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如何善待蔡文姬:让她在丈夫未归时留居曹府

曹操如何善待蔡文姬:让她在丈夫未归时留居曹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75 更新时间:2024/1/24 8:39:15

导读: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蔡文姬便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环境是毋庸置疑的优越。所以她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作赋,音律也十分了得。这样一位名门才女,本来是该有很好的归宿。奈何生在动乱的年代,她的人生曲折离奇,步步惊心。光是嫁人,她便嫁了三次。

第一个丈夫是河东的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士子,夫妇俩琴瑟和谐。只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夫君。文姬倍感委屈,同时又才高气傲,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了娘家。

可惜在娘家的安稳日子也没有过多久。东汉政权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军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来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蔡邕竟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被封为高阳侯。

董卓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最后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其他女子,一齐被掳到了南匈奴。蔡文姬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去匈奴的时候她才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这十二年里,她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也学会了吹奏“胡笳”,自然也通晓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想起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掳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被掳掠多年虽然很痛苦,但现在若跟着使者回国,却又有些舍不得了。舍不得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也舍不得两个儿子。可惜,摆在眼前的是“回归故里”与“母子团聚”的两个选项,她做的是单选题。最终,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他的胡人丈夫和儿子,缓缓登上了来接她的车。车声粼粼,这十二年的生活,一点一滴开始浮现,于是她创作出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回到故乡陈留郡,但老家已是断壁残垣,她没有地方可去了。最后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了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原以为可以安稳度日了,可惜这第三次婚姻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与美好。文姬饱经离乱忧伤,已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长得又帅,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但又是丞相授意的婚事,他也只好勉强地接纳了她。

婚后的第二年,她唯一的依靠她的丈夫犯了死罪。她顾不得梳理头发和穿鞋,光着脚就跑到了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呢,听说是蔡文姬求见,便对在座的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各位都已听过她的才名了吧,今天我为大家引荐一下!”蔡文姬走上堂,跪下来,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有什么办法呢?”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

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了董祀。蔡文姬卯足了劲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了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董祀也不是缺心眼的人,从此以后,他也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渐渐地也为她的才情倾倒。夫妻双双看透了世事,就溯洛水而上,最后找了一处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定居了。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望。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便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他很喜欢看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失望极了。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以看到,蔡文姬的才情不是盖的。知识链接趣味链接: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移情于声,思乡哀怨。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包括“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现有传谱两种,一是明代《琴适》(1611年刊本)中与歌词搭配的琴歌,其词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叙事诗;一是清初《澄鉴堂琴谱》及其后各谱所载的独奏曲,后者在琴界流传较为广泛,尤以《王知斋琴谱》中的记谱最具代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曹操诡诈残忍 使用“特务”手段堪比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婴凌人怎么用,刘备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三国杀曹婴无脑猜三项

    导读: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那么,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特务制度”吗?其实,这有点儿“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于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

  • 盘点水浒里的五大毒美女:谁是水浒中最毒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水浒第三名将是谁,水浒传中最美的女人,水浒传的人物都有哪些

    中国的四大名著,以水浒传女人写得最为不堪。不堪到什么程度呢?凡是漂亮出众的妹妹,在水浒传里都有毒,散发着各种毒素。下面,请各位随我一起,回顾一下水浒传中的所谓毒美女吧。1号:潘金莲特征:长期感染不和谐婚姻病毒手段:毒死亲夫中国历史上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主体在婚前不见面,不如意的婚姻肯定有

  • 揭秘:秦始皇嬴政竟然因一句谎言而修筑万里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做了哪几件大事,秦始皇嬴政是谁的儿子,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的历史故事

    导读: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盘踞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气势磅礴,坚固雄伟,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曾有权威人士做过统计,修筑长城所用的砖石,如果用来修建一道厚1米、高5米的长墙,这道长墙足以环绕地球一周;而如果用来铺筑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则可以环绕地球三周以上。但今天的人们在感

  • 大秦朝丞相李斯:没有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斯为什么能够成功说服秦王,秦始皇为什么不让李斯当丞相,为秦朝立过战功的将领都不得善终

    导读: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司马迁何等人物?玩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于股掌之上,秤他们的斤两,论他们的货色,一言而九鼎,盖棺而论定。第一

  • 历史上真有马永贞吗?传奇拳师马永贞的真实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马永贞是怎样一个人,张彻马永贞,马永贞争霸上海滩2

    历史上真有马永贞吗?39集近代传奇题材电视剧《马永贞》,这部由鞠觉亮导演,陈国坤、樊少皇、徐熙颜等众多明星联袂演出的电视剧再次使马永贞成为荧屏热点。这部根据马永贞原型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民国初年,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马永贞凭借着自己一身的武艺和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与上海两大帮派展开了一场天翻地覆、风

  • 楚霸王项羽败于作英雄秀?重军围困之下还玩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为什么去垓下,垓下之战项羽有机会赢吗,楚汉争霸项羽失败的原因

    导读: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

  • 揭秘韩非因妒才忌能进谗言 反被秦始皇下令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妒贤忌才,谗言,李斯为什么害死韩非子

    导读: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

  • 揭秘李鸿章日本遇刺内幕:竟让中国少赔了1个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鸿章一枪一亿两白银是造谣,李鸿章在日本挨一枪的结果,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评价

    甲午战争在陆海陆战场俱失的情况下,1895年3月,李鸿章受命前往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谈判和约。首次谈判的尴尬到达后的次日,中日双方即以春帆楼为会议场所展开谈判。当时的春帆楼里修葺一新,地上铺着华丽的地毯,足见日方准备之充分和重视。双方见面寒暄完毕后,李鸿章说:“你我东亚两国,最为邻近,同文同种

  • 魏孝文帝拓跋宏到底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历史上值得了解、讨论和纪念的人物实在太多了,近几年我注意较多的一位是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他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四六七年)八月,卒于太和二十九年(四九九年)四月。再过三年,就是他逝世一千五百周年。他本姓拓跋,但在逝世前的三年改姓了元。在他在位的二十九年间,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

  • 隋炀帝为何成大昏君?真相竟是太聪明太有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