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溥仪解放后曾做“花工”:衣服经常系错扣子

溥仪解放后曾做“花工”:衣服经常系错扣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56 更新时间:2024/2/9 11:30:44

末代皇帝溥仪被新中国特赦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植物园做一名“花工”。溥仪自己后来说,植物园的日子是他有生以来非重要的一段时光。因为在那里,他第一次“享受”到了普通公民的权利。

半个世纪之后,溥仪居住的宿舍还基本保持原貌,然而这些房屋长期用作库房,观众还无缘走进旧居。市政协委员万建中建议,管理单位应尽快腾退旧居,可以把溥仪当年在植物园工作时的照片和资料等历史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帮助观众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溥仪旧居成研究室仓库

香山南麓,初夏的植物所北京植物园,花圃里的牡丹刚刚凋谢,芍药又绽放开来“接班”。在通往花圃的小路旁,立着一块标牌,爱新觉罗·溥仪几个字在标牌上很醒目,引得不少游人纷纷驻足。从1960年2月16日至1961年3月6日,溥仪在这里劳动锻炼了383天。

“这里就是当年溥仪住过的宿舍。”植物园的湜老师指着标牌后的一排排灰色平房介绍着。“当年溥仪和两位工友就住在其中一间。”

北京晨报记者看到,房子整体保存完好,但房门上有锁,门缝里黑漆漆的,一般观众无法进入参观。王湜说,溥仪住过的房子一直没有人再住,作为研究室的库房,里面存放着一些试验用品。未来植物园方面将对旧居进行腾退修缮,并有望开辟为展室,以便观众了解那段尘封多年的历史。

五十年代温室可寻遗迹

在溥仪先生宿舍东侧,并排建有多座花卉温室。如今,溥仪当年负责的那栋温室已经进行了改造,而旁边的温室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原貌。

温室砌着厚厚的水泥墙,墙边是1米多高的水泥台,上面摆着各种盆栽花卉。水泥台以上都是玻璃结构,顶棚由手动滑轮控制,可以闭合。据王湜介绍,这些“老古董”都是当年参照苏联的温室技术建造的,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它们也见证了植物园的发展历程。

溥仪先生的宿舍距离温室不过二三十米,有一条小路直通过来。温室外的院门仍在当年的位置没有改变。五十年前,溥仪每天都要穿过那道花圃的小门,走进温室,和其他工人一样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真实还原溥仪生活

溥仪在植物园的旧居长期用作库房,显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如果将旧居开辟为展室,该展览哪些内容呢?

市政协委员万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溥仪在植物园的时光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没有必要把他前半生的经历都展示出来。“重点要把他当年在植物园的生活场景复原,当年使用的劳动工具也可以搜集出来公众展示。”

万建中还建议,溥仪在回忆录中也谈到了他在植物园的工作和生活,也应该有一些照片记录了当年的情景,这些字图片材料都可以作为展览的一部分。

万建中说,展览的目的就是要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当年很多人都在接受新中国的改造和教育,而溥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受教育的过程是什么样子,这是公众想要了解的。

周总理安排溥仪进植物园

据资料记载,溥仪到植物园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直接安排的。特赦后回京不久,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会议室接见了溥仪一家。总理问溥仪,特赦后有什么打算,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溥仪说,自己在战犯管理所的医务所帮过忙,对医学感兴趣,想当个大夫,可周总理却不赞成。还有人曾建议安排溥仪到故宫去劳动,周总理也不同意,他说:“故宫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

最终,1960年2月16日,溥仪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来到位于香山的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参加劳动。在植物园,溥仪学会了如融入社会。

●追忆“花工”溥仪

生活——衣服常系错扣子

年过八旬的卢思聪老人是溥仪先生在植物园劳动生活的见证者。卢思聪说,溥仪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在植物园工作又必须自食其力,结果闹了不少笑话。

“他有时候出门,衣服扣子扣错了,衣襟斜着就出来了。”卢思聪说,还有时候,他想把衬衣系到裤子里面,可往往只把前面系进去,后面还露在外面。去食堂买饭的时候,他对钱和粮票是没有概念的,就一把把粮票钱票都掏出来,让大师傅自己去挑。

有一件事卢思聪印象比较深刻,就是溥仪先生不会洗衣服,别人教他要来回搓洗,结果他就拼命搓洗一个地方,把衣服都洗破了。“我们就都看着他笑,说溥先生您怎么这么大力气呀!”

工作态度——认真但并不擅长

卢思聪说,溥仪先生在温室的一项工作就是用胶皮管子往水缸里蓄水。由于胶皮管子长度不够,就由两段连接,中间是一段铁管。有一次,溥仪在给水缸蓄水的时候,光顾着拽管子了,不想把两段胶皮管子接口拽开了。他手忙脚乱地跑过去,可怎么也接不上,浑身都湿了。脚下一滑,结果摔倒在了水坑里。“溥先生毕竟年纪大了,我们都赶紧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卢思聪回忆,虽然在工作上总犯“错误”,可溥仪和同事们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闲暇时,大家就让他给讲当年宫里的趣事。他说小时候喜欢吃春饼,一次吃多了,撑得慌,两个太监一个抓着腿,一个抱着肩膀,向地上,帮着他消化。

过往插曲——遇人跪拜拂袖而去

对于溥仪的到来,当时植物园领导非常重视。卢思聪回忆,就在溥仪到园的前几天,领导专门组织全园职工在食堂开了一次会,要求溥仪来了以后不能围观。对外要保密,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称呼他为溥先生,而不能叫同志,还有国家机密不要跟他讲。

周边住着的一些旗人,不知怎么知道溥仪在植物园劳动,“闹”了一回事。卢思聪说,那时溥仪每两周可以回城一次,他要坐公交车回城里。当时只有一班公交车,车站设在离植物园不远的四王府村。一天溥仪刚从公共汽车上下来,一些聚集在站台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还口称“皇上”!溥仪当时气得够呛,训斥道:“解放都这么多年了,还来这一套!”说完,冲出人群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红楼梦》中的最美丫鬟:丫鬟也倾城!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这是晴雯的判词,读过红楼梦我们不得不承认晴雯是红楼丫头中最为漂亮。(一)作者美丽的描写。《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在贾府的丫头群中,晴雯是第一个美丽的。但曹雪芹写晴雯的美,不同于写袭人和平儿。曹雪芹只用这样几笔水墨的勾勒,就把晴雯的天然美貌,送到

  • 朝鲜女兵英姿飒爽 穿10厘米高跟鞋挎枪巡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朝鲜不断放出要射“弹”让美国完蛋、搞得不少人紧张兮兮的时候,一张朝鲜女兵的照片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两天,美国各大报纷纷刊出穿高跟鞋巡逻的朝鲜女兵照片。照片上,4名朝鲜女兵背着枪正在朝中边境巡逻,其中三个女兵脚上穿的是高跟皮鞋。朝鲜的女兵还真有这个特点,就喜欢穿高跟鞋。谁说女兵穿高跟鞋不能打仗,俺们

  • 揭秘:诸葛亮超高的军事水平来自于何人教导?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

  • 揭秘冯玉祥之死:究竟死于暗杀还是事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948年7月31日我们秘密离开了纽约,在8月中旬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时,发现那里停泊着一艘国民党的军舰,这引起父亲警惕。父亲就不再外出,就叫我母亲和我偷偷地下船,把他写给李济深将军的信和一首叫《小燕》的诗寄出去。信中说船上的生活真是整齐、安静、快乐、和气,没有一个人不在那里读书。马克思、列宁、斯大

  • 震惊!揭开杨贵妃墓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杨贵妃生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由于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世人以为杨玉环生于四川,其实她是山西蒲州永乐人。杨贵妃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幼小时随父在四川度过,10岁左右因父亲亡故,她寄养在洛阳三叔杨玄璬家。后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

  • 赫鲁晓夫是否有"脱鞋敲桌"的政治笑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美制皮凉鞋”敲桌赫鲁晓夫曾在回忆录中谈到“凉鞋敲桌”一事的来龙去脉。当年在离开莫斯科去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伊巴露丽请他帮一下忙,要求他“寻找一个机会让佛朗哥政权丢丢脸”,因此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殖民主义问题发言时,强烈谴责了佛朗哥“反动的、残暴的政权”。而当西班牙代表上台进

  • 揭秘:中国历史上哪位太后是最有福的皇帝老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清盛京皇宫的金銮殿东侧,是台下东宫颐和殿和介祉宫。在沈阳故宫中,有两个东宫,两个西宫。金銮殿后高台之上的东宫是和北京故宫后妃生活区在概念上有相同意义,但此处的东宫,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临时行宫。介祉宫曾是高宗东巡盛京,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临时居所。不过,崇庆皇太后是否为高宗乾隆的生母?这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桃花运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突发奇想:假如以“你认为谁是最有桃花运的男人”为问题,作一次民意调查,不知道最后的得主会是谁?也许有人会认为是唐玄宗,也许有人会猜测是潘安,也许有人会提名贾宝玉,不一而足。“先帝宫女八千人”,唐玄宗可能是古今中外全部帝王中老婆最多的男人了,但是,那八千女人(准确地说是7999,只有一个杨贵妃跟

  • 如何评价曹睿?魏明帝曹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曹叡,字元仲,丕长子。母甄氏,本袁绍中子熙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后,熙出为幽州刺史,甄氏留邺。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操攻克邺,甄氏为丕所纳。叡生而操爱之,“每朝宴会同,叡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延康元年(220年,即黄初元年),叡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

  • 谁是真正的幸运儿?因一场天花而促成的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如果没有他,可能东三省早就让俄国老毛子给占了(国人千万不要为他们的现任总统到原属于小日本的北方四岛视察而隔岸观火,切记包括这位总统出海上岛的陆海区域在内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在N年之前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如果没有他,蒙古和青海可能早让一个叫葛尔丹的家伙给分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