、庞煖的门人完成《鹖冠子》一书时也就经常通过他们两人问答的形式来阐述。在此期间,庞煖可能也开始著书,《汉书·艺文志》中兵权谋家有《庞煖》三篇,纵横家中也有《庞煖》二篇。可见,庞煖应当是一个既通兵法、纵横之术,又通黄老之说的人,他比老师鹖冠子更接近于杂家。

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此时赵国兵权掌握在老将廉颇手中,悼襄王试图废去他的兵权,而任命长期担任廉颇副手的乐乘为将。廉颇还是没能改去那种骄傲的秉性,拒绝交出兵权,赶走了乐乘,后来自己也畏罪潜逃了。这样一来,赵国一下子少了两位大将,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赵国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边守将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今河北武强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法回到邯郸长期担任赵军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项燕为什么打不过王翦 项燕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王翦和项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翦,为何能打败项燕,灭掉楚国。当李信20万秦军团灭的消息,传到秦王嬴政耳朵里,他才明白“姜还是老的辣”。顾不上后悔的嬴政,亲自跑去王翦家乡请他出山,这才有了“王翦带领60万军队出征”的一幕。当楚王得知王翦带着60万军

  • 伍奢简介: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伍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伍奢(?―公元前52

  • 申包胥简介: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申包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申包胥(生卒年不详

  • 王翦躲过屠刀是因为出征前要赏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王翦和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翦出征前要恩赐,才躲过了秦始皇的屠刀吗?王翦这个人非常有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唯一善终的一位,白起是被秦昭襄王勒令自刎,李牧被赵王赐死,廉颇虽然好点,但是也被郭开坑了一把,永远退出历史舞台郁郁而终,唯独王翦善终,本篇咱

  • 燕昭王执政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卑身厚

  •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39任国君,即位后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卑身厚

  • 历史上郭淮之妻是谁?司马懿为何要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郭淮,字伯济,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郭淮出身太原郭氏,其祖父名字叫郭全,是东汉王朝的大司农,地位显赫,其父郭缊,是东汉雁门郡太守,其妻子,是曹魏太尉王凌的妹妹,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是和吕布联手诛杀董卓的那个人。郭淮曾和夏侯渊搭档,作为夏侯渊的副

  • 在古代皇帝死后,他们后宫的妃子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每一次君王更替,朝臣们都会进行一次大换血,除了一些特别要紧的大臣之外,其余的人都会被剔除出去,而那些冒犯君王的,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到边陲。而作为体现帝王个人喜好的后宫,除非那

  • 燕易王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司马贞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燕易王,姬姓,名不详,燕后文公之子,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七任国君,在位共12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333年,燕后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公元前332年,齐宣王派兵夺取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游说,齐宣王便归还十城。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开始称王。公元前32

  • 燕易王:战国时期燕国第37任君主,在位期间厚待苏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燕易王,姬姓,名不详,燕后文公之子,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七任国君,在位共12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333年,燕后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公元前332年,齐宣王派兵夺取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游说,齐宣王便归还十城。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开始称王。公元前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