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皇帝亲自举荐的一位清官:天下清官第一

揭秘康熙皇帝亲自举荐的一位清官:天下清官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40 更新时间:2024/1/27 4:38:05

美国演艺界巨星施瓦辛格在竞选加州州长时,有句竞选口号很是得人心,“我的钱花不完。你们选我当州长,我不会贪污你们的钱。”这句话体现一种做人的真诚,一直很是欣赏。读《清史稿·张伯行传》看到了先人早在两百多年前就说过这样话,张伯行说:“我为官,誓不敢取民一钱。”

这位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河南仪封人(现兰考县),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当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卒于雍正三年(1725年),年七十五岁,赠太子太保,谥清恪。康熙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光绪初年,准祭于孔子庙。

张伯行属大器晚成型,但他在任官期间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赴任时正值灾荒,他让人从老家运来粮食救济灾民,缝制棉衣,用来解救百姓饥寒,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拿出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赈济汉上、阳谷两县。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新任官员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示请求关照,这是一种“潜规则”。张伯行秉性耿直,藐视这个旧俗。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康熙南巡到江苏时谕令巡抚和总督举荐贤能官员,张伯行当时任江苏按察使,因廉政得罪人过多,因而没有官员举荐他。

康熙在举荐的名单中没有看到张伯行,十分气愤:“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他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明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赐予张伯行“布泽安流”匾额。

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奸商乘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牟取暴利,百姓则叫苦不迭深受其害。张伯行经过调查,当即决定由政府从江西等地买来粮食,再平价卖给百姓。这一方面使百姓免受奸商盘剥,另一方面也可以赚些钱用在下一年买粮济民上。

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免遭处分。在他任职期间,百姓没有因灾荒和饥饿而背井离乡。福建百姓祭祀瘟神,张伯行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塑像,改祠堂为义学,祭祀朱熹。民间多尼姑,有人卖贫苦人家的女子,以致削发为尼者成百上千,张伯行命令这些人家赎回自己的女子,为她们选择配偶。有家境贫穷无法赎回的,由官府出钱赎出。

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整个路费仅花一两银子。他临走时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丧考妣。张伯行赴任后,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檄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这篇檄文在《郎潜纪闻》、《清稗类钞》和《清朝野史大观》中均可见到。从中可以看到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清官,跃然于纸上。

江南一带官场上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浮华奢靡之风盛行,所谓“各行省积弊最深者莫如江南。”张伯行走马上任后不负圣望,他见巡抚衙门连帷幕也是富丽堂皇陈设豪华,让人把这些东西全部撤掉,换成布做的。《禁止馈送檄》,就是他这时拟就的。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风气为之一变。

江苏六合县县令将一幅山水画送到张伯行府上,请他指教。张伯行回家后见到画幅,拿起竟从画轴里抖出一根金条来。他找来这位王知县,说:“你的画不错,我收下了。礼尚往来,我也送你一幅字。”王县令很高兴,惊喜地接过字幅回去了。回到家后,从里面倒出根金条,物归原主。再看张伯行写的字“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一字诗”自此不胫而走。

历代清官总是受贪官打压诬陷,清廉的张张伯行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

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接受贿赂交接考生,公然买卖举人名额。发榜后,诸多考生齐聚闯入学宫抗议官员营私舞弊。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康熙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贿赂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噶礼反而捏造张伯行“七条罪状”上奏。康熙将二人都进行解职。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

康熙责备张鹏翮等为噶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张鹏翮等人的结论如出一辙。康熙说:“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虽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于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康熙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

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终将贪官噶礼革职问罪,张伯行官复复职。为此,当地百姓“焚香结采,拜龙亭呼万岁者,至数十万人”。康熙乘兴亲书“天下清官第一”六字予以褒奖。

张伯行在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中,始终以居官清正闻名朝野。“止饮江南一杯水”是贯彻他一生的不二准绳。张伯行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敬庵”。张伯行生长在富裕地主家庭,在他当官期间,粮食、衣物等一切花销都是由老家提供的。家境富有本身还不构成张伯行成为清官的绝对条件,成为一代清官与他崇信理学、洁己自律分不开。他曾说“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这才是张伯行的人生信条。

张伯行苏州石刻像

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一代清官张伯行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皇帝赐谥号“清恪”,意为官清廉,恪勤职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张伯行一生勤政、清廉,受到当时朝廷的最高嘉奖,准其从祀文庙。据史料记载,清代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伯行、汤斌、陆陇其三人。一位封建官吏能有此高德懿行,实在令人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杨贵妃征服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玉环的缠绵哀怨故事,几乎无人不晓。《杨太真外传》、《开元天宝遗事》等若干野史笔记资料,甚至于把他俩说成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生死恋情”,这无疑带有不少演义的成分,应该不足证信。关于他俩的真实恋情,《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卷215—216中所记则大抵不虚。那

  • 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给前夫儿子 亲子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她曾大胆地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壮的野草,顽强地活了下来。她一嫁再嫁,生儿育女。12年,无边岁月,远比人们的想象更悲惨、更凄凉。民间,把王昭君描绘成薛宝钗、林黛玉那样的大家闺秀:头戴银狐冠,身披红斗篷,怀抱一只哀怨的琵琶,风情万种地站在草原上。官方,则把她旌表为高

  • 流氓大比拼:秦朝丞相李斯为何死在宦官赵高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关于“李斯之死”,史学及关心历史的各届人士均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趋同的结论是“李斯栽在赵高之手”,不同的是“李斯为什么会栽在赵高之手”的深究。一个丞相死于一个宦官之手,是政治家和阴谋家的差别所致吗?蝇营狗苟的宦官赵高当然算不上是政治家,然而作为一个辅佐暴君二十余年,甚至在焚书坑儒方面助纣为虐的副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五大嫖客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妓女行业从未间断,到了汉、唐之际,卖淫业已逐渐从官办转为民营,达到了十分兴盛的程度。在妓女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免成就一些“着名”的人物。当然,这些人物之所以着名,源自他们嫖妓成就。那么中国古代历史上着名的五大嫖客是谁呢?中国古代历史上着名的五大嫖客指的是:柳永、贾奕、韩世忠、周邦

  • 揭秘:慈禧太后一年消耗15万个苹果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但正如曾给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所说:中国皇帝之尊严,仅次于天。臣下以犬马声色奉者,自然穷奢极侈,惟恐不得主上之欢心。而皇帝则自以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区区数千百万金之供奉,自亦无所用其顾惜也。所以皇宫奢靡之习历来如此,并不仅仅是慈禧太后。有关慈

  • 揭秘真实的武松:在江湖卖艺被知府赏识当捕快?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武松,因打虎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里,他也是个重要角色。当我们听说书人棚栩如生地讲述那一个个鲜活的打虎情节时,心生倾慕的同时,也非常好奇地想发同:武松确有其人吗?武松,山东清河县人,家中排行第二,又叫武二,绰号。行者。他幼年父母双亡,与兄长武植(入称武大自)相依为命

  • 秦淮八艳马湘兰传奇:高官将其拘捕只为一睹芳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讲马湘兰的故事,可以省一点力气,她生于嘉靖二十六年,死于万历三十二年,两头都搭不上乱世,而且,谢天谢地,她的爱人也不是什么士子清流,这些使我终于能够避开政治——政治这东西我不懂,我有的,只是一点常识。都说马湘兰并不美,姿首如常人,却能为六院冠冕,她的魅力,在容颜之外。首先是气质不错,神情开涤,

  • 太平公主秘史:太平公主出嫁前为何出家当道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个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为了替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小小年纪出家当了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时最大也只有七岁,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不过,话说到了唐高宗时期,吐蕃请求与唐朝和亲。那时候,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十二三岁的太平公主。吐蕃人事先摸

  • 武则天与佛教:推崇佛教竟强制百姓不许杀生吃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热潮。在强制性的全民崇佛运动中,有一道禁杀牲

  • 揭秘:中国历史上“十大结局最凄惨”的帝王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皇帝,王侯乃一国之主,主宰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连他们自己的命运都无法主宰,而他们的结局比平常人更凄惨,这将是中国历史的悲哀,天下百姓的悲哀。1.被软禁死后尸体腐烂生蛆无人知---齐桓公姜小白齐桓公(公元前716—前643年)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在位),吕氏,名小白。僖公三子,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