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平定三国乱世第一人 晋武帝统一全国创太康盛世

平定三国乱世第一人 晋武帝统一全国创太康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90 更新时间:2023/12/14 23:21:23

导读:东汉末年,朝廷昏庸腐败,在统治阶级内部,宦官集团和官僚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日益激烈。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刘辩即位,史称少帝。这时,中军校尉袁绍乘机起兵,一举诛杀大小宦官两千余人,从而结束了为时数十年宦官专权的局面。然而,由此也引起了天下大乱,各郡、州、县出现了失控的局面。经过几十年的兼并战争,最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魏武帝曹操,霸主中原;昭烈帝刘备,称雄西南;吴大帝孙权,割据江东。三国之间连年混战,广大百姓饱受祸害,有的流徙,有的死亡,村落破败,户口大减。《魏书·张绣传》中记载说:“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有的地方的人口甚至只有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大量百姓死亡和流徙,全国连绵数百里的土地,完全荒芜,无人耕种。连昔日富庶繁荣的京城洛阳附近,也变得蒿草丛生,百里不见人烟。曹操在一首诗里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这种荒凉景象的真实写照。

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河内郡温县人,祖上许多人做过西汉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后来当上了曹操丞相府主管一切事务的主簿。司马懿老谋深算,智慧过人。曹操死后,司马懿历任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两代总管朝政的重臣,主管军事,统率魏军,同东吴、蜀汉对峙。蜀汉的诸葛亮智谋惊人,遇到司马懿也不免有些顾忌。东吴的孙权对他顾忌更大,曾对人说:“司马懿善用兵,可谓变化如神,所向无敌。”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8岁的曹芳即位,由司马懿和曹爽共辅幼主。曹爽知道司马懿实力比自己强百倍,对自己的威胁太大,所以,决定除掉司马懿。司马懿见势不妙,便在曹爽辅政后的第8年,声称自己年老多病,力不从心,回乡养病,但在暗地里等待时机,伺机而动。曹爽认为司马懿突然称病肯定另有阴谋。曹爽的内线汇报说,司马懿已经不能吃东西了,话也不能说了,头脑也不清楚了。曹爽从此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提防。

公元249年,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90里的高平陵去祭祀。佯称重病的司马懿利用这一时机,假借皇太后的懿旨,精神抖擞地在城内突然举行政变,其长子司马师指挥早已蓄养的3 000名敢死队,关上洛阳城所有的城门,占据武器仓库,接管了守卫皇宫的禁军。然后,又派主力冲出宣阳门,来到洛水浮桥边上,杀气腾腾地逼向祭祀人群。最后,魏帝终于迫于司马懿的威逼,诛杀了曹爽。曹魏的军政大权又重新转移到司马懿手中。

公元251年,司马懿得病去世,他的长子司马师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继续辅政。公元254年,魏齐王曹芳已经成年,他不满司马师专权,与几位大臣密谋除掉司马师。由于走漏风声,司马师首先动手,诛杀参与密谋的大臣,曹芳也遭废黜,另立年仅14岁的曹髦为帝。不久,司马师死,他的弟弟司马昭接任其职,朝廷里的要事都必须经过司马昭之手。随着曹髦长大,成熟,他已经懂得朝政,感到魏朝天下岌岌可危,心中十分愤慨。

公元260年5月7日,曹髦命令宫中宿卫士兵,捕杀司马昭。司马昭派大将贾充率兵将曹髦杀死,然后胁迫皇太后出来说话,以掩盖自己的弑君之罪。太后下诏说:“曹髦越大越不像话,竟用箭射向宫中要杀我,有的箭还掉到我的脚旁,他还狠心地用毒药来害我,这种不孝不敬的人,早该死了!”这样,司马昭杀掉无德不孝之君的行为就成为合法的了。曹魏皇帝连续被废被杀,改朝换代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浓厚,司马昭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皇权。但社会上还有相当一批人对这一局面很不满意。司马昭一边收罗文人学士,为自己登基制造舆论,一边积极准备征讨三国之中力量较弱的蜀汉。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邓艾诸葛绪率兵18万,进军蜀汉。捷报频频传来,魏帝曹奂下诏将司马昭封为晋公,拜为相国,并赐“九锡”,即:最华贵的车马、王袍似的衣服、乐器、朱红色的门户、有屋檐的台阶、300名卫兵、先斩后奏的刀斧、表示征伐的弓箭、祭祀用的香酒。这九锡是古代帝位更替的前奏,往往先受九锡,再行帝位禅让之礼。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司马昭因功又封为晋王。

争当太子“无为”治国

司马昭基本上掌握了魏国的大权,魏国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司马炎是晋王司马昭的长子,按照封建时代立嫡以长的制度,司马炎本该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但其父司马昭把小儿子司马攸过继给自己的哥哥司马师为子,并打算立之为世子。司马昭每次见到司马攸,便拍着晋王的宝座对他说:“这属于桃符(桃符是司马攸的小名)的宝座。”宠爱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不甘寂寞的司马炎开始了他争夺王位的活动。

齐王司马攸为人温文尔雅、亲贤好施,喜爱古代典籍,并且多才多艺,是一位有着浓厚的艺术气质的儒雅之士。而司马炎却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在气质上几乎完全秉承了父辈的天性,既有足以左右形势的谋略,同时也有着一副宽厚仁慈的外表。总之,政治家的天性加上客观上的优势,使得他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到晚年,司马昭不得不以强大的政治理智克服个人情感,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同年12月,经过精心准备之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魏王朝从曹丕让汉帝禅位称帝,传了45年,到此结束。司马昭也同样让魏帝以禅让的手段获取了帝位,魏国遂亡。但这时的司马炎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

从内部看,他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至今仍然横亘在人们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内忧外患告诉司马炎,要想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中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公元268年,司马炎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腐败,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是最适合不过的。

击灭东吴统一全国

西晋成立之初,晋武帝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晋武帝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晋武帝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晋武帝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晋武帝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4/7,蜀、吴合占3/7。公元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晋武帝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而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而被他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晋武帝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目前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晋武帝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意识到,自秦汉以来,统一已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流,广大平民百姓要求统一,渴望和平。因此,晋武帝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晋武帝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晋武帝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公元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

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公元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白薛仁贵是这样走红的!李白炒诗薛仁贵炒武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德纲回应曹云金6000字长文内容,李白是文武双全的人吗,李白文武双全是真的吗

    李白走红案例秘诀一:找个好版主争取首页推荐公元725年,李白同学从四川的大山中走出来了。这时他24岁,比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龄略大。他有才华,有志气,“心雄万夫”地云游天下,奔往长安。不过,那时候写诗的多了去,《全唐诗》里什么身份的诗人都有:帝王将相写,才子佳人写,英雄豪杰写,江洋大盗写,连牧童也写。

  • 揭秘:史上为讨好情人不惜杀光亲骨肉的昏庸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已婚情人生气怎么哄,历史上终身未娶的皇帝,王恭妃真的惨吗

    导读:在人类的性取向中,主动对两种性别的人都会产生吸引的性取向被称为双性恋。汉朝皇帝好色是出了名的,自从开国皇帝刘邦开始,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好男色的记录。从历史记载看,他们宠幸男人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宠幸女人。比如汉文帝的男宠邓通,就被赐予一座铜山,用于铸造钱币供自己开销,由此成为天下最富有的人。到了汉武

  • 汉匈和议早已达成:匈奴为何仍迟迟不放苏武归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匈决战统一结局,汉匈决战汉朝灭了后会怎么样,匈奴为什么打不过汉军

    导读: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着对后来很多封建王朝对待北狄蛮族的垂范作用——对单于和酋长们“以礼谕之”、“以节斥乏”,这样的大汉使者们虽然不一定能够完成外交使命,但在声名上总会有加分,至少可以达到立言的效果。《汉书》里,大汉的使节苏武、张胜、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

  • 生死都由曹操做主:细说汉献帝身边的那些女人们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封建时代里,皇帝是“九五之尊”,皇后则要“母仪天下”,堪称世上一等一的尊贵男女。然而,那是治世、盛世。等到了王朝末世,地位越高,在改朝换代的浪潮之下,便更是无可逃避,只能眼睁睁承受命运的刀斧。比如,东汉的最后一位天子汉献帝,尽管与诸葛亮同年生同年死,本人也并非毫无才略,但处在大势之下,他也只能

  • 嘉靖皇帝:历史上唯一害死三位皇后的禽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确有一个皇帝害死过三位皇后这回事,而这件事就发生在60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罪魁祸首便是明世宗嘉靖皇帝。这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仅此一例。《明史》对此也有详细的记载。明朝皇帝多昏君,明世宗嘉靖皇帝便是其中的一个。嘉靖末年,民间竟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嘉者,家也。靖者,尽也。民穷财尽,糜有子遗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这其实是有非常现实的原因的,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忠贞不渝,义薄云天。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不会不知道“三绝”之称:“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关羽可谓是“义”的化身:为“义”,而结

  • 东汉末年袁绍部将颜良厉害吗?详解颜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志战略版袁绍颜良文丑,颜良文丑什么时候跟着袁绍的,颜良文丑是关羽什么时候斩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东汉末年袁绍部将颜良的故事。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亲自率军兼行,击破颜良军。颜良本人也

  • 赵姬从小妾做到秦国太后 赵姬的晚年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姬被关了多少年,赵姬和嫪毐的孩子,赵姬为什么不喜欢嬴政

    还不了解:赵姬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商人小妾到秦国皇太后,赵姬经历了什么,为何晚年悲凉无比?秦始皇被后人称为虎狼之心,他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人?手里掌握天下大权 却与太监私通,从商人小妾到秦国皇太后,赵姬究竟经历过什么?亲手把她打造成女强人的吕不韦,又和她有着什

  • 慈禧太后掌权那么多年 她为什么不像武则天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与慈禧太后最大的区别,武则天为什么不杀太平公主,武则天到慈禧多少朝代

    对慈禧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慈禧26岁守寡,为何却没有武则天的那般风流?众所周知,古代是一个标准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当时有一句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说的就是女子的命运,所以在当时就连许多的金枝玉叶都没有识字的权利,她们的命运似乎生

  • 杜伏威简介:隋末唐初时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有哪些,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哪里爆发

    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杜伏威的详细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