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39任国君,即位后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39任国君,即位后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04 更新时间:2023/12/19 4:22:21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卑身厚币招纳贤士,师事郭隗,士人争相趋燕。外用苏秦,内用乐毅,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遣乐毅率军联合三晋及秦楚之师攻齐,大破齐军,占领齐城邑七十余座,齐湣王败死。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人物生平

继承王位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并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玺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子之执掌了燕国军政大权,但此举引起了太子平等旧贵族的不服。

在子之为王的第三年(公元前314年),燕国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合谋攻打子之。齐宣王派使者对太子平说:“寡人听说太子将要整治君臣上下的名义,显明父子相承的地位,我齐国虽然不大,但愿意听候太子你的号令。”不久齐宣王发兵,攻破燕国,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被齐人抓住砍成肉酱(醢其身)。

周赧王四年,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将燕王哙送在外国当人质的庶子公子职,从韩国护送回燕国即位,这就是燕昭王。即位后,筑立黄金台,拜郭隗为师,励精图治,招揽人才,意图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

招贤纳士

燕昭王拜郭隗为师,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的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苏代从雒邑来……真是人才济济。

邹衍是阴阳五行家,当时已名闻天下,他在齐国时就受到尊重;周游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赵国时,平原君侧着身子走路来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尘,毕恭毕敬。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恭谨。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坐时昭王主动坐在弟子坐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昭王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兴燕破齐

后人因此便用“拥彗先驱”和“碣石宫”这两个词语来比喻用优厚待遇尊礼贤才。昭王的这些做法应起了很大的反响,投奔燕国的士人更为踊跃。

昭王大开国门,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不惟欢迎知名学者,而且把那些有志灭亡齐国的,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的`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尽数收留下来,并给与优厚的待遇,多方积蓄力量,以利兴燕破齐。聚集于燕都辅助昭王振兴燕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

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便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改革内政

乐毅倾全力协助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首先,针对燕国法度驰坏、官吏营私的严重局面,乐毅教昭王制定法律,严厉法制加强对官吏的审查和考核;其次,确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则,摈弃“亲亲”、“贵贵”的择人传统,廓清了由当权时拉帮结党、滥用亲信的劣迹,使燕国的吏治日趋清明;再次,建议昭王对那些遵守国家法度的顺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贫民和一部分奴隶,都以一定制度予以奖励,以安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乐毅着重进行战法和纪律训练,尽快提高燕军的战斗力。昭王还注意吊死问孤,去慰抚那些有丧葬之忧的人家;对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妇,昭王也派人去祝贺,给予关怀。昭王与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运,争取全国各阶层对自己统治的拥护。

举兵伐齐

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不仅国家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民风。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举兵伐齐旗开得胜

正当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国势蒸蒸日上之时,燕国的世敌齐国已达到了强盛的顶点。然而,齐国国君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认为报仇雪耻的时机已到,决意举兵伐齐。

分散齐国

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得到了昭王的赞同。昭王与乐毅、邹衍仔细分析了形势,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齐、秦、赵三强都在千方百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宋国的定陶是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齐、秦、赵三国均想染指。一旦齐国灭掉宋国,就必然会加剧齐与秦、赵的矛盾,同时也会对韩、魏、楚诸国形成严重的威胁,引起这几国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诱齐灭宋、孤立齐国的方略。

燕国表面上臣服于齐,使其对之放松戒备。其间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唆使齐王轻率地决定西向攻秦,南向灭宋,昭王则趁此良机,遣使与魏、楚联系,并派乐毅赴赵,促使赵王劝说秦国伐齐。秦国本于齐国相约东、西称王,共分天下;岂料齐竟毁约攻秦、灭宋,势力侵入中原地区。为了出这口恶气,欣然应允伐齐。这样,就形成了各国从北、西、南三面对齐的包围之势。

联合抗齐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齐泯王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觉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泯王尽起全国之兵,渡过济水,西进拒敌。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加之齐泯王对作战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坟、斩首级等残忍手段相威胁,更使齐兵寒心。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齐泯王率残部狼狈逃窜,退回国都临淄。昭王闻讯十分高兴,亲至济西战场劳军,厚犒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

乐毅厚赏秦、韩两国军队后遣其归国;然后命赵军进攻河间,命魏军转向东南收取昔日宋国之地;自率燕军直捣齐都。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气攻占了临淄。齐泯王被迫出逃,辗转之莒(今山东莒县)地固守,后被楚将淖齿所杀。乐毅志在灭齐,在占领临淄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措施。为了安抚齐民,乐毅在报请昭王同意后,着力整饬军纪,严禁燕军掳掠百姓。

针对齐泯王的暴戾,乐毅宣布宽减齐民的赋税,废除苛法,恢复齐威王时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临淄郊外隆重祭祀齐桓公和管仲,把100多个燕国的爵位赏赐给归顺的齐人,又在齐国分封了20多个享有燕国封邑的封君,笼络了齐国的统治阶级,基本稳定了对齐国的占领,齐国上下都愿归顺燕国。在军事上,乐毅分兵5路继续攻占全国各地。于是,燕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接连攻夺齐国70余城,均辟为郡县,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南)两城未被攻下。

乐毅之所以能充分发挥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是与昭王对他的绝对信任、坚定支持分不开的。当乐毅在齐国攻城略地时,昭王不加丝毫干预,让乐毅放手大干。当乐毅久克莒和即墨两城不下,有人趁机进谗时,昭王一面痛斥其人,一面派使者对乐毅慰勉有加。昭王用贤不疑,换来部下赤诚相报。

跻身七雄

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昭王终使燕国跻身于列强之列,步入黄金时代。

公元前279年,昭王因病去世。

燕昭王把握了复兴燕国主要在于罗织人才这个关键因素,屈身礼士,用人不疑,终于使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报仇雪耻愿望得以实现,使燕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他自己也跻身于战国七雄重要国君的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郭淮之妻是谁?司马懿为何要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郭淮,字伯济,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郭淮出身太原郭氏,其祖父名字叫郭全,是东汉王朝的大司农,地位显赫,其父郭缊,是东汉雁门郡太守,其妻子,是曹魏太尉王凌的妹妹,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是和吕布联手诛杀董卓的那个人。郭淮曾和夏侯渊搭档,作为夏侯渊的副

  • 在古代皇帝死后,他们后宫的妃子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每一次君王更替,朝臣们都会进行一次大换血,除了一些特别要紧的大臣之外,其余的人都会被剔除出去,而那些冒犯君王的,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到边陲。而作为体现帝王个人喜好的后宫,除非那

  • 燕易王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司马贞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燕易王,姬姓,名不详,燕后文公之子,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七任国君,在位共12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333年,燕后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公元前332年,齐宣王派兵夺取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游说,齐宣王便归还十城。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开始称王。公元前32

  • 燕易王:战国时期燕国第37任君主,在位期间厚待苏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燕易王,姬姓,名不详,燕后文公之子,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七任国君,在位共12年,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333年,燕后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公元前332年,齐宣王派兵夺取燕国十城,但通过苏秦游说,齐宣王便归还十城。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开始称王。公元前32

  • 历史上孙鲁班是什么出身?她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东吴,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皇权社会,女子掌权干政现象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依仗太后、皇后之尊,而以公主身份掌权干政者却寥寥无几,毕竟公主一旦外嫁,便不再被视作皇室之人。纵观历史,以公主身份掌权干政者,最出名的便是唐朝太平公

  • 明朝时期皇帝是如何挑选皇后的?为何大都是平民百姓之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后宫三千佳丽,皇后身为“皇帝的正妻”,地位自然不是普通妃嫔可比。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都已经到了明朝了,朱元璋就算是贫农出身,史书肯定也看了不少,后宫干政、外戚专权这种事在历史上可不少见,他辛辛苦苦为老朱家打下的江山怎么能被别人轻易夺走,于是就立下了个规矩,天子

  • 燕惠王:燕国第26任国君,他是怎么去世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燕惠公燕款,一作燕简公,姬姓燕氏,名款,燕懿公之子,春秋时期燕国国君,是燕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在位共九年,其子燕悼公即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燕惠公有许多宠臣,《战国策》载“燕惠公欲杀公卿立幸臣,公卿诛幸臣,公恐,出奔齐。”燕国大夫共诛宠臣宋,惠公逃奔齐国。

  • 万历皇帝的三个阶段是什么样的 明朝转折点为什么从他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万历和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万历统治分“三大阶段”,为何说大明王朝的转折点自万历而起?三大阶段:万历皇帝在位一共48年,是明代16位皇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个,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将他在位的48年一共分成了三个阶段。冲幼之期:这一阶段主要指的是

  • 田忌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名将,赏识孙膑才能并收为门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田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田忌,生卒年不详,妫

  • 崇祯国虽亡风骨犹存 崇祯临死前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明朝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皇帝临死之前,他都做了什么?为何说他国虽亡风骨犹存?“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这句话是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班师回朝的时候所说,被史官记录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