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秦名将蒙恬: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

揭秘大秦名将蒙恬:中国历史上死得最冤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23 更新时间:2024/3/30 18:40:11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男,汉族,约公元前248年 农历3月16日生,属相约为牛,星座约为白羊座,山东临淄人,历任大秦王朝正师级的将军,正省部级的内史,上将军衔的元帅。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抗击匈奴,战功卓著,他修筑万里长城,保疆安民,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但是,蒙恬的人生结局很悲惨。在秦始皇的两个儿子扶苏胡亥争夺皇位继承权时,他不幸地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秦二世胡亥和奸臣赵高迫害致死,留下了一代名将的千古悲歌。

有关蒙恬的容貌,笔者能够找到的最早记载,就是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院的元代青花人物瓷瓶上的蒙恬画像。画面中的蒙恬,全副武装,顶盔贯甲,阔面钢髯,豹眼蚕眉,端坐在椅上,威风凛凛,他的后面站着一个武士披甲悬剑,双手握一杆大旗,旗上行书“蒙恬将军”四个大字。蒙恬的前方一名手持弯弓的武士前来禀告,武士的身后一个头戴毡笠,短衣束带的士兵右手按着一名抓来的官吏,此人戴高冠,着花袍,是汉人的装束,跪伏于地,卑微乞求。整个画面描绘的是蒙恬将军审讯战俘的场景。蒙恬旗开得胜,踌躇满志,巍峨伟岸,展示了他的英雄斗志和壮士豪情。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是秦国秦昭王时期的名将,官至副国家级的上卿。公元前248年,他曾率兵讨伐河南的韩国、河北的赵国、山西的魏国,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蒙恬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大将军,曾与秦朝另一位名将王翦一起消灭了湖北的楚国,屡立战功。良好的家庭环境,使蒙恬从小就学习刑狱法,年轻时还担任审理狱讼的秘书。

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也是同样出色。他担任的官职是秦始皇的秦朝王室办公厅主任,常年陪伴在秦始皇的身边。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为内谋,两人互相补助,被当时的人称为“忠信”,在整个大秦王朝上下文官武将中,没有敢和他们抗争的。

蒙恬的妻子卜香莲是浙江善琏人,精通制造毛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 相传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蒙恬夫妇将制造毛笔的技艺传授给村民,使善琏因产湖笔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湖笔之都”。至今在当地仍留有蒙公祠,纪念蒙恬这位中国毛笔的发明改造者。

蒙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战功卓著,得到的回报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含冤而死,让人同情和叹息。

一、战功卓著:抗击匈奴与修筑万里长城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蒙古地区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内蒙古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朝首都陕西咸阳的安全。成为大秦帝国最后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时,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将北击匈奴,这个人就是名将蒙恬。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在宁夏和内蒙古地区的黄河上游,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率领的军队,用相当于坦克的大型兵军开道,装载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弩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此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几十年不敢再进犯秦国土地。蒙恬将军勇敢作战、出奇制胜、击败匈奴的大战,是他一生征战的最大战绩。

蒙恬在打败匈奴后,继续带兵坚守陕西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建起了西起陕西临洮,东到辽宁辽东的长达五千多公里的万里长城,用来保卫北方农业区域,免遭游牧匈奴骑兵的侵袭。蒙恬将军驻守陕西榆林的上郡十余年,风风雨雨、烈日寒霜,威震匈奴,受到秦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在修筑万里长城的壮举中,起了主要的作用,这延绵万余里的长城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宝。其实,司马迁《史记》中蒙恬修筑长城的评价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长城对人民的劳役,却没有看到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

这里还要表述这期间发生的一段插曲,正是这段插曲给蒙恬带来了杀身之祸。当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施行严酷的暴政。一场“焚书坑儒”的灾难席卷中华大地。秦始皇大举迫害天下读书人,他的长子扶苏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听,反而把他贬到边关,让他监督蒙恬守卫边疆。

从此,扶苏和蒙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扶苏初到边关,甚为苦闷,蒙恬劝告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守边也很重要。扶苏感到蒙恬待他诚恳热心,便安下心来协助蒙恬训练军队。两人甚是投机,便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为蒙恬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

二、含冤而死: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有关蒙恬的千古奇冤,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臣,有这么一次对话。唐太宗说:“我想做、舜那样的明君,不使冤案现于本朝。各位不妨说说,古代哪一位将相死得最冤?”当时在场的有总理房玄龄、纪委书记魏徵等人,有的说是“战国时的秦将白起”;有的说是“春秋时吴国大将军伍子胥”。听罢大臣们的议论,唐太宗摇摇头说:“我看最冤的是蒙恬。”

在中国历史中,不止一次地上演这样的悲剧:一个英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色的小人,致使这些英雄经常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惨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蒙恬做为一代名将,打仗英勇威武,指挥才能出众,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也是一把好手。但是他却饮恨不能善终,蒙恬的死可以说是带着悲壮、无奈与叹惋。

这件事还得先从蒙恬的弟弟蒙毅说起。蒙毅法治严明,有一次,秦始皇的宠臣赵高犯了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却被秦始皇给赦免了。从此时起,赵高便对蒙氏兄弟怀恨在心。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游浙江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河北沙丘病死。临死前,他遗命大公子扶苏继承皇位。赵高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假“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派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老实善良的扶苏真的以为是父皇看不起他了,含恨自杀。然而,久经沙场,精明干练的蒙恬却心存疑虑,请求复诉。

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等人来代替蒙恬掌兵,把蒙恬囚禁在陕西安定县北的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秦三世子婴也力保蒙氏兄弟。但是,奸臣赵高深恐蒙氏再次得宠执政,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他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秦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信以为真,于是先杀死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30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请您将此言转呈皇帝。”

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有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公元前210年,蒙恬含冤死后,部下将士无不悲愤痛切,将其遗体葬于陕西绥德城西大理河畔,数万将士用战袍兜土成墓,状似山丘。清人阎秉庚有感于此,题诗曰:

“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

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鸿门宴疑云:项羽到底生刘邦什么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1、鸿门宴,一次偶然的吃喝许多人印象中的鸿门宴,是一个充满杀机、布满陷阱的一个局,是项羽为了在饭桌上解决刘邦而设的一个圈套。更有甚者,还危言耸听,称其为史上最危险的一次饭局。其实,真正的鸿门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险。这顿饭基本上还是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只是范增在其间增添了一个“项庄舞剑”的助兴

  • 揭秘古代紫禁城后宫生活揭秘 妃嫔养生靠吃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数百年来,素有“六宫粉黛”、“后宫佳丽”的宫廷妃嫔们,生活状况究竟有何神秘?在被高高的宫墙所隔离的神秘世界内,她们的衣食起居、言谈举止,是否如一些宫廷剧所述那样?今天,我们将深藏宫中的妃嫔们的哀怨闲愁经历告诉网友,以揭示笼罩在她们身上的神秘面纱。久居深宫的妃嫔们多数病弱,长年以丸药、汤剂为伍。

  • 揭秘:末代皇帝溥仪为何会被自己的妃子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924年,末代皇帝被冯玉祥逐出皇宫,溥仪带着文绣乘汽车来到天津的静园,对溥仪感到厌恶的文绣开始行动起来。她逃出了鸟笼般的静园,揭开了末代皇妃“婚姻革命”的序幕。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于是1925年3月5日,溥仪带着婉容、文绣等人迁居天津,住进了原清朝两

  • 揭秘:雍正为何要与万人迷男人十三阿哥结成死党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和《宫锁心玉》的人都知道,除了皇帝雍正之外,里面还有个特别的男人,这个男人不仅令女人们倾倒,连男同胞也要由衷地拍案为他叫一声“好”。那他是谁呢?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所谓英雄仗义,侠士风流,他全占齐了。一、十三阿哥胤祥与四阿哥胤禛的结党之谜可是,历史上有“侠王”之称的十三

  • 揭秘:三国史上的十大超级卧底 貂婵勇冠三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三国历史上,我们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人物,不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各为其主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接下来小编就要来罗列以下三国史上的十大超级卧底。1 貂婵作为三国时代仅存的数名女性之一,貂婵的一生由于牵连了残暴之最——董卓和武勇之最 ——吕布而显得分外多姿多彩。不得不承认,纵然盖世英雄,在古老而质朴

  • 揭秘传奇皇后赵飞燕为何夜夜萧歌却终身不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飞燕,汉成帝的第二位皇后,其原名未被正史记载,通常认定为宜主,在位9年,汉成帝死 ,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和神话般的美女。历史上有“环肥燕瘦”的说法,瘦指的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据说她能在掌上起舞,故有:“美人上马,马不知”的形容。赵飞燕正是凭借着自己能舞善媚的技能赢

  • 揭秘:神探狄仁杰如何让一代女皇武则天戒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好色是人的天性,所以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千古佳句,女人亦如此,因而今天的成语词典里多了一条“看杀卫王玠”。论好色的本事,历史上因此出名的女人比比皆是,比如南北朝的山阴公主一次就向她的皇帝大哥要了三十个男宠,著名的贾南风更是玩一个杀一个,不过最受人们厌恶的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但武则天有她

  • 清朝皇帝和乾隆后宫相比 乾隆妃子身份有什么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清代妃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与清代其他皇帝相比 乾隆后宫妃嫔的身份有什么特点?古时候的皇帝坐拥三宫六院,妃嫔众多,是自古以来许多男人十分钦羡的对象。不过羡慕归羡慕,许多人想要三妻四妾,但却不了解妻妾太多,对皇帝而言其实也是一种烦恼。这些皇帝的后妃们

  • 明明识破了空城计却下令退军,司马懿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第95回写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闻空城计人赞孔明“其智近乎妖”

  • 陶宗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五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陶宗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陶宗旺,《水浒传》人物之一。祖籍光州(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人氏,田户出身,两臂有千斤之力,使一铁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