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南宋宋高宗赵构为何非要杀死名将岳飞?

揭秘:南宋宋高宗赵构为何非要杀死名将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2/28 4:48:12

导读: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民。岳飞少年家境贫寒,仍然刻苦学习《左氏春秋》、孙子吴起兵法,习练武艺。长大成人后,力气非常大,能操拿300斤的弓,能拉开8石的力弩,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对于岳飞的死因,多数人都认为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的,是一桩冤案。其实,岳飞的死,是他一步步招惹来的,是典型的自己找死。

“靖康之耻”后,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逃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帝国。南宋政权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游寇纷纷作乱,极大地威胁着南宋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赵构不得不抛开“压制武将”的祖宗家法,注意笼络重用武将,因此武艺精湛、兵法贯通的岳飞才得以脱颖而出,展露头角。那一年,岳飞24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

1127年,赵构称帝后,职务低下的岳飞竟然越级直接给皇帝赵构上书,而且还口气强硬的要求赵构“还都开封”,还让赵构“亲征金军,收复失地”,这让好不容易从金军铁骑下逃生后心神未定,腿还在打哆嗦的赵构感到非常生气。赵构没有理会岳飞的爱国请求,反而给岳飞穿上了“小鞋”,以“越职”为由,削夺了岳飞的军职。岳飞得罪赵构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1130年,岳飞“克复建康”,被赵构授予泰州知府和泰州抚使,镇守泰州。不久,赵构又命令岳飞驻守通州、泰州,并且告诉岳飞“能守则守,不可则掩护该地百姓渡江”。什么叫“能守则受”,其实说白了还是让岳飞坚守。岳飞不但没有深刻领会赵构的意图,反而自认为“泰州无险可守”,便放弃了据守泰州,只是“率领军民渡江”算完。结果赵构以“泰州失守”为名,再次令岳飞“停职待罪”。

1133年,岳飞奉命镇压了江西吉安和赣州的农民起义军,赵构非常高兴,亲笔书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送给岳飞,并提拔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此后,赵构不断给岳飞加官晋爵,甚至一度封到节度使,君臣之间的关系似乎得到了一定的的缓和和融洽。

1137年时,赵构在临安府召见岳飞,“拜太尉,授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太尉是宋代武将的最高头衔,宣抚使则是仅次于宰相的执政级实职差事,可见当时赵构对岳飞的喜爱和信任。之后,春风得意的岳飞多次与赵构谈论“克复北方失地”的事,并力主出兵北上,收复河北、京畿、陕西失地。赵构非常赞同他的主张,表示“中兴之事,一以委卿”。但是,前几天还雄心勃勃的赵构,却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竟然唆使秦桧与金军谈判,准备议和。在这种时候,连皇帝都改变主意了,岳飞居然又与张浚“商议遣将之事”,因而受到猜忌,再次被解除兵权。对赵构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竟然擅离职守,离开本军,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对领导不满意就“尥蹶子”,这是让赵构非常烦感的事情。

岳飞毕竟是南宋在军事上倚重的大臣,虽然脾气倔强,但对国家忠心耿耿,不能就这样对他撒手不管了。后来,赵构强忍怒气,自降身份,经过“数次下诏”不断安慰他,岳飞才姗姗来迟的返朝,向赵构请罪,赵构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入朝后的岳飞不但没有做深刻的反省,及时的开展“自我批评”,反而一如既往的劝赵构“出兵北上,收复失地”,赵构没有答应他,只是派他驻兵江州(今江西九江),以便于随时援应两怀和两浙地区,同时也可以少在自己跟前“嘟囔”,眼不见,心不烦。

1138年,吃了豹子胆的岳飞居然上言,请“无子嗣”的赵构“建储”,这让赵构很是“怒发冲冠”。因为赵构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自己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成了阳萎,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来赵构虽然从太祖赵匡胤一支中挑选了两位皇室子孙,过继到自己名下,但还没有确定由谁继承皇位。如果此时立太子,在他看来无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难言之隐。岳飞“哪壶不开提哪壶”,深深的刺痛了赵构那颗受伤的心。再者,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规定“武将不得干预朝政”。所以岳飞的建议一下又触犯了两大忌讳,更加深了赵构对他的忌恨。

1139年,赵构又和金国议和,金国归还了南宋河南、陕西等地。赵构以为和议之事已成定局,从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便大赦天下,给文武大臣加官晋爵。但是,岳飞却认为“金人不可信”,并上表不赞同赵构和秦桧的投降乞和行径,甚至拒绝接受赵构赐给他的高官,公然与皇帝唱起了“对台戏”。赵构和秦桧对岳飞切齿痛恨,除掉岳飞的阴谋已经在秘密的酝酿之中。

果然不出岳飞所料,1140年,金人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又率军奔赴了抗金前线,屡败金军,收复了河南大片失地。金军冲不过岳飞这个“障碍”,只得聚积兵力准备与岳飞率领的15000精锐骑兵决一死战。满足于“半壁江山”的赵构闻讯后,“大为担忧”,于是给岳飞下诏,要岳飞“审处自固”。赵构不仅替岳飞的生死成败担忧,更是替自己主张的议和政策能否实现而担忧,所以给岳飞的诏书很明确,就是让岳飞“自固”,只要金军打不过来就行。可是岳飞却把赵构的叮嘱当成了耳旁风,依然每日出城挑战,于金军营前骂阵。后来,岳飞又亲率军队大败金军,数挫金军精锐主力,令金军闻风丧胆,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和无奈。在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岳飞上表赵构,提出要诸路人马“火速并进”,继续北上抗击金军的请求,并激励部下:“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然而,以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当初令岳飞北进,并非想光复宋朝江山,只是指望他击退金军南侵,保住半壁江山即可,同时以此作为与金国议和的条件。岳家军的接连胜利当然不利于赵构、秦桧与金国和议。此外,赵构还担心岳飞等主战派抗金,金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迫于形势主动和南宋求和,进而放还被他们掳掠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会与自己发生皇位的争夺。因此,在接到岳飞的奏疏后,赵构下令,让岳飞“措置班师”,“不许深入”。为了让岳飞尽快退兵,赵构竟然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立即班师。即使这样,岳飞为了保护中原百姓南迁,竟然下令部队驻留5日,延误了回朝的期限,这是让赵构很没面子的事情,岳飞的处境已经想当危险了。

1141年四月,赵构以犒赏军功为借口,把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到临安,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名为升官,实际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接着,赵构和秦桧把迫害的矛头直指了岳飞。七月,秦桧的死党万俟卨秉承上意,上章弹劾岳飞。岳飞意识到自己处境险恶,上书辞职,恳求高宗“保全于始终”,能放过自己,但高宗对岳飞的厌恶由来已久,根本就没打算手下留情。八月,岳飞被罢免了所有官职。九月,秦桧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和王贵,诬告岳飞谋反,把岳飞关进了监狱。与此同时,赵构、秦桧与金国的议和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中。十一月,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接受了称臣、割地、纳贡等屈辱的条件。同时,金国代表还提出了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的条件之一。

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历1142年1月27日),赵构不惜违背赵匡胤“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亲自下旨,以毒酒赐死岳飞,张宪岳云斩首。

一代抗金名将不是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死于自己所效忠的皇帝手中,无不令后人崇敬和痛惜。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事实上,当赵构想要岳飞死时,岳飞到底犯没犯“谋反之罪”,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时南宋已经与金国达成了最后议和,作为武将,岳飞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由于岳飞一而再、再而三的和赵构对着干,而且还有意无意的刺痛皇帝的“软肋”,赵构对岳飞的怨恨积少成多,最终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果赵构想让岳飞死,岳飞就必须死。诚如宰相秦桧所说,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是否成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乃上意也”。《宋史纪事本末》也有记载:“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岳飞自20岁从军,到39岁被害,戎马一生,一直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时时不忘以“恢复中原”、“还我河山”为己任。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沉重打击了南侵的金兵。岳飞是在抗金斗争中表现最坚决、最刚猛的大将,在战场上有勇有谋,所向披靡,让人可亲可佩。但是由于岳飞是个性情中人,由于他“志坚而倔强”,个性耿直,不懂官场的游戏规则,在政治斗争中缺少心计,不善于保护自己,多次得罪群臣,甚至三番两次的冒犯天颜,而且不注意吸取教训,最终被官场所淘汰。最不幸的是,岳飞遇到的是一个“阳萎皇帝”。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正常男子长时期失去性能力,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结,甚至有可能产生性自虐或虐待他人的行为,更何赵构是一个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不能行“房事”的阳萎皇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被臣子活活气死的开国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作为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历史上的威名远不如秦皇宋祖,人气甚至盖不过宋高宗。究其原因,除了他“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一生无所作为之外,还在于他死得太早,死得太窝囊。在非正常死亡的开国皇帝中,能被臣子活活气死的,恐怕也只有东晋的司马睿了。关于司马睿的身世,有一段非常有趣的传说,即“牛继马

  • 长孙无忌之死:谁是逼死长孙无忌的幕后黑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孙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孙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代代礼遇,宠眷甚隆。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

  • 揭秘:唐高祖李渊建唐为何只用了短短一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乱世出豪杰,时势造英雄,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唐高祖李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纷纷倚兵自重,农民起义瞬间风起云涌,先后有上百支队伍树起了反隋大旗,隋朝大厦在烽烟四起中飘摇。在诸多反隋势力中,李渊不显山,不露水,起步也较晚,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一马当先攻下长安,并笑到了

  • 揭秘古代女官的职责:女官都为皇帝做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插手“南北榜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南北榜案”,是发生在明朝洪武三十年“丁丑科”会试后的一件大事,一桩奇事,一则丑事。说它大,是因为一次北方落第举子的骚乱,最后演变成为一场南北方人对抗的政治运动,朱元璋亲自出马才搞定;说它奇,是因为此科出现了两榜,初榜公布的五十二人全是南方人,而次榜六十一人则是清一色的北方人;说它丑,是因为朱

  • 三国五虎将后蜀汉都有哪些猛将?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三国时期的蜀汉,最出名的猛将莫过于五虎上将了,但蜀汉建立时,五虎上将大多已经年老,很快就离世了,令人遗憾!不过五虎将死后,却各自留下了一员小将,继承了他们的遗志,继续

  • 同样都是幼年登基为帝 顺治和康熙为何都遭遇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顺治和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幼年登基多坎坷,为何顺治和康熙都遭遇了权臣?顺治和康熙这对父子皇帝,可以说是如同开挂般的存在。他们都是幼年登基,而且原本并不占据任何优势,但当他们亲政以后,却都为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由于顺治英年

  • 历史上董鄂妃是什么结局?她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董鄂妃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贵妃,也是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董鄂妃入宫后,虽然备受顺治帝的宠爱和喜欢,但因为这份专宠,在后宫中,董鄂妃也成为后宫争宠角逐的焦点,当然也是不受人后妃喜欢的女人。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都知道,一个女人要想在后宫中生存

  • 历史上张皇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张皇后,邓州向城人。唐肃宗李亨皇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自武则天成功当上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之后,唐朝女子乱政简直层出不穷,先有韦皇后、后有张皇后,早在唐肃宗在位之时,张皇后和李辅国相互配合、把控朝政,但唐肃宗病重之后,权力欲极重的两人之间矛盾立即爆发,张皇后想

  • 杨玉环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她与李隆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杨玉环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杨玉环出生在蜀地,家里也是名门望族,其高祖父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在隋末大乱中被李世民所杀,家族由此没落,10岁时父亲病逝后,到洛阳投奔三叔杨玄璬。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李隆基为女儿咸宜公主举办了盛大的婚礼,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