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鸿门宴疑云: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揭秘鸿门宴疑云: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4/3/13 9:11:12

1、鸿门宴,一次偶然的吃喝

许多人印象中的鸿门宴,是一个充满杀机、布满陷阱的一个局,是项羽为了在饭桌上解决刘邦而设的一个圈套。更有甚者,还危言耸听,称其为史上最危险的一次饭局。其实,真正的鸿门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险。这顿饭基本上还是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只是范增在其间增添了一个“项庄舞剑”的助兴节目,让气氛变得略显紧张而已。产生误解的根本,在于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认为此宴是项羽刻意安排的,是有意为之。有意为之,这就给这顿饭定下了感情基调,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会按照这个思路顺下去,无形中增加了它的惊险性。这是唱戏和拍电影的惯用手法,为的是让故事更具感官冲击力。但这般演绎,戏剧张力是有了,却有悖于历史的事实,对项羽也是不公平的。

首先,刘邦造访事出仓促。

本来刘邦并没有打算跟项羽道歉,或者有,也并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是因为头天晚上项羽的叔父项伯去给张良通风报信,将项羽要灭刘邦的军事计划和盘托出,刘邦方觉事态严重,这才听从项伯的建议,决定第二天亲自面见项羽,把事情解释清楚,去前也并没和项羽打招呼。

其次,项羽并不知道刘邦一定要来。

项羽本来很生气,让将士们吃饱喝足,枕戈待旦,准备好好收拾一顿刘邦。结果项伯晚上不睡觉,跑去张良帐中报信,被刘邦收编,回来后便劝说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说要不是人家刘邦先拿下了关中,你能这么轻轻松松就进来吗?人家立了这么大的功,你还要打人家,这样做太不仁义了,咱们应该好好对人家才是。项羽因而“许诺”。许诺并不就是许下第二天的饭局,而是许诺不再攻打刘邦了。晚饭时还咬牙切齿、磨刀霍霍,睡觉前就改成约在明天中午一起喝酒,太突然了吧?由此可见,项羽并不知道刘邦第二天会颠颠地跑来道歉。

第三,酒席准备得不充分。

这其实就是一顿普通的便饭。酒水有的是,军中常备,吃的东西却很简单。樊哙闯进去,项羽赐酒赐肉,扔给他一块“彘肩”(彘肩就是猪肘子),可见当时的宴会和梁山那帮贼寇们平时聚餐差不多,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而且整个宴会也没什么助兴节目,项庄在请示项羽要求舞剑助兴时就说了:“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中无以为乐”,已经说得很清楚明白,宴席上没有美女陪饮,更没有舞姬翩翩起舞,和平时吃饭并无两样。

既然刘邦来访和项羽接待都具有不确定性,那么第二天的这顿午饭自然不是有意准备的了。这就是一次偶然的吃喝而已。

2、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鸿门宴之前,项羽一直在生刘邦的气,这也是让人们误会鸿门宴是有意安排的一个原因所在。项羽生气不假,但也得看他生的什么气,生气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已经生气到非要杀了刘邦才解气的地步。

项羽最先发怒是因为刘邦封关,这是他生气的直接原因。项羽打败章邯后,随即和诸侯联军兴冲冲地西进关中,结果遇到阻碍,发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一打听这是刘邦的部队,而且听说这老小子“已破咸阳”,搞不好现在正在皇宫里翘着二郎腿享清福呢(其实刘邦已还军灞上),所以项羽很生气,当即向当阳君黥布的先遣军下令:给我拿下刘邦。

项羽这人脾气上来得快,下去得也快。他的这次怒火,在让黥布武力冲关后基本就消停了,因为项羽接下来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而是“至于戏西”,在那安营扎寨,歇了。最多将来见到刘邦,调侃他一番,或者给他个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让他下不来台也就完了。

项羽再次动怒,是因为曹无伤的进言,这也是他决定大动干戈的客观原因。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给项羽拱火,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的火噌地一下就蹿上来了,感觉这个刘邦实在太过分,这才发布“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命令。

曹无伤列举了刘邦三大罪状:想当关中王,想让子婴为相,想全部霸占珠宝。那么,这三点项羽最在乎哪一点呢?

多数人认为项羽在乎第一点,就是刘邦“欲王关中”,想当关中王。其实未必。那时项羽并没有意识到刘邦的野心,因为刘邦怎么都是要被封王的,推翻秦朝,诸侯封王,这事本来就天经地义。刘邦作为反秦大军中的一份子,一路实力不小的诸侯,而且拿下了关中,战功显赫,不封王是说不过去的。如果说项羽有一点生气的因素,那也是因为刘邦太过招摇,还没等到册封,就俨然已经把自己当王了。

说项羽对刘邦“欲王关中”不是很在乎,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就是范增的进言。范增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说刘邦早先是个贪财好色的小混混,现在入关后秋毫无犯,肯定憋着什么坏呢。我曾让人给他相过面,此人有天子相,应该尽早除掉,免留后患。话说得很清楚:刘邦这人不简单,将来恐怕会成为我们最危险的敌人。但项羽对范增这番话显然没有听进去,因为他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而且根据以后在鸿门宴中的态度来看,他是不同意范增这种说法的。范增当时数次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根本不为所动,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项羽来说,范增所谓的刘邦有天子之气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秦始皇当年听说“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常游东南,表现得很在乎,因为天下只能有一个天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项羽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本身也没想当皇帝,所以对刘邦当关中王,有“天子气”什么的,根本不会往心里去。最起码在那时候不会往心里去。

真正让项羽大生其气的是第二、第三点,“使子婴为相”和“珍宝尽有之”。这是他坚决不能容忍的。秦王子婴代表着大秦朝,是他剿灭的对象,刘邦却要将他收归己用。金银珠宝是剿灭秦朝的战利品,是掖着脑袋抗秦换来的胜利果实,是要拿来大家享用的。后来项羽火烧咸阳, “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那是人人有份的。现在却被刘邦一人私吞,如此狭隘自私而又目中无人的行为,是项羽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说,项羽生气是因为刘邦不懂事,并不是刘邦有什么政治野心。那么既然这样,刘邦在项羽心中,就该属于那种可以教育好、改造好的同志,还没有达到必须铲除的地步。

正是因为刘邦的行为让项羽不爽了,项羽才产生了不想让刘邦继续留在关中的念头。如果刘邦很乖巧,项羽未必就不会在关中给刘邦留下一席之地。项羽的行为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都是战略、政治、局势,那是后来人们总结出来的,是作为一种教程,拓展人们思路的。人的想法有时很简单,只是被人为地复杂化了。

3、鸿门宴中的情感冲突

尽管鸿门宴是一次偶然的吃喝,但是因为有前期铺垫、中期插曲、后期突变,剧情张力十足,还是让它的过程显得有些复杂。复杂主要表现在刘、项二人内心情感的起伏上。

刘邦有四次情感起伏:

先是,赴宴前心里打鼓。刘邦对自己的行为无意识,没想到开罪了项羽,所以当项伯把后果的严重性告诉他时,他会大吃一惊。虽然最后刘邦做通了项伯的工作,也收编了项伯,但他不知道项伯回去会和项羽怎样汇报,项羽听后又会作何反应。所以他心里没底,估计是夜辗转反侧、整晚失眠。

接着,见项羽后变得坦然。第二天,刘邦一见项羽,便来了个先声夺人,先入为主,老远就打招呼抱拳行礼,然后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却(通‘隙’,隔阂、嫌怨)。”说我们都是反秦斗士,你在黄河以北拼搏,我在黄河以南战斗,目标一样,任务不同,没成想我先打入关中,这才能和您在这里见面。现在居然有小人作梗,让你对我有了意见。刘邦这话说完,一定会叹上一口气,以示:世间多小人,君子很无奈。

如此一说,项羽反倒感觉不好意思了。而且他昨晚已答应项伯,要善待刘邦,这本来就是一场误会。于是,项羽对刘邦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都是你那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你的人都那样说,我能往好里想吗,瞧你用的那人,项羽把自己摘了个干净。项羽既然推脱责任,自然是对刘邦信任有加了。所以刘邦心里的石头也算落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紫禁城后宫生活揭秘 妃嫔养生靠吃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数百年来,素有“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宫廷妃嫔们,生活状况究竟有何神秘?在被高高的宫墙所隔离的神秘世界内,她们的衣食起居、言谈举止,是否如一些宫廷剧所述那样?今天,我们将深藏宫中的妃嫔们的哀怨闲愁经历告诉网友,以揭示笼罩在她们身上的神秘面纱。久居深宫的妃嫔们多数病弱,长年以丸药、汤剂为伍。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为何会被自己的妃子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924年,末代皇帝被冯玉祥逐出皇宫,溥仪带着文绣乘汽车来到天津的静园,对溥仪感到厌恶的文绣开始行动起来。她逃出了鸟笼般的静园,揭开了末代皇妃“婚姻革命”的序幕。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于是1925年3月5日,溥仪带着婉容、文绣等人迁居天津,住进了原清朝两

  • 揭秘:雍正为何要与万人迷男人十三阿哥结成死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和《宫锁心玉》的人都知道,除了皇帝雍正之外,里面还有个特别的男人,这个男人不仅令女人们倾倒,连男同胞也要由衷地拍案为他叫一声“好”。那他是谁呢?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所谓英雄仗义,侠士风流,他全占齐了。一、十三阿哥胤祥与四阿哥胤禛的结党之谜可是,历史上有“侠王”之称的十三

  • 揭秘:三国史上的十大超级卧底 貂婵勇冠三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三国历史上,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人物,不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各为其主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接下来小编就要来罗列以下三国史上的十大超级卧底。1 貂婵作为三国时代仅存的数名女性之一,貂婵的一生由于牵连了残暴之最——董卓和武勇之最 ——吕布而显得分外多姿多彩。不得不承认,纵然盖世英雄,在古老而质朴

  • 揭秘传奇皇后赵飞燕为何夜夜萧歌却终身不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飞燕,汉成帝的第二位皇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在位9年,汉成帝死 ,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历史上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瘦指的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说她能在掌上起舞,故有:“美人上马,马不知”的形容。赵飞燕正是凭借着自己能舞善媚的技能赢

  • 揭秘:神探狄仁杰如何让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好色是人的天性,所以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千古佳句,女人亦如此,因而今天的成语词典里多了一条“看杀卫王玠”。论好色的本事,历史上因此出名的女人比比皆是,比如南北朝的山阴公主一次就向她的皇帝大哥要了三十个男宠,著名的贾南风更是玩一个杀一个,不过最受人们厌恶的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但武则天有她

  • 清朝皇帝和乾隆后宫相比 乾隆妃子身份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清代妃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与清代其他皇帝相比 乾隆后宫妃嫔的身份有什么特点?古时候的皇帝坐拥三宫六院,妃嫔众多,是自古以来许多男人十分钦羡的对象。不过羡慕归羡慕,许多人想要三妻四妾,但却不了解妻妾太多,对皇帝而言其实也是一种烦恼。这些皇帝的后妃们

  • 明明识破了空城计却下令退军,司马懿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95回写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闻空城计人赞孔明“其智近乎妖”

  • 陶宗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五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陶宗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陶宗旺,《水浒传》人物之一。祖籍光州(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人氏,田户出身,两臂有千斤之力,使一铁锨。人

  • 关羽一生败给同一位大将三次,这位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一生败给同一位大将三次,这位大将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关羽,字云长,是一位忠心耿耿的武艺高强的乱世英雄。他的一生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为刘备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君岂不闻关公“温酒斩华雄”时的胸有成竹?君岂不闻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时的豪迈非凡?君岂不闻关公“过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