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卢绾与刘邦是何关系?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卢绾与刘邦是何关系?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22 更新时间:2023/12/29 17:31:33

卢绾是丰邑人,和汉高祖是同乡。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毫不夸张地说,在秦国灭楚国之前跟着刘邦混,那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事实也证明了,刘邦年轻的时候爱惹事,经常被官府追责,只能东躲西藏,卢绾跟着刘邦玩,没什么主见,也只能跟着一起躲。

人家刘邦是犯事要躲,卢绾没犯事也跟着躲,直冒傻气,也是这股傻气,贯穿了他的一生,福因傻气,祸因傻气。

为什么说秦灭掉了楚国之后,再跟着刘邦混会好一点呢?

因为秦灭楚后,重新整理了当地的行政分区,换了统治者,制度要重换,官吏也自然要洗牌,刘邦有口才,虽然夸夸其谈,但也有一定的能耐,被选中了为“泗水郡”郡治沛县的一名亭长。

说厉害不算厉害,可也到底是一个公务员了,还是行政中心的公务员。

刘邦到了沛县,卢绾跟着大腿。

可惜的是,沛县的日子,刘邦也并不如意啊。

比上不足,比下仅余,都说士大夫阶级可以不种田,但是刘邦不行,因为他不属于这个阶级,刘煓作为最后的贵族,在周代公认的原则上,还算是,可在福利制度上,不算是,于是刘煓要耕田,刘邦的兄弟要耕田,刘邦却不耕田,坚信着未来会幸福的。

所以,卢绾的日子是好不到哪里去的,顶多跟着刘邦吃樊哙的霸王餐,混两顿免费狗肉改善伙食。

刘邦最大的一个魅力在于,能吹牛。

沛县很多人中了刘邦的邪,好像刘邦发表了一个观点,那个观点就很值钱似的,即便背后的水分很大,但大家还是买账。

这种效果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官场里流传着哥的传说,但哥却不在官场里,见到面了,大家都会给刘邦打个招呼,顺其自然的,给跟在刘邦身边的卢绾打个招呼,也是理所应当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刘邦和卢绾,都是靠这种与之社会地位不匹配的虚荣心活着。

再次打开沛县的历史,如果第一部叫“市井里的高祖”,那么第二部,就应该叫做“从沛公到高祖”。

从沛公到高祖

陈胜吴广,给了天下人机会。

或者说,大家都感谢始皇帝驾崩,他的离去,天下人蠢蠢欲动,这大秦,太坑爹了,规矩一大堆,活也一大堆,但是保障那么少,始皇帝驾崩了,从上到下,那种阶级感带来的压迫荡然无存,大家要站起来了。

刘邦浑水摸鱼,押送犯人喝醉酒,犯人都跑了,大秦对于公务员的保障近乎于无,从公务员到阶下囚,只需要一个粗心,于是,刘邦流窜于山水之间,说好听点叫感悟自然,才有了后来的天人合一,说难听点,就是连市井地痞都比不上。

但乱世来了,总有股风,后人有语:

“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沛县县令等一众官僚也急了:

怎么办,怎么办,陈胜吴广就在咱们附近,出门大喊一声,究竟谁是陈胜吴广,黑压压一片的造反百姓回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咱们一个县级的官僚不是王侯将相,但在他们眼中,那就是王侯将相。

形势比人强,有时候,不是读书多就比普通人厉害的,终究是要看时代,于是沛县统治者商议,一不做二不休,也趁机造反,即便击败不了他们,那就成为他们,要说读书多有什么用,迅速转换立场,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了。

大家讨论,那如果要造反,找谁领头,该打什么旗号?

萧何在心里一直对刘邦有着评估,太吹牛了,可这个时候,刘邦显然是最好的人选,有“威望”,指的是不好的方面。

商量好了就立即行动,立马有人去通知刘邦,刘邦大哥你快别躲了,好日子要来了,我们需要你带领我们沛县走入中原的汪洋大海。

从底层成为人上人,有时候,也只是需要一个阴谋,真正改变人的姿态的,不是人的本身,而是叫做命运的大潮,叫做天地同力的运道。

这就是刘邦的起步,后世很多皇帝以刘邦为榜样,却又鄙视着市井想要造反颠覆家国的小民,其实这就是历史的常态,没有人一直是刘邦,也没有人一直是小民。

刘邦崛起了,身边的好朋友们,自然一步登天。

回到沛县,大家都认沛公,这个时候,刘邦开始聪明了,吹牛的时候归吹牛,真正要领导一群人的时候,他理智地选择身边的领导班子,任用给他面子的,打压不给他面子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汉的开国团队里,出身一般的人那么多。

作为高祖死党的自我修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杀狗的樊哙不杀狗了,开始杀人了,耕田的审食其不叫做农夫了,改为“舍人”了,卢绾也一样,作为刘邦各种意义上最好的朋友,卢绾成为了沛公门客,地位处在一个可量变可质变的境界。

沛公西征,秦末历史最有趣的一个话题,有趣的是,远看是一群草台班子,但接触了,倍感魅力,再相处,深陷其中,这股魅力,是刘邦的,也是沛县众人的。

刘邦自己不打胜仗,却领导打胜仗的人,从沛公到汉王,刘邦身份在变,卢绾也跟着升级。

一开始,都是量变。

卢绾一直很受刘邦的信任,但肯定的是,卢绾的能力不强。

在刘邦的团队里,好友算一派,萧何和张良等人,属于能力派,而刘邦做的事情,是给予大量的机会扶持及培养好友这一派,所以他给了樊哙、卢绾很多机会,不负刘邦的期望,卢绾也越来越会打仗,彭城之战前后,卢绾成为太尉。

关于他和刘邦的关系,大家是羡慕嫉妒恨的,《史记》里面是这样说的:

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在搞分配的问题上,刘邦很直接地偏袒卢绾,即便卢绾能力比不上萧何、曹参,可相处得好的,还是卢绾,沛公的住处他随意出入,沛公吃啥,他也得分上一口,刘邦的确做到了“有我一口饭吃,就绝对有你一口”的境界。

卢绾也不怕非议,在任何时代,人不要害怕流言蜚语,反而要珍惜自己环境和命运带来的一切东风,卢绾不是愣头青,不是急于证明自己的黄毛小子,如果有一阵风把刘邦吹向天际,那么卢绾就紧跟左右便可。

后来击败项羽,刘邦称帝,这个时候刘邦的身份水涨船高了,如果是别人,都还是会忌惮身份从而和刘邦在友情上调整距离,但卢绾不是,还是跟以前一样,随时进宫,找刘邦喝酒吹牛。

称帝不代表着中原问题的结束,不久之后,臧荼造反,刘邦让卢绾跟随带军平叛,平定了臧荼后,刘邦深知燕地不可无王,但是立王,又必须要立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思来想去,只能是卢绾最合适。

死党也怕囚徒困境,两兄弟的天人永隔

卢绾是开心的,好兄弟让他做王。

但卢绾不知道的是,剧变才是刚开始。

时代给了刘邦一股风,但这股风,并不准备让刘邦过得很舒服。

汉朝的建立,刘邦的称帝,只能说是一个多方妥协、重组的结果,本质的问题未曾改变,那就是其他枭雄对天下之主位置的觊觎。

陈豨之乱,是诸侯王们再次分配天下的意志显现。

各个诸侯地的起兵,让刘邦疲于应对,在诸侯们的眼里,大家都会变成韩信,在刘邦的眼里,大家都会变成臧荼,这既是一种默契,也是互相之间的高度不信任。

一开始,卢绾是紧跟着刘邦的理念平叛的,但是卢绾不知道的是,他究竟有没有上了刘邦的“必杀”名单。

汉初的异姓诸侯王,是绝对的催命符,谁当谁倒霉,刘邦让卢绾当诸侯王,究竟是表面看起来的一世人两兄弟的好感情,还是刘邦以两人的和睦为诱饵,钓尽天下诸侯王。

卢绾是严格执行刘邦任务的,陈豨以匈奴和韩王信的支持为基础,在山西一带卷起动乱,卢绾在北京地区率兵向西南方向夹击陈豨,陈豨的兵力明显不足,派出人和匈奴联络,卢绾则截断陈豨的后路,也派人到匈奴劝说,不要救援陈豨。

谁知道,就是在使者这里出了问题。

陈豨的使者叫王黄,卢绾的使者叫张胜。

张胜干活自作聪明,半路遇到了臧荼的儿子,臧荼的儿子给张胜上了一课,大概的意思就是,刘邦迟早也要收拾你们老板燕王卢绾,因为刘邦想做的事情,就是取缔所有异姓王,现在还不赶紧趁着天下大乱造反,到了以后,那就是等死。

于是乎,张胜临时变卦,不仅不执行卢绾的任务,还把王黄的工作也做了,到了匈奴那里,告诉匈奴一定要派兵南下攻打刘邦。

卢绾一看,这个使者去了那么久都不回来,而且匈奴兵不仅没有撤退,还增援了,这个张胜八九不离十是叛变了。

那么卢绾怎么做的呢?

他上报刘邦,他的使者叛变了,让刘邦把张胜全家咔嚓就行了,可谁知道,过了不久张胜就回来了,还头头是道的分析给卢绾听,说的就是臧荼儿子的理论。

卢绾一听完,振聋发聩,浑身颤抖,他又立马改变主意,让刘邦不要处死张胜家人,叛变的是另有其人,而后,卢绾私下联系陈豨,让陈豨不要再作乱了,他也不会去打陈豨,陈豨继续割据一地就好。

从他的行动上来看,卢绾想做的,就是保住陈豨,如果刘邦真的以后连他都要动,那么再联合陈豨一起反抗,也是一个好办法,不知不觉,卢绾和刘邦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深了。

刘邦和卢绾不知道的是,俩人都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了,不能直接联系,卢绾怕刘邦动手,刘邦也怕卢绾不老实。

说来就那么巧,刘邦从陈豨的叛将那里得知卢绾私下联系陈豨的事情,于是想让卢绾到他那里说清楚是怎么回事,可在卢绾看来,刘邦叫他前去,很有可能是吕后想要杀他的借口,因为韩信、彭越已经被吕后整死了,卢绾看得到自己的下场。

卢绾不去,在刘邦看来,卢绾造反的事实也成立了,兄弟一场,既然你造反,就别怪我不义了。

就这样,刘邦临死前让樊哙带兵讨伐卢绾,卢绾正式和大汉交手,后来被击败,只能逃亡匈奴。

燕国被击破后,刘邦也驾崩了,在刘邦驾崩前,他下令饶过卢绾的家人孩子、朋友还有燕国的官僚,他说自己还是念旧情的。

也是刘邦最后的慷慨,打破了这场囚徒困境。

得知刘邦的决定后,卢绾带着一大家子人跑到长城外请求刘邦的原谅,但谁知道,他的好兄弟因为英布之乱中的负伤已经驾崩了,卢绾深知吕后不会善待他,只能再次回到匈奴,当一个匈奴的王。

不久之后,卢绾客死他乡,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光里,他还是想回归大汉,只可惜物是人非,曾经高祖的亲密伙伴战友,也只能认命,更何况高祖已经认命了,他又能再如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宣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宣太后,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秦惠文王妃,秦昭襄王之母,她是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她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后期因

  • 高平陵 之变后王凌是什么结局?他为何会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举孝廉出身,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魏少帝曹芳去洛阳城外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大将军曹爽及其亲信们一起随行。司马懿趁机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了京城洛阳。随后,司马懿诛杀了大将军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三族,当时,曹氏宗族

  • 明朝时期刘伯温是如何躲过朱元璋的屠刀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在民间一直是神一样的传奇人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任谁也逃不脱这个“真香定律”,尤其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据《明史》所载:“明初四大案”后,明朝的开国功勋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只余三三两两!“明

  • 历史上吕雉屠杀大臣时放过了张良,这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吕雉,刘邦的原配夫人,历史上第一位掌权的女性统治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对于熟悉汉朝历史的朋友来说,吕雉想必都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存在。在刘邦白手起家的道路上,她提供过许多帮助,可以说,在刘邦创业时期,她就是刘邦身后的得力助手和默契伙伴。在刘邦成就

  • 吕太公将铝质嫁给刘邦的真相是什么?是因为他会面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吕太公之所以会将吕雉嫁给刘邦,乃是因为其“善相面”,在见到刘邦(当时称刘季)后,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将吕雉嫁给了他。不过“相面说”太过虚无缥缈,根本无法令人信服,而种

  • 历史上苏麻喇姑在清朝是什么地位?她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是一个在史书中并未留下太多痕迹的宫女。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苏麻喇姑在康熙时代的地位堪比太后,也是大清唯一一个非皇帝妻妾,却被康熙喊“亲娘”的传奇人物。说到苏麻喇姑,必然就要说孝庄太后,她们两个是“共同命运”的,一个特殊的时代,打造了一段特殊的姐妹情。当

  •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他在后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的草根创业皇帝,相传在家里排名第八。实际上他本名朱重八,父母早亡。他父母因为天灾饿死后,没有地方安葬,只能葬在地主户下的农田上。之后,他的大叔根据朋友详细介绍他到黄觉寺当小和尚,随后四处流荡

  • 嘉庆帝在乾隆死后,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妃嫔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1799年2月7日,中国清朝乾隆皇帝逝世,享年89岁,庙号高宗,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乾隆皇帝在清朝皇帝中,算是一个多才多艺,而且风流倜傥的皇帝。历史上关于乾隆皇帝的风流野史也不少。正是由于乾隆皇帝是一个风流皇帝,所以民间才会不断冒出跟乾隆有关的“故事”

  • 朱元璋登基之后实行了藩王制度,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藩封制度在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的统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朱元璋分封藩王,很多人总习惯把它归结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总而言之,朱元璋年轻时穷怕了,所以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富裕下去;再总而言之,这就是开历史倒车。但其实呢,朱元璋作为一个最

  • 历史上韩信的兵权为何会被刘邦夺走?他为何不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兵权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韩信、项羽、刘邦三个人并称“汉初三杰”。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更胜一筹,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建立了西汉王朝。而韩信就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刘邦能够打败项羽韩信有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