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清雍正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揭秘:大清雍正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17 更新时间:2023/12/8 12:23:28

导读: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同志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又完全转了向,卢华为先生在《金融观察》著文说:“他(雍正)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雍正帝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的清官呢?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

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最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但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酷烈的手段,亦未能根治腐败。到清代,精于治道的康熙政尚宽仁,采取了颇为不同的做法。他认为加强纠察、惩处贪官只是消极的防堵措施,而明智的做法是培养清官。在康熙的取士标准里,“节操清廉,最为紧要”。他重视对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平时注意通过秘折等渠道了解各级官员的名声好坏,还利用出巡等机会倾听民间舆论。他第六次南巡时,一路访察清官,并下令各地督抚举荐清廉。

康熙深知清官刚正不阿,易为奸佞残害,因而常加意保护,甚至加以特殊眷顾。如“治行为畿辅第一”的彭鹏因事多次受到革职处分,但康熙都改为降级留用,直到被降了十二级,仍奉旨留任原官。康熙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康熙尚德、兴廉的吏治思想和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官成为其治国的一面旗帜。当然,康熙朝清官众多,而贪赃枉法的官员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后期,对于各级官吏疏于察考,惩贪不力,官场风气颇为后人诟病。

雍正帝即位之后,一改乃父宽仁作风,以“严明”察吏,推行刚猛政治。他大力整顿吏治,清查钱粮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又改兴廉为养廉,实行“耗羡归公”,官员按级别从中提取“养廉银”,给予官员合理的酬劳,使贪污行为失去借口。雍正的高明在于不仅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而且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诉诸制度保证,对整肃吏治颇为有效。

不过,雍正帝也犯了一个错误。在对待清官问题上,他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在他看来,“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康熙希望通过扶植、保护、褒扬清官而倡导一种廉正的官场风气,注重通过舆论来鉴别官员的操守政绩。雍正则认为,“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者皆称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结果“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为舆论所不容。因此,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甚至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备加呵护。

雍正帝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此后乾隆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向。他不仅贱视清官,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日益松弛,清官不称于世,而墨吏出于能员者不乏其人。后来养廉制度虽一直沿用,但各级官员不再以清廉品节相尚,虽一时畏于严法不敢出格,但忽略人品的砥砺与惩劝,已经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一代名妓李师师真的是宋徽宗的“二奶”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徽宗为什么不娶李师师,宋代李师师,李师师

    导读:皇帝与妓女恋爱,真还发生在荒唐的时代和荒唐的人物身上。此事《水浒》有载,但那是小说家言。本文虽引了不少文人记载,到底是一家言,故以野史名之。国家老大的风流韵事,总是能引起人们的特殊兴趣。比如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怎么就不够他忙活的呢?或者李师师究竟身负何等魔力,竟然能够从三千佳丽手中横刀夺爱?要

  • 揭秘古代绝色男子:既是皇帝情人也是皇帝大舅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见深有多喜欢万贵妃,十四皇叔谋害乾隆,乾隆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导读:汉哀帝与董贤之间的“爱情”不但是惊天地而动鬼神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同性恋者的故事。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的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因此让人引上前来说话,这一见之下,哀帝为之魂飞魄散,没想到天底下居然有如此美丽的男子,当日即

  • 揭秘东瀛浪客宫崎滔天:日本浪人的中国革命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揭秘日本联合舰队断剑中途岛,东瀛浪人是什么意思,决战中途岛事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前往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脸虬髯的东洋浪人宫崎滔天在典礼上情绪激动,伏地大哭。众人问之,答曰:“恨我生不是中国人!”1就职典礼上的浪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坐小火车前往南京,抵达两江总督署辕门,于晚10时开始举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总统府大堂灯光明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何没有主帅?死后也要抓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是谁,兵马俑的兵器被谁拿走了,兵马俑被项羽人为破坏

    导读:1974年3月,临潼县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生产队的几个农民正在打水井,突然,从地下三四米深处挖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个陶土烧成的人头。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东西--不就是一个“瓦盆爷”吗!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只要打井或挖墓穴,就会有这些“怪物”出现,伴随这些“怪物”的,不是井水忽然

  • 三国十大美女排行榜!究竟谁是最美丽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兵器排名,三国十大谋士排行榜,三国十大美女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批绝世佳人斗艳的年代。如千娇百媚的貂蝉,超凡脱俗的甄宓,倾城绝世的小乔,古典淑女的大乔,剑侠仙子的孙尚香,绝代才女的蔡琰,天香国色的邹氏,芙蓉娇艳的樊氏,冷艳性感的祝融,温柔贤淑的吴氏等。第一美人:千娇百媚的人间尤物——貂蝉;(美丽指数:★★★★★★★★★★)所谓‘马中

  • 千古之谜:宋高宗赵构擅杀良将岳飞是吃错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构杀岳飞的深层原因,如果赵构同意北伐岳飞能成功吗,宋高宗为啥要杀岳飞

    导读:宋高宗赵构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谜实在是太多了。且不说其他,就说他擅杀岳飞,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历史之谜。据《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岳飞(公元1103年—1142年)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阳县)一户农民家庭。许多史书上说岳飞家是佃农,但从他的父亲岳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

  • 揭秘: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卫子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对卫子夫这么狠,汉武帝和卫子夫第一次,汉武大帝卫子夫封后

    导读:元光五年(前130),“金屋藏娇”中的女主人公,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长门宫。很快,出身草根的卫子夫母仪天下。“君不见咫尺长门锁阿娇,不如意兮奈若何!”名门闺秀陈皇后为什么不得善终?平民歌女卫子夫何以三千宠爱集一身?金碧辉煌的宫殿,藏得住富贵荣华,可藏得住痴心妒颜,寂寞春情?陈阿娇可不是一

  • 何处觅香妃——清朝乾隆帝身边的伊斯兰皇妃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宫思,香妃画像,阿觅

    导读:清末以来我国的稗官野史和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香妃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连外国的一些词典中都出现了有关香妃的词条。民间关于香妃传说的版本很多,总起来大致有两种。在蔡东藩的《清史演义》、《清朝野史大观》以及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等书中所描绘的香妃与民间传说中香妃的故事差不多

  • 血雨腥风:唐朝历史上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大清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唐太宗武则天,唐朝乱世

    导读: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着书立说。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着书立说。这叫进可攻,退可守。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

  • 揭秘“一代愤青”宋神宗:屡遭臣子顶嘴郁闷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揭秘中国下集,揭秘类纪录片,揭秘文案

    导读: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神宗执意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为此,他充分发扬民主,亲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