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诈术平平的司马懿凭什么躲过了曹爽的毒手

揭秘:诈术平平的司马懿凭什么躲过了曹爽的毒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554 更新时间:2024/2/29 12:56:09

世人多以为司马懿能够从曹爽的手中逃得性命,是因为司马懿诈术高明。其实不然。司马懿能够活命,最应该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李胜。

李胜是谁?

李胜的父亲叫做李休,本是张鲁手下的司马。当张鲁势力强盛的时候,李休曾经劝说张鲁称王,但张鲁不从。等到曹操大军攻打汉中的时候,李休又劝说张鲁投降曹操。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李休其人很喜欢搞投机。张鲁归顺曹操之后,受到曹操的尊崇,李休也沾光得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之后曾经担任上党太守、钜鹿太守。李休给李胜创造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环境,虽然不算很好,但也是世家子弟。也因为这个出身,李胜前往都城,有机会和曹真之子曹爽混在一起。

在魏明帝时期,李胜因为喜欢浮华之风而受到打压,到了曹爽掌政时期,开始步入仕途,出任洛阳令。李胜和曹爽一党的骨干关系都比较亲密,像夏侯玄当征西将军的时候,就特别邀请李胜为军中长史。夏侯玄发动骆谷之战,就是李胜帮助出谋划策。司马懿曾经反对曹爽、夏侯玄出战,认为时机不成熟,必然大败。可曹爽、李胜认为,必须发动一场战争来夺取魏国军权。当战争失败之后,司马懿等官员很是不满,但反对的声音被曹爽强行压制下去。

被派查探司马懿 李胜暗助司马懿

曹爽等人看到司马懿在朝中担任的不过是太傅的虚职,依然可以一呼百应,心中都很是不安。曹爽的心腹丁谧、毕轨等人多次在曹爽面前提醒曹爽,司马懿野心勃勃,擅长笼络人心,千万不要被司马懿的低调虚伪所蒙蔽。曹爽等人最后决定,派人去司马懿府上了解下司马懿的最新动态,如果需要,就将司马懿除去。

这个被派去查探消息的人就是李胜。李胜已经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就以辞行为名,拜访司马懿。一开始司马懿听到门房通报,李胜来访,心中地方,不想见面。李胜让门房转告,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却蒙受皇恩,任命为荆州刺史。荆州乃是魏国要地,正要请教司马懿治理方略,希望太傅能够不吝赐教。

司马懿明白了李胜的意图,决定演一场戏给李胜背后的曹爽看。司马懿让两个丫环搀扶着自己走出来坐下,手中要提起衣服的时候手不能用力,衣服滑落下去;又指着自己的嘴巴,意思是口渴,丫环端了一碗粥来,司马懿喝着喝着粥竟然从嘴巴里面流出来,米粥沾了一胸口。李胜看到总总迹象,认定司马懿中风已经非常严重,对自己一方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威胁。李胜不禁同情心泛滥,眼泪流了出来。

李胜告诉司马懿,现在皇帝年幼,天下人都倚仗明公,我们也知道明公旧病发作,不料竟然如此严重。司马懿喘气连连,表示自己年老病重,危在旦夕。李胜前往并州,并州靠近少数民族,多发战乱,要用心治理。从此之后可能再无相见之时,奈何奈何。司马懿也假装感伤起来。李胜连忙说明,自己去的是自己的老家荆州,并非是并州。司马懿根本就没有糊涂,却假装糊涂,说什么你到了并州之后,一定要多多努力,建立功勋什么呢。李胜再三解释,司马懿才假装恍然大悟的样子,连连道歉,说自己实在年老昏聩。自己一旦死去,希望李胜能够多多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说着说着,司马懿流泪哽咽。李胜听了长叹不已。

李胜出来之后,把种种迹象告诉曹爽,然后流着泪告诉曹爽:“司马太傅的病估计再也不可能好了,想想实在让人伤心!”

依据李胜和司马懿见面前后的情形看,李胜为什么会被派往司马懿府上查问情况呢?必然是因为李胜和司马懿的关系还没有闹僵。在曹爽帐下诸位谋士中,丁谧等人主张铲除司马懿,可李胜等人对司马懿却很是看重,主张联合并利用司马懿。于是,当李胜拜会司马懿之后,比较轻易的就被司马懿的假象所蒙蔽。看李胜在离开司马懿府上回禀曹爽的时候,依然流泪慨叹,就可以看出李胜对司马懿极为同情。曹爽用同情司马懿的李胜去查探司马懿的消息,最后又听从同情司马懿的李胜的建议,只能说明曹爽当时过于自大,同时缺少决断,容易被感情蒙蔽眼睛,而不能说明司马懿的演技多么高超。

换做是曹操或者刘备、孙权等君王,如果对方威胁到了自己,就算是对方再如何流泪悲叹,那也绝对不会放纵,该杀的自然要斩草除根。司马懿虽然昏聩,可司马家族的势力还在,怎么能够掉以轻心呢?当司马懿发动兵变时,桓范曾经闯出城门,告诉曹爽种种对策,可曹爽却依然选择了回到都城,接受司马懿的处罚。桓范告诉曹爽,一旦入城,想做一个平民都不可能。可曹爽却认为司马懿必定不会那么冷酷的对待自己。事实证明,曹爽虽然把持朝政十年,在政治上依然是个低能儿。反观司马懿,在兵变得势之后,不但是把反对党曹爽一族清除,把曹爽门下曾经提议铲除自己的那些人斩首,连同情自己的李胜也不放过。李胜离开京城,前往荆州上任,还没有到任,就被司马懿派出使者假传诏命在半路上杀掉。

这个情节,不禁让我想起了《鸿门宴》中的一个细节。项羽刘邦的一番表白之下,愧疚的表示,自己本无意讨伐刘邦,是曹无伤告密。刘邦逃出项羽大营回到军中,不问具体情由立刻诛杀曹无伤。一个用个人好恶代替理性判断,一个时刻把天下大局我放利益放在首位。是以项羽刘邦,曹爽司马懿等人,虽然一度强弱分明,但最终却形势大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三国历史上最牛的十大神奇预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早在三国时期,就人才济济,神人辈出。现在的算命先生多数是滥竽充数的,然而在三国时期,这些神人的预测可谓十分的精准!NO.10曹操之煮酒论英雄曹操有一段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佳话。酒至半酣,二人遥看天上变幻的风云,好像神话中传说的龙一样奇妙。曹操感叹地说:“龙这种东西,好比世上的英雄。使君啊,你来说说看,

  • 盘点历史上受“诅咒”的十大家族:命运的捉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诅咒当然是非科学的说法,它忽略了两个基本事实:基因遗传倾向与个人意志。从这方面来看,诅咒与其说是运气背,倒更像是掩饰自己表现差的幌子。财富、恶名、行为不端、遗传、傲慢、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预言都会共同作用,最终导致所谓“被诅咒”之类的事情发生。第一位 肯尼迪家族1992年5月28日,肯尼迪家族成员。左起

  • 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奇才是谁?未遇明主郁闷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语:沮授五策中,四策是教袁绍如何才能壮大自己,第五策则是为复兴汉室伏笔。沮授的心中,忠于汉室是人臣大义,作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世代蒙受朝廷恩惠,就算是其他人反叛,唯独袁绍不可以反叛。我们都知道刘备首席谋士诸葛亮,身在隆中就曾经作对策,料定天下三分。其实东吴孙权帐下鲁肃也同样有东吴版隆中对,想以东吴为

  • 揭秘:史上哪一个皇帝的老婆被称为“半面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经常听一首叫《半面妆》的歌曲,“夜风轻轻吹散烛烟,飞花乱愁肠,共执手的人情已成伤,旧时桃花映红的脸,今日泪偷藏,独坐窗台对镜容颜沧桑,人扶醉月依墙,事难忘谁敢痴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一个人独自思量,世人角色真是为谎言而上,她已分不清哪个是真相,发带雪秋夜已凉,到底是为谁梳个半面妆”。歌词没有明

  • 揭秘:武圣关羽一生中唯一的“污点”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 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

  • 揭秘: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何杀死战功累累的大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作为大清国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又为何会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究竟是怎样的情况令这位一国之君残忍到萌生了杀子的动机?努尔哈赤起兵之际,大儿子褚英刚刚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随着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随父亲征战南北,练就了一身武艺,这让他的性格里面阳刚与霸气

  • 古代的胖子皇帝如何解暑降温:铺冰砖 啃冰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竺可桢研究发现中国古代是很热的,特别是唐朝,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1℃。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于是很为唐朝胖子们忧心忡忡,甚至决定穿越过去给他们讲点冷笑话降降温。是的,讲冷笑话我是天才。代表作如下:请问世界上哪个城市最冷,哪个城市最热?答:耶路撒冷,萨拉热窝。都是扯淡,古代夏天是有冰的。正月天气最冷的时候

  • 真实的朱熹:曾向皇帝承认曾引诱尼姑为小妾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语:宋宁宗降旨要贬朱熹的官,朱熹吓得赶紧上表认罪,不仅承认了纳尼做妾等事,连几十年“正心诚意”的大学问也不讲了。朱熹大肆鼓吹“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但在宋庆元二年(1196年),监察御史沈继祖却列举了大量事实,揭露他言行不一:他曾引诱两个尼姑做妾,出去做官时都带着她们;他的大儿媳在丈夫死后却怀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大才子为何变成“纵欲狂”?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首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纪晓岚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

  • 北宋名妓李师师:中国古代唯一为国捐躯的妓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俗语说:“婊子无情,伶人无心”。说的是妓女是没有豪情的,或者者说妓女的豪情只因钱而生。唐代精采诗人杜牧写过如许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妓女没有甚么爱国的观点,眼中只盯着钱。然而,在中国汗青上,却有如许一名妓女,十分富有爱心,并且十分有豪情,更伟年夜的地方在于:当国度危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