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是谁?

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19 19:58:41

《宋史》列贾似道于《奸臣传》,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且出于反对者之口,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坏事。然考《元史·世祖纪》,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况且《元史》里也记载了在鄂州之战后期,忽必烈曾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身为南宋守将的贾似道:“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由此可见贾似道之才干。

网络配图

如果说对秦桧前期的表现,史学界尚有人加以些许肯定,那么对南宋后期身任理、度、恭三朝丞相的贾似道,就只有全盘否定。诚然,贾似道入朝以后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奢侈腐化等一系列罪行,对加速南宋灭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言其权相或奸臣都不为过,但是如果我们能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对他进行评价,贾似道仍不失为是一个有功有过、过大于功的历史人物。这里且不言他前期在守卫两淮和京湖地区时,在防御、筑城、营田和兴修学校等方面的才干和贡献,单从后期被人指责为造成南宋灭亡的两件“罪状”———他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和推行公田法来看,此人也有值得肯定之处。

先言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表现。发生于南宋理宗开庆二年(1259年)秋冬间的宋蒙鄂州之战,是关系到南宋生死存亡的一场重要战役,指挥入侵蒙古军的最高统帅是蒙可汗之弟、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直接领导鄂州保卫战的是南宋枢密使兼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贾似道。蒙军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之后,宋蒙两军展开了长达三个月之久的激烈战斗,双方“死亡枕籍”。

但由于多种原因,蒙军被迫于当年闰十一月上旬撤围北返,南宋取得了鄂州保卫战的胜利。可是后人不仅不承认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的功绩,反而认为正是他在这次战争中与蒙古签订了“城下之盟”,后来又隐瞒真相,才招致蒙古的南侵和南宋的灭亡,是有罪无功。事实上,贾似道在鄂州保卫战中的表现,深得当时人的赞赏,如诗人刘克庄云:蒙古军大举南侵之际,“朝野失邑,凛凛有被发之忧”,贾似道“投袂而起,倍道疾驰,身先将士,蒙犯矢石”。“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二《与贾丞相》)

著名学者王柏赋诗云:“义概包宇宙,智略吞群英。五行互相制,自昔谁去兵?代马饮江水,舄赤司专征。”“肃肃荆楚净,汤汤江汉清。东西亘万里,齐民竞春耕。归来辅皇极,一稔舒群情。”(《鲁斋集》卷一《寿秋壑》)甚至忽必烈也不得不承认贾似道在军事上的才干,发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元史》卷一二六《廉希宪传》)的慨叹。虽然贾似道在鄂州与蒙古确实有过议和活动,但双方并未签订具有实质性的和约,更无“割江”、“称臣”的承诺。

网络配图

至于他后来扣留郝经,企图掩盖求和真相,从而为蒙古的大规模南侵找到借口,当然是一个错误。但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蒙古早已发动了对南宋的侵略,并处心积虑地想灭亡它,有无借口实在并不重要,对此明人张以宁也说:“如罪其羁信使之类,皆欲加之罪之辞也。”(《翠屏集》卷二《舟中睹物忆亡儿煊诗》后语。)因而将议和这一权宜之计,说成是贾似道对蒙古的投降行为,并进而认为这是后来招致蒙古南侵、南宋灭亡的原因,都有失允当。

再言公田法的问题。南宋末年,官僚、地主阶级对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攻击得最为猛烈,如官员高斯得说:公田法是“白夺民田,流毒数郡,告、牒弃物,不售一钱。遂使大家破碎,小民无依,米价大翔,饥死相望。”(《耻堂存稿》卷一《彗星应诏封事》)后人根据这些人留下来的记载,也对公田法加以全盘否定,并进而将它作为贾似道又一大罪状。

可是我们只要从公田法推行的历史背景、目的和效果来看,就可以知道这绝非贾似道的罪状,而是他的一个政绩。南宋末年,战争频繁,对军粮的需要量很大。但是由于楮币贬值,物价飞涨,国家无力筹集粮饷,造成了军粮的匮乏。为此,贾似道提出推行公田法,企图解决军粮问题,同时减少楮币的发行,平易物价,以挽救统治危机。

在土地兼并十分激烈和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状况下,公田法的推行在当时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历史渊源,本意不能说不好,贾似道也带头献出浙西良田一万亩作为公田。公田法推行以后,在解决军粮短缺、减少楮币发行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由于吏治腐败,特别是这项措施极大地损害了江南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疯狂反对和破坏,使公田法在执行过程产生了许多弊病,一般百姓也深受其害。但应该公允地说,公田法在推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弊病是被某些人有意夸大了的,即使有也不是贾似道一人之故。

网络配图

今人否定公田法,不仅受到传统史学的影响,还与认为凡是反面人物所推行的政策和措施都不利于人民、不值得肯定这一思想模式有关,由此也影响到了对贾似道的正确评价。

要之,人的一生十分复杂,不可能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一件坏事;也不可能一辈子做坏事而没有做过或大或小的好事,《四库》馆臣有言:“然一代之臣,多贤奸并进,无人人皆忠之理,亦无人人皆佞之理;即一人之身,多得失互陈,无言言皆是之事,亦无言言皆非之事。”(《四库总目提要》卷五五《钦定明臣奏议》)

在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受个人好恶和感情的支配,不能人云亦云毫无分析,不能借古人来影射时政,也不要为了迎合某种政治需要而肆意褒贬。过去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口号:“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如果用在要求人们保持晚节上当有一定道理,而用在评价历史人物上,认为只要是反面人物,其优点和功绩都得一笔抹煞,显然是不妥当的。有人将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对某些反面人物的言行或事迹予以一定的记载和肯定,斥之为“给历史罪人翻案”。这种说法,恐怕有违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唯物史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都知道崇祯猜忌多疑 而他却让崇祯信任到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帝生性多疑是出了名的,老对手皇太极借着这点搞死了有威胁的袁崇焕,明朝内阁首辅光他一代短短几年就换了数十几的。可见要取得这样一个皇帝信任有多难,可能稍微不注意就丢了老命,但是却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明朝末期的大学士魏藻德,虽然他刚在首辅任上没做到一个月,明帝国就坍塌了!网络配图他是崇祯十三年的状元

  • 只有刘备请过诸葛亮?其实他也去过三次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刘备便于中平十三年春三月引三千军及关羽、张飞二弟兄,前往邓州武荡山卧龙冈拜会诸葛亮。此时诸葛亮正在庵中。听说刘备前来,吩咐道童向刘备谎称自己昨日去江下同有八俊聚会。刘备怏怏而去,只能在庵外西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心迹。同年八月,刘备又赶往诸葛亮的茅庐。这回诸葛亮有让道童

  • 外宽内忌!细说宋太宗赵匡义的为人处事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历史评价颇高,那么他的为人处事之道是怎样的呢?下面为您一一揭晓。网络配图在对待自己的宰辅大臣的时候,太宗的一些手段,还算是比较仁慈,可是在对待其他人就不那么客气了。比如那些归降的诸侯王,像南唐国主李煜,吴越国君钱弘叔,一个个都被太宗给收拾了,下手毫不容情

  • 权阉赵高:成功的复仇者替自己的祖国报了仇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怕被别人害死,把仇恨埋在心里,一心想颠覆秦国,为亲人们报仇。他天天工作也不说话,时间一长,大家放松了警惕,因为他知识渊博做事认真,所以别人也很喜欢他,不久他娶了妻子,生了一个女儿。网络配图赵高是赵国人,从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秦赵长平之战时,赵高的父亲带着赵高的四个哥哥上了战场,后被坑杀,家里就剩

  • 揭秘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为何独留卫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战国时期的各国相继覆灭,但是唯独日渐式微的卫国留存了下来,在濮阳城这个弹丸之地苟延残喘,直到公元前209年才被秦二世胡亥所灭。史料记载,“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君角是卫国最后一个国君。“君角二十一年,废君角为庶人”,此时的卫国才真正宣告覆灭。秦灭六

  • 史上第一帅哥潘安为什么被诛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帅哥潘安童鞋估计大多国人都知道。但对这位帅哥后来被诛灭三族的人生结局却少有人知。被诛灭三族的第一帅哥网络配图潘安(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河南荥阳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

  • 揭秘春秋历史上第一位被太监逼死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国之储君也。在国君活着的时候,很多官员为了自己将来的飞黄腾达,往往会成群结队的去巴结太子。当然,历史也会有意外,比如在外人的挑拨下,老子对儿子的忠诚度差生怀疑,那下场可是相当惨的,比如 太子痤同学 。太子痤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虽然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非常的帅气,但是他的脾气却与之形

  • 面对李世民兄弟手足相残 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作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渊立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最璀璨的朝代之一,与汉朝并列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朝代。虽然高祖李渊是唐代第一任皇帝,但是真正开始唐朝盛世的则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按道理是无缘当上皇帝的,但是玄武门事变则直

  • 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为什么会被称为得国最正的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开国皇帝陈霸先为什么被称为得国最正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南朝四个朝代中,陈朝国力最弱,疆域最小,因此受到许多人的忽视和轻视。人们对陈朝最熟知的是荒淫无度的陈后主。其实陈朝和宋、齐、梁相比,是唯一没有出现暴君的朝代。五位皇帝中陈文宗和陈宣宗都是

  • 李渊一死李世民就是皇帝了 李世民为何不多等一些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世民和李渊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隋末起义多年后,李渊父子摘了桃子,建立了大唐一朝。然而对于李渊来说,却有个幸福的烦恼,他的儿子太优秀了。不过他还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选择了老大李建成。可是李世民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李渊有是一个爱子狂魔,他实在是不愿意厚此薄彼,始终在寻