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万历母亲李太后:如何由宫女晋升为皇后

揭秘万历母亲李太后:如何由宫女晋升为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93 更新时间:2024/1/5 21:48:00

导语:李太后的一生,是不幸的,早早就在宫中当了地位卑微的宫女;但她又是幸运的,被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宠幸,生下儿子,母以子贵,得以当上皇后,荣华富贵一生。看来,长得好不如运气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古往今来,女性的命运大多皆是如此。

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崇祯皇帝的曾祖母,姓李,其闺名不详,没有流传下来,故一般只称她为“李氏”或李太后、孝定太后(孝定是谥号),漷县(今北京市通州漷县镇)人,生于嘉靖廿四(1545年)。她出身卑微,在隆庆皇帝朱载垕还是裕王时,是裕王府邸里的一名宫人,后来偶然得到裕王宠幸,生下了儿子,遂母以子贵,在隆庆元年(1567年)三月被封为贵妃。隆庆皇帝在位6年后驾崩,死时年仅36岁。

按明朝惯例皇帝驾崩后,应由皇后之子继承帝位,但是隆庆皇帝的皇后陈氏,一直体弱多病而没有孩子。因此隆庆皇帝驾崩后,就由李贵妃之子朱翊钧继承了帝位即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童,一心只想着玩乐,哪里会治理国家。难怪大学士高拱叹息道,“十岁孩童,安能治国!”

虽然万历皇帝还是个无知的孩童,但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却不是一般的人,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后妃中,少有的精明强干的女人,她当时不仅在后宫中执掌大权,而且对于国家的政事,也是处处插手。因此万历朝早期的一切内外政事,曾一度由李太后执掌,相传在万历皇帝上朝时,李太后还曾经垂帘听政。

隆庆皇帝驾崩后,新帝朱翊钧登上帝位,按照旧制新帝登基后要给先帝后妃上尊号。明朝规定,天子立,尊先帝的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而生母不是先帝的皇后,则天子的生母也称太后,只是在太后前加徽号以示区别。当时李贵妃在宫中很有势力,司礼监大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贵妃,就与重臣张居正在私下商议,尊先帝的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这样两宫太后就没有分别了。

自万历朝开始,先帝的皇后和新帝的生母在尊号上就不再以加徽号相区别了。冯保还与张居正商议,安排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不仅如此,张居正还请求慈圣皇太后照顾新帝的起居,毕竟万历皇帝还是一个10岁的孩子。于是慈圣皇太后就名正言顺地住进了乾清宫,并且借照顾皇帝的名义逐渐干预朝政。

慈圣皇太后虽然表面上贵为太后但因她出身微贱,实际上却处处受制,甚至在用膳时也不能和万历皇帝和仁圣皇太后平起平坐,只能站在他们身后,个中滋味是常人难以体会的。而万历皇帝虽为慈圣皇太后所生,但是他也是极为看重出身。《明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光宗朱常洛是神宗(万历)的长子,他的亲生母亲王氏原是宫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万历皇帝临幸了一回就怀孕了,但直到王氏临产,万历皇帝都不承认。幸亏宫内皇帝起居记载得十分清楚,得以证明朱常洛系万历之子。

朱常洛长大后,大臣要求立他为太子,万历皇帝始终不同意。慈圣皇太后问他为什么,万历说:“朱常洛是都人的儿子。”太后听后大怒,因为此话正是触到了她的痛处。她怒斥万历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万历看到母亲大怒十分惶恐,伏地不敢起。原来明朝内廷呼宫人为“都人”,而太后也是宫人出身,因为母凭子贵才升为贵妃。由此可见慈圣皇太后是宫人出身的影子实际总伴随着她,而明朝宫廷中的生活充满了凶险和明争暗斗,她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李太后一生笃信佛教,万历尊封她为“九连菩萨”。万历成年以后数十年不问政事,不见大臣的面,并派太监到民间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导致民不聊生、灾变迭起,国家内忧外患,根基日空。儿大不由娘,李太后只管保住太子的地位,除此之外并不多干涉儿子,何况按律后妃本也不应干政。她遂寄情宗教,儿子如何也就随他去了。万历四十二(1614年)年二月,李太后去世,终年70岁,与丈夫及陈皇后合葬在十三陵中的“昭陵”。她的谥号是“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所以又简称“孝定太后”。

李太后的一生,是不幸的,早早就在宫中当了地位卑微的宫女;但她又是幸运的,被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宠幸,生下儿子,母以子贵,得以当上皇后,荣华富贵一生。看来,长得好不如运气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古往今来,女性的命运大多皆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荒唐皇帝”朱厚照干过哪些不荒唐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揭秘那些破事,揭秘网,胡凯伦揭秘

    如今,只要一提及明朝那些荒唐的皇帝,似乎就少不了正德,在许多史书里跃入我们眼帘的他,分明就是一位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因为有许多资料显示,朱厚照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据史料记载,说朱厚照“荒唐”,没有冤枉

  • 震惊!太平天国竟是亡于一个女人的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天国从起义到灭亡有几年,太平天国双方伤亡,太平天国安徽死亡人数

    洪宣娇被很多史家认为是太平天国史上一位子虚乌有的人物,但是有关她的故事却在民间传得有板有眼。最早有关洪宣娇记载的典籍,是清末文人凌善清写的《太平天国野史》。书中的洪宣娇不但在太平天国的兴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她更是一个非常淫荡的女人。1856年夏天,正是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却发生了著名的天

  • 真实无间道:揭秘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最近发现的间谍,史上最重的东西,尸家重地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创办《文艺新闻》。他有多重身份———军统、中统、青洪帮、日伪,然而他的秘密身份却是货真价实的中共特科。他巧妙开拓情报来源,一人身兼五重身份1931年10月,袁殊回到中国,之后立即转入特科的工作。1932年春,通过

  • 揭秘史上最牛权臣宇文护:三年内连杀三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宇文护简介,为什么宇文护当不了皇帝,宇文护为什么不直接当皇帝

    老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把皇帝拉下马已经是凌迟碎剐之罪了,何况杀皇帝!皇帝是国家的象征,权力的代表,杀一个已经是惊天动地了,杀两个更是有点不可思议,难道还有更厉害的!宇文护(513年~572年),鲜卑族,中国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一名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泰长

  • 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拿所有的事当儿戏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政治历史哪个好拿分,历史上使用锤的名将,怎么才能让历史拿高分

    导读:旧史中有趣的事不多,一旦遇到,哪里舍得再板起脸来读?如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若观其政,自然要皱眉头,若论其人,只好微笑。贪玩的年轻皇帝,代有其人,但花样百出如他这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前无古人,只成立一半。南朝刘宋的后废帝刘昱,在某些方面,可算明武宗的先鞭。单看这位小皇帝最后一天的日程,

  • 史上最会享受的君王:细数乾隆皇帝创造的世界纪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吸血君王,超过100岁的皇帝,历史皇帝最长寿的是哪位皇帝

    导读:泱泱中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奏响了一曲钟鼓雅乐。站在时光的源头,倾耳似乎能听闻时空长廊的回响。5000多年的灿烂,呈现出很多帝王,在这些帝王之中,被后人特别称赞道的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大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乾隆也算是一位毫不逊色的帝王。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

  • 圣人皆无父:揭开历朝历代的先祖们都是谁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圣是哪位圣人,紫圣是不是父母亲生的,五百年出圣贤

    导读: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周朝后稷的母亲姜是如何生下了后稷。她有一次到野外去,看到地上有一个巨人的足印,心里很喜欢,就踩上去了,结果身体产生很强烈的感觉像是怀孕了,到了时候就生了后稷。后稷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人,他擅长耕种植物,在尧舜时期做过农官,后人把他奉为农神。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从历史记载

  • 揭秘:为何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反致双方关系恶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之妹与刘备,周瑜的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最后咋样了

    导读: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类似看法,现在再次研读《三国志》,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再说,我也曾怀疑诸葛亮也

  • 揭开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微妙交情:并非汉贼不两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信错一人,跟错一人

    导读:史上最微妙的是什么?是人事。封建社会一些王朝集团斗来斗去,最后的战斗成果,都体现在人事上。人事又体现在关系上,要做人事,要从关系上做文章。关系此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关系,可是,最近翻阅《全三国文》中的曹操全集时,却发现一条微妙

  • 揭秘:大清雍正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同志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又完全转了向,卢华为先生在《金融观察》著文说:“他(雍正)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深信“贪官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