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是谁的一句话把武则天送上了权利的巅峰?

揭秘:是谁的一句话把武则天送上了权利的巅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4/1/29 13:53:53

导读: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李显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决”时,才能兼取她的决定。

然而,裴炎却在高宗死后第三天、太子在灵柩前即位后的第二天上奏说,嗣君尚未正式册封为皇帝,也未听政,不宜“发令宣敕”,建议“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即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

裴炎这个史无前例的建言对武则天来说太及时了。武则天从当上皇后以来逐渐掌握朝政参决权,至今已二十多年,她掌控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今那懦弱病衰的夫皇去了,虽然遗诏中给了她一些决定国事的权力,但却明定非“军国大事有不决者”不能过问,这使她原来曾享有过的权力遭到很大的限制。从此以后,虽然她贵为皇太后,但皇帝已经成年,显然不会让她过多地干预政事,这就不能不让具有极强权力欲的她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现在,借着裴炎的这个建言,她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以后,太子正式受册嗣位并尊她为皇太后,她却霸着权力不松手,毫无还政的意思,以致从此“政事咸决焉”。

可以想见,当时除了顾命宰相裴炎,其他人是不敢提出这种建言的,而如果没有裴炎的这个建言,武则天也很难找出什么理由取得国事决定权,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皇帝对政事的控制逐渐巩固,武则天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淡出政治舞台去过她那富足高贵、含饴弄孙的太后生活了,唐代历史自然会是另一番摸样。

对裴炎此举,后人议论纷纷,但从他求学时代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当了宰相后展现出的睥睨同侪、自以为是的性格来看,他是想最大限度地影响皇权,以实现自己经世治国的理想。而中宗即位时已成年,作为臣子想要完全影响他不容易,所以裴炎想增加太后的权力以制衡皇帝,从而为己所用。显然,他以为“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只是名义上的,武则天虽然有能力,但终究不过是个女流之辈,容易受顾命重臣的影响,即便不成也容易制约。

其实也正如此,皇太后掌权后,二人配合得极为协调。嗣圣元年(684年),中宗提出要任命自己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还要恩赐皇后奶妈之子以五品官,但裴炎认为这两人资格不够,坚决不同意。中宗大为光火,冲动地说道:“我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都可以,一个侍中的官位算得了什么?”裴炎当即与武则天图谋,决议废掉嗣皇帝,另立豫王李旦为帝。这次皇帝的废立,对武则天来说是借机除去对自己专权不满的嗣皇帝,从而威慑以后的皇帝和文武大臣,以达到自己长期操纵君权的目的;而对裴炎来说,他当然知道这只是中宗一时冲动说的气话,当不得真,作为单独受诏辅政的宰相不应该因此就参与废帝的阴谋,但他却积极主动地参加了废帝的行动,显然他认为中宗难以制约,不如趁早废掉,换一个更能受自己影响的新皇帝,同时也能使要求废帝的武则天感恩于自己。然而,自以为是的裴炎却没有料到,这一举动使武则天的地位更加稳固,并埋下了真正的祸根。武则天开始推动长期临朝称制,两人的矛盾也慢慢显现了出来。

裴炎不愿出现女主执政的局面,开始对武则天的革命举动进行干涉,先阻止她“追王其先”,后又反对她迫害宗室成员。通过几次较量,裴炎对武则天难以制约的本性和觊觎皇权的野心已有所了解,知道让她主动让权还政一无指望了,这时才后悔当初建议一切政事都要“宣太后令于门下施行”的举动。为将功赎罪,裴炎暗中寻找机会。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开国功臣李绩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反对武则天的兵变,宣称要勤王护君。裴炎表面上不动声色,也不积极参与讨伐叛军的议论,想等武则天焦头烂额之时顺势逼她归政。武则天闻悉便暗使监察御史崔詧上奏指控裴炎,以“裴炎身受顾命之托,大权在握,叛乱之际不设法讨平,反而要逼太后归政,其中一定有阴谋”为借口,将其逮捕入狱,并力排众议给他定了个“谋反”的罪名,最后斩于街头。

满腹经伦、自视甚高的当朝宰相裴炎就这样败在了他曾看不起的太后武则天手中。他想利用武则天这个女流之辈,因而不惜违背大唐成例和先帝遗命让一切政务都以太后令颁布实施,“帮助”武则天成为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异数,做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这“帮助”并非裴炎有意为之,而是他的自以为是造成的,他本想利用武则天树立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威,结果反被武则天利用,断送了卿卿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因被假太监戴绿帽子而丧命的唐朝少年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占据剩余很少部分的二般情况下,太监进宫时弄虚作假就变得相当容易。譬如在唐朝中后

  • 揭秘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整:不低调皇帝面前炫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沈万三和朱元璋,沈万三和和珅哪个有钱,朱元璋最有钱的商人

    导读: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两百多年,沈万三仍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乎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又,当时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

  • 明太祖朱元璋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遗训,朱元璋在位朱棣敢反吗,为什么功臣不反朱元璋

    导读:朱元璋本人就是大元王朝的推翻者。他食元朝之毛,践元朝之土,世受元朝雨露之恩,却起兵打倒了大元,这怎么解释?虽然谁握住了刀把子谁就有了话语权,但要把这个道理讲圆满,也实在太考验人的智商了。朱元璋开始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翻元朝。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在是

  • 揭秘蒙古史上的姐弟恋:无冕女王竟嫁给7岁小丈夫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24年生下7个孩子的伊丽莎白,蒙古女人丈夫死了嫁给儿子,卡塔尔王妃的5个儿子

    导读:与号称诗书礼仪之邦的中原地区不同,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崇尚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女子与金钱玉帛都是男人的战利品,谁获胜便可以统统收取,只要血缘无关,辈分长幼都不在话下。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是早期的匈奴乌孙还是后来的女真蒙古,无一例外。汉朝时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先后妻乌孙国王祖孙四代,成吉思汗的母亲

  • 揭秘宋仁宗的权力约束:不能随便给妃子加薪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仁宗上一任,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宋仁宗宫女送信

    导读:宋仁宗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十分不满,便屡屡提出申请,仁宗总是说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答应。妃子们不信,说:“圣上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仁宗笑着说:“你们不信,不妨试一试。”旨意下发后,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有的嫔妃半信半疑,仍然向仁宗讨要封赏,仁宗也不推辞,取来彩笺写上某宫某氏转

  • 宋朝皇帝中的足球狂人:宋太宗曾带亲王举行球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代足球小将王大傻是谁,赵光义是个好皇帝吗,宋朝赵光义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导读:《水浒传》有个高俅,踢得一脚好球,是北宋末年足球侠。“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发迹之前,混在开封,陪一班公子哥儿斗鸡走马,闯红灯,拉皮条,搞点风花雪月,四处游逛。后来犯事,挨了二十脊杖,被逐出首都,只能到淮西柳大郎处安身。几年后,哲宗大赦天下。老柳写信,推荐小高

  • 南冠楚囚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南冠楚囚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冠楚囚的意思,鲈鱼正美典故,鲈鱼正美不归去的典故

    出处《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示例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唐·赵嘏《长安秋夕》诗)夜半呻吟杂啸歌,南冠何幸近名词。(民国·田汉《南京狱中·赠陈同生》)用法作宾语;泛指囚犯或战俘。典故

  • 盘点梁山十大小矮人:谁是水浒108将中最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浒传108好汉排名表,梁山武功排名前20,梁山108将排名第一的人是谁

    梁山好汉一向给人高大威猛的硬汉感觉,像鲁智深、武松、李逵,秦明,都是绝对的高大威猛,就连滥竽充数的打虎将李忠、石将军石勇也都长得十分霸气,仿佛不长成这种雄纠纠气昂昂的壮汉模样就没资格上梁山。然而事实上,梁山上也是多元并举的地方,除了这些“高人”之外,还有许多浓缩的精华。“精华”二字绝非客套恭维之言,

  • 盘点梁山十大巨人!NBA全明星阵容也难以应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nba凯尔特人巨人,NBA新巨人,nba巨人排行

    梁山上高塔林立,即使组织一支职业篮球队也绰绰有余。在梁山这些巨人当中,既有小巨人姚明那样的纤细型,也有大鲨鱼奥尼尔那样的铁塔型,既有飞人乔丹那样的轻盈快捷型,也有科比那样的技术全面型,更兼得这些好汉个个身怀绝技,若改行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即使是NBA全明星阵容也难以应对。纵横球场,谁于争锋!本期的水

  • 史上七位佛门皇帝:武则天是私生活最烂出家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多少岁当上皇上,为什么李世民要让武则天出家,武则天到底有多狠毒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就找出其中最有意思的七位“佛门皇帝”来聊聊,看看其中哪一位算是真心和尚。汉明帝刘庄: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从中国历史上看,有记载的最早的信佛帝王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刘庄(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