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卢绾为什么会背叛刘邦?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卢绾为什么会背叛刘邦?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08 更新时间:2024/2/11 14:45:41

卢绾是丰邑人,和汉高祖是同乡。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其实卢绾本不想反,刘邦也没打算除掉卢绾,然而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误会,最终导致了卢绾的反叛。

这误会的源头,还要从楚汉争霸结束、刘邦登基称帝说起。

当时,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以及赵王张敖

结果就在这一年的十月,燕王臧荼就起兵反叛了。

臧荼为何要反叛?还不是被刘邦吓到了。

当时刘邦做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大肆搜捕项羽的旧部;其二,是派兵征讨项羽所封的临江王共尉。

这臧荼是项羽旧部,楚汉争霸时期,他两不相帮。也就是说,他在汉朝是没有寸功的。这种人的心理很好理解,既然没有寸功,那么就会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他时刻担心自己会步了临江王的后尘,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起兵反叛。

而这正中了刘邦的下怀。因为刘邦从一开始就打算除掉这些异姓诸侯王,他只不过是缺个借口罢了。

当然,对此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臧荼自找的,怪不得刘邦。

当刘邦消灭臧荼后,便封卢绾为新任燕王,为后面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刘邦开始谋划对楚王韩信下手了。

这韩信有兵仙的美名,加上他的楚国是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国,因此刘邦对他十分忌惮。

当时,有人状告韩信意图谋反,将领们纷纷请缨,希望能前去讨伐韩信。但是都被刘邦一口回绝了。

和韩信硬碰硬,刘邦心里完全没底。这一仗要是打起来,稍有不慎他辛苦建立的汉朝就会土崩瓦解。

因此刘邦采取陈平的计策,假借巡游云梦泽的名义,路过韩信的封地,顺便叫韩信过来叙叙旧。

刘邦也算对韩信有知遇之恩,韩信不疑有他,欣然前往。结果到了刘邦的驻地就被抓了起来。不过碍于韩信功劳太大,而谋反一事八字没一撇,加上刘邦也担心刺激到其他异姓诸侯王。于是没有处死韩信,而是将其贬为淮阴侯,将其封国除国。

接着便轮到韩王信了。

这韩王信的情况比较特殊,刘邦应该没打算对他下手的。就在楚国被除国后,刘邦特意调整了韩王信的封地,使得其封地与匈奴接壤。

很显然,刘邦这是想让韩王信与匈奴对抗,借此不断消耗其实力,同时也能拱卫汉朝,可谓是一举两得。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刘邦的预料。

韩王信的军队根本不是匈奴大军的对手,因此他多次派人与匈奴讲和。这种事情不光彩,自然不便到处宣扬,结果传到刘邦耳朵里变成了韩王信多次遣使往返匈奴。

刘邦一看,你小子背着我联络匈奴,到底想干啥?于是派人前去质问韩王信。

这一问不得了,韩王信联想到臧荼和韩信的下场,担心自己也会步了他们的后尘,干脆联合匈奴,公然反叛了。

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韩王信,韩王信大败,只得逃往匈奴。而刘邦乘胜追击,后来中了匈奴人的圈套,被匈奴人围困在白登山。最后匈奴人发现搞不定汉军,这么僵持下去对自己没好处,只好找个借口放走了刘邦。

然后轮到赵王张敖了。

公元前200年,刘邦路过赵国,顺路去看望赵王张敖。

这张敖是张耳的儿子,而这张耳与刘邦的关系非同一般。刘邦年轻的时候曾给张耳当过几年门客,从张耳那里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加上楚汉争霸时期张耳也是站在刘邦这边的,刘邦一直很敬重他。

正因为这层关系,张敖对待刘邦一直都是采取对待长辈的礼数。但是刘邦却表现出傲慢无礼,不把张敖当回事。很显然,刘邦这是故意刺激张敖,看能不能找个借口将其封国收回。

结果这张敖没什么反应,反倒是赵国相国贯高等人看不下去了。正所谓主辱臣死,既然刘邦对张敖无礼,那么贯高等人就要让刘邦付出代价,于是他们密谋刺杀刘邦。

后来此事被揭发出来,张敖受到牵连被抓了起来,赵国被除国。不过刘邦还算顾及张耳的往日情分,并未处死张敖。反而封他为宣平侯,并让他做了自己的女婿。

按照刘邦原来的剧本,接下来该除掉梁王彭越或者淮南王英布了,然而此时却发生了一场意外——陈豨反叛了。

这陈豨是刘邦身边的老人了,从刘邦反秦的时候便跟随左右,历经大小战役无数,乃是一员宿将。

按理说,这种人一辈子都不会反的。陈豨的反叛,与刘邦对异姓诸侯王下手过狠有关。

公元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国,代王刘仲逃回了长安城,打死也不回代国了。刘邦便将他贬为合阳侯,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代王,让陈豨以代国相国的名义率军前去抵御匈奴。

当时韩信已经被贬为淮阴侯,居住在长安城。陈豨因为是他的老部下,于是和他告别。

韩信对于刘邦当初诓骗自己,夺了自己的封国一直耿耿于怀。因此他趁机劝说陈豨,他手握重兵又远离朝堂,一旦有人说他意图反叛,即使刘邦一开始不相信,但是说的人多了,迟早会信的,他韩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韩信建议陈豨到了代国,好好发展势力,然后自立为王,到时候他在长安城响应陈豨,二人一起夺取天下。

韩信的事情历历在目,再加接连几个异姓诸侯王的下场摆在那里,陈豨对于韩信的话深信不疑,便答应了他的提议。

后来刘邦干脆让他兼任赵国相国,使得陈豨手握两地精兵,有了和朝廷叫板的本钱。

直到周昌向刘邦打小报告,称陈豨手握重兵,招揽上千门客,恐有异心。加上陈豨的门客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还牵连到陈豨,他担心迟早被治罪,于是便反了。

陈豨的反叛其实给刘邦敲响了警钟,他一直以来只是想对付异姓诸侯王,对于这群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他是很放心的,陈豨的反叛不应该发生。

陈豨反叛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刘邦对异姓诸侯王下手太狠。除了燕王臧荼,其他几人其实都比较冤枉。即使是韩王信那也是被刘邦逼反的。

刘邦明白自己只是针对异姓诸侯王,因为这群人太碍眼了。但是其他人不知道这事,对于其他人来说,刘邦这是对大臣们下狠手。

所以,陈豨的反叛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刘邦能看清这一点,那么他就能避免后来的卢绾反叛了。

为了平定陈稀之乱,刘邦确实花了不少功夫,这期间梁王彭越也搭上了性命。

彭越这人挺有意思的,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他是一个十足的摸鱼党,而且是段位最高的摸鱼大师。

此人最大的特点便是,上班不干活。

楚汉争霸时期,他是项羽的手下,项羽要他领兵一起出征,他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硬是不肯挪窝。

后来担心项羽和他算账,便投奔了刘邦。

结果刘邦征讨陈豨的时候,也要彭越一同出征,彭越就开始说生病了之类的理由,也是死活不肯出兵。

刘邦正愁没借口对付彭越,其结果可想而知。彭越被刘邦抓起来,后来在吕后的劝说下,将他处死了。

而韩信也因为此前和陈豨的密谋暴露,被吕后和萧何合力弄死。

到了这一步,当初的七个异姓诸侯王只剩下淮南王英布和长沙王吴芮了。英布乃当时最强的三个将领之一,即使面对韩信他也可以一战。

英布很明白,刘邦是不会放过他们这些异姓诸侯王的。他不愿坐以待毙,于是直接起兵反汉。

可惜,他和刘邦的兵力差距悬殊,双拳难敌四手,最终兵败被杀。

到这里,刘邦开始为他的整个计划进行收尾了。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卢绾。

这卢绾乃是刘邦的儿时玩伴,和刘邦那是知根知底的好友。从刘邦起兵反秦开始,他就一直跟随左右,虽然没什么大功,但是却是刘邦最信任的几个人之一。

当时,刘邦已经将异姓诸侯王解决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善后工作。由于刘邦接连除去五个异姓诸侯王,因此坊间已经开始流传刘邦不能容人的言论了。

做皇帝的有几个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呢?刘邦自然不希望后世人认为他是个气量小的皇帝。

为此,他需要做些面子工程,留下一个异姓诸侯王,这样方可堵住世人的口。在他原本的计划里,这个留下的异姓诸侯王便是卢绾。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刘邦处心积虑一个个除去异姓诸侯王,却又封了一个新的异姓诸侯王。

什么都没做,突然受封为王,卢绾自然很高兴,于是兴冲冲的去封地上任了。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卢绾也陷入了和陈豨一样的困境:他此时也手握重兵,远离朝堂,更何况他还是个异姓诸侯王,刘邦下一个会不会对付他?

为求自保,卢绾选择了与陈豨结盟,并与匈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在他看来,只要外有匈奴的威胁,内有叛乱四起,那么他就还有利用价值,刘邦就不会对他出手。因为刘邦需要燕国的军队来抵御匈奴、协助消灭叛军。

结果他没想到,陈豨手下的一名将领被刘邦抓住,将他和陈豨往来一事给抖了出来。

对于此事,刘邦起初是不信的。不过朝廷自有法度,这事情走过场还是要走的,于是刘邦派人召卢绾前去解释一下。只要卢绾说没有此事,那么也就不会追查下去了。

结果卢绾的反应出乎刘邦的预料,他说他病了,没法去见刘邦。

这下子刘邦开始起疑心了,但是他不愿轻易怀疑卢绾。因此他派遣审食其等人前去探查虚实,看卢绾是不是真的生病了。同时探查他到底有没有异心。

这下子卢绾更加惊恐了,干脆称病,闭门谢客。这样刘邦就更加生疑了。

加上后来从匈奴降卒那里听说卢绾与匈奴有往来,刘邦彻底确信卢绾已经背叛了他。于是刘邦派遣樊哙率军征讨卢绾。

卢绾只得带着家人和数千亲信逃到了匈奴。由于卢绾这个燕王不在了,加上长沙王吴芮一向恭顺,最终刘邦留下了吴芮,以此来填补卢绾的位置。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卢绾反叛,纯粹是一场误会。卢绾不知道刘邦在想什么,刘邦也不知道卢绾在想什么,他们都是在凭着自己的想象来猜测对方的想法。

在整个事件中,刘邦要负主要责任。他犯了几乎所有领导都爱犯的一个毛病,说话不清不楚的。

领导们只会告诉员工要做什么,却很少告诉员工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邦也是一样,他只告诉卢绾去做燕王,却没告诉卢绾他的用意。如果他告诉卢绾,让他做燕王,是为了给自己立牌坊,卢绾也就不会因为瞎猜刘邦的用意,导致与陈豨还有匈奴联系了。

这些话虽然不能当面说,但是他和卢绾那么熟了,私下交代一下不就好了。所以说这一切都是刘邦自作自受。

但是卢绾也不是没错,他和刘邦那么熟,有什么问题应该多沟通。而不是一声不响的自己琢磨。

而这也是很多员工经常犯的错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敢和领导沟通,最后最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领导想要的。

所以,卢绾反叛,其本质是沟通问题,还是最初级的那种。不是双方沟通存在障碍,而是双方压根缺乏沟通。

以史为鉴,不是说说而已,刘邦和卢绾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煜的两个儿子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煜是李璟第几个儿子,李煜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李煜子女

    李煜的两个儿子最后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南唐后主李煜,后世人接触他多是因为他的诗词。因为他的诗词足够出色,所以让大家忽略了他帝王的身份。他当帝王远没有他当诗人的成就高,所以后世人常说他是最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中的一位。但李煜的确是南唐国主,还是位亡国之君。李煜

  • 出生清苦的周皇后一生有多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出生清苦的周皇后一生有多坎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的后宫,里面的繁文缛节很是严厉,对身为皇宫的贵族来讲,做到规矩并不容易。古代中的后宫政法太过于严厉,一来是为了维护秩序,二来是能更好的服侍皇帝。里面的分层阶级也特别明显:皇贵妃只能有两个,妃子可以有几个,嫔妃可

  • 历史上吕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为何会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的武艺堪称三国时期最强的猛将。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吕布是汉末三国名将,也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正史记载,吕布弓马娴熟,骁勇善战,名闻天下,被称为“飞将”。在演义中,吕布更是被描写的武艺高强,天下无敌,可以说是三国第一猛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联手一起上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多少岁了?为何要蛰伏这么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之一,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魏蜀吴”

  • 赵姬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后世对她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赵姬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姬是赵国豪门之女,起初是吕不韦的姬妾,后被献于秦公子子楚,生子嬴政,遂被立为夫人。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赵姬擢升为太子夫人。 秦孝文王

  • 历史上赵匡胤的一生有何贡献,为何能与李世民并称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们总能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听到这几位帝王。秦王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一统中原大陆,不愧千古一帝之名。汉武帝时期,诸多蛮族不敢入侵,开疆扩土走上丝绸之路。唐太宗李世民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治国有方,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赵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她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赵姬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子楚的王后,秦始皇嬴政的生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姬是赵国豪门之女,起初是吕不韦的姬妾,后被献于秦公子子楚,生子嬴政,遂被立为夫人。秦昭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赵姬擢升为太子夫人。 秦孝文王

  • 秦武王嬴荡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赢荡是秦国历史上第二位称王的国君,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影视剧中,秦武王嬴荡往往被塑造成一个莽撞武夫的形象,这与其在位时间较短,且因举鼎绝膑而亡的离奇死因密切相关。实际上,秦武王虽然好战,且在位时间并不长,但其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等,做的事却并不少,尤其是拔宜

  • 后世对宣太后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她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宣太后,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秦惠文王妃,秦昭襄王之母,她是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她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后期因

  • 历史上卢绾与刘邦是何关系?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卢绾是丰邑人,和汉高祖是同乡。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毫不夸张地说,在秦国灭楚国之前跟着刘邦混,那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事实也证明了,刘邦年轻的时候爱惹事,经常被官府追责,只能东躲西藏,卢绾跟着刘邦玩,没什么主见,也只能跟着一起躲。人家刘邦是犯事要躲,卢绾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